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

第 31 章

“乖寶,你幹什麽?為什麽抓着我家孩子的手不放,你是不是欺負我們家的小孩?你快點放開他”,聽到聲音,就知道孩子家長來了。

李載道沒有松手,“這是你的小孩,你的孩子偷錢,被我抓住,他說,自己是孤兒,全家都死絕了(劃重點),餓了三天三夜,才會偷錢,我作為受害人,還好心給他了三個大饅頭,結果他吃了兩個,扔了一個,所以,你們到底是誰在說謊?”。

“喲,造孽呦,啪~,你偷錢不說,跟人撒謊,還敢咒我們,一天不打,上房揭瓦,快,給這位小哥哥道歉,對不起,饅頭錢,我出了,我會好好教訓他一頓”,女人肉痛的掏了饅頭錢,把扔在地上的饅頭撿起來,然後拽着小孩的耳朵罵罵咧咧走了。

李載道輕笑一聲,打了又如何,不痛不癢的懲罰,估計過幾天就會忘卻。

時間過得很快,李大河一臉激動的說,“兒子,你安心去考試,我和你招財哥,去城南的明月客棧投宿,我打聽過,一間中等房,住一天才80文錢”。

“爹,我有錢,不用那麽節省”,李載道想勸勸他爹轉變思想,現在家裏不窮了,甚至還有點餘錢。

李大河不開心的說,“載道,爹,知道你有本事,但是,要知道,人這輩子能花多少錢,都是有定數的,有再多的錢,都要學懂得惜福,節儉勤勉才是長久之道,千萬不能鋪張浪費,貪圖享樂,有可能你前半輩子揮霍的,是你後半輩子該享的福”。

“嗯,爹,我知道了”,李載道知道李大河的意思,做人不能忘本,節儉持家才能長遠。

李大河看到李載道進了考場,“招財,我們去附近的寺廟,道觀拜拜,保佑載道能順利考上秀才”。

“大伯,你到底信哪個?怎麽都去拜呀?”,李招財覺得好生奇怪,一般不是只去一家嗎?

李大河說,“這你就不懂了,這叫一碗水端平,誰也不得罪”。

兩人先是去了寺廟,沒想到寺廟的捐錢,才能進裏面跪拜燒香,結果,李大河拉着李招財,二話不說,在外面磕了三個頭,就就走了。

“大伯,你剛才怎麽不花錢進裏面去拜?”,李招財不解。

李大年說,“花什麽錢,那些神佛才看不上凡人的錢哩,你看看寺廟裏面的和尚,個個吃的膀大腰粗,袈裟上一個破洞都沒有,還不是貪了我們燒香拜佛的錢,所以,去寺廟、道觀,不要傻乎乎的往裏面扔錢,謹記心誠則靈,再說,進去不就是為了就是磕頭許願,既然願望都達成了,還給什麽錢,錢給誰錢花。”。

李招財似懂非懂,李大年不好意思的咳嗽一聲,“與其把錢扔水裏,多做善事,少做壞事,這樣才叫積攢功德”。

Advertisement

府試考墨義,帖經、策問、詩賦、經義,算術是鄉試(考舉人)才要學習的一門科目。

到了考場,經過一番仔細的搜查,李載道心想,也難怪每次搜查,總有人要不眼裏含淚,要不羞憤難當,還有一些大聲嚷嚷着有辱斯文。

科舉全身搜查是非常嚴格,不僅需要脫掉裏衣外衣,全身上下只剩一條小褲衩,還要張開嘴檢查一遍,然後沿着一條線走。

主要是前十幾年,因為有書生,讓人檢查特殊部位,覺得受到了侮辱,直接撞牆死了。

後來,朝堂為了不讓這樣的慘案再重演,為了尊重、維護讀書人的自尊,就改成了走直線,只有走路歪歪扭扭才會被帶下去檢查。

李載道根據發放的木牌號順序,找到了自己的鴿籠大小的格子間。

剛進去,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距離他考舍十餘米遠的地方,居然有一間簡易廁所。

所以,他是中獎了,被分到了臭名昭著的臭號旁邊。

靠近糞桶的號舍叫“臭號”,靠近做飯地方的號舍叫“火號”,均不受考生歡迎。

很多考生說,靠近臭號和火號,估計就別想考上了。

關于臭號和火號,流傳了很多真實案例,有一位成績超群的考生,因為坐在“臭號”裏考試被氣味熏得發揮失常,不僅未能考中,回家後還大病了一場,這是常有的事情。

火號,是因為煙火熏烤,難以集中精神做題,最重要的是,考場上若是遇到失火,就糟糕了。

李載道暗暗叫遭,自己的運氣也太差了。

事實上,李載道這個座位,是有人精心設計安排的。

這次考試,有京城大官的子嗣,返回原籍考試,就是為了奪取小三元,□□稱號。

為了照顧這位來自京城的大官子嗣,李載道和另外一個連中二次榜首的人,就被分到臭號旁邊來。

在科舉考試,可以在規則範圍內,動一些手腳,但是不能破壞規則。

主要是每張試卷,考完批閱後,要封存五年,一張試卷都不能丢,若是被檢查出來科舉舞弊,舉報的人升官發財,被舉報的人摘去官帽,革除功名,砍掉腦袋,全家流放。

為了讨好大官,斷送自己的前程不值得,頂多把人安排在臭號、火號,一般人都以為是自己的運氣不好,也只會怪自己沒考好,自己出的問題。

李載道想了一下,直接出錢在系統頁面,購買了新鮮空氣,流動的新鮮空氣,将空氣裏散發的惡臭氣味,出去。

等試卷發放下來,比起其他人需要深思熟慮一番,才寫下幾行字。

李載道試卷拿到手,拿出調好的墨水,試了一下濃度,就開始奮筆提書,揮毫灑墨。

有些文采好的,偶爾遇到難題,苦思冥想,還要停頓好久,才敢下筆。

另一邊,李載道一道一道題寫過去,就沒有不會的。

考試,考的就是腦子,考試大綱涉及十幾本科考書籍,每本書籍,少說有上萬字,多則十幾萬字。

而他們出題,就是随意抽選從其中摘取一句,然後讓你回答,還不能離題。

李載道看到題,就立馬在腦海裏想到這句話,是出自哪本典籍,哪篇文章,第幾段,簡直不要太簡單。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