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章
第 57 章
不多時, 迎親隊伍簇擁着一對紅衣人行了進來。
雍州牧身着華麗的禮服,精神矍铄,雖已年過五十, 卻并不見肥碩,看上去不過四十左右的年紀, 一雙眼中一派沉靜,許是已然有了年歲,又非第一次嫁娶, 已然不似少年郎一般興奮喜悅。
而蓮池公主身着鳳冠霞帔,一只玉手輕執團扇, 雖只露出半張面來, 也已盡顯嬌豔動人,那雙美眸微垂,略略掩過了內裏那一閃而過的複雜思緒。
兩人步上禮臺,遵着禮官的指示拜過, 便到了最後一個環節——對飲。
這是雍州的習俗,新婚夫婦于儀式最後對飲一杯甜酒, 意為婚後甜蜜圓滿。
侍女手執托盤将兩杯酒遞至兩人面前,見着兩人各自執杯飲了, 笑着将背好的祝福詞說了,退了下去。
禮官于是高聲喝道:“禮——”
然而禮成二字卻是尚未說完,面前如花般美麗的新婦身影忽的晃了晃, 一頭栽倒了下去。
賓客間一片嘩然, 禮官亦是吓白了臉。
她面前的雍州牧立時低下頭去查看,蓮池公主已然沒了意識, 手中團扇掉落在地,露出了那一張堪比明月的白皙容顏, 還有那自鮮紅唇瓣間流出的黑血。
雍州牧伸出手想把她抱起來查看,卻是忽覺一陣脫力,不僅未将人抱起,自己竟也沉重的倒在了地上。
這時衆人終于回過神來,雍州牧唯一的兒子潘吉幾步自人群中竄了出來,一個大步邁到了臺上,少年人滿面的急切,一把将父親扶了起來。
不料雍州牧竟也口吐黑血,沒了氣息。
邊上有家臣上前協助查看,卻驚駭的發現,兩人已然斃命。
眨眼之間喜事變喪事,場面立時混亂起來,原本喜慶的氛圍瞬間凝固,恐懼與疑惑在人群中蔓延着,有些膽小的夫人娘子已然叫了起來,起身快步朝着大門跑去。
Advertisement
“來人!将這個院子給我圍起來,一個也不準放出去!”
潘吉猛的起身一聲喝令,院中立時湧出了一群侍衛,院門處也被堵了個嚴嚴實實。
那被攔住了的娘子哭喊道:“放我出去!救命!有、有人殺人了!!”
臺上的潘氏家臣請示了潘吉後,讓人去請了大夫,同時帶人擡着兩人的屍身到了禮臺後方的屋室裏。
潘吉眼中還帶着沉痛,望向衆人,面容冷峻,泛着紅的眼中透露出幾許堅定和悲憤,大聲道:“我知諸位皆是高官貴族,今日親臨我父婚宴,乃是給我雍州臉面,奈何如今我父橫死,內裏必不尋常。我作為人子,必要查出真相,為父親和公主報仇!還請諸位殿下、大人恕罪,待此事過後,我必親上府邸賠罪。”
他一邊說,一邊将帶着顫意的手背了過去。
到底是年少,遭逢如此巨變,雖是一心記着父親平日對自己的教誨,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可到底還是有幾分怯意。
然而底下坐的各路達官貴人卻不是這般好對付的,果然便有年長者站出來反對。
“潘公子,查案并非一時之事,可如今座上盡是朝中重臣,還有皇親國戚,你這般拘着,實是不妥啊。”
“是啊,潘公子,這許多大人還身在要職,百忙之中才抽了這少許時間,如何能一直耽擱在這裏。”
有這幾位頗有身份的年長者發了話,陸陸續續也有他人加入了勸解,一時場面嘈雜,潘吉立于臺上,有些無措。
就在這時,坐于臺下附近的一人緩緩站起,高聲道:“吉兒,此事确是有些不妥。”
衆人朝此人瞧去,但見一個身穿墨色錦袍的中年男子上了前,正是雍州牧的庶弟潘隆。
“二叔!此事關乎父親被害,若這般放衆人離去,日後再查,必要艱難十倍!”
潘隆撫了撫胡須,安撫的在他肩上拍了拍,道:“二叔知曉,只是這查案你并非內行,如此私扣官員亦不符制度。”說着,他面向衆人,揚聲道:“各位大人,不如……我們取一折衷之法,張浦張大人在朝為官多年,又曾掌管廷尉十數年,由他主理審案,定能速速理清案件的脈絡,屆時便放衆位歸去如何?”
說着,潘隆轉過身朝向坐于臺下的張浦躬身一禮,揚聲道:“我們潘氏鬥膽,懇想請張浦張大人替我們申冤做主!”
此話一出,在場之人紛紛靜默了。
對于叔父這忽然的提議,潘吉亦有些茫然。
張浦穩坐于下,身後站着他慣常帶着的五個護衛,并未出言反對,卻也未直接同意。然而這份沉默在衆人品讀起來,其實便是有些應了的意思在裏面的。
依着張浦的性子,若是當真不願,這時必然已用些得體的說辭拒絕了。
果然,下一刻便有個官員站了出來,道:“張大人,州牧大人死的慘烈,如今确是查案的最佳時機,只是在場之人皆身份不菲,死的又是州牧大人,這般要案,尋常官員也無權問詢,臣亦請張大人看在潘家叔侄情真意切的份上,為州牧大人申冤!”
此人正是張浦一派的要員之一李大人,平日裏慣會猜測張浦心思,時常充以其口舌之用。衆人見狀,心下便知張浦是願意接下這個案子的了,于是便又有些個有心讨好之人加入了一同請求。
眼見着四五人都發過了聲,張浦這才自椅上緩緩起了身,他如今年近五十,發須皆已花白,身上穿的是一件深紫色的常服,衣袂上繡着金絲雲紋,他的面容雖有着年長者的閱歷,倒并不顯滄桑,一雙眼睛深邃而銳利,仿佛能洞悉世間的一切權謀與陰謀,将人看得透徹。
這雙眼睛一一落過衆人,最終停在了臺上的叔侄二人身上。
“雍州牧潘大人是我的故交,公主又是我之義女,今日二人逢此變故,于公于私,我自應出一份力。”
潘隆立時連聲道謝。
張浦年輕之時曾在廷尉效力,後來又把控廷尉多年,對于如今之事确是較之他人更有經驗,他喚了潘家的人來,先交待了去尋仵作前來,又派人查雍州牧和公主的遺物,并調查那甜酒,不多時,便一一有了收獲。
仵作來報,夫婦二人乃是飲用了劇毒,而毒物便是投在了那兩杯甜酒裏。張浦于是命人将經手甜酒的下人們押了過來,當衆一一審問過後,哭哭啼啼的幾人皆表示對下毒一事并不知情,倒是有幾人不約而同的說起于前一日分別見到了公主殿下和州牧公子潘吉來查問甜酒的事宜。
衆人立時議論紛紛,蓮池公主作為受害者嫌疑自然而然的被排除了,那麽剩下的那個人便十分可疑了。
本就因父親慘死而憂慮焦灼的潘吉聽罷,只覺得百口莫辯,急道:“我是聽人說那甜酒不是我們雍州本地的那種,而是專門自北境運來的,味道極為特別,是世間少有的佳釀,我只是、只是好奇去嘗了嘗而已!”
張浦目光複雜的望向他,問道:“那你是聽何人所說的呢?可有人證?”
“是我的副官!”說着,潘吉急急的望向一衆侍衛,目光來回尋找,卻是并未見人在其中。
張浦順着他的視線瞧了過去,不知何故,眉宇間似乎也泛起了一絲疑惑。
就在此時,有侍衛自外行了進來,遞了一封信給張浦,說是搜查府裏時公主的貼身侍女處尋到的,侍女說公主前些時日交待她,如若她出事,便将此信交給她義父張浦。
張浦于是當着衆人的面拆了信,上面的內容并不長,只有一頁,然而張浦讀過之後卻面色大變。
一衆人等俱是驚疑,卻無人敢催促張浦公布信上的內容。
張浦深吸一口氣,緩步走向衆人,沉聲道:“此信上內容過于駭人聽聞,還請諸位同閱。”
說着便将信箋給了手下一人,随後那一頁紙便被人恭恭敬敬的遞到了在場身份最高的永安王手上。
永安王讀過之後面色劇變。
随着信箋在衆人手上一一傳遞,很快便起了陣陣抽氣聲與議論聲。
雍州牧之子潘吉觊觎蓮池公主美貌,謀害生父,意欲篡奪州牧之位。而這位公主竟也不是什麽受封的異姓公主,而是宣帝的親妹,不僅如此,她的弟弟、一位皇室子還流落在外!
待得信箋傳過一圈回到了臺上,有些迷茫的潘吉方要接過,卻被二叔潘隆搶了先。
潘隆幾眼便看了完,随後擡起一手指着面前的少年,厲聲斥道:“潘吉!你竟因觊觎繼母和州牧之位,殺害生父!簡直是大逆不道!!來人!把他給我捆起來!”
潘吉到底是雍州的州牧公子,平日裏州牧府裏的侍衛皆由他親自統領,這會兒在場的侍衛聽了這番言論,互相看了看,都有些遲疑。
潘吉為人正直寬厚,并不似會下這般毒手之人。
“你們還在猶豫什麽!?公主的遺書裏已然寫的清清楚楚,潘吉幾次三番要害父親性命,被她所撞見這才作罷,公主不敢告訴州牧大人,又恐日自己知情後會遭潘吉報複,這才留書為證。如此喪心病狂之人,不配做雍州牧之子!!”
這次話音落下,倒确是上前了一名膽大的侍衛,卻并非是要去捆住潘吉,而是跪了下來,道:“張大人,我家公子并非那樣之人,還請張大人明察!!”
潘吉滿面感激的望了過去,卻不料對方是個生面孔,不過此人話一出,立即便有許多其他侍衛跟着跪了下來,接連為公子潘吉請命。
潘隆望着跪了一地的侍衛們,怒道:“真是反了你們!以為我拿你們沒辦法嗎?”他一邊說,一邊擡手從胸口取了個小物件出來,放在口邊用力一吹,便發出了一陣特別的哨響。
這一聲過後,院外竟又湧入了一群身着盔甲的士兵,浩浩蕩蕩的數量竟比侍衛們多了一倍,原本寬闊的院子立時便滿滿當當的了。
潘吉望着那些身着盔甲之人,認出這些人乃是二叔潘隆手下的護城軍之人,漸漸的想明白了什麽,眼中燒起熊熊怒火,憤而注視着潘隆道:“枉我還以為二叔你是一時被那信上的內容所蒙蔽,方才誤解于我,不料你竟是早有準備!就等着我入了陷阱,在這裏擒住我!”
潘隆面色不改,對着他道:“早有準備的人分明是你!你當大哥他對你近些時日來的異常當真毫無所察嗎?就在前日,他單獨叫了我去,讓我備一支軍隊在府外,若內裏有所變故,立即喚人入內。我當時還想不明白他為何這樣吩咐,以為大哥只是重視這場大禮,謹慎了些,現下再想,竟是在防着你這大逆不道之徒!”
語畢,潘隆冷笑一聲,大聲喝道:“護城軍聽令!捉拿逆賊潘吉!!”
“公子!”
“保護公子!!”
州牧府的侍衛們見狀紛紛拔劍,站至潘吉的身側,将人圍在了中心。
護城軍與州牧府侍衛這般僵持着互不相讓,眼見一戰不可避免,刀劍無眼,在席的一衆權貴們冷汗直流,想要逃離此地,卻又被護城軍們牢牢的圈禁着,無處可逃,又無處可避。
“諸位且慢。”
一聲清冷的女音打斷了這一觸即發的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