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章

第 26 章

李富貴的目标,就是考上秀才,或者舉人即可,他可不想踏入官場,官場太黑暗了。

謹記,古代的官場,沒有絕對的敵人,也沒有絕對的朋友。

為了慶祝李富貴考上童生,李大年決定回村大擺宴席,修改族譜,記錄這件天大的好事。

錢招娣不願意,如果是她的兩個兒子,她還嫌不夠熱鬧。

李富貴考上童生,跟他們家有什麽關系,而且大擺宴席,花的是他們分的錢,自然不樂意。

可是錢招娣的不樂意,并不能阻擋李大年大擺宴席的決定。

李家人回去後,李大年見到村子裏的每一個人,“哎,你怎麽知道我親孫子考上了榜首,成了童生”。

“李家第一個有功名的讀書人,可是我李大河的親兒子”,李大河也不遑多讓,看到人,就唾沫星子亂飛。

李富貴無所謂,讓爺爺和爹爹高興一下,又如何。

子孫後代出了一個讀書人,這可是一件大事,李大年和李大河找了村長,族長,還有李二年,李東鳳(大姑),李西鳳(二姑)都喊回來。

熱熱鬧鬧,敲鑼打鼓,辦了八桌酒席,上了8道素菜,8道葷菜,還打了一壇最便宜的黃粱酒,只有輩分高的才能喝酒。

李富貴吃席,終于不用和小孩坐一桌了,畢竟今天他是主角。

“各位,聽我說,聽我說,我們老李家祖宗冒青煙了,我李大年沒出息,我兒子也一般,但是我孫子牛......”,李大年喝着黃粱酒,就像喝了假酒一樣。

明明度數很低,但是整個人,就跟喝醉了一樣,飄飄欲仙,太上頭了。

被一堆老人圍着,李富貴絲毫不慌,穩穩的夾住一塊五花肉,放在自己的碗裏。

Advertisement

“咦,看,讀書人原來喜歡吃五花肉,還以為他們都喜歡吃素的,才那麽瘦”,村子裏的人竊竊私語。

李富貴無動于衷,只顧埋頭幹飯,等烤雞上來。

兩條雞腿,都被堆在李富貴的碗裏了,李富貴看着堆成小山的飯菜,他用手護住,“夠了,夠了,吃不了了”。

他們挑了一個黃道吉日,将族譜裏的李富貴單獨列出一頁,金朝159年,李富貴,童生試,第一名。

十天後,李富貴繼續在松石私塾讀書。

班上有106名學生,學業繁忙,羅老先生以前一直沒太注意李富貴,被他混了過去。

如今作為班上唯三的童生,在羅老先生特別關注之下,發現李富貴好像在混日子。

沒錯,就是混日子,能答滿卷面,且準确無誤的人,他教授的知識,不說倒背如流,至少熟讀掌握。

結果呢,這小子來這裏,好像就是來練字的。

羅老先生不知道什麽是上班打卡,不然就明白李富貴的行為模式,分明是偷懶摸魚。

為了測試李富貴的真實水平,羅老先生故意摘抄《周易》其中一篇教授。

課堂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學習進度,羅老先生根據學習進度,針對性有教無類。

李富貴沒想到羅老先生教了新的知識,一無所知的他,拿到一篇冗長複雜的文章看了一遍,很好,腦子記住了。

等到下午做作業,羅老先生給每人發了一張卷子,讓他們做。

李富貴一看簡單,很快就順手做完了。

羅老先生看到李富貴的卷子,心裏樂呵呵,孩子,你還年輕,不懂什麽是套路。

他現在确定李富貴的讀書的天分确實很驚人,就是這孩子不愛讀書,喜歡偷懶,得過且過,要是被他混過去,豈不是浪費人才。

等到下課,“富貴,你留下”,羅老先生和藹可親的笑容,看起來非常慈祥。

但是李富貴不知道為什麽忽然打了一個寒顫,“先生,有什麽事?”。

羅老先生說,“既然考上童生,就要開始準備考秀才,開始學習四書五經,你可知四書五經是指哪幾本書?”。

李富貴知道四書五經是什麽,但是為了不露餡,于是裝作懵懂學童,“不知”。

“聽好了,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從明天開始,我們先從論語開始學”,羅老先生笑的像極了狡猾的狐貍。

李富貴撓撓頭,咽了咽口水,“先生,我覺得我還需要鞏固一下基礎”。

羅老先生說,“不要你覺得,我是你的先生,相信我,你的基礎已經很牢實了,明天就開始學習新知識吧”。

看着羅老先生不容置疑的語氣,李富貴只好答應。

羅老先生一直以為李富貴是天才,但是沒想到是比天才還天才的天才。

他沒有按照普通學習進度來教授,所有知識都只講一遍,而且別人需要一個月才能掌握的知識,他一天全掌握記牢了。

羅老先生沒有重複講課,之前還怕李富貴跟不上,結果李富貴給了他大大的驚喜,一個月前講的內容。

一個月後考核,一字不落,沒有一個錯的地方。

過目不忘,絕對是過目不忘,羅老先生得出了結論,心裏激動的不行。

他,有可能教導出一個狀元出來,上一個過目不忘的人,可是79年前,連中五元的林朝海,一代文壇宗師,官至一品宰相。

羅老先生浮想聯翩,口水都快流了下來,而且林朝海前輩去年離世,皇上還特意賞賜了一個牌匾,“文教聖賢”。

林朝海可是當過皇上的太子太傅,有師徒關系,更何況林朝海著下四部文學經典巨作,傳遍天下。

這樣一來,李富貴說不定就是唯一擁有過目不忘天賦的人。

李富貴如果仔細查閱,就會發現系統裏過目不忘的特性消失了。

這個世界存在,才能購買,沒有,就不會出現在系統商城裏。

羅老先生只是縣城裏屢次不第的秀才,年輕的時候,心高氣傲,中年的時候,懷才不遇,臨近老年,才明白天賦是一道天塹,難以跨越。

他的天賦,只能止步在秀才功名,知道自己考不上。

羅老先生決定開辦私塾,因為堅持科舉,拖累了全家,他開創私塾後,很快就還清家裏的欠款,還給村裏的父母,兄弟蓋起了房子,買了土地,感謝他們多年的付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