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章
第 41 章
李載道說,“3666兩,你要是覺得行,就這個價,不行,換一家,我們不着急”。
估價師同意了,出了3666兩,将這顆非常罕見的淡紫色東珠買了下來。
等人留下三張一千兩的銀票,一張五百兩的銀票,還有一張一百兩的銀票,以及66兩的銀子,李載道讓他爹收了起來。
李大年抱着包袱,就像抱着炸彈一樣,抱得死死的。
牙人搓了搓手,激動的說,“李解元,現在有錢了,直接就買嗎?”。
“等等,帶我們去看看”,李載道不着急買房,他怕買到問題房子。
牙人一臉開心拉着他們,去了距離京城書院很近的一套二進四合院,這套四合院,确實不大,估計有一畝地的大小(666平米)。
李載道說,“院子太過破落,還有不知道多久沒有修繕,你看這間屋子,磚瓦都有些破損,估計下雨天可能漏水,還有這麽大的院子,居然沒有打水井”。
牙人有點忐忑不安的聽着李載道的貶低,突然李載道又說,“面積有點小,家裏人正好夠住就行,至于價格,有點虛高,你覺得3000兩銀子,能不能拿下?”。
牙人懂得李載道的意思,“我盡量,我盡量”。
牙人找來了屋主,說明了來意,屋主堅持要3088兩銀子才賣,讨個好彩頭。
李載道說,有零有整,不好,如果是3000兩的話,他就買,直接給現款,一次性付清。
京城房屋很貴,有些人沒錢一次□□付,就選擇分期買,屋主想了想,最終還是同意了。
李載道付了3000兩的房物轉讓錢,還花了30兩,交了房屋地契稅。
買下房子,李載道決定找人修繕房屋,順便買一些新家具,日常用品,除此之外,他還打算買一頭驢車,作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
事情很多,根本做不完,李載道又找了牙人,花錢買了兩個成年的官奴,一男一女,聽說是夫妻。
李載道感覺自己來到古代,就變堕落了,居然花錢買奴仆。
女的會女紅、廚藝、打掃衛生、洗衣服等等,男的會點拳腳功夫,會騎馬、趕馬、擔水、砍柴等等。
李載道定下每人每月500文錢的月錢,讓他們兩人好好幹,兩人立馬跪下來磕頭,感恩戴德的感謝,因為他們本就是官奴,不是庶民那樣的自由身,幹活本就不用給錢。
頂多,逢年過節才會賞點錢。
原本他們是夫妻,之前的那戶人家,被抄家流放,他們受牽連,作為世襲的家生子,被充當官奴,比家生子更低一級。
賣身為仆是為家奴,家奴未來還能贖身,官奴不能贖身,除非遇到天下大赦,花重金轉契。
李載道花了5兩銀子,買了瓦片和瓷磚,把家裏破損廢舊的瓦片全都換了一遍,兩個院子鋪設了瓷磚路。
二進四合院,“日”字形,占地666平米,一共十二間房間,外院靠近大門有兩間耳房,約二十平米一間,左側兩間房,一間廚房,一間庫房,右側兩間房,一間飯廳,一間會客廳。
裏院一進院門,左邊兩間廂房,右邊兩間廂房,中間兩間正房。
廂房每間有五十平米左右,分裏外間,外間約二十平米,裏間約三十平米。
每間正房七十平米左右,外間約三十平米,裏間約四十平米。
每間正房、廂房,都擺放了三聯屏風,屏風後面是一個直徑兩米的浴桶。
京城四合院的房間裏大部分都是炕床,上面擺放着一個大衣櫃和一個小炕桌。
李載道讓夫妻兩個人住外院耳房,他爹娘住左正房,他住右正房,三個姐姐分別住一間廂房。
他的房間重新裝修了一番,他将外間做成了書房,擺滿了一牆的書櫃。
李載道去水墨閣訂購了50斤上好的桑皮紙,桑皮紙千年不腐不爛,買了5塊徽墨,一把裁紙刀和一把量尺。
一兩徽墨一兩斤,一塊上好的徽墨,要10兩銀子。
一張桑皮紙能裁剪四張書本大小的紙長,李載道拿着量尺裁剪了一上午,裁剪出五尺厚的紙張。
“載道,吃飯了”,劉翠花敲響了李載道的房門。
“哦,知道了”,李載道把東西放下,拿皂角液洗了洗手,用汗巾擦了一把臉。
八仙桌上擺放着五菜一湯,一盤饅頭,一盆米飯,八仙桌配備8把椅子,他們家6口人,正好坐這裏。
劉翠花看到蔡姐站在一旁給他們盛飯,“小蔡,你喊鐵柱過來吃呀”。
“夫人,不了,廚房裏留飯了,你們先吃,你們先吃”,蔡嬸搖搖頭。
李載道說,“你喊鐵柱叔過來吃,別拘着了”。
“少爺,天有方圓,地有規矩,奴仆不能上桌吃飯,奴婢知道李家是良善之家,但是奴婢們不能壞了規矩”,蔡嬸将盛好的米飯,遞給李樂樂。
李載道說,“娘,既然人家這麽說了,就不要為難他們了,真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吃飯,估計人家也吃不自在,放不開”。
劉翠花只能說,“好吧”。
李載道看着桌上的菜肴,幹鍋蒸肉、蒸鲥魚、爐焙雞、糖蒸茄、蝦油豆腐、山藥蓮藕湯,非常滿意,一看就是色香味俱全。
“蔡嬸,以後就按早上三主食、二糕點、兩湯,中午五菜、一湯、兩主食,下午面食或湯類、兩主食、兩糕點,來安排,務必五天內不要重樣,每天三頓飯的夥食費用定在,400-600文錢之間”,李載道算了一下,定下每日的菜錢範圍。
李大年咳嗽了一下,偷偷拉着李載道的袖子,小聲說,“載道,夥食費是不是有點高,照這樣的吃法,每天吃的比過年都要好”。
他笑着說,“沒事,平均下來一天500文錢,一個月也不過15兩銀子,我考中解元,每月可以去衙門領取10兩銀子,50斤精米,50斤白面,再說,我手上還有六百多兩銀子”。
李大年和劉翠花對視了一眼,放下心來,兩人夾起筷子吃了一口,劉翠花稱贊,“真好吃,不必外面的酒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