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評論之戰

評論之戰

“啊, 是他!”

聽完解說員的自我介紹,顧小少爺差點蹦起來,“小白是我, 我認識他!”

“我似乎也在哪聽過這個名字。”紀青沉吟道。

“紀師姐,是不是在你留影壁分享下的評論裏?”

“唔,好像……”

“不是好像, 是一定!”顧姚手舞足蹈地說, “他在留影壁上很有名的,許多人都知道他。這位道友最擅長的就是誇人,誰都誇,比如我發的每一條分享,他都能出現在前三個評論裏,又誇我是前輩,又說我是大能,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其實只發過幾條分享的紀青:“……”

開眼界了,竟然還有專門誇人的?

“怪不得找他做解說。”蔣泊文搖着扇子說, 雖然不知道對戰為何也需要解說,但想必跟拍賣會一樣, 有一個能言擅道的主持,才能把賣品吹到天上, 賣高價嘛。

“唉,早知道,誇人竟有這種好事,我也……”顧姚羨慕地說。

“你?得了吧師弟。”蔣泊文搖頭說, “你聽聽人家怎麽說的, 誇也是有技巧的。”

正如蔣泊文所說,這位“小白是我”屬實有一套, 他簡單介紹完巅峰戰規則後,便對第一場的兩位選手大誇特誇起來。吹捧詞一套一套,不知道的,還以為參加比賽的不是小人物,而是六大宗門的長老大能呢。

“諸位塔友,今天對戰的第一位試煉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他就是曾在困難模式下霸塔數十層,又在練習模式中以六千積分名列全塔第一的試煉者不沉。”

巨大的石屏上,适時浮現出石劍修的化身影像,仍然穿着最基礎的白色短褂新手套裝,手中武器卻已由白板匕首,換成了一把與身等高的火紅色重劍。

這把重劍可配合火系靈素使用,是寶物庫中要價五千積分的天品靈劍,貴得讓人咂舌。看來無論是現實還是游戲中,石劍修都始終将武器放在第一位,寧可自己穿得破一點,也要攢錢換到更高級更趁手的武器。

他的化身形象一出,浮島群頓時傳來一陣歡呼,足以看出在通天塔範圍內,石劍修的名氣很大。

“另一位試煉者……”小白話鋒一轉,道,“大家可能稍稍陌生。”

石屏上,石劍修的游戲角色右側,同步浮現出一個人像。

那人身穿一襲夜行黑衣,高紮馬尾,半蒙着面,手拿一把雪白锃亮的匕首,一副刺客模樣,最顯眼的,是他腳邊跟着的竟只是一顆靈蛋。

觀戰衆人的呼聲倏然一停,全場鴉雀無聲。

什麽啊,連靈獸都沒孵出來,也能上巅峰戰?

“諸位塔友,”小白适時開口,解釋道,“六神道友進塔時間較短,故而靈寵在孵化中,但這不能說明他的實力不強,在練習模式對戰中,六神道友的勝率達到了百場九十八勝!”

【什麽?我不相信】

【怎麽可能?】

【百場九十八勝,跟塔靈對戰?真有人能做到?】

評論區瞬間爆發,所有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要知道雖然在練習模式中,塔靈會根據各人水平調整戰力,但總體上,能保持十場八勝的就是高手了,這還是偶爾手感好,更多的時候,十場一次都贏不了。

看到衆人議論紛紛,披着馬甲做解說的羊小球這才明白哥哥說的那句話,這就叫、叫……

哦,對,叫強勢新玩家對戰資深老玩家,有對比有反差,更容易引出話題和讨論度。

而一旦讨論度上去,他們就能……

想到一會兒要上線的東西,羊小球不再多說,他提高聲音,迫不及待地引導說,“一方經驗豐富、身手老練,一方戰技高超、勢頭正猛,不同的風格,不一樣的優勢。”

“各位塔友,你們覺得誰會獲得今天這場巅峰戰的勝利?你們又決定支持誰呢?”

石屏畫面随聲而動,變成了标準的三格戰盤:

最左和最右兩格分別是對戰雙方的五行棋盤,中間則是游戲角色們的戰場。

中格戰場內,石山和他的藍耳獸在左下角,新試煉者六神與他那只金色斑紋的靈蛋在右上方。

“請各位做好準備,”羊小球宣布道,“通天塔五行戰棋第一場正式開戰!”

幾乎是他話音落下的同時,新試煉者六神率先動了,只見他的化身手握匕首,微彎下腰,腳下疾行,一路沿着場邊向石山側方奔去。

“哦,六神先出手了,不愧是以速度見長的試煉者,眨眼就來到了不沉道友的右側方!”解說員羊小球立刻跟進,“六神道友一記土刺,鎖住了不沉道友左邊退路,他是想要用匕首攻擊嗎?”

“他舉起匕首了,他刺過去了,不沉道友怎麽不動?難道要讓六神先下一血嗎?”

石劍修自然不是吃素的,他不動不是放棄反抗,左有土刺,背後就是邊界,右前方又是匕首,躲是不好躲的。

于是他當機立斷,控制靈力以殘影般的速度收集了四顆綠色棋子,在六神的匕首刺到自己前,一記纏藤格擋,将對手纏了個結實,接着又伸手一拉,直接将人甩向遠處。

藍耳獸同時跟進,對着敵人吐出一股水龍來。

“啊,不好!”眼看水龍沖着六神面門襲去,羊小球驚呼一聲。

關鍵時刻,六神割斷纏藤躲開了攻擊。

衆人忍不住直呼好險。

而另一邊,躲開攻擊後,六神卻未休整,他先是後跳兩步,接着腳尖一點,竟再次向石山沖去,而這次,他選擇直接從正面突破。

“正面?六神道友想要幹什麽?”羊小球激動道,“不沉道友擅使重劍,正面沖擊,若是挨上一劍,或許就要血量清半,他難道是求勝心切,想要以卵擊石嗎?”

“哇,不沉道友上重劍了,他揮劍了!”

石屏上,衆人只見那火紅重劍被重重揮下,一道火龍從劍口竄出,掃向前方。

然而,就在被重劍掃到的前一瞬,那黑衣刺客竟身法詭異地收起沖勢,一個翻身,向側方避開了。

火龍呼嘯而過,掃了個空。

與此同時,衆人只聽得“噗”的一聲。

石山的化身閃過一道金芒,頭頂血量縮減,明顯是被擊中了。

“受傷的竟然是不沉道友!”解說羊小球驚呼道,“怎麽回事?六神道友明明躲開沒有攻擊,不沉道友為何會受傷?”

這當然也是在場每位觀衆的疑問。

倒是有人瞥見六神在之前收集過金系的靈素棋子,但在五行戰棋中,只有作戰者自己能看到化身旁邊的光球,換言之,對手和觀衆都只能通過棋盤判斷出他收集了哪幾種靈素,完全不知道每種靈素怎麽用,什麽時候用。

還好解說的是羊小球,半空中,他身上白光一閃,迅速調取并回放了那一瞬間,六神的視角。

“是靈蛋,是六神道友靈蛋的攻擊!”

回放畫面上,在剛結束的一輪交鋒中,六神正面沖向敵人時,實際是以自身為誘餌,來遮擋身後靈蛋發出的金剛箭。

這一波操作,躲的太早,敵人會發現他的意圖,躲得太遲,就是前被砍、後被刺,非身法靈活之人不敢用、不能用。

對照着回放,羊小球分析了一通,觀戰t的修真者們這才解了惑。

可在解惑的同時,卻也感到頭皮發麻。

這個六神不是新人嗎?竟然這麽強?平心而論,他們中有幾人能做出同樣一擊?

修真界以強為尊,別管資歷如何,實力才是第一位的。

于是,本來沒多少人看好他的讨論區內,開始出現大波大波的支持留言。

【六神可以的,不愧是百場九十八勝,我看好他!】

【我也看好他,就憑他剛才那一招,今天贏定了。】

【嗯,主要是重劍威力大,但太沉,遇上身法靈活的,絕對被克制得死死的。】

【道友分析得在理。】

當然,石劍修作為老牌名人,支持他的顯然更多。

【你們都說什麽呢?不沉的實力我知道,輸了一招而已,急什麽,咱們往後看!】

【就是,我支持不沉,我跟他打過,他很穩。】

【我也認為不沉最後會贏,他可是排行榜第一。】

見他們漸漸有了吵起來的趨勢,被委以重任的羊小球偷偷一笑,哇,哥哥預料得好準,只要新人拔得頭籌,必然會吵起來。

不過還不夠激烈,于是他以解說的身份再次出聲,“各位塔友,先不要急着下定論,比賽才剛剛開始,到底是六神道友擴大優勢,還是不沉道友成功反擊,咱們接着看。”

【哼,接着看,不沉一會兒就贏回來。】

【呵,做夢吧,六神不會給他機會。】

小部分六神的支持者和大部分不沉的支持者壓下微微不爽,繼續看去。

然而,或許真如剛剛某位修真者分析的,重劍遇上刺客,天然就帶着劣勢,任你劍勢再強,砍不到對手也是白搭。

接下來的對戰中,那位新人試煉者以神出鬼沒的走位和娴熟的技能使用,一次次找準漏洞,發現機會,刺中了石山多次。

雖然他的武器只是一把匕首,攻擊力沒有重劍高,可攻擊次數一上去,磨也能把血磨下來。

又是幾番激烈的交鋒後,不沉化身的血量直線下落,掉到半數以下,而他的對手六神卻只破了一點血皮。

兩方差距肉眼可見的拉大,不是一丁半點的懸殊。

這回,支持六神的修真者們抖擻起來,也嚣張起來,仿佛是自己獲勝了一般,簡直不要太爽快。

石屏上,對戰區在一回合交鋒後進入了短暫休整,評論區的戰争卻正式打響。

【我說,剛才是哪幾位說要支持不沉的,可真是慧眼識仙啊。】

【就是我,怎麽了?我還是那句話,不沉道友很穩,我相信接下來他能轉敗為勝!】

【我也相信不沉道友】

【喲,上面的幾位道友別做夢了,局勢已定,六神的血都沒怎麽掉,我們贏定了。】

【怎麽就贏定了?道友,我勸你,須知萬事皆有可能,話不要說得太滿。】

【呸,沒有其他可能了,六神必勝,六神就是一個勝!】

……

倒不是他們有多喜歡不沉和六神,而是在這種競争的氛圍中,在面對一個很容易引起争議的問題時,與人辯論、輸出觀點往往是最讓人上頭的。

于是,便只見評論區內,各種評論刷得飛快,全是在争論到底誰強,誰又能最後獲勝,都在強調自己對,有人引經據典,有人理智分析,也有人不管不聽固執堅持己見。

“锵!”

這時,一聲脆響吸引了衆人的注意力。

卻見石屏的評論區內竟浮現出一把大砍刀,那刀有四分之一個石屏長,金光閃閃、寒氣直冒,它出現後,高高擡起又重重落下,徑直對着某條評論砍了上去。

“嘩啦……”

那行評論上的文字被金刀砍中後,仿佛開裂的牆壁般,字體支離破碎,嘩啦啦散落成一堆黑色字渣。

評論區刷動的留言猛然一停,喧鬧的觀戰場也倏然靜下。

一秒後,金刀消散成光點,那句變得支離破碎的文字也恢複了正常。

似乎一切都只是衆人的錯覺。

但這不是錯覺,因為很快,評論區下方就刷出一條新的評論。

【哼,反對我?我說不沉贏,他就能贏,不服的都且先吃我一記飛砍!】

衆修真者:“……”

“那、那是什麽東西?”顧姚直勾勾地盯着屏幕,半天沒回過神來。

一把砍文字的刀?

倒是蔣泊文眼神一閃,想到了什麽。

他摩挲着扇子,忽而道,“顧師弟,你再去看一看那顆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