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公主花陽
随州的夏日可以流金铄石,此話果然不假,此時剛到五月立夏,就頗有些酷暑難當的意味,尤其是最近幾日也不知怎的,天上竟出現了兩個太陽,這等怪事從前也不是沒有,只是兩日并存這麽多天,這還是頭一次發生。
傳說中天上共有十個太陽,每只太陽的原型都是只三足神鳥,平日裏栖息在一棵叫作扶桑的神樹上,十只神鳥輪流值班,到天上照耀人間,其餘九只便繼續留在樹上歇息。
天上有兩個太陽的時候,便是兩只鳥兒算錯了日期,相持不下,這才如此。
歸澤宮的男女侍從早就對天上明晃晃的兩個太陽見怪不怪,此時早已換上了輕薄衣衫,有的行色匆匆,有的慢慢踱步,府中團團簇簇的粉色繡球花和串串的紫色玉簪開得正盛,很是生機勃勃。
偶有铮铮樂器之聲傳來,抑揚頓挫,嘈嘈切切,清脆悅耳,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盤。
此乃炎帝幾月前所創的五弦琴,炎帝閑暇之時酷愛創造,大多是些農業用具,作戰兵器,他曾造出耒耜,提高了百姓的翻土效率,增加了五谷産量,随後又創出弓箭,幫助百姓擊退野獸,也大大增加了軍隊的軍威,後來又發明了陶器以及現在這把五弦琴。
此時彈琴之人也是炎帝本人,琴音流利自然,清新脫俗,似是可與萬物規律相通。即便烈日炎炎,也仍有不少府中少女覺着好奇圍觀傾聽。
離炎帝最近的,便是他的三個女兒,重嬿,芫湘和瑤姬。
炎帝共有四個女兒,除這三個之外,還有個最小的女兒花陽,因着年歲太小,剛滿十二,正是愛玩的年紀,整日裏調皮搗蛋,對父王又創造出的什麽也不甚關心。
此時的花陽正乘着竹排躲在大片大片荷葉之中躲着太陽呢,卻把岸邊的侍女急得團團轉。
小姑娘頂着雙平髻,因為年歲尚小,發絲潦草,略略發黃,小小的發髻也不甚工整,微風下有些亂蓬蓬地,倒是別有一番可愛味道。
花陽皮膚白皙細膩,兩頰微微帶着些嬰兒肥,因為炎熱的緣故腮邊染着兩坨紅暈,兩只蓮藕般的胳膊正一會兒采着蓮花插在船頭,一會兒剝着蓮子塞進嘴裏,兩只黑黑的大眼睛清澈如水,顧盼神飛,吃着蓮子的小嘴比竹排上插着的蓮花還要紅潤幾分。
小姑娘一身嫩綠衣衫,躲在荷葉之中不好認出,此時她正一邊用肉乎乎的小手剝着蓮蓬,一邊大眼睛盯着岸邊的情況,生怕被人發現,小巧玲珑的雙腳卻還不安分,拿腳尖輕輕地拍着池水,見她們急得不行,躲在蓮葉下捂嘴嘻嘻偷笑。
豈料風伯不作美,一陣大風讓片片荷葉都彎了腰,池面上霎時就只露出那只梳着雙髻的小腦瓜了,亂蓬蓬的頭發在陽光下倒顯得毛絨絨的,像是某種可愛的小動物……
花陽擡頭才知大事不妙,忙要趴在竹排上繼續躲閃,可為時已晚,不出一會兒,就被幾個侍女帶了回去。
路遇亭中彈琴的炎帝,問了何故,心中一嘆,這幾個孩子之中,他最最放心不下的便是這個小女兒花陽,她年歲最小,又最頑皮,家中其餘幾個子女皆是少年老成,到了她這般年紀便可以承擔一方責任,但這個小女兒,因為自己多加寵愛,又加上兄長阿姊溺愛,年過十二仍天真如孩童,且頑皮的不像話。
Advertisement
自己經常征戰在外,在家中安閑度日的時候反而很少,在外的時候,這個小女兒也讓他時常挂心。
炎帝表情一肅,“湖面也是你能去的嗎?萬一你一個不甚,掉進去怎麽辦?你已經是個大孩子了,不能再如此頑皮了,還是跟你的哥哥姐姐學學,你若再如此,我早晚要把這湖填上!留着也是個禍害!”
花陽嘴巴一撅,跑上前去摟住炎帝的脖子,好一陣撒嬌親昵,才讓父親露出了笑容。
炎帝無奈,他最最擔心這個小女兒,同時也最最禁不住她這個樣子,大約是最小的女兒的緣故,炎帝的這些子女,敢這樣跟他撒嬌撒癡的,也就只有花陽一個了。
炎帝被她這麽一鬧,也沒了彈琴的興致,忙吩咐了衆人下去,又叫三個女兒回去練字,等到衆人全都走後,才拉着小女兒花陽,去妻子那裏讨要吃食去了。
炎帝獨偶聽訞,乃桑水氏之女,嫁于神農炎帝之後勤儉持家,與夫君共同操持政事,并為炎帝誕下一子四女。很受貴族以及平民百姓的愛戴。
帝妻見夫君領着小女兒前來忙去錦盒中翻找,花陽頓時眉開眼笑,她知道這是母親藏着很多吃食的“百寶箱”,母親雖年至中年,且操持政事雷厲風行,私下裏卻保持着些許童真心境,常常購置些零嘴吃食,放在自己的錦盒裏。
據說此錦盒乃是當年父親求婚時所贈,炎帝知道心上人有如此癖好,這才故意叫人打了個不大不小的盒子,光是錦盒上的雕刻和包裹刺繡就花了好幾個月。
母親見了盒子喜笑顏開,随即便答應了嫁給父王,父王征戰四方,常常帶些地方新奇小食滿足妻子的癖好,因着夫君嬌慣,母親這貯藏零食的癖好也就延續至今。
炎帝妻在錦盒裏翻出了些蜜餞果脯,叫花陽坐在自己膝上,這才把小食塞到她的手裏。一邊抱着花陽一邊聊些兒女瑣事,聊到花陽剛剛又去湖面玩耍,便輕輕點了點她的額頭。
花陽怕母親責罵,忙施出對付父王的法寶,在母親懷裏鑽來鑽去,又撅着滿是蜜糖的小嘴要去親母親的臉。
帝妻見女兒的嘴上都是黏膩的蜜糖,忙向後躲去,卻被炎帝一把拽住,帝妻不能動彈,只得閉着眼睛讓花陽親了一下,過後才趕緊去抹。
花陽見狀哈哈大笑,炎帝也是忍俊不禁,帝妻無奈,只得陪笑,一家子其樂融融,溫馨至極。
作者有話要說: [1] 琴,神農造也。上觀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為琴,練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神農氏為琴五弦,足以通萬物而考理亂也——[漢]桓潭 《新論·琴道篇》
神農作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春秋]左丘明《世本·作篇》
[2]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yao一聲)生炎居,炎居生節并,節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颠,是複土壤, 以處江水。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山海經·海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