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縣試榜單在此,稍後将張貼出來。本次縣試與以往有所不同,榜上之人稍後須去衙門領取縣試考中文書,考中文書要仔細保存,待日後報名府試時還需出具。榜上之人皆記錄在案,若有文書遺失者可至縣衙縣丞處補辦,五錢銀子一張。”

縣令稍一停頓後,才又繼續說道:“此次縣試因答題紙不同于以往的緣故,有些學子抱憾而歸,實屬遺憾。不過因燕國上下都是用的一樣的答題紙,因此也就不存在不公之說。

又有禮部令下:凡榜上之人,考卷需在考場外以公示欄張貼三日,以供天下學子共同評判學習。因此,今日這榜上之人的考卷也将全被張貼出來,以供諸位學子觀賞學習。”

話說完,縣令一揮手,大門內就有衙役擡出三張一丈高兩丈寬的似屏風一樣的高大公示欄,穩穩地立在縣衙前的大街上。

其中一個公示欄上張貼着縣試上榜之人,另外兩個上則是粘貼着所有上榜之人的三場考卷。

在大多數考生還在因這一次縣試的諸多不同而驚訝時,黎池已經走到了張貼榜單的公示欄前,尋找自己的名字。

高居榜首的位置寫着:黎池,浯陽縣黎水村,帖經—壹佰,墨義—壹佰,策問—壹佰。

這樣的計分方法,黎池自然看得懂,只是這樣的方法會在這個時代出現嗎?

标有題號和密封欄的答題紙,開榜後在外張貼三日的公示方法,甚至是百分計分法,這些事情出現在這個時代,總覺得有些許不協調。

看到榜單上有自己的名字後,黎池又轉去看張貼考卷的公示欄。

果然,張貼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三場考卷,卷面上他的‘臺閣體’寫得秀潤華美、正雅圓融,很容易就和張貼在後面的考卷區分開來。

考卷用朱筆批改,他的帖經和墨義一題未錯,竟連策問這種沒有量化的扣分标準的考卷,竟也得了滿分。

是了,這個時候的考官想打滿分就打滿分,遠沒有他前世那個時代的考官那樣謹慎,即使寫得很好也會象征性地扣一兩分,不會輕易給滿分。

黎池縣試三場滿分、得了縣試案首,他心裏是很高興的。可這高興中,又摻雜了疑惑不安。

這一場縣試出現的不協調感,究竟是這個時代自然而然發生的科舉變革,還是人為促進的改變?若是自然發生的變革,那很好;若是人為促進,這人是誰?現在在哪?是否也與他一樣?

他現在要怎麽做?能夠影響一國政令的人,必然不是什麽無權無勢的無名小卒,他作為一個無名小卒,除了暫時隐匿、謹慎行事,還能有其他什麽辦法嗎?

Advertisement

至少要等他考進京城取得功名,再慢慢探出那人是誰,等那人在明他在暗時,再考慮如何應對。

“小池子!你是案首啊!縣試案首啊!”在黎池盯着自己的考卷出神時,黎江終于在周圍人的指點下看明白了榜單。

黎池被大堂哥的驚喜聲喚回了神,“是啊,沒想到竟能考中案首,我自己也很驚訝呢。”

“小池子,爹一直知道你既聰明又勤奮,能考中案首也是理所當然的!你看這試卷,明明白白地張貼着呢,你就是一個沒錯,其他人都錯了一兩處的,越張貼在往後面的、錯得越多,而最後一名錯的最多。”

在黎棋和黎江興奮得幾乎要手舞足蹈時,一道聲音插了進來。

“真是不好意思,我就是這告示欄上錯得最多那個‘孫山’。”

三人紛紛看向出聲之人:二十多歲的年紀,臉上的表情複雜難言。

背後道人長短還被聽見了,黎棋一張老臉都覺得有些尴尬。不過在看清楚出聲之人後,就越看越感覺疑惑,“這小兄弟看着有些眼熟。”

“是啊,感覺是有些眼熟。”黎江也覺得像是還在哪裏見過這人一樣。

黎池的記性一向不錯,更何況這位兄臺考試時還坐在他正對面的號房,“這位兄臺在第一天考試的早上,排隊剛好排在我後面。在下是……”

還未等黎池将姓名報上,那位兄臺就搶道:“黎池嘛!縣試案首。果然真是你若考不中、在場諸位都不能考中啊……”

黎池一時也拿不準這位兄臺究竟是個什麽态度,“在下黎池,幸會幸會。”

“在下張瑱,幸會幸會。”張瑱是城郊張地主家的兒子,家中有五百畝良田、可說家境富裕,他本人又從小就聰明伶俐、可說天縱之才,卻沒曾想在縣試時竟做了一次‘孫山’!

兩人都沒有心情繼續攀談下去,于是就此不了了之。

黎棋和黎江等在外面,黎池獨自一人進衙門去領考中文書。進門後即可見的闊大前院中,正有幾個人在領文書,稍等一會兒後就輪到了他。

黎池姿态恭敬地上前,伸出雙手從縣令手中接過考中文書(或者說成績單),順勢揖了一禮,“拜謝縣令大人。”

縣令劉程扶起面前的學子,“黎池,本縣觀你端方有禮,學識也已小有所成,如無意外來日成就必不在這小小一縣。可要想進士及第,卻也不是輕易就能的,你萬不可驕傲自滿,還是要多多精讀聖賢書。”

黎池從不驕傲自滿,劉縣令說的這些話并無多大用,可他的這份諄諄教導的心意卻是彌足珍貴的,“是,黎池謹記縣令大人教誨,日後必将謙虛且勤勉地研讀聖賢之書。”

“甚好,下去。”

黎池依言退下。

出衙門時,外面看榜的學子也已經經過了一番喜悲,走的已經走了,留下的學子中有考中的也有沒考中,留下來無非是與人攀談、結識幾個同道中人。

還不等有意結交的學子上前攀談,黎池就直接叫上他爹和大堂哥,“爹,大堂哥,現在午時未過,我們今天就趕回村裏去,也好讓爺爺奶奶他們早些看到我的考中文書。”

黎棋想了想,“這樣也好。只是,你可有和嚴家公子說好?若是他聽到你考中案首的消息來道喜,要怎麽辦?”

“無事,我們回來時在馬車上就已經說好,待來日再敘。走時再請客棧掌櫃留個口信,若他找來就說我們先回村裏了,等來日我到縣城了再敘。”

“也行,那就這樣,我們先回客棧收拾行李,然後就立即回村裏去。”

黎江也想着快點回村裏去,讓族人看看小池子考中了縣試案首。“那就快走,我們早點回去。”

也許歸心心切,也許黎池已經長大而體力更好、腳程更快,黎棋他們沒有再遷就他的速度,只用了兩個時辰就走回了村裏。

夕陽西下的時候,村人們陸續地扛着鋤頭家夥什往家裏走了。

田埂小路上,走過來幾個扛着鋤頭的人,是二爺爺黎鈞帶着兒子和兒媳們下地歸來。

黎池看見後熱情地打招呼:“二爺爺、二奶奶好,伯伯伯母們好。”

還沒等二爺爺黎鈞、爺爺黎镖以及伯伯們互相打招呼呢,愛碎嘴的二奶奶就連珠炮似地嚷開了:“小池子是去考縣試了?可考的怎樣了?不過怎麽這麽早就回來了?莫不是沒考好?!唉喲,小池子你可別放在心上,今年沒考好明年再來,明年不行……”

黎池表面禮貌地微微笑着,內心有點小波動:……他果然還是不能适應像二奶奶這樣的人。

“你可住嘴!小池子還什麽都沒說呢,你就得啵嘚啵地嚷起來了!”也就只有二爺爺黎鈞降得住二奶奶了。“小池子,你二奶奶就是不會說話,可她沒什麽壞心的。小池子這次考試如何啊?”

黎池笑容依舊地乖巧回答:“此次縣試雖有些不同以往,所幸還考得可以。今日午時放榜的,我考中了縣試案首,因念着要早點和家人親戚們分享這個消息,我們拿了考中文書後就立即往回趕了。”

“縣試案首!那小池子這次可能幹了,就連你先生當時考縣試都不是案首呢。”二奶奶一聽侄孫子中了縣試案首,頓時喜形于色,完全忘記了黎鈞剛剛當衆呵斥她的事。

黎鈞伸出一雙龜裂粗糙的大手,拍拍黎池的肩,“小池子,你很争氣啊!別說你黎槿先生了,就連你在京城的四爺爺當初也不是縣試案首!”

一旁的伯伯和伯母們紛紛高興地搭腔,“小池子真争氣,案首呢!”“連先生和四爺爺都沒得過案首,小池子你以後必能比他們更有出息!”……

黎棋這一路上都在高興着,此時理智已經稍微回籠,活了近三十年的他早已明白:一朝得意就恣意驕傲要不得,“你們可別這麽誇他,雖然小池子他從小就沉穩懂事,可被誇得多了說不定他就找不着東南西北了。天下人才有多少?他這才哪兒到哪兒呢!”

考中縣試案首,黎池也很高興,但卻不會因此而驕傲自滿。前世中考時他也考的是全縣第一名,可那只不過是一縣之地的第一名而已,後來他高考時不也沒考到省狀元嗎,更何況這個時代可是有全國狀元的。

“小池子聽了二爺爺您們對我的期許後,深受鼓舞。可爺爺也說得對,我要盡力去達成身上所背負的期許,就不能驕傲自滿、不知天之高地之厚,我會謙虛踏實地繼續學習的。”

二奶奶稀罕地伸手揉了揉黎池頭頂,“小池子就是會說話,雖然文绉绉的,可聽着就是舒服!”

“小池子你這樣想很好!”“小池子是真的長大了啊!”……

一家人又圍着黎池說了一會兒後,才放他們走,“你們也回去,好早點讓三嫂和黎橋和黎林他們高興高興。”

因為正是傍晚收工歸家的時候,黎池他們一路上陸續又遇到了幾家人。整個村子裏的人家互相間都沾親帶故,在路上碰見了黎池他們自然就要問上一嘴,在知道他得中縣試案首後,又高興地恭喜幾句、誇贊幾句,最後再問些縣試考試的情形。

黎池他們進村後,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等最後到家的時候太陽都已經完全落下去了。

黎池他們出現在籬笆牆外時,黎家院子裏正歇息的歇息、端飯的端飯,在準備吃晚飯了。看到黎池他們三人回來,也是驚訝不已。

“小池子!三弟!你們怎麽回來了?”正在歇息的黎橋驚訝地問道。

黎池率先走進院子,挨個問好:“爺爺奶奶、大伯二伯,娘,還有大伯母二伯母和哥哥們,小池子考完縣試回來了!”

黎镖趕緊朝孫子招手,“小池子快過來!考完縣試了?今天已經放榜了?考沒考中?”

相較于自家老頭子先關心孫子考沒考中,已經七天沒見乖孫子的袁氏,更關心孫子考試在外辛苦不辛苦,“小池子,你看着瘦了些,可是沒吃好睡好?聽你先生的娘說,考試是比下地種田還要辛苦的事,我的小池子真是受苦了!”

大伯二伯還有娘和伯母們,也紛紛上前來詢問,黎池一時間不知道先回答誰好。“考得還好,吃得也好,睡得也好,不辛苦。”

幸好還有黎棋和黎江兩個,一個說縣試成績,一個說縣試考試當時的情況,不一會兒也就說明白了。

得知小池子考中縣試案首,家裏人高興不已!又聽到他們險些露宿城隍廟,就又紛紛懊悔沒提前去縣城,對于因此差點耽擱了小池子考試而後怕不已。

一家人高興地說着話,邊說又邊把帶回來的東西和禮物分下去,一家人就更高興了。

高興到連已經端上桌的晚飯都暫時忘記吃了,等過去好一會兒終于想起來時,飯菜都涼了。不過王氏、趙氏和黎池娘蘇氏三人卻一點都沒不樂意,高高興興地又去重新熱過一遍,還把存了十來天的十二個雞蛋打鍋裏炒了,分成滿滿的兩碗盛出來。

“來來,都吃雞蛋!”黎镖喜得滿臉紅光,拿起筷子招呼着吃炒雞蛋,“小池子考中縣試案首,我們自家就先慶賀慶賀!等小池子八月份一舉考中秀才了,我們再擺上幾桌宴席,請村裏的親戚們也一起高興高興!”

這一頓晚飯的氣氛格外熱烈,這個農家小院裏整晚上都是喜氣洋洋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