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章

第 21 章

李富貴知道兩個姐姐馬上要相看人家,忍痛在系統商城,花了400兩的銀子,買了兩大盒宮廷美白藥膏。

他拿出來,偷偷送給兩人,讓她們沐浴後,擦拭塗抹全身。

他怕兩人扣扣搜搜舍不得用,就說,這藥膏保質期十天,十天用不完,就得扔了。

李平平和李安安怕浪費,當晚就開始使用宮廷美白藥膏,十天後,确實白了很多。

都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劉翠花特意用家裏的價格最貴的布料,給姊妹兩人做了新衣服。

李富貴還花了40兩銀子,購買了兩對珍珠耳墜,一對銀耳镯,兩支銀釵。

一對珍珠耳墜,10兩銀子,一對銀耳镯,10兩銀子,一只銀釵5兩銀子。

他給兩個姐姐一人一對珍珠耳墜,一個銀手镯,一支銀釵。

原本平平無奇的鄉下姑娘,打扮起來,看起來就像有錢人家的小姐,不說布料,光看首飾,就知道金貴。

劉翠花都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姑娘,雖然不知道兒子是從哪裏弄來的首飾。

李富貴跟劉翠花再三發誓保證,自己不偷不搶不做壞事,全憑好運氣。

劉翠花見識過李富貴的好運氣,自然相信他說的話。

看到打扮成大戶人家的兩姐妹,錢招娣感覺就像被打了一拳,看看自己家的貴花,穿着最便宜的布料,低着頭唯唯諾諾,就氣不打一處來。

尤其是看到兩姐妹頭上插着銀釵,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墜,手上還套着一個分量十足的銀手镯。

錢招娣以為是公婆偏心,後來知道是李富貴給的,就開始埋怨老天爺。

Advertisement

兩家相看,就是兩家約在街頭,各自帶兒女,假裝偶遇,聊會天,男女雙方看一眼,并不說話。

看過之後,要是成了,男方就請媒婆,上門提親,沒成的話,五日內媒婆沒上門,就是沒成。

吳大豆,年17,家裏是開豆油作坊,在城北有一個小店鋪,專門賣豆油、豬油,家裏一子三女,獨生子。

蘇半夏,年19,在城東藥店當學徒,爹是坐診大夫,家中二子一女,他排老二。

在現代可能要談一二年,才确定結婚。

古代,基本上見一面,父母同意後,就直接可以婚娶了。

李富貴的兩個姐姐,都被相看中了。

李大河開始籌備兩個女兒的嫁妝,村子裏嫁女兒,頂多送兩床被子,再送一個大箱子或者大衣櫃做壓箱。

李富貴拿出50兩銀子,“爹,給,這是給我姐姐置辦嫁妝的銀子”。

看到50兩銀子,李大河沒有問哪裏來的?問一次,也不過是羨慕一次,這是羨慕不來的。

“爹,你直接去店裏購買成品,兩條毛巾、一套胭脂水粉、臉盆、梳妝臺、梳子、炕桌、銅鏡、衣櫃、剪子、菜刀、浴桶、恭桶、痰盂、火石、8套碗碟勺、一口鐵鍋、一罐鹽,一包皂角,再準備四季衣服各四套,兩雙布鞋,兩床薄被,兩床厚被”,李富貴思索着應該沒了吧。

“你确定?”,李大河覺得太多了,哪有嫁人給這麽多的。

“确定,你去準備吧,對我來說,這些錢,不算什麽,錢很難賺嗎?不是像呼吸一樣簡單嗎?爹,你不會舍不得吧?”,

李大河翻了一個白眼,他不知道什麽叫凡爾賽,只覺得他兒子看似裝逼,實則是炫富,“你出的錢,我一文錢都不會少你的”。

笑話,不就是50兩銀子,不就是沉甸甸的5個大銀錠嘛。

李大河還真舍不得,但是話都說出來了,他只能照辦,不然還真讓他兒子瞧不起。

“兒子,置辦齊了,還剩下9兩多銀子”,李大河跑了二天,全部買齊了。

這些東西,也就是數量多,種類多,價格其實一點也不貴。

像梳妝臺,買一個才150文錢,他在木器店買的東西又多,每件都給算便宜了許多。

最貴的是鐵鍋,一口就要2兩銀子,其餘都很便宜,便宜的幾十文錢,貴的幾百文錢。

“剩下的錢,爹,你再添點,湊成10兩,給姐姐一人5兩銀子,做壓箱銀子,爹,你自己嫁女兒,不會一文錢都不打算出吧”,李富貴用懷疑的小眼神看向他。

“怎麽可能?爹不是那樣的人”,李大河一直否認,他還真不想出錢,他家又不是大財主,也不是當官的,就是普通老百姓。

古代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書,指的是聘書、禮書、迎親書,六禮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聘書:即訂親之書,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即過禮之書,是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

迎親書: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兩家依次送來聘禮聘金,吳大豆家送來聘金8兩888文錢,寓意發發發,還送了半匹紅布,四包糕點,兩筐雞蛋,二桶豆油。

蘇半夏送來聘金6兩666文錢,寓意順順順,送了半匹紅布,四包糕點,兩筐糕點,兩只雞。

這半匹紅布,是讓未來新娘子,給未來夫婿和自己親手縫制新娘、新郎喜服,繡紅蓋頭,新郎喜服,婚禮前一天會送過去。

三書六禮,快則三個月,慢則一年。

李奶奶找人算了一下日子,按照給的聘禮,分別定下六月初六,八月初八的好日子。

兩姐妹的生辰是五月十二日,過完生日,正好是17歲。

日子不緊不慢,李富貴悠閑悠閑的過着三點一線的生活,家—街上—松石私塾。

因為李安安的吉日在姐姐李平平的前面,所以妹妹先出嫁。

李大河心想反正錢也花了,幹脆整的熱鬧點,特意花錢雇了一臺花轎。

至于嫁妝,能放進驢車的就放驢車,放不進去的,就自己家出人,用籮筐擔着,用手提着。

原本李大河以為有聘金能回回血,沒想到他被兒子痛心疾首的訓斥了一頓,“好爹不拿女彩禮,好弟不靠姐嫁妝”。

所以,聘金又被填進嫁妝裏去了。

到了結婚當天,李大河哭了,是真哭了,劉翠花哭是覺得女兒嫁出去哭了,李大河哭了,是覺得花太多錢,心疼的哭。

李大河把女兒背進花轎,趕着戴着大紅花的驢,向二姑爺家趕去。

等到證婚人拿出寫的滿滿、厚厚的三頁的嫁妝單子,真沒想到蘇家能娶到家底這麽厚的好姑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