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九

案件結束之後,李卓雅難得努力地填坑,書迷們知道她的真正身份之後,除了佩服之外,就只能是佩服,一個歌手能寫出這麽好的小說,小說還被改編做電影和電視劇,真是有才華。當然也有一些不死心的黑粉說李卓雅根本是靠着名氣來打倒微風習習和浮花,只會欺壓小透明。李卓雅對這種鬼話自然是視若無睹,完全不會為這些人動肝火和浪費青春。

倒是楊清跟她說了一件事,令她頗感興趣。

"還記得那個藍鞋子嗎?"

自從官司事件之後,楊清就開始和李卓雅有接觸,她最欣賞這種爽快人,久而久之,大家就熟稔起來,加上李卓雅知道楊清就是大神東山狂士,大家出於惺惺相惜,就成為好朋友了。

"記得,他怎麽了?"李卓雅對一切發表奇葩言論的寫手都很有印象。以上次事件為例,基本上稍有道德的都站在她這一邊,惟獨藍鞋子逆流而上,李卓雅差點想問他是不是浮花和微風習習的親朋好友了。

"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抄襲他人,現在他做了大學的教授,還繼續寫作,我們懷疑他的其他作品也有抄襲成分。"楊清說。

"那很正常,要是他沒有寫作的才華的話,就必須依靠他人的作品。"李卓雅認同楊清的意見。

"他的成名作《畫中仙》就是抄襲他的師妹蕭廷意的《瓶中仙》,蕭廷意現在打算告藍鞋子。"楊清說。

要不是藍鞋子在網上聲援微風習習和浮花,楊清也不會去翻查他的作品,就不會發現羅生門事件,更不會認識蕭廷意。

"她希望我幫忙?"李卓雅這陣子也收到不少作者的私信,希望她可以幫助他們對付抄襲者。

"她算是向你取意見,你有時間跟她見面嗎?"

"當然有時間了。"

"其實這部作品是在七年前寫的,現在蕭廷意才控告他可能有點遲。"

"要是他憑着《畫中仙》,才得到今天的成就,那我們告他是合情合理,這些東西本來是蕭廷意的。"

************************

蕭廷意以為楊清只是随口一說,沒想到她真的把李卓雅請來。

這次是楊清把蕭廷意和李卓雅約到她的家,方便一起讨論事情,始終李卓雅的身份特別,在外面見面很容易引起誤會。

“跟你介紹,這位是我的師妹蕭廷意,在海澱區某間高中任教語文科。”

李卓雅看着蕭廷意,年紀大約是二十四五歲,臉圓圓,戴着黑框眼鏡,給她的感覺就是學文科的人。

“李小姐您好,我也是您的書迷。”蕭廷意笑說。

“謝謝。”李卓雅說,“廷意,你能不能告訴我關於那篇小說的事?”

“是這樣的,”蕭廷意斂起臉上的笑意,“我大一那年剛好是B大百年校慶,學生會搞了一份特刊,讓學生發表作品,題材不限,當時我對小說創作很有興趣,加上平日也有在網上寫文,我就把一篇短篇小說送過去。”

“就是那篇《瓶中仙》?”李卓雅問。

“嗯,我記得隔了兩天,就收到編委會的電郵回覆,信上說我寫得挺好,但是有進步空間,希望我下次再努力,我當時在想,自己确是寫得不好,落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個編委會的成員包括藍鞋子嗎?”

“嗯,他是其中一名編委,他們負責過濾稿件。”很多學生都有投稿,所以為了方便起見,編委會先是有初選,然後再複選作品。

“即是說,藍鞋子看了你的稿件,覺得很好,所以把你的作品留下來,然後說你落選了。”李卓雅大致推理到事情的經過。這種人真是假公濟私,竟然連後輩的文章也不放過。

“後來,這本特刊出版了,楊師姐的作品刊登在裏面,我還在想,B大的寫小說人才真多,連歷史系的人也寫得這麽好。難怪我的作品會落選。”蕭廷意苦笑。後來她去看電影,看到編劇的名字,才猛然醒覺當日寫出這般優秀小說的師姐,已經做了電影編劇。

“然後,你就沒有再拿出那篇作品嗎?”李卓雅問。

“那篇作品後來登在一本小說雜志上,不過那個雜志社很快就倒閉了,估計你們現在上網查,也查不出甚麽資料。”蕭廷意說。她的原意是花了這麽多時間才寫成的小說,可以試一下投到別的地方,結果真的被采用了。

“未必,凡走過的必會留下痕跡,何況是互聯網。”李卓雅說。

互聯網才是留下證據最多的地方。

“所以,要是我起訴藍鞋子的話,我能成功嗎?”蕭廷意不安地問。

蕭廷意也是因緣際會才知道藍鞋子抄襲了她的作品。有一次上課時,蕭廷意說到寫作手法,便找了幾篇自己以前寫的作品給學生分析,沒想到《瓶中仙》一發下去,就有學生說是藍鞋子的作品,他們早就看過。蕭廷意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去查一查誰是藍鞋子,結果出乎她的意料之外,這個人竟然是B大中文系的助理教授,任教現當代文學和文學創作。

令他在研究生時代榮獲多項文學界殊榮的作品就叫做《畫中仙》,情節的起承轉合跟《瓶中仙》一模一樣。

蕭廷意看着自己廢寝忘食寫出來的作品,被別人改到臉目全非,還冒名頂替七年。就好像自己的親生孩子被別人拐賣了,現在周圍的親朋好友還說那個孩子不是你的。

蕭廷意想讨回一個公道。

她想要回《瓶中仙》,這些榮譽根本不屬於藍鞋子!

“優秀學生小說獎、國家文藝獎、文學雙年獎、青年文學獎和華文文學獎,餘龍生靠着《畫中仙》得了五個大獎,算是包辦了大學生能得到的文學獎項了。”楊清把餘龍生的履歷表拿出來。

“然後他就當上了助理教授?”李卓雅不相信事情是這麽簡單。

“那年剛好B大想發展文學創作,便開設了幾個科目,例如是小說創作和散文創作,餘龍生在這方面得了不少獎,於是就留在B大任教,剛好他又完成了博士學位,便成為了教授。”楊清解釋說。B大有時也令人挺費解,一個年資這麽淺的人,居然可以升為助理教授,真是不公平。

“廷意,我覺得你可以控告餘龍生,但是情況會比我的更加艱難,畢竟我這份工作比較自由。”李卓雅稍加思索,便對蕭廷意說。

不是不鼓勵蕭廷意的做法,而是李卓雅希望她思考現實的生活。蕭廷意是一名教師,即是她的日常生活多數在學校,她教的又是高中,工作量肯定不少,再分心到官司上,肯定會很辛苦。

“是嗎?其實很多人也是這樣告訴我。”蕭廷意苦笑。

作者有話要說: 這次的案件是取材自我的大學教授...他就是抄襲了別人的文章,現在接受內部調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