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羊谷關

羊谷關

第六十二章:

鄭淙策馬一路南下,見秋風掃落葉,視野開闊,只覺心中寬敞無比,不由慢下了速度,在天高氣爽的秋色之中緩緩縱馬。

解決了一樁心腹大患,他的心情輕快得很,馳騁回去守陽谷關,也不覺得艱辛。

他邊走邊回味昨夜的種種。

昨夜夜黑風高,他做了一次梁上君子,悄悄潛入東客苑,一不做二不休,将睡着的王孝烈一劍斃命。

姑姑決定的事,大多數他們都無法改變,但是他也不可能眼睜睜看着她将阿泠送給王孝烈。

為此,他只能先下手為強,以最決絕的手段,斬草除根。

至于後果,他已經留書一封,将這個事情,扣在了羊谷關外的反賊頭上。

相信姑姑看見,必定能夠以此安撫單于軍,再順勢将這支軍力收歸朝廷。

如此一舉兩得,實在是最好的結果。

怎麽就不比低眉順眼委曲求全,送人給王孝烈來得強?

反正他覺得很好。

鄭淙在路旁拔了根狗尾巴草,叼在嘴裏,慢悠悠地縱馬前行。

一行人剛離開夏州境地,忽然聽聞身後有馬蹄聲逼近,随之而來的還有呼喊:“鄭小将軍留步,太後口谕,太後口谕——”

“籲——”鄭淙挑了挑眉,雙手一勒缰繩,停下了馳騁,一雙長腿夾着馬腹,禦着馬轉了個身,回望來人。

Advertisement

只見前方一騎,以最快的速度朝着自己奔來,身後是馬蹄踐起的濃濃灰塵。

馬背之上,是個面白無須的小黃門。

不一會兒,傳令的小黃門氣喘籲籲縱馬上前,“太後口谕:混賬東西,叫了你不要胡來!淨把哀家的話當耳旁風,你膽子肥了,連哀家的話度不聽了,做事之前能不能考慮下後果?這樣的大事,也說幹就幹,今日若是生變,你有幾條命來平息動亂?罰你回軍營,自己領罰五十軍棍,以儆效尤!以後再敢胡來,休怪哀家不念親情,打斷你的腿!”

小黃門一口氣效仿完太後的語氣,随後低眉順眼,朝着鄭淙行禮:“将軍莫怪,奴婢只是個跑腿傳話的,您看,這口谕奴婢已經帶到了,那就一起上路,到了羊谷關,再由奴婢監督着行刑吧。”

鄭淙身後的一隊侍衛面面相觑,不知太後這劈天蓋地的一通罵和罰,是因為什麽。

只有當事人自己知曉,這話中的意思,更聽懂了今日之事,太後已經完美的扣在了李叡的頭上。

不然,她哪有這個空特意找人千裏追擊,來罵他一頓。

如此便好,說明阿泠不必再對誰強顏歡笑,不必再因此,被送給誰。

只要她能安安穩穩,他什麽事都能做。

鄭淙吐掉口中的狗尾巴草,滿不在意地笑了笑:“行,知道了,五十軍棍,他們都聽到了,定會監督着我受刑完的,就不勞你跑一趟了。”

小黃門沒見過誰,得了罰還笑得如此開心,朝着這個不同尋常的人躬身拱手,“懿旨難為,将軍請。”

這是怕他賴掉,要替太後親眼看着他受罰的意思了。

“你叫什麽?”鄭淙問着來人。

小黃門不卑不亢:“奴婢孫全安。”

“三天回羊谷關,不許掉隊。”鄭淙颔首,留下吩咐後扯着缰繩調頭,朝着羊谷關的方向,一路策馬狂奔。

*

三天快馬加鞭,風馳電掣,一行人回到羊谷關。

孫全安寸步不離地跟在後邊,鄭淙見他馬術不賴,三天下來,竟完全沒有掉過隊,不由對他另眼相看。

能替太後監督他的人,也不會是什麽寂寂無名之輩。

果然一回去沒多久,校場之上,孫全安就命人擺好了長凳,找好了手持軍棍的健碩衛兵在等着他。

鄭淙趴在長凳上,咬着牙承受一杖又一杖的棍棒。

只是軍棍刑罰剛受了十杖之時,前線就又開始了一輪新的戰鬥。

得此軍情,監刑的孫全安面露猶疑,猶豫之下,終是喊停了行刑:“太後口谕,事急從權,剩下的四十軍棍暫且記在鄭将軍名下,此刻當以以軍務為重,不得有誤。”

聞言,鄭淙迅速翻身而起,不顧腰臀上新現的傷痕,撿起地上的衣裳飛快套在身上,一面走一面穿戴副将遞來的盔甲,往前線而去:“你說清楚點,什麽情況?”

副将捧着裝備,邊走邊啐聲:“此番戰前對面并未下戰書,是突襲。自古正仗,都是先下戰書,再行開戰,青天白日的搞突襲,這回對面連臉都不要了。”

鄭淙接過橫刀配在腰間蹀躞帶上,思索道:“應該是聽到了安北單于軍都歸順到了關內,對面急了。我方關隘如何?傷亡情況如何?”

“關隘無恙,對面用的投石器和重型弓弩,傷了我方八十人,陣亡人數為五十。反應過來之後,我方也以發出反攻,用弓弩回擊對面。”

聽到投石器,鄭淙有些不悅,“投石器這麽笨重的器械,忽然出現在關下,還能打得我們出其不意,瞭望樓上的守衛都在警戒什麽?閉眼打瞌睡嗎?”

副手連忙解釋:“不是的,您去看過便知道了,那個投石器與尋常不同,是經過改良之後的,輕巧輕便,外觀不過才一人高,一個士兵就能推動前行,便是如此,敵方才忽然至關下。”

聽到這裏,鄭淙不由皺眉,腳步匆匆,好奇尤甚。

尋常投石器,十分重大,拖運一輛需得數十個壯士合力,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推運得動。一人高的投石器,一人就可推動,當真會有如此輕捷的攻城遠射器械?

匆匆登上城樓,鄭淙果然瞧見下方那黑雲壓城般的玄甲武士,第一梯隊的弓弩手,第二梯隊的幾乎人手一個的袖珍版投石器,及其投石手。

他觀望的瞬間,前方一個柚子般大小的石塊猛然朝他的面門攻來。電光火石之間,鄭淙拔出腰間橫刀,揮刀劈砍,頓時間,亂石崩碎,這才躲過了一次襲擊。

只是抵擋那石塊的力道,震得的他握刀的虎口發麻。

副将見此,連忙從旁邊拿了兩面盾牌,擋在兩人面前,萬幸道:“幸好将軍手疾眼快,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鄭淙沒有理他,伸手挪開了一點面前的盾牌,認真從盾牌的空隙間向外觀望。

視線中見到的,遠比想象的更為震撼。

那些小小的投石器,距離剛剛合适,每一次運作都很迅速,不過三息,石頭就能抛向關隘,且只需一人操作,朝裏面投遞石頭,便可源源不斷地進行攻城。

投出來的石頭雖小,但勝在又多又快,打得人措手不及,俨然是個石海戰術。還改良了尋常投石器需得多人運作,石塊重大,不便運輸的缺點。

城牆之上,有牆垣漸漸破損,城上的弓弩手忙于戰敵,不可避免地傷到來自城下的狙擊,傷員在不斷新增。

得出結論之後,鄭淙肅聲吩咐副将:“查一下,是何人改良?如何改良的?”

“是!”

“傳令下去,當務之急,只能保持我們自身的軍力,不可造成不必要的犧牲,更不得開關迎戰。”

“李岱不就是想方設法激怒我們開關迎戰,一旦開關,才是正中他們的下懷。”他看了一眼下邊無休無止的挑釁,眼中是濃濃的不屑,“我若不開關,他能奈我何?”

*

羊谷關前三十裏處,冀軍軍營。

主賬之中,李岱聽着前方戰報,不由神清氣爽。

等斥候退下後,他側頭對着一旁觀看沙盤的魏缙開口:“不愧是魏兄,經你改良之後的投石器,首次運用,就打得對面措手不及。魏兄聰明才智,本王佩服不已,到底還有什麽是你不會的哈哈。”

“臣會的很多,不會的也很多,”魏缙搖搖頭,實話實話,“關內軍固守羊谷,他們不開關迎戰,我們只能用改良後的投石器,用以刻意挑釁,如今日一樣持續騷擾,讓他們雖然不敗,但飽受幹擾。可此舉亦非長久之計,眼下凜冬将至,再耗下去,只會越加諸事不便。”

李岱據守此地數月,與關內軍交戰無數次,開始也遵從什麽‘師出有名’,每每戰前,都會下戰書,但在屢屢敗北之後,就開始擯棄了這些不知所謂的禮節。

如今的他,已身經百戰,能屈能伸了,“僅此就足夠讓他們枕戈待旦,日夜難安了。不知魏兄可還有其他妙計?”

魏缙沉吟片刻:“打不動,我們還可以‘動口’,把他們說出來。”

李岱聽得稀奇,奇道:“如何一個‘說’法?”

魏缙面無表情:“打人要打臉,罵說要戳心窩。必然是挑他最在意的人,或物來下手了。”

來岱瞬間了然于胸,脫口而出:“鄭家人。”

“不錯。流放的鄭家男人,和教坊司中的鄭家女人。”魏缙望着沙盤之上朔方的城池,緩緩點頭,“雖然他的直系家眷已死,可到底那些旁支,還是與他同氣連枝。一個有血性的正常人,都做不到對此置若罔聞。”

提到鄭家人的時候,魏缙不可避免的想到了鄭泠。

她若還在自己身邊,他必然不會用到這個極其下作,又傷害她的主意。

可是偏偏她逃離長安,逃脫了他,一走了之。

乃至讓他幾個月來,都找不到她的下落。

若不是昨日,探子來報關內道中王孝烈之死,單于軍換了大都護一事,他興許還聽不到關于鄭泠的一絲消息。

她既然已經身處關內道,回到了茍延殘喘的李豫朝廷,繼續當她的郡主,卻還自甘堕落去□□王孝烈。

對他如此絕情,那就也不要怪他無情,用扣押在長安的鄭氏族人,去惡心她,影響她,牽制她。

以他對她心性的了解,她即便回歸錦繡,也無法坐視自己的同族受盡屈辱。

只要能把她引出來,他機關算盡,手段下作又何妨?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