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章

第 48 章

本就犯了大錯, 這個時候連沒有參與的文臣都不敢出聲。他們闖的禍也太大了,哪敢替他們求情啊!

秦宸手中捏着李德有悄悄遞來的折子,翻閱了起來。

看完他和他哥一樣,對朝上的這幫子文臣又氣又怒, 都想煽他們幾巴掌了。

當初他們甚至還想讓對方接替大将軍的職位, 成為邊關的元帥統領三軍。

幸好他哥還有理智, 哪怕這些文臣真的很煩人, 他哥也沒有同意,而是讓他去當一城守将,如果對方真有本領, 再提拔也不遲。

結果他哥想得還是太好了, 對方就是個廢物, 連歷史上的趙括都不如。

趙括被釘在恥辱柱上,不是他真的菜,而是他遇上的人是殺神白起。

遇上白起有幾個不輸的?

而他們大秦這個才是真正的紙上談兵,遇上真正的戰事連堅固的邊城都守不住, 真是沒用。

大秦的邊城可是經過幾代皇帝加固的, 只要有點軍事能力的将領,只要不出城門,蒙族想破大秦的城門, 都是不可能的事。

結果城門破了,還讓外族進入城中大肆搶劫,最慘的就是富戶和女子。財寶被搶了不說, 連家眷都沒能幸免。

或者說整個城中的女眷都被搶走, 成為蒙族的戰利品。

秦宸看到這時, 眼睛眯了眯。

“現在邊關告急,缺少糧草和饷銀。既然是你們犯下的錯, 大秦不會為你們的錯誤買單。朕告訴你們,這個爛攤子,你們要是收不好,朕就抄你們的家,把你們的家眷送到邊城,給那些沒有了妻兒的漢子當老婆去。”

皇帝一邊也不客氣地對地上那一群文臣們說道,不顧他們瞬間煞白的臉,讓他們出錢出糧。

“這一次大戰所有的軍費和物資都由你們出了,明白了嗎?”

“臣等遵旨。”

犯錯的文臣們還能說什麽?皇帝的意思他們再明白不過了。

銀子和糧草不止出一次,要是多打幾年,他們就得一直出糧草和饷銀,直到把草原部落趕回他們的老家為止。

別提他們現在有多後悔,後悔當初他們想得太簡單了,以為帶兵打仗多看幾本兵書就行了。

當初他們為了逼迫皇帝同意,甚至還搬出了太傅,皇帝被他們纏到連下朝都不得清靜。

最後同意對方當守将,就這還引得文臣們不滿意。

本來他們是想讓對方接替大将軍,掌握三軍,這樣等于把軍權拿到了文臣們的手上。

偏偏皇帝不上當,不管他們費多少嘴皮子,多纏人皇帝就是不答應。

甚至說了是給太傅和他們面子,才同意那人當守将的。

事實證明,一幫子除了讀書連基本的帶兵打仗都不懂的文臣,他們考察過的人能是什麽将才?皇帝當初就不該聽他們的,畢竟文臣根本不懂軍事,只擅長內鬥。

現在知道信錯了人也無濟于事,他當初但凡再堅持一點,也不會有今天的禍事。

別看他現在罵得起勁,實際上心裏可後悔了。只是他沒太多的時間去後悔,需要盡快派人去收拾爛攤子,還要準備軍械和物資。

“大将軍,看來又要麻煩你去邊境替他們收拾爛攤子了,那些殺我大幫子民的外族,一個也不能放過。”

皇帝最後看向了才回來沒幾年的大将軍,他的身體還沒有完全康複。如果不是不得已,他真不想大将軍再回邊境。

他們大秦将領嚴重斷層,別說和大将軍比了,比大将軍差一點的都找不出兩個。要不然,皇帝也不會因為聽信了文臣們的話,就給了對方一個守城将領的職務了。

實在是大秦太缺好将軍了,特別是能獨當一面的将軍,一只手都數得出來。

“是,陛下。臣,遵聖命。”

大将軍沒有遲疑,站了出來向皇帝拱手行禮。

“至于你們,限你們三天之內,把五百萬銀子和三百萬石糧草給朕準備好,要是少了一粒米,朕就抄你們的家。”

皇帝最後再次警告這些文臣,他這可不是為難他們,誰不知道他們的家中個個肥得流油。就算他們家中的存糧和銀子不夠,不是還有一堆的姻親嗎?

皇帝相信他們可以在三天之內,可以湊齊五百萬銀兩和三百萬石的糧草。

銀子先不說,有了銀子可以在任何時間買到糧草,所以多要一點。

一百萬石的糧草,可以供五萬到六萬将士和馬匹半年的口糧。

三百萬是十幾萬人馬半年的口糧,顯然這位陛下是動怒了,不僅教訓了文臣,也想給草原部落一個狠狠的反擊。

除了将士們需要的糧草,還有運夫和護送軍隊的糧草,這需要另算。不過這個可以等他們把将士們的口糧準備好了後再籌。

這一次皇帝要從這些試圖以文禦武的文臣身上刮下一層皮來,讓他們知道敢動以文掌武的念頭,不管是誰都要付出代價。

太祖日記裏清楚地寫着,絕對不能讓文官掌握軍權,不然大秦就會變成大慫,因為他們除了給錢求和外,就沒有任何血性,因為他們不會變成人血饅頭。

只要自己沒事,這些文臣就能假裝看不到邊關百姓的血淚,也看不到軍将們的付出,反而認為軍人是莽夫,不配站在朝堂上。

看到這裏,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形容很像某宋和某明後期?

以文禦武的結果就是,敵人來了他們滑跪得最快,連舉起刀子反抗都沒有,就一個個投降了。

太祖的話,讓大秦的皇帝牢牢記在心裏。

皇帝就因為一時輕忽,才會出現今天的局面,所以他後悔了。

不過皇帝錯了,他會想辦法彌補,可是讓他犯錯的人,皇帝也不會放過。

“老爺,這是在做什麽?”

柳夫人出來看到仆人進進出出,每一個箱子裏擡的都白花啊花的銀子。

“回去,沒看到我在忙嗎?”

太傅把柳夫人趕回後院,繼續帶人清點家産。t

太傅黑着張臉,家中現銀加起來有五十萬左右。

這一次連他一起有十六位大臣,每人要出三十一萬左右。

本來大家商量,每人湊三十二萬,希望皇帝看在他們将功贖罪的份上,別罰太狠。

可惜不是每家都能拿出三十多萬兩的銀子,把家中的産業抵了後,還有一部分缺口。

這一部分,只能由太傅和幾個家大業大的官員補上。

沒辦法,誰讓他們被皇帝抓到把柄,皇帝甚至還讓人貼了黃布告,把事情的真相公之于衆。

百姓們都知道那個守城将領是文臣力薦的,一個個都恨上了他們。

要不是他們推舉了這麽個水貨,邊關的同胞也不會出事。

因此哪怕要多出一大筆銀子,太傅幾人也不得不給。

五百萬兩,少一兩都不行。

好在銀子湊起來快,他們家中就有存銀,直接點數後搬到皇宮就行了。

銀子好湊,這糧草就難了。

他們确實有許多糧草,三百萬石給他們時間肯定能夠湊出來的。

可他們的糧倉大多數并不全在京城,還有一些在外地。

這個時候他們只能朝親朋好友們或借或買了,到時肯定會有人趁機提要求或是占便宜,這些他們都只能忍了。

估計湊齊了糧草,他們的家底也差不多空了。

哪怕是太傅都不得不當了一些珍品,用來買糧草。

等後續外地的糧草運到京城,他們就能緩過來了。

不過太傅懷疑皇帝不會這麽輕易放過他們,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有多雞賊,太傅最清楚了。

手段皇帝是不缺的,只是他比起先帝更重情一些。

要不是重情,也不會忍了太傅好幾年才開始表露出對他的不滿,用貴妃來敲打他。

幸好皇帝确實重情,也念舊情。只是這一次他和文臣闖下的禍太大了,邊關那一城百姓的性命,總要有人出來負責。

本來就是他們的錯,自然也該由他們負責。

不是沒人下朝後跟大家提議,把責任全推皇帝身上,結果被另外十幾個人給無視了。

在朝上時怎麽不見你這麽機靈?下朝後抖機靈,真以為大家沒想過嗎?

皇帝不等散朝就讓貼了黃布告,哪怕他們散播流言引導百姓,也沒有人會相信的。

畢竟當初他們為了那個水貨,堵了皇帝好幾天,別說朝堂的官員,就連後宮和京城的百姓都有所耳聞。

想推到皇帝身上?這根本不可能。

因此朝堂上時不是沒人這麽想過,只是他們腦子好,很快就放棄了這個打算。

皇帝也不傻啊,以史為鑒,足夠讓他提前做好準備了。

因此大臣們想推卸責任的做法,在他那裏根本行不通。

好不容易把銀子湊上去,他們又要為糧草忙碌,三天的時間太緊了。

可是大軍不能等,邊關的百姓也不能等。

大将軍親自點兵,這一次十萬精兵強将一同赴西北,看來是打算給草原上的部落一個慘痛地教訓。

這一次不把他們打殘,是不會收兵的。

讓文臣三天之內籌齊三百萬石糧草和五百萬銀子,結果五百萬銀子最先籌齊,送到了皇宮,由皇帝派去的官員親自接收。

是的,這銀子沒有入戶部,而是由皇帝親自管理。

除了将士們的饷銀外,多出來的部分就城購買糧草,這一仗還不知道要打多久,糧草是絕對不能少的。

除了糧草還有藥材紗布也要大量準備,這些都用他們交上來的銀子買。

幸好太祖弄出了酒精,戰場上因為感染而亡的将士大大減少。

戶部尚書看着大量的銀子沒入戶部,心疼得晚上連覺都沒睡好。

不過他也知道戶部這些人手段,入了戶部最後這五百萬能剩一半都算好的了。

哪怕他再三防範,從戶部出去的銀子,最後能落到災區的能有多少,他也不清楚。

就看皇帝派去的人精不精明,手段能不能震懾住下面的官員了。

皇帝忙不過來,就把弟弟派了出去。

“十一殿下?”

正在清點銀子的官員看到十一皇子,一個個震驚到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十一殿下才十二歲吧,陛下居然舍得放他出來做事?

“你們別停啊,該幹什麽就幹什麽,不用管我,繼續。”

秦宸朝他們擺了擺手,讓他們繼續幹活。

“是。”

官員們确實很忙,哪怕心中很驚訝,還是先幹活吧!

秦宸沒有站着看大家忙,而是加入了衆人中間,和他們一起清點。

有一位擅長算術的人加入,可真是幫了大忙了。

也不知道誰說十一皇子不學無術的?明明算術就很好,很多數字只需看一眼就能立即得出總和。

清點銀子的官員們都快佩服死了,要是他們也有這種能力,也不會一個個忙得團團轉了。

戶部官員被借出了一部分過來幫忙,只是這些銀子他們能看,卻不能摸。

清點有專門的人,他們只需要整理一下賬本就行了。

五百萬兩銀子,一錢都不能少。

他們要是敢貪,別說皇帝不會放過他們,就連那些湊銀子的文官們都能把他們給生啃了。

這銀子就是他們用來買自己前途的,要是因為戶部官員出了什麽問題,那他們這銀子不就白給了嗎?

貪銀子都貪到他們頭上了,簡直是不知死活。

戶部官員來之前就被他們的尚書大人和上司提醒過了,還真沒人朝這些銀子伸手。

銀子好拿,可它們要命啊!

在命和銀子之間,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性命。

如果真有人不怕死也要伸手,只能說他最後死在上面是一點也不冤啊!

銀子入庫,賬本送到了皇帝處。

“哥,銀子清點完了。”

秦宸身後跟着一群抱着賬本的官員。

因為用的是借貸法,盤賬還是比較容易了。

“成色沒問題吧?”

數量對得上沒用,關鍵是銀子的成色,別往裏面摻鉛。

“嗯,每一箱都開箱抽檢了,沒發現問題。他們現在一個個恨不得盡快完成哥哥給的任務,哪裏還敢作假啊!”

他哥是不是忘記了自己在朝上的行為了?連太傅都砸了,其他文官不想自己的家眷被送到邊關給漢子們當老婆,想不盡心都難。

他們不想盡心,家中的妻女兒子兒媳也會逼着他們用心。

但凡他們說個不字,估計也就沒以後了吧!

不僅皇帝饒不了他,就連家人也不會放過他的。

明明是他闖的禍,憑什麽讓家中的人替他背鍋?

這些文臣們的家眷怨氣可重了,他們回到家中沒得到一個好臉,就連平時最喜歡的小妾都離他們遠遠的。

皇帝知道後,終于露出了八百裏加急後的第一個笑容。

哼,只有肉割到他們身上,這些人才會老實。

“哥,要是這些人不拿銀子和糧草出來,你是不是真的會送他們的家眷去邊關給漢子們當老婆啊?”

秦宸有些好奇地問道。

“朕說話算話。”

皇帝承認了,他真的會照做。

他們闖出來的禍,自然也該由他們自己收拾爛攤子,大秦和皇帝才不會虧本替他們收拾,天下哪有這麽好的事?

“好吧!”

雖然對那些家眷有些不公平,但是對邊關那些被擄走的女子就公平了嗎?

她們本來不用承受這些的,全是這些文臣們的錯。

“不對,還少算了一個人。哥,你也做錯了。”

秦宸提醒他哥,不能把責任全推到外人身上,他也有錯的。

“哥知道,哥會從私庫裏拿出一百萬兩銀子,等那些女子被救回來後,給她們做補償。”

皇帝當然不會逃避身上的責任,錯了就是錯了,他也要做彌補。

只是他的彌補給的是那些被擄走的女子們,她們被救回來後,肯定會被人指指點點,夫嫁娘家都有可能回不去。

這個時候皇帝給她們一筆銀子,有需要的再護送她們,到一個不認識她們的地方生活。

“哥,你真好。”

聽完皇帝的打算,秦宸抱住他哥。

他哥是個好皇帝,朝中的大臣們,沒有一個想起那些被擄走的女子們。

她們被外族擄走肯定有死有活,救回來後也不知道還能剩下多少。

可不管多少,她們被救回來就要活下去。本來也不是她們的錯,不應該由她們來承擔朝廷的錯誤。

那些救不回來的,也會給她們的家人,特別是沒有成年的孩子多一些補償。

皇帝拿出這筆銀子,是他給那些女子們的補償,也是大秦皇帝為自己的失職做出的彌補。

雖然這些銀子和生命與苦難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麽,卻是皇帝唯一難做的彌補了。

“是朕失職,要不是朕同意讓水貨當守将,她們本不該有這一劫t的。”

皇帝知錯,并且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也很難得了。

“太祖說得對,文臣讓他們治理國家就可以了,軍事上的事還是不要讓他們插手得好。”

歷史上确實有不少文臣以文身立武功,可這樣的人還是太少了,如果真有本事,不用皇帝給他們開後門,他們自己也能立功。

棄筆從戎,這個詞文人應該懂的吧?真想立戰功,那就自己去戰場上拼殺,而不是靠着文臣們的關系,初去便是可以領兵的守城大将。

“既然錯了,哥你要吸取教訓,這一次因為你的不謹慎,才會害了邊關的百姓。”

他哥的錯,秦宸沒有替他哥辯解,錯就是錯,皇帝也不能豁免。

這件事文臣們錯了一半,他哥也有一半的責任。

“我知道了,你給哥哥我留點面子吧!”

皇帝伸手捏住弟弟的臉,他好歹也是當哥的,被弟弟教訓臉上有點持不住了。

“怕丢人,下次就別這麽幹了。”

秦宸是一點也不怕他哥啊,當着他的面都敢指出他哥的錯誤,是真沒給了哥留面子。

“好好好,我記住了。你個小人精,都會教訓兄長了。”

面對油鹽不進的弟弟,皇帝還能怎麽辦?換個人早生氣了,可他是弟控哎,只能捏捏弟弟的臉作為報複了。

“那行,把太祖留下的祖訓抄一遍吧,下次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光靠他哥嘴巴上的答應,秦宸覺得還是不太保險,讓他抄一遍太祖祖訓,印象就深刻多了。

其實要不是怕他哥承受不住,秦宸更想說這一次的責任,皇帝是要負大半的。

因為他才是做主上對主就好守城将領的人,是兄長意志不堅定,才給了對方機會。

因此在秦宸心中,他哥錯得更多。

“你還真敢說啊!”

皇帝這一次是雙手扯上弟弟的臉,居然敢罰他抄祖訓。

“本來就是哥你做錯了嘛~”

秦宸躲過他哥的雙手,跑到離他哥五步外站好。

“知道了,滾吧!”

皇帝揮揮手,把弟弟打發走了。

“哼。”

秦宸被氣跑了。

等弟弟走後,處理完政事後秦昊拿出祖訓的副本,對着上面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

他弟說得對,這一次他才是那個責任最大的人。

有錯他認,只是不能讓那些大臣們知道,不然他們就會推卸責任,到時想再讓他們出錢出力就難了。

對于那些朝臣們的德性,沒人比他更了解了。

有多少官員還記得自己當年的初衷?什麽為民為國,還不如多貪點銀子實在。

世家貴族更不會為百姓考慮,他們考慮更多的還是想着怎麽從百姓的身上榨出更多的利益來。

知道他們是什麽樣的,所以皇帝不會讓大臣們知道他心中的愧疚。哪怕要補償,也得等他把這些人的家底掏得差不多了再公開。

不然這些人敢讓他下罪己诏信不信?

歷史上那些天災人禍,有多少是因為官員處理不當引起的?引發暴動後,最後卻讓皇帝背鍋。

這種事在大秦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官員引起的就由他們自己承擔。

皇帝犯的錯他認,事後拿出銀子補償大家,給百姓安排工作,建立福利院等等。

但是在這之前,他一點也不能表露出來,不然那些犯錯的文官就會像聞着味撲上來的蒼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幸好皇帝在朝上時沒露出來,所以文官們為了不被皇帝趕出朝堂,不得不捏着鼻子認了五百萬的銀子和三百萬的糧草。

就連運夫們在運糧時有消耗也得他們出,大秦是不會承擔的。

老實說大臣們遇上皇帝,也有些麻木,這和之前的皇帝大不一樣。

主要是以前的皇帝在臣子犯錯後,是由當時的皇朝負責買單,善後都是由皇帝派去的大臣做的。

而這一次卻讓他們出錢出糧,而這還不算完,只要戰争一日不停,他們就要多承擔一日。

這可把一群文臣郁悶壞了,問題是還不得不接受,所以當天他們回家後就開始清點家財籌備銀子和糧草,不夠還要想辦法借。

因此這幾天京城百姓看夠了熱鬧,還有一些百姓專門守在那些文臣家附近,看他們心痛地送出了銀子,又繼續心痛地去湊糧草。

“安伴伴,去把白宣叫來,我們出宮。”

從皇帝那裏出來,秦宸想了想打算出宮去聽聽百姓們的想法。

“是,奴才立即差人去叫小公子。”

因對大将軍的尊重,宮人們都稱白宣為小公子。

大将軍作為大秦的戰神,他的孩子值得大家一聲小公子。

“順便讓他換普通的衣服,別太顯眼了。”

秦宸想了想,讓白宣換上他在宮外時白家做的衣服,宮中尚衣監做的衣服,料子全是貢品,很容易被人認出來。

京城其他人不多,王公貴族最多。

要是被人認出來,他還怎麽偷聽百姓們的想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