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開春
開春
心下有了定論, 又耐心等了幾日,辦完瑞王喪儀,看着心愛的長子被追封為惠昭皇太子下葬。皇後這才去找了昌平帝商議此事, 想聽聽他的意見——
對玉妃和林嫔兩位疑兇的處置意見。
時至今日, 昌平帝一直沒有對此事經過給個定論, 惠昭太子究竟是怎麽死的,仍然線索不明。
但不管怎麽說, 宮裏有能力動手的、并且有動機下手的只有玉妃林嫔兩人,就算現在案件未查清,不能直接懲治, 皇後認為最起碼也要奪了兩人的宮權,并對她們身邊的親近宮人嚴加審查。
原以為自己的行動會得到皇帝的支持, 然而聽她說完,在她的注視下, 昌平帝猶豫了。
“景桓出事之後,朕也查過玉妃兩人。但她們這段時間的行蹤并未查出異常,想必真兇另有其人。”
他說着,靠在案邊疲憊地扶了額角, 聲音低沉, “琰娘, 你放心,朕會繼續追查下去,為景桓報仇的。你近日太累,回去早些休息吧。”
“未查出異常?”皇後聞言呆住了, 不可置信地喃喃重複一遍, 望向對面丈夫。
“她們兩個都沒有嗎?”
“是的,都沒有。目前可用的線索太少了。”皇帝輕輕嘆了口氣, 回望着她仔細解釋,“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她們做的,她們畢竟是皇子生母,事關康王、恭王顏面,沒有證據的話,朕不能貿然處置。”
皇後覺得十分嘲諷,景桓屍骨未寒,你就顧及上其他皇子的顏面了?
究竟是查不出,還是不想查?
一時間怒氣上湧,她幾乎想脫口而出這些質問,憑着最後一絲理智忍下,繃住了一張平靜的假面。
“那依陛下所言,接下來該如何追查?”
“既然宮裏查不出結果,那朕只能向宮外再查。”皇帝答道。
Advertisement
她聽了,閉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氣。
自從景桓患病,宮裏不少人的神色有異,她之前有察覺到,但苦于精力有限無暇顧及,就沒有細想,此時回憶起來,只覺得玉妃林嫔小動作頻頻,十分可疑。
再說了,兒子薨逝後,守夜宮人全部斃命,這樣掩耳盜鈴般的舉動,這麽明顯的異常,皇帝竟然跟她說要去宮外查。
她真想問問眼前這人,眼睛是不是瞎的。
“也好。”心口仿佛堵着一團怒火,燒得她五髒俱焚,她用盡理智控制着自己的情緒,聽見自己說,“那妾身在宮裏繼續查,前番時間緊急,或許宮人查探時有所遺漏也說不定。”
“你多保重自身,不必太過勞累,有朕在呢。”昌平帝溫言道。
這話看似關切,實際上就是讓她不必多查的意思了。
“多謝陛下關懷。”
看清他的态度,皇後再不願多說,斂袖向他行了一禮,準備告辭離開。
“那臣妾就回去休息了。”
“t嗯,好好休息,朕明日再去陪你。”
昌平帝态度一如尋常關切,皇後朝他笑了一下,轉身就走。
再待下去,她真怕自己會情緒崩潰,一巴掌甩在他的臉上,将事情鬧到更加不可收拾的地步。
她知道他是什麽意思,也能猜出他準備怎麽做。
昌平帝是怕鬧得太大,無法收場,準備暗中處理了。
從理智上,她理解皇帝的顧慮。
瑞王已逝,宮中長年無孕無出,康王和恭王的身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唯二的皇子站在了一個起跑線進入皇位角逐,他們每一個都是珍貴的。
如果大張旗鼓追查下去,發現此事真是玉妃和林嫔所為,那該如何收場?
罰還是不罰?
如果罰,背上了謀害嫡長的罪名,牽扯到的那位皇子必定廢了,讓本就不富裕的太子人選雪上加霜。
如果不罰,這般重罪都能輕輕放過,必會引起朝野大亂,更是對逝去的惠昭太子無法交代。
因此,昌平帝索性在明面上以線索太少,還要進一步細查暫時含糊過去,等風波平息之後再繼續暗中調查,查出真兇另做處置。
也許,不久之後,宮裏就會傳出某位宮嫔惡疾暴斃,一批宮人服侍不當被杖殺的消息。
但總歸與此事無關。
這就是皇帝的處理方式,平靜又穩妥,一切都藏在水面之下,無聲無息。
但皇後不能接受。
憑什麽這些人害了她的兒子還不用承擔罪名。憑什麽要讓罪人的兒子搶走景桓的皇位?
她絕不允許。
藏在袖中的手輕輕發抖,皇後心裏某個決心堅定起來。
既然皇帝不願意,那她就自己來。
只是,她無法明着和昌平帝做對,也只能在暗中調查,徐徐圖之。
她自己怎樣都無所謂,但生她養她的孔家和她的女兒還需要有人護着,她不能和皇帝撕破臉去争執。
“母後!”
走進坤寧宮,一個小小的身影從正殿跑出來,穿着一身鮮軟厚實的嫩黃色襖子,随後而至的乳母忙不疊給她又裹了毛絨絨的鬥篷,小女孩仰頭看着她,奶音軟軟,像一顆蓬松圓滾的團子。
“安康睡醒啦。”
皇後蹲下抱住女兒,觸感綿軟的小小一團貼在臉頰,感受着一雙小手環在她的脖頸,她神色舒展,柔聲問道,“早膳吃過了沒有?”
“吃過了。”拿側臉貼了貼母親,五公主高興地回答,“安康吃了兩只豆卷,還有一碗粥。”
“好,吃了就好。”摸着女兒柔嫩的小臉,皇後看了她片刻,眼裏又盈滿了水光。“你要好好吃飯,快快長大才行。”
“母後只有你了。”
……
到了深冬,持續幾日的大雪紛飛。
整座皇宮都掩蓋在陰寒肅殺的陰影下。
臨近春節,皇帝突然處置了大批宮人,或杖殺或放歸,玉妃因禦前失儀,被奪封號,禁足半年。
又過了幾日,恭王則因口出妄言被皇帝訓斥,免掉了差事,林嫔教子無方,貶為貴人。
莫名痛失封號的姜妃大為震驚,委屈至極。
而收到旨意的林貴人暗自松了口氣。
她手尾收得還算幹淨,負責下藥的宮人以頂崗的名義只進去待了半個時辰,除了三喜,其他人都對他沒印象。
而之後的宮人夜話,禍水東引的法子也起了效,
一開始,太醫診出的主要病因是心思郁結,所有人都以為瑞王病重是聽了宮人的閑話,朝着這個方向去查。
這就給了她充足的時間清掃手尾,銷毀證據,等到大家發現情況不對,想重頭查起的時候,線索已經斷得幹幹淨淨。
從結果來看,昌平帝應該是對他們起了疑心,才會罰得這麽重,但林貴人無所謂,只要沒查到把柄,她就無所畏懼。
皇帝能把他們怎麽樣?
現如今只有兩個皇子,只要一天沒有妃嫔受孕,這個身份就是他們最大的護身符,除非抓到明确的證據,否則昌平帝不會輕易廢了他們。
林貴人在心裏這樣想。
這也是她敢直接對瑞王動手的底氣。
皇後也看懂了皇帝調查之後敷衍的态度,對姜妃林貴人疑心更重,對昌平帝更加心寒。
其他人不知內情,看不明白這奇怪的局勢,但都能意識到皇帝暴躁的情緒,一時間都安分下來,縮在屋子裏過了一個寂靜到令人窒息的除夕。
這年的宮廷新春,沒有宴會,沒有煙花爆竹,沒有歌舞,進宮拜年的達官顯貴人人身着去除紋飾的素衣,不敢高聲談笑。生怕自己哪句話沒說好,就步了姜妃林貴人的後塵。
直到開春,氣氛才逐漸回暖。
昌平帝緩過勁來就頻繁進後宮,每個月至少翻牌子十幾次,廣泛撒種的同時,他還私下偷偷出宮找了民間大夫把脈,開了藥回來。
除了蘇懷安,誰也不知道這回事。
皇後倒是有所察覺。但她對此樂見其成,裝作不知。她也希望皇帝能努力一下,再搞個皇子出來,這樣她就能把現有的兩位都送下去陪她的景桓了。
可惜,民間大夫的藥方也不給力。
咬牙努力了三個月,後宮仍是毫無動靜。
昌平帝很是洩氣,侍寝過的妃嫔則非常失望,暗自對皇帝某項能力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麽多年過去,後宮一個好消息都沒有,果然因為是陛下不行了吧?
一時間,後宮衆人都在心底達成了共識。
看不出來皇帝竟這麽虛,這個歲數就不行了?
啧啧。
婉月不關心她的特效藥對自己老爹的風評造成了多麽大的傷害。此時,她正在皇莊,認真欣賞滿地綠茸茸的嫩苗。
受封景安公主,擁有屬于自己的公主府之後,昌平帝和皇後又額外給了她幾份鋪子和田産,其中一處皇莊格外她的心意,這些年一直用心打理,隔三差五往這裏跑。
其他人好奇地問起,她只說種了些蔬果菜苗。
實際上,當然不止如此。
三年時間精心經營,恩威并施,她終于将整個皇莊變成了自己人。莊裏男女老少都出現在了她的列表裏,忠誠度一眼可見。
管理層更是清一色的蒲州恤孤院出身,恤孤院的日常中每天吃飯要感念一遍公主恩德,讀書也要先感念公主恩德。
一日幾次,時間一久,這些思想淳樸的孩子忠誠度都高得驚人,再加上接受了三年基礎教育,他們稱得上是婉月的得力助手了。
今年這些少男少女剛到皇莊,就被婉月安排了種植甘薯的任務。
甘薯就是紅薯,種紅薯也是穿越者必備的技能點,婉月當然也不例外。
紅薯個大味甜,廣種貧瘠,生熟皆可食,産量又大,實在是性價比極高的報恩糧種,從當年第一次出宮,婉月就萌生了種植紅薯的想法,
只是,什麽時候把紅薯種出來,什麽時候獻上也是需要仔細謀劃的。
她可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培育新糧種的這種大功勞,總要換一份獎勵才行。
這樣盤算着,她就先将甘薯在皇莊種下,命莊裏的人認真照看,記錄習性,研究種植。不管怎麽說,她都要先将甘薯種出來了再說。
今年氣候更加不好,夏季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八月不到就飛快冷了下來。氣候的反常讓作物種植更加困難,婉月身在深宮都聽說了作物減收的消息,預感她手裏的甘薯很快就能有用武之地。
等到秋收,一天傍晚,雲霞漫天,緋紅的雲朵被金紅落日映照,光芒透出雲層,為朵朵紅雲勾出一道道璀璨金邊。
遠遠望去,像是騰在半空的一團團不規則的火焰。
第二日,京城有倉州府急報送達,稱昨日倉州府上空有火鳳掠空,鳳臨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