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

想必柴平想去拜祭自己的父親兄弟,趙匡胤不可能會拒絕。

離開開封之後,柴平不想回來,也不會那麽快回來,想來會有人求之不得。

是以,柴平得先跟眼前的符太後通好氣。

符太後察覺柴平怕是還有別的盤算,卻沒有多問一句。

孩子長大了,柴平一向是個主意正的人,打定主意的事,不管怎t麽樣都會傾盡所有做好。這一點,符太後或許幫不上柴平多少忙,能做的僅是不拖她後腿。

隔天,符太後上書與趙匡胤相請,她們母女想去拜祭世宗柴榮。

不出意外,趙匡胤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與之而來趙匡胤覺得應該讓趙德林陪她們一道去,卻被符太後拒絕。

趙德林體弱,讓趙德林跟着,她們母女怕是還要費心照顧趙德林,一但趙德林有半分差池,她們母女也吃罪不起。

本來已經惹了無數麻煩在身,柴平得罪的人已然很多,僅剩下一個趙匡胤站在她這一邊,如果趙德林出事,等于她們再把趙匡胤得罪了,她們母女怕是很難在大宋立足。

是以,符太後拒絕得幹脆。

難得的是,趙德林認可無比。

他的身子他心裏有數,雖然他很想和柴平在一道,但長途跋涉的事兒,确實不合适他去參與。

趙匡胤不過是為了表示自己對後周的态度,難道真想讓趙德林拖了病弱的身體和柴平一道前往祭奠柴榮嗎?

符太後拒絕得利落,在趙匡胤瞧來是相對聰明的做法。

Advertisement

是以,最終是柴平和符太後一道起程前往祭奠柴榮。趙德林在與她們送行時,一再叮囑柴平道:“萬事小心。”

趙德林沒有問柴平怎麽會突然想要前祭奠柴榮,然對柴平如今的處境,趙德林覺得柴平暫時離開開封是好事。

“德林哥哥也要保重身體,一定要好好的休息。”柴平對上趙德林耐心的叮囑。

趙德林應得爽快,小年輕相視一笑,但他們之間的隔閡并沒有因為這一刻的溫情而消失。對此,兩人都默契的絕口不提。

符太後和柴平上了馬車,一路直奔柴榮的皇陵所在。

出門前趙匡胤其實安排不少人保護她們,柴平得罪多少人,有多少人想要柴平死,趙匡胤再想裝糊塗也是不好裝的。

況且一路上真要是柴平和符太後出事,到頭來都會把錯歸到趙匡胤頭上。既如此,不如一開始預防,怎麽着真要是出事,有預防的情況下總有解釋的理由。

而有些事,怕什麽來什麽。

柴平和符太後剛離開開封不遠,得,确實遇上行刺。

人家不是光明正大的來,而是暗地裏對柴平動手腳。

在這些手段符太後作為一個曾經的大周皇後,見識得多了,身邊伺候的宮女都是對她們母女忠心耿耿的人,生面孔靠近,有一丁點的異樣都被查出來。

可惜,沒等她們問出個所以然來,人死了。咬舌自盡。

如此一番難免引起彈幕的吐槽,直問咬舌的人死得有多痛苦,須得費多大的勁才能把舌頭咬斷。

額,場面被描繪得相對有些血腥,好在柴平穩住。

畢竟場面被人再描繪,也不及她親眼所見。

連人柴平都殺過,又怎麽可能會不知道人死時是何種的恐怖。

“我們才剛出京。”符太後幽幽長嘆,眸下一片悲涼,如今的柴氏一門只剩下她們母女,她們依然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嗎?

符太後感受到濃濃的絕望,她不得不承認,退讓并不能為她們換來任何太平。

這個世間的人,他們總以最險惡的用心來猜度于人,哪怕她們母女看起來是沒有任何威脅人的能力,但有的人對她們做下的事耿耿于懷,也定不會放過殺她們的機會。

柴平于此時道:“所以母親,這就是我從來不肯退讓的理由。退與不退,想殺你的人總會千方百計的殺你,若不然也會被人欺,被人辱。想要不被人欺之辱之殺之,只有足夠強大才能夠做到。”

這一點,柴平不僅一次說過,但符太後從來都覺得,勢不如人,該避得避,該退得退,不能和人來硬的,否則最終吃大虧的是她們自己。

然而怎麽樣才算是不吃大虧?

符太後想讓柴平忍,忍讓并不能夠換來真正的太平,這一點,從柴榮的兒子們接二連三被殺已然可以看出。

只是符太後一直不願意接受那樣的結果罷了。

柴平見符太後神色慽慽,滿目都是絕望。握住符太後的手道:“母親放心,天無絕人之路。我們還活着,有這口氣在,我們一定可以找到活下去的辦法。只是,出了開封,暫時我不打算回去。”

這話引起符太後側目以對,“不回去我們去哪裏?”

柴平在此時道:“請母親助我一臂之力。”

是的,柴平想做的事情,不可能憑自己一個人能夠做得好,做得到。她需要符太後相助。唯有她們母女同心,才能将事情做好。

符太後沉默了,到如今,她若不幫柴平,還有誰能幫柴平?

一路上不管再遇上多少人的行刺,柴平和符太後都不再有任何的波瀾,人活着,她們會想盡辦法繼續活下去。想要她們死的人,不好意思,她們偏要活得好好的,縱然她們孤兒寡母,那也不是他們所能欺負的。

等到了柴榮的陵前。

柴榮是後周的第二任皇帝,他是從後周太|祖郭威手中接過皇帝位子。

郭威本來有子,被後漢皇帝所殺,也正是因為這一殺,殺得郭威起了反心,由此建立後周江山。柴榮是郭威之妻柴皇後的侄子,郭威甚是愛重皇後,愛屋及烏,連對柴榮也十分看重,最後更是将江山傳到柴榮手中。

柴榮是一代能幹的君王,原本的後周在他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國力軍事都成為天下各諸侯的佼佼者。

可惜,英年早逝,柴榮的所有野心,所有的遠大理想,都只能随他的逝去深埋于黃土之下。

自此,朝代更疊。

于亂世之中,沒有足夠的能力,天下江山就是一道奪命符。

到現在柴家剩下的只有柴平一人。

符太後在柴榮的皇陵前抹淚道:“陛下,我們只剩一個平兒了。願您在天有靈一定保佑我們的平兒,讓她平平安安的活下來。更願她事事如意。”

是啊,事事如意。

柴平所圖為何,符太後并不算太清楚,作為一個母親,她無法完全探知柴平的心思,她唯一能夠為柴平争取的只有一樣,配合好。

柴平與柴榮叩首,再叩首。滿腦子想到的都是當年的柴平将她抱在懷裏,教她讀書寫字,給她講治國道理,哄她時的場景。

以及在最後,柴榮告訴柴平,以後的路不好走,柴平得變得強大,足夠的強,才有可能在未來立足。

事實證明柴榮是對的。

而柴平在當年向柴榮讨要的護身立命根本,也證明柴平當年做對了。

可是,柴平總忘不了柴榮在當年最後看她的眼神所透露的含義。

是惋惜,是歡喜?亦或者更多是遺憾。

但過去太久,久得讓柴平幾乎都要忘記了那些,可是柴平知道,如今這天下還好,來日如果真像彈幕說的那樣,由趙光義繼位,這天下江山必将再起風雲。她如今也算是把趙光義得罪透了。

本來因為太弟的事情,加上家仇,柴平想方設法要把趙光義拉下馬,以壞趙光義的名聲。可惜,趙光義已然成勢。現如今的大宋除了趙匡胤,再沒有一個人能壓得住他。

然而趙匡胤和趙光義之間糾葛太深,趙匡胤是不敢輕易和趙光義真正撕破臉。畢竟兄弟相争的後果,極有可能會讓大宋內亂起。這可比外面的矛盾更能讓大宋滅亡。

趙匡胤不蠢,斷不可能自毀大好江山。

試用過法子證明行不通,柴平萬萬不能在一顆樹上吊死。

趙光義上位的可能性太大,按彈幕所透露的意思,趙匡胤剩下的時間并不多。既然不多,柴平知道縱然趙匡胤不願意将皇位傳給趙光義,怕是也由不得他。

有野心的趙光義必然得想辦法解決他的敵人,死死的捏住未來太弟的位子。

實在不行,依趙光義在大宋朝的影響,未必不能往前走一步。連花蕊夫人都能殺的人,難道不能殺別人?

柴平既然試過了,确定很多事不合适,如此,她便需要為自己尋一條後路。

“接下來你要怎麽做?”祭奠之後,符太後握住柴平的手,縱然千般萬般不舍,她依然得問柴平,問清楚才能配合好柴平。

柴平昂起頭道:“望母親保重。無論旁人有多少流言蜚語叫您傷心,希望您記住,我會為我們的将來争一個好前程,我們的命運得由我們自己掌握。哥哥弟弟們的結局絕不是我們的。”

符太後淚眼婆娑,哽咽的道:“好。”

幾日後,宮中傳回一個消息,柴平郡主被刺客擄走,生死未蔔。

符太後,符太後急得都病了,如今正急忙往開封府趕,希望陛下派人前去營救柴平郡主。

聽聞此消息,第一個坐不住的是趙德林,随之是趙匡胤立刻追問:“誰人如此大膽,竟然敢擄走柴郡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