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好在幾位閻王就是仙力有點耗盡, 其他都沒有什麽大事,回去調息一下也就可以了,當下擺着手告訴楊戬他們并沒有事情。
只是等看見在地上散落着的衣物之時, 幾位閻王的臉色都變得很差。
鬼仙和人仙妖仙終究是不同的, 他們死後沒有元神,死了就是死了, 連個轉世輪回的機會都沒有,縱然多年之後還會有人接替他們的位置, 但是也終究不是原本的他們了。
十殿閻王自打地府開辟之時便在地府裏面, 千年萬年過去了感情自然不可言說, 現在一下子去了三個,又如何讓他們不傷心?
對此楊戬也沒有什麽好說的,只是沉默着拍了拍對方的肩膀, 就連一句節哀順變都說不出來。
韓湘子就更不用說了,他當費長房的時候曾經做過鬼差,也明白鬼仙若是就這麽去了,魂魄就已經溟消在天地之間, 若不是他還不是真正的鬼差,怕是現在也沒有他這個八仙之一的韓湘子了。
然而地府現在的情況也不允許他們在這裏哀念,黑白無常在戰鬥中也被殺死, 剩下的牛頭馬面就要代替他們的工作,導致工作量急劇加大。
楊戬看着這種情況哪裏能走,好在他過來的時候還帶着幾百名草頭神,加上撒豆成兵術才堪堪解救了地府的難題。
只是輪到讓他上天去這件事情, 楊戬就不幹了。
要上天你們自己去上,真君他可是很忙的,再不回家家裏面那只粉龍就要炸鱗了,“楊某便不随諸位閻王上去了,家中有難事,這就先走了。”
他從來不再外面避諱自己怕老婆的事實,但是很顯然敖寸心并不這麽想,一知道家裏的事情被人發現之後就難受的緊。
實際上這些事情說大也不大,楊戬雖然惱怒于竈神将他們夫妻的事情說出去,所以封了對方的口耳鼻,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怕了這些事情被流傳。
他只是,不太喜歡有人自作主張,不經過他同意就說出去了而已。
他記得他爹曾經說過,妻子是自己要娶回家的,什麽樣的脾氣什麽樣的生活,如意也好不如意也罷,總歸是自己招來的,哭着也要受完一生。
至于敖寸心說的什麽,是不是後悔娶她了之類的話,楊戬是不否認的。
他是真的後悔了。
Advertisement
後悔娶得太輕率,在那只粉龍還不明白他意思的時候就把人娶回了家,所以現在一說到嫦娥之類的字眼,楊戬的第一反應就是……咱們出去打獵吧!
╮(╯▽╰)╭。
說多了都是淚啊!
哪知道他剛走,後腳韓湘子就追了上來,他拿着那管玉蕭,嘴角帶着莫名的笑意,對上楊戬疑惑的雙眼,他眨了眨眼睛,“真君可否一起走,湘子還有些事情想和真君談談。”
談談談,我和你有什麽好談的?
一心只想着自己妻子的楊戬一點眼角餘光都不分給他,駕着雲就往楊府飛去,手中一把折扇一邊揮着一邊驅散了地府的業火。
韓湘子追了幾步就停了下來,一臉無奈的看着眼前的紅蓮業火,他上輩子是被紅蓮業火給燒過的,現在看着都能夠感覺到那火舌的毒辣,算了,他再過會兒再走吧。
而楊戬已經很快速的沖出了地府,人們都說紫氣東來,地府與人間相連的位置是酆都城,走過了奈何橋跨過了三生石,逆行黃泉之後便可返回人間。
當然,很顯然的楊戬并不需要這麽做,他站在奈何橋上,望着橋下的水似乎是迷茫了一瞬,下一刻突兀的躍了進去!
當河水淹沒了他的一瞬間,楊戬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就連他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會在這裏,腰背有一處地方火燒一樣的疼。
楊戬瞪了瞪眼睛,下一瞬便在無邊的疼痛中失去了知覺,當然了,他的意識還是十分清晰的,只是動不了而已。
然而就這一點就已經讓人覺得很不對勁了。
對于楊戬來說,什麽痛苦他都能夠忍受,更不要說是小小的忘川河水了,縱然裏面怨鬼衆多也根本傷不了楊戬分毫。
可他現在卻疼的渾身麻-痹,連動一動手指都不行。
額頭中間一抹流光閃過,楊戬的天眼透過層層透明的河水,看着他身旁的萬千衆鬼,明顯可以看見他們臉上的垂涎與不甘。
他們不能靠近自己。
他心中先是一定,接着就是一沉,楊戬很确信自己并沒有那個能力讓萬鬼都碰觸不到自己,所以這群鬼是為什麽沒有第一個撲上來?
除非,他身上有什麽這群鬼不能碰的東西。
那麽,是什麽呢?
還沒等他想出個因為所以來,腰背處疼痛不已的地方突然間冒出一絲血色,牽連着他的法力,直接被拉了出去,楊戬的表情就和吃了狗屎一樣的精彩。
他能夠明顯的感覺到,身體裏面的精血被撕扯了一半出來,晃晃悠悠的在他身邊轉了一圈,最後停留在他的手上,散發着血色的光芒。
楊戬一瞬間殺人的想法都有了,手底下的東西混合着他的仙氣,忘川河的鬼氣,還有絲絲縷縷的魔氣在,三合一之後的東西楊戬連碰都不想碰。
然而可惜的是他現在必須抓着它才能讓自己不被這忘川河中的惡鬼給吞噬了。
他是肉-身成聖,不管是元神還是肉-身對惡鬼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能吃上一口就能夠加上多年的法力,若不是忌憚于他手中那塊血玉。
縱然那是他自己的鮮血混合成的東西,楊戬依然萬分的嫌棄。
他緩了好久才從忘川河水中站直了身體,淡淡的掃了一眼周邊的惡鬼,最後嘆了口氣運起法力上了岸邊,一只湯碗就遞了過來,“小夥子,看你臉色真差,要喝一口嗎?”
楊戬:……
不,楊某不喝孟婆湯。
他連看都不想看一眼,轉身就要走,卻被人狠狠拉住,只聽一道嗓音響起,語帶滄桑:“連就連,我倆結交定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夫君,你不認識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