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章

第 54 章

姜逢年的名單終究還是做好了。

這幾日家裏幾個女人熬得眼通紅, 就怕他那兒出了什麽亂子禍及家人,姜逢年大約也心虛,很是老實了一段時間, 安氏讓他做什麽便去做, 打聽消息也盡心盡力, 沒讓安氏更心煩。

事兒一忙完, 安氏叫人捶着腰坐在椅子上頭嘲諷:“可見有些人就是天生欠,非得大禍臨頭了才知道聽話。”

姜雲瑤裝作沒聽見, 低着頭看手裏的資料。

這幾日她也不是白給姜逢年幫忙的, 這是難得的了解外頭時局的好機會, 反正靠着姜逢年也未必能分析出個什麽來,還不如她自己去了解。

安氏大約難得心裏這樣痛快,喜滋滋的道:“往後他再不告訴我外頭的事情,我便有話要說了。”

這下姜雲瑤有話說了:“這事兒也出過好幾回了,父親也該長記性了, 夫妻本為一體, 他一味瞞着母親本就是不對的。”

安氏當然也點頭:“本就是他不對,我是想着, 怎麽叫他往後都長長記性。”

這話姜雲瑤就沒法接了, 她年紀還太小, 總不能教安氏什麽禦夫之道吧?

她目光落在姜雲瓊身上。

安氏也是希望她能說些什麽的,無他,姜雲瓊快到年紀了, 再過段時間就要開始相看了,旁的倒還好些, 譬如夫家,安氏必定是要替她找個好一些的, 家世什麽的都好說,唯有如何和夫家、婆家相處,才是安氏最擔心的。

她自覺自己是沒有給姜雲瓊做好那個表率的。

說白了安氏和姜逢年的感情并不深,本來當初成婚就是因為利益關系的捆綁,可事實證明安伯侯眼睛再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姜逢年只會讀書,卻不會當官。

安氏呢?她在了解了姜逢年以後就對姜逢年失去了興趣,只一心去當好一個主母,心涼了,也懶得去去逢迎了,所以她很少在姜逢年身上花心思。

但對于女兒,她還是有些想法的,誰不會盼着自己的孩子既能得一個門當戶對的好夫家,又有一個體貼的夫婿呢?前者看的是家裏的實力,後者要看的就是自己的能力了。

Advertisement

姜雲瓊有些臉紅,她當然看得明白安氏的意思,猶豫了半晌,才道:“父親與母親成婚時間長了,有些相處模式您二位都已經熟悉了,一時之間要改變也難。”

這話說的在理,安氏微微點頭。

姜雲瓊見她認可,大着膽子說:“要女兒說,父親在外頭的能力不足,遠不如母親的卓知遠見,母親只需時常給父親提些意見,也不需多,幫着父親解決些難題,讓他離不開您就行了。”

姜逢年最早開始轉變态度便是那會兒發現自己的內宅事物離不開安氏,他又不願意把後宅交給姨娘,只能依靠安氏。

但那會兒他心裏想的仍舊是安氏只能在內宅裏頭,如今卻不一樣了,他自個兒官場上解決不了的事情,安氏能替他解決得妥妥帖帖的。

長此以往,只要安氏偶爾替他解決些難題,他自己碰着事情便會來和安氏來說了,也不會像是從前那樣什麽都瞞着。

安氏松了眉頭:“這夫妻關系便是這樣,你強我弱,你弱我便強,要好好拿捏拿捏才好。”

#

按照姜逢年的官職,安氏身上沒有诰命,按理是不能去宮裏頭參與宮宴的,可洪昌帝還惦記着阆中的事情,有意要做臉面好顯示自己愛民如子,特意請皇後下了旨,允安氏帶着家中的孩子去赴宮宴。

懿旨一下,府裏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不是忙着進宮,而是幾個姨娘忙着來安氏這裏,想讓安氏把自己的女兒也帶進宮裏去。

連譚姨娘都低聲下氣起來了。

她也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和安氏再争她也成不了當家主母,但女兒可不一樣,姜逢年雖然官職低一些,但等到她女兒出嫁的時候,誰知道姜逢年能到什麽地步呢?便是姜雲瑚嫁不了高門,低嫁也不是不行,挑個家世清白、夫婿上進的也就是了。

姜雲瑚還不大理解她為什麽這麽做,往年在家裏,譚姨娘都是能和安氏争便争得厲害,如今卻恨不得天天往安氏那裏去請安,哪怕坐在那兒見不到人喝一肚子茶也無所謂。

她問譚姨娘,譚姨娘也只瞪她:“你糊塗!進一趟宮再出來也能鍍上一層金光了,你跟着餘大家學規矩難道是白學的麽?往宮裏走一遭,萬一有人看上你豈不好?便是看不上,我也指望你将來嫁個好人家!”

她是鮮少和姜雲瑚剖心的,如今打着主意想讓她進宮一趟,想讓她聽話一些、懂事一些:“要是能進宮,你便老老實實聽你嫡母的話,她要是領着你見人,你只微微笑着見就是了,別多嘴,也別像啞巴。”

“你娘我吃夠了當姨娘的苦,別的家世門戶都不要緊,要緊的是得是正頭娘子。”譚姨娘咬着牙,她這輩子也就吃虧在不是正頭娘子上頭了,當初是覺得和姜逢年有感情,家裏又說服她就算是姨娘也比旁人好些,她才同意的。

可如今看來,感情也就這個樣子,姜逢年也沒怎麽把自己放心上,說是比小門小戶好,可也要去給正妻立規矩,和別的妾室争寵愛。

反正這日子她是過夠了,她不指望自個兒女兒能嫁得多好,總要是個正室才行。

姜雲瑚還是聽話的。

譚姨娘叫她捧着些安氏和姜雲瓊,她便咽下氣處處逢迎。

連帶着姜雲瑤也給捧上了,弄得她頗有幾分不自在。

安氏難得看她窘迫:“你要是樂意聽她說話便聽,不樂意便找個借口打發了就是了。”

姜雲瑤搖頭:“她是有事兒來求母親,若是真找個借口大發了,只怕她心裏想法更多。”

她也不想讓安氏難做。

安氏皺眉:“我倒是不想帶太多人去。”

如今擺明了成王要找他們家的麻煩,帶多了人反而是累贅,萬一再出點什麽事情,她怕顧不過來。

最好的想法便是誰也不帶,連姜雲瓊她都不想帶。

可瞧着府裏那幾個姨娘的樣子,擺明了是覺得這是個好機會。

若是她不帶着她們去,只怕還要落埋怨。

姜雲瑤倒是沒什麽想法:“母親既然覺得不合适便不帶了,您連大姐姐都不帶去,她們還能有什麽意見?”

安氏想的也是,這總不能再說她偏心吧?

只不過她打算得好,成王卻未必會同意。

這些日子也足夠他打聽清楚那拍賣立碑是安氏弄出來的,再聯系到忽然升了職的封知州,安氏又和封夫人來往相當密切……

安氏才打定了主意不想帶人進宮,宮裏又遞了消息,這回不是正式的旨意了,而是宮裏太後身邊的小太監過來的,只說太後年紀大了,喜歡鮮嫩的小姑娘,別家都帶了女孩兒,請安氏也帶上家裏的姑娘們進宮玩。

安氏煩得很。

姜雲瑤倒覺得奇怪:“咱們和太後又不認識。”

安氏這才說:“成王的母親是淑妃,淑妃是太後的娘家侄女。”

淑妃不是宮裏最得寵的那個,來頭卻大,背後又有太後,不管是位分還是賞賜都不少,為着孝道,皇帝也會時常去淑妃那裏看看,自然而然的成王也就常在皇帝跟前晃悠了。

從小性子就驕縱一些,但太後樂意,成王去撒個嬌太後也就答應下來了。

太後未必會有什麽壞心思,可能也真只是想見見鮮嫩的小姑娘們。

安氏擰緊眉頭。

姜雲瑤給她出主意:“既然是在太後宮裏,想必也不會出什麽大問題,都是才幾歲的小姑娘,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年紀。”

若真的一味的不帶人去,引起成王的懷疑警惕可怎麽辦?

安氏想了想,同意了,除了姜雲珍和姜雲珠年紀太小以外,她把前頭四個女孩兒全帶上了。

她心裏也有想法,如果只帶姜雲瓊和姜雲瑤,成王多半會把目光放到姜雲瑤身上,多帶上姜雲玫和姜雲瑚,也能轉移一點兒注意力。

然後就得為了進宮做準備了——餘大家臨時調整了教習順序,先教她們進宮的規矩。

顧明月也從鋪子裏回來了,姜雲瑤院子裏要留一個人看着,她打算留春穗在府裏,春穗雖然不愛說話,但人相當穩重,也有幾分聰明,萬一有什麽事兒還能自己定個主意下來。

她帶着蘭心和顧明月進了宮。

外臣們的名單都是姜逢年排的,宮裏女眷們的卻不是,所以安氏她們還真不知道自己身邊坐着誰,又是在哪個宮裏。

領頭辦宴席的是皇後,但太後教安氏帶着幾個小姑娘進宮,她就得提前去。

到了慈寧宮,姜雲瑤就忍不住笑了。

慈寧宮裏倒還真是有不少的小姑娘,但數來數去,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員的女眷,安氏反而是這些人裏頭最低的那一個。

別人不知道是成王在背後做了手腳,還以為安氏是因為安伯侯府的原因進的宮,再不然就是前些時候姜逢年得了誇贊,太後幫着皇帝做面子。

身份差距太大,人家也不大愛搭理,這場景和姜雲玫、姜雲瑚預想的多少不太一樣,她們倆都有些坐立難安。

安氏三個倒是坐得穩穩的。

她們心裏只惦記着成王是不是要出招,根本無心應酬。

姜雲瑤對于目光的注視更加敏銳一些,在太後宮裏坐了半柱香的功夫便能感覺有人在觀察自己。

她擡頭,只見上首有個珠翠環繞、面若銀盤的婦人細細打量着她。

姜雲瑤眉頭一跳。

是成王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