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廿二碗面
第廿二碗面
“這幾天總能聞到從你家飄來的香味, 那味道連我小孫女都熟悉了,還說就着這味兒能吃三碗飯。可今天你這味道不太一樣啊,是上什麽新菜了嗎?”
坐在最中間的一位老太太頭發花白, 綠色的短袖和灰色的褲子都洗得發白掉色,手上還拿着一把街邊發的小扇子在搖着。
姜月微頓了頓, 只淡笑着說:“是做了些鹵味,回頭您帶着孩子來嘗嘗。”
老太太們聽見這話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她家鹵菜味道正,又說起之前吃過的誰家行、誰家味道不咋地之類的。
剛才說話的老太太卻高聲說:“哎呀,這小羅兩口子不在, 這麽快就有嗆行的了。姑娘你這不太地道啊, 趁人家有事回家搶人家生意。”
她說的小羅一家就是挨着王府牛雜面的鄰居, 專門賣鹵貨的。
一個月前專門陪孩子回老家準備高考去了,到現在還沒回來。想必也是因為生意不好, 想着等孩子上學的事塵埃落定了再回來。
老太太剛說完, 周圍瞬間沒了聲音。
其他老太太們有悄悄捅捅她讓她別說了的,有的兩個悄悄議論她, 還有想打圓場讓姜月微快去忙的。
“怎麽了,我說錯了嗎?”那老太太不依不饒, 反而聲音更大, 讓對面下棋的大爺們都紛紛停下看了過來, “你這年輕人是不講究。大家都是街裏街坊的,你賣面就賣面, 怎麽還搶別人生意?小羅兩口子也是心善, 之前還請我孫女吃過鹵豬耳朵,就是人善被人欺啊!”
姜月微笑了, 原來在這兒等着她呢。
她就說嘛,這老太太和隔壁鹵味店夫妻兩個也沒什麽關系, 怎麽今天還來打抱不平了?
之前她和師父混跡天涯,見得人多了也見過這號人,就是占便宜沒夠。
如果真是替羅家夫妻兩個覺得不公,早就上來敲門找她吵架了。
剛開始她說孫女日日伴着香味下飯她還沒多想,以為是誇她的,見她不上道,這老太太就急了,一句“請我孫女吃過鹵豬耳朵”就暴露了心思。
只是占不到便宜就覺得吃虧了呗。
姜月微也不急着過去了,她站定在老太太面前,擺出副可憐巴巴的表情:“奶奶那您可就冤枉我了!您看咱這兒哪有客人來啊,我還能搶誰的客源呢。再說,您天天守在這兒都不肯給您孫女賣一碗面,我連您都沒搶過來,我還能搶誰呢!”
其他人有憋不住笑的,紛紛站起來,搬着馬紮抱怨天氣太熱、要回家了,三五一夥,唯獨把那個老太太落下了。
姜月微見她面上開始扭曲,怕真把她氣出個好歹來再訛上她,古今中外這種事可不少,就忙說:“我得趕緊去開會了奶奶,回頭您孫女再想吃什麽您好歹給買點,不然讓大家和孩子爸媽還以為您虐待孩子呢,畢竟您自己吃得這麽白白胖胖的,看上去不像家裏揭不開鍋的呀。”
她轉身溜得快,沒看見那老太太被氣得指着她背影的手都在發抖。
說她兩句她就氣得臉紅脖子粗,這段位屬實太低了。
舊時姜月微走南闖北,早就鍛煉出來了,跟這種人也不生氣,還覺得她那樣子有些好笑。
姜月微穿過小馬路,和正在下棋看熱鬧的大爺們笑着點點頭算打了個招呼,就忙着走進對面的榆錢胡同。
和她同路的還有位老太太,見她走近笑盈盈地問:“你是老姜的孫女吧,随你奶奶,做飯果然有兩下子。最近我們都聞到了,還是做牛雜面嗎?”
老太太面善,姜月微也笑得從容,點了點頭:“您是?”
“你不記得我,你小時候來你奶奶面館還在我家玩過,我姓鐘。你奶奶最近身體怎麽樣了?”
這才是正常人!
“鐘奶奶。”姜月微放緩腳步,“我奶奶最近退休在家,您有空就找她去玩,或者給她打電話都行。有空您來店裏嘗嘗我的手藝。”
鐘奶奶搖搖頭:“謝謝您孩子,人老了身體不好,辣的味重的都吃不了了。等讓我孩子們去照顧照顧你生意,你也別給他們打折,十幾塊錢的面還是吃的起的你開店也不容易,可別聽老許瞎咧咧。”
姜月額好奇:“您說的是剛才那個奶奶?”
鐘奶奶忽然笑了,笑得前仰後合,姜月微更好奇了。
鐘奶奶笑得扶着她,擺擺手:“什麽奶奶,她比我和你奶奶小二十多歲呢!”
姜月微眼睛微微睜大,那這位許、阿姨也是她媽媽輩的,如果她媽媽活着比這阿姨小不了幾歲。
見姜月微不解,鐘奶奶小聲告訴她:“她呀,二十年前下崗了,兩口子也是擺小攤供閨女上的大學。後來她老公腦梗沒了,女兒也工作成家了,就讓她別練攤在家帶孩子吧。
不過,她那女兒女婿……唉,反正對她也不好,周圍鄰居經常能聽到她女兒女婿跟她吵架,孩子哭大人哭,別提了!”
姜月微不明白:“這是為什麽?”
“還不是她現在沒收入也沒退休金,又得手背朝下向人要錢、看人臉色過日子,就變得摳摳搜搜愛貪小便宜,還拉着孫女一起占便宜,女兒女婿就沒少遭鄰居諷刺和白眼,回家就得打架了。”
姜月微唏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她問:“許、阿姨怎麽不去找個工作?”
“現在工作多難找啊,我女兒回來跟我說,三十五的都算年紀大了。不過你別看她現在這樣,年輕時也挺能吃苦的,幹活也麻利,不然不能靠擺個煎餅攤就能供孩子念書……诶我耽誤你不少時間了,快去吧,等哪天也帶你奶來家裏坐坐。”
和鐘奶奶道別,姜月微一路小跑就來到了社區。
社區這裏原來是個大雜院,倒座的那兩間房子打通變成了開會的屋子。
姜月微進去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在了,都是商戶老板。
大柳樹巷的商戶大多是十幾年的老街坊了,互相熟得很。姜月微在裏面屬于是生面孔了,她到了之後,一些人竊竊私語,讨論又是哪家把店賣了。
老王今天也來了,見到姜月微熱情地招呼她,還跟周圍人介紹:“姜老太太的孫女,你們不記得了嗎!現在面館是她在經營,那手藝、嘿,一點都不輸老太太!”
他當然還想誇姜月微做的面比姜老太太強太多了,可當着這麽些人的面,他也不好捧一個踩一個。
老王這麽一介紹,衆人紛紛跟姜月微笑着打招呼。
街角開裁縫店的店主笑眯眯地打量姜月微:“我說那天來店裏一趟就聞到一股子香味,你別說,老王還真沒誇張,要我說手藝比你奶奶還強呢。”
“真的假的,面館開門了?那我們豈不是能去吃面了!我還有幾十塊錢存在面館呢!”
“正好現在快到暑假了,我要開兩個月的門,省得成天點外賣,吃那難吃的麻辣燙了。我每次吃他家麻辣燙都胃疼!”
說話的是另一頭賣化妝品的男店長和書店的年輕女店長。
他們這麽一說,原來一直将王府牛雜面館當食堂的店主們紛紛應和,七嘴八舌地和姜月微說話。
後來都不用老王一一介紹他們是誰,誰說話前就直接報她名字和店名了。
姜月微就是再好的記性,這麽多人圍着,你一言我一語也給她弄暈了。
她回答了最近做什麽面,又答應店主們依舊按照奶奶的舊賬走,放心來吃,這就解了許多人的心結,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支持老太太是一回事,但他們不能白扔錢呀。
這之後,他們又聽說姜月微今天又添了鹵味,有的都想今晚去嘗嘗看了。
尤其是老王,這裏也只有他吃過姜月微做的面。
這兩天他沒時間去店裏,更沒時間去面館吃面。
別說,當時吃面時他對字的興趣大于面,可回家之後對姜月微的字倒是慢慢淡了,天天念念不忘的就是那碗牛雜面。
有天在家吃打鹵面時還念叨着肯定沒小姜做的好吃。
通常這時候他媳婦肯定會罵他一頓,可那天張月岚也嘆了口氣:“趕緊把孩子高中的事安排妥當了,我陪你去開店。”
老王當時差點被鹵子噎住,媳婦哪是陪他看店,明明是為了每天去吃面!
不提這茬,看見大家對姜月微十分熱情,老王還挺欣慰的。
其實他沒聽到,在角落裏,有些人也在不屑地竊竊私語。
無非就是覺得姜月微年紀輕輕能做出什麽好吃的來。
“這幫人真是沒吃過沒見過,一碗破面也能讓他們這麽激動。”
“你沒看出來大家都是客套客套嗎,要我看大家就是怕她不認賬、不還錢也不給吃面了,這才捧着說的。”
事實上,其中還真有不少人是這麽想的。不過也有人相信姜月微是學到老太太的手藝了。
雖說比姜老太太手藝還好這話屬實誇張了,但能達到老太太五成功力也不錯。
機器面加上一勺牛雜,只要真材實料,再難吃能難吃到哪去。
抱着這樣想法的人真的不少,所以大家都圍着姜月微問這問那的。
以至于,社區主任來的時候,就看見姜月微成了中間被包圍的對象。
嘿,她正缺個領頭人呢!
大會開始,主任先說了上面的意思,“上次毛毛姐跟我反應了小姜同志的事,她穿古裝來吸引游客這事真的挺好。要不還得說年輕人腦子活呢!這次區裏開會我們就提出了這個方案,趁着這次瑞王和王妃墓被發現的風口,順勢把咱景區炒出來。這樣客流量大了,大家都跟着收益。”
“這次我們就聯合A大的老師和學生給我們做指導,再聯合瑞王府做一個主題景區。到時候到家可都得積極參與,別這個不願意穿古裝、那個不願意配合裝飾店面的。”
衆人面面相觑,覺得主任肯定是瘋了。
這就能吸引來人?開什麽玩笑呢!
主任卻很看好,大柳樹巷其實算是保存得比較完整的古建築,不用多做改動,辦這種主題情景街區也只需要店家配合一些。
“今天我們還請來了A大的老師蕭岱來給我們簡單講一講關于瑞王和王妃的歷史,蕭老師可是這方面的專家,年紀輕輕就是副教授,你們好好聽聽!”
看着身形颀長的故人身姿,姜月微臉都笑僵了——她才想起來,她好像還欠着這人一碗清湯魚面呢!
蕭岱這一來,倒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不少人沖着這張臉也耐心地聽了進去。
市裏區裏都打算趁着這個暑假好好地做做廣告宣傳一波,他們也被蕭岱和主任說服,這也算是為他們自己的店考慮,自然各個都服從命令聽指揮。
臨散會時,主任對大家說:“上次我見小姜的發型什麽的弄得不錯,小姜你你能不能輔助一下蕭老師,也幫幫大家。”
姜月微硬着頭皮接了這活兒,還被主任開玩笑說她家面館可是承載了瑞王府景區的流量,弄得大家不知道是看好戲還是真信了,都紛紛打趣地看向姜月微。
散會時,姜月微想第一個逃走,卻被蕭岱在大庭廣衆下點名了。
瞬間,她脊背都僵住了。
只聽蕭岱用不溫不火的語氣說:“姜老板現在方便嗎,我想去你店裏看看。就從你店裏着手改進一下吧。”
姜雨薇想說不方便,剛才書店的年輕女老板擠過來,笑着說:“正好我也沒吃晚飯呢,我也去小姜店裏嘗嘗她手藝。蕭老師您一會兒也給我指導一下,适合穿什麽衣服。”
她這一說完,許多人蜂擁而至,連化妝品店的男老板都跑來了。
姜月微苦着臉,帶了一大群人浩浩蕩蕩的回店裏了。
外面還在下象棋的大爺們都呆了:小姜這是組團找那個小許打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