第7章 啓程
啓程
刮骨的烈風吹散了陰雲霧氣,寒冬裏冒出的日頭明亮溫暖,鋪灑江面粼粼生輝。
素日喧鬧的岸口被一支黑甲軍隊隔開出一片靜地,往來之人無不好奇翹首,只見一高大英挺的年輕男人正牽着一女子依依惜別。
女子雖戴着帷帽看不清面目,但外形高挑端莊,彩綢勾勒出的身影曼妙玲珑,必然是個絕色佳人。
魏璠自登基以來不曾有片刻懈怠政務,今日卻擱淺諸事,親自送霓纓登船。
在馬車上時,魏璠便頻頻凝望霓纓,欲語還休,情緒糾結翻滾一路,還是到了臨別時。
不過,送別的不止天子一人。
不遠處,青年身着公服,外罩墨色夾棉披風,公子如玉,靜靜立在寒風中排隊道別。
霓纓早就瞥見了裴崇炎,淡聲道:“他怎麽來了。”
有些事能瞞過天下人,卻瞞不過自家人。
當年河東裴氏本欲隐世避亂,唯族中一女離經叛道,竟借兄長之名奔赴蜀州,以女兒身在亂世中攪風攪雨,與家中關系一度鬧僵。
後來是因蜀王占據優勢,裴氏這才松了口,不再做亂世龜縮人,開始明面上支持蜀王,裴晞能快速打通河東與河北兩處脈絡,當中确有裴氏一族的功勞。
只不過,裴氏和先帝之後的糾纏,令她好不容易緩過氣家族關系再度降至冰點,若非她把裴懷仁這個名號搞得太響,裴懷仁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配合她的。
後來裴懷仁斷了腿,竟覺如釋重負。
可他沒想到,裴晞嫁的那個夫君也不是個省心的,腦子像是被情愛腌過,明知裴晞與先帝種種,還上趕着當冤大頭,最後雙雙殒命,也是活該。
兩人成婚後因常年奔波,膝下無兒女,反倒在長安地動時撿了個髒兮兮的野孩子回崔家。
Advertisement
還是個女娃。
之後,崔鈞居然宣稱自己與裴氏早就私定終生,孩子是早年生下來,如今成了親才好名正言順接回家,可憐崔家為了給這個野孩子正名,以免她日後就身份問題被扒出來當笑話,費了不少心思。
裴氏只覺家族臉面全被裴晞一人丢光,在親家崔氏面前更是擡不起頭。
當年崔鈞和裴晞辦喪時,裴懷仁看到兩人撿回的野孩子連基本的孝道都不懂,當着崔家人的面就對她動了手。
至此,霓纓與舅家的關系也将至冰點。
“他當然得來。崇炎如今可是朕的左膀右臂,朕把你修補好的手稿給他瞧,他贊不絕口。知你此行,特來相送。”
霓纓笑了笑,毫不遮掩的揭穿:“我修補手稿,陛下替我修補兄妹情?”
“什麽修補不修補。”魏璠心思被揭穿,不自然的笑笑。
都怪裴婕妤那個顯眼包,令他失了機會,只能另尋他處來找補。
“往事已矣,你們兄妹之間難不成還有深仇大恨?”
說着招來裴崇炎,沖他使眼色:“船就要發了,你這做兄長的,好歹也說點什麽。”
裴崇炎依言走過來,卻仍肅着張臉,開口就道:“江浪兇險,祝你別被掀翻。”
魏璠瞪眼:“裴崇炎,你……”
霓纓微笑:“朝政難雜,祝你別被罷黜。”
魏璠扶額:“阿璎,怎麽你也……”
裴崇炎搭手一拜:“陛下國務繁忙,今日已然耽誤許多,還是盡早回宮吧。”
敢情他今日不是來送別的,是來監督皇帝少偷懶的。
霓纓亦拜道:“此行時間有限,半刻都不該耽誤,霓纓就此別過。”
魏璠:“……”
……
江風鼓帆,岸上人物漸行漸t遠,伫立許久的天子終于在臣子的催促下蹬車回城。
來自岸上的視線消失的剎那,霧爻渾身一松就地坐下,靠着欄杆伸懶腰:“終于走了,再盯會兒我臉都要僵了!”
話音剛落,自船首處走來一人,霧爻當即跳起來抓住霓纓的手,假惺惺揩掉眼角并不存在的淚珠,慘兮兮安慰:“女郎,我知道您舍不得陛下,我們很快就回來了。”
霓纓抽開手,那人已走到跟前。
“船上人貨皆已查驗完畢,并無異樣,女郎盡可放心。”
霓纓:“耿校尉……不對,如今應是左衛郎将才是。”
霧爻看清來人面孔,驚喜道:“陛下派來保護女郎的是你?”
耿馳點頭:“是。”
霧爻握拳敲掌,高興之餘,又有點好奇皇帝到底是怎麽點兵點将點到了耿馳。
霓纓将耿馳上下一掃,目光落在他腰間一枚青玉上,笑笑:“看來左郎将這一路沒少費心,未來的皇後娘娘相當倚重你。”
耿馳下意識摸了摸腰間的青玉,忙道,“若非女郎點撥,在下早被那王娘子繞的雲裏霧裏,何來倚重一說。”
其實今日王氏也來了,只是馬車停在遠處偷瞄,耿馳就是趁着皇帝與霓纓依依惜別時悄悄去過一趟。
王氏也不傻,即便心思昭然若揭,話術上仍然體面——
她剛到京城,人生地不熟,能倚靠的只有陛下。
聽聞陛下與崔娘子情深誼厚,本有意結交,奈何崔娘子不知因何原由來了京城又要走,陛下身系國務,定然無法前往,若路上有個心思細膩之人相随,崔娘子有什麽事都能即刻回禀,她與陛下也能放心許多。
耿馳并非王氏的人,但王氏這番話,明裏暗裏是在給耿馳送投名狀。
于是,她又提到了耿馳的父親,兵部尚書耿長铮。
耿長铮本是魏州長史,因響應齊王平亂,被封兵部侍郎,後又改封尚書,參議朝政,劇要更甚。
單看耿長铮的個人履歷,倒也不算太差,可橫向一比,差別就出來了。
裴崇炎比耿長铮年輕得多,更未随天子出戰,卻因出身裴氏,年紀輕輕便位居吏部尚書之位,受天子信任倚重的程度更深。
而耿長铮軍職出身,憑軍功晉文職,文武官員之間沿襲多年的相互鄙夷,在如今的朝堂也不例外。
武官瞧不起文人領兵,文士同樣蔑視粗魯莽夫朝堂亂嚷,耿長铮如今處在這個位置,勢必每日糟心,還不如昔年領兵殺敵來的痛快。
所以王氏給出暗示,但凡耿馳此行能替她盯住崔氏,日後她成皇後,以王氏之名,必會庇佑他耿氏在朝堂的一席之地。
當然,即便耿馳不忠反悔她也不懼,畢竟她從未明确說過要耿馳監視崔氏。
至于那塊青玉,是王氏來時随手買的心意,牽連不上她,因與耿馳這身行頭不太匹配,不像是自己搭配,霓纓才猜到是臨時得贈。
對于王氏的心思,霓纓全然不在乎,倒是提及其父耿長铮:“耿尚書随陛下作戰多年,為人不拘小節看重恩義,如今要他日日點卯,與一群文士争議國事,真是為難他了。”
耿馳沒有說話,但心裏清楚陛下如此安排,純屬無奈之舉。
先帝以武定國,當年随先帝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将都已各據一方。
昔日陛下還是齊王時,各道時常有兵将反叛,今朝登位,當務之急是要用自己的人占據軍事重地,即便不能替換那些暗藏變數的舊将,也要建立制衡之勢。
可齊王手下多大将而少善謀文士,若将人都用于制衡老将之上,能留在朝堂助他的人就少了。
所以陛下才會以立後為誘拉攏琅琊王氏,加上本就支持他的崔氏和裴氏,以及耿馳父親這樣臨時頂上來助陣的從龍功臣,倒也能撐一陣。
等到陛下把軍鎮大權收入囊中時,自然輪到朝堂洗牌,而适合置于朝堂的人選來源——
耿馳看了眼身邊眺望的女人,順着她的目光一并看去,是他們此行的方向。
江南。
……
頂空突然響起一道尖鳴,耿馳擡頭看去,見海東青當空盤旋,随着霧爻含指吹哨翩然而下,穩穩落于她手臂上,霧爻取下腳上的紙卷,遞給霓纓。
霓纓拉開紙條,快速一掃,旋即揉入掌中:“人找到了。”
霧爻想起近來讀了好多遍的卦辭,振臂一揚,拍手樂呵:“小去大來,通達之相,果然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