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補彩禮

補彩禮

姜秋雲笑嘻嘻地接過錢。

她沒想到,姜爸姜媽不僅打她的主意,還打起大姐和二姐的主意。

陳紅衣讓姜冬生帶着姜夏雲去姜夏雲的未來婆家,“看親家那邊,還能不能再加點彩禮。你看成志他們這邊,又是自行車又是縫紉機,還要一百八十元。夏雲那邊,我覺得完全可以提一提嘛!”

姜夏雲都已經訂了親,現在娘家又反悔,要提高彩禮,已經很讓姜秋雲大跌眼鏡了,偏偏這還不算陳紅衣做得最出格的事。

更出格的事是——陳紅衣帶上姜秋雲親自去了大姐家,說是當初大姐嫁過去,彩禮要少了,讓女婿再補彩禮。

姜秋雲第一次聽說,娃都生了兩個了,讓補彩禮的。

偏偏大姐抱着小女兒一臉為難,還真找姐夫商量。

姜秋雲勸道:“媽,你也多為姐姐想想。姐姐生了兩個外甥女,在婆家的日子本就艱難,你再弄這麽一出……”

她拉出怯生生躲在大門後面的外甥女,不想讓小孩子聽這些,讓她出去玩。

姜秋雲話音未落,就聽姐夫說:“補彩禮應該的,當時結婚匆忙,确實虧待了春雲,岳母您讓我想想辦法!”

這兩人,姜秋雲都要氣死了,豬隊友扶不起。她算是看明白了,難怪陳紅衣會來,她就是吃死了女兒女婿會讓步。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姜秋雲氣得也不再幫大姐夫妻說話。

她們都不知道的是,看到陳紅衣帶着姜秋雲上門,大姐的妯娌拉了大姐的大女兒打聽。

才四歲的娃,也不懂什麽彩禮,學給嬸嬸聽。妯娌立時不幹了,要知道,他們還沒分家的,補彩禮,不就是動她的錢貼補娘家麽。

于是,陳紅衣還沒離開,就被親家母帶着二兒媳堵在門口要說法:娃都兩個了,補彩禮算什麽回事?

大姐的婆婆不客氣地拿着掃把趕她們,大姐攔着。

親家母氣急:“親家,彩禮我們是沒有。你實在要的話,把你女兒帶回去吧,又生不出兒子,還想加彩禮,我們不稀罕!”

陳紅衣眼看彩禮本來要到手,橫插進來一個老太婆,頓時不客氣,“春雲嫁給你們家,給你家生了兩個孫女,任勞任怨,春雲又沒過錯,憑什麽讓我帶回去?”

雖然姜秋雲巴不得大姐補不了彩禮,巴不得姜成志的婚事黃掉,但是大姐被婆家這麽說,姜秋雲還是難受。

“親家母,如果您讀過書,就會知道,生男還是生女,主要看丈夫,與女人無關。而且,生女孩子有什麽不好,政府都說了,男女各頂半邊天!”

大姐的妯娌就笑了,“說得好聽,男女各頂半邊天,你自己問問親家母,男女是不是一樣?”

陳紅衣啞口。

她重男輕女向來也沒藏着,所以別說親戚,就是鄰裏也都知道的,否認也沒有用。

關鍵時刻,大姐夫站了出來,“媽,岳母,你們吵歸吵,別提什麽讓春雲回娘家。我兩個女兒不能沒有娘!關于彩禮的事,我會補,不過家裏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多的我也拿不出,我先去借十塊,等以後家裏好了,再給您補。”

聽到兒子這樣說,大姐的婆婆氣哄哄走了。

陳紅衣自覺得了勝利,拿着十塊錢雄糾糾氣昂昂回了新南大隊。

等到與姜冬生一彙合,姜冬生那邊也要到了五元。

十五元不少,可是相對于兒子要的彩禮,無異于杯水車薪。

夫妻倆齊齊看向姜秋雲。

陳紅衣問:“顧鶴北怎麽還沒回信?”

姜秋雲哭笑不得:“哪有這麽快!”

陳紅衣昨天才安排她寫信,怎麽可能今天就有回信。再說她根本沒寫信,想着拖上一段時間,等她開學了她往縣裏一跑,家裏就管不到她了。

讓姜秋雲沒想到的是,顧鶴北真的來信了。

信真是顧鶴北寄來的,不像姜秋雲冒充寫的信,因為舍不得下成本,單只有一個信封,連郵票也沒。

顧鶴北的信裏勸姜秋雲繼續讀書,還說有困難可以給他寫信,随信還附了一張縫紉機票。

因為沒想到顧鶴北會給她寫信,信落到陳紅衣手上,雖然陳紅衣沒有拆她的信,卻是盯着她看信,所以她拆開信時,縫紉機票掉地上,被陳紅衣第一時間撿起來。

陳紅衣:“這是什麽?我看着像是一張票?”

我可以說不是縫紉機票嗎?

姜秋雲發現信紙裏還夾着兩張五斤的糧票,趕緊把信折起來:“媽,這是縫紉機票,顧鶴北說了,別再叫他弄這弄那了,他家裏已經不高興。若是我們不知足,他只好當沒這回事,還要把給的自行車票和縫紉機票要回去!”

陳紅衣撇嘴,知道三女兒身上暫時是撈不到什麽。

她把有縫紉機票收好,不情不願地:“他家不是城裏人嗎?怎麽這麽摳門!”

就算是把三個女兒又剝削了一遍,也不過弄到了一張縫紉機票與十五塊錢,離兒子要的彩禮還遠着。把所有錢湊起來,買完縫紉機也剩不了多少。

兩口子是真愁,打起了家裏糧食的主意。

陳t紅衣:“反正秋雲要讀書,她的口糧可以賣了。”

兒子要彩禮,就把女兒的口糧賣了。

姜秋雲抿了抿嘴。雖然明知道爸媽重男輕女,姜秋雲還是有些傷心。

隔天他們去了麻紡廠家屬區,姜秋雲帶着,拖了三百來斤糧食、南瓜和紅薯,上面蓋着的是稻草。

路上遇到徐海燕的媽問他們去哪,陳紅衣要面子,不想讓人知道,為了娶媳女,家裏糧食都要拿去賣,就說:“親戚想要些稻草墊床鋪,我們給送去。”

到了麻紡廠家屬區,姜秋雲直接帶着他們去找李大媽。

他們帶來的東西,糧食最受歡迎,供銷社的糧食憑糧票是一毛三分八一斤,陳紅衣收兩毛錢一斤,李大媽自己就要了一百斤。後面幾個大媽不夠分,她才不情不願讓了二十斤出來。

因為急要錢,大媽們給的都是錢,托李大媽的福,最後南瓜和紅薯都賣完了。

要回去的時候,李大媽看他們板車上還剩下用來遮蓋的稻草,就說:“稻草都拖來了,不如給我吧。我拿一個洋瓷盆跟你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