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你們知道嗎?!今天朝會上,說朔平府有一座黑山,山上寸草不生,可卻燃起了熊熊大火!”孫玉林一進黎池他們辦公間,就神情驚恐地嚷開了。
明晟擡起頭,疑惑地看着孫玉林,“孫兄?能說說事情原委嗎?究竟是怎麽回事?”
孫玉林還一臉驚恐狀,氣喘籲籲地,眼看一時不能說清事情原委,此時李乾桉也跟在後面走了進來。
李乾桉代替孫玉林回答了明晟的問題,為所有人解惑。“午間的時候,我和孫兄出衙門去吃飯,結果在一家飯館中,聽說的這件事。”
“外面都傳遍了,在今天朝會上,有朔平府來的八百裏加急信件。說是朔平府有一座山,山體黑黢黢的,且常年寸草不生,看着不詳得很,當地人都避着那座山走。然而在前些日子,那座寸草不生的黑山,竟然濃煙滾滾,無可燃之木、卻平地燃起了熊熊大火!”
這事聽着邪乎得很,李乾桉如此一講,孫玉林更是吓得面色發白,其餘人也是神情驚異。
黎池神情雖驚異卻不驚恐,“朔平府?王前愈王兄,似乎是在朔平府轄下的平魯縣當縣令?”
王前愈是黎池他們這科考試中,臨淮府出來的四個進士之一,雖很可惜他以一名之差落入了同進士行列。
孫玉林聽到黎池的話,一臉驚恐狀,雖極力壓制情緒,可聲音還是有些顫抖:“對!對!就是平魯縣!那座邪乎的山就位于朔平府轄下的平魯縣!那山上的火邪乎得很,火無根而起,水澆之不滅,人入之則喪失神智!當地縣衙遣去滅火的衙役民夫,只在火場邊緣待久一些,就頭暈腦脹,據說已喪生近十人了!現在外面人都議論說……”
“說那座山,是十八地獄之門在人間的大開之地,那些火就是地獄孽火!如此說來,不就是人間煉獄了嗎?那……”
“孫兄!子不語怪力亂神,枉你苦讀幾十年聖賢書!”黎池趕忙阻止道,“外面那些無知市井之人如此議論倒也罷了,你作為朝廷官員,如何能在這翰林院如此說?”
黎池站起身朝外面看去,所幸外面院裏沒人。“此事蹊跷得很,早上朝會上的事,如何如此快速地就在市井中傳開了?至于那座黑山為何會燃起大火,還未有定論,可為何外面就已傳得如此邪乎?多想想這些,孫兄你也就不至于吓成這樣了。”
黎池如此一說,屋內神情驚異地的其他人也漸漸冷靜下來。
“邪乎的是人,而非鬼怪。”鐘離書道。
孫玉林被黎池這一說,也終于明悟了。“和周,你是說這件事是有人在搗鬼?”
“或許有人在其中推波助瀾,或許沒有。”黎池沒有将話說絕對。
Advertisement
一旦冷靜下來,各人的心中也有了各自的猜想,比如現在京城中的瀚海使團。
其他人在琢磨究竟是誰在其中搗鬼時,黎池則意識到:煤炭出世的機會來了。
毫無疑問,朔平府的那座黑山就是露天煤山。黎池回憶前世地理課上學的煤炭主要産區分布,再比照趙儉曾送他的《山河水經注》,可以确定朔平府就是著名的露天煤礦産區。
而平魯縣那座黑山濃煙滾滾、燃起大火,則是露天煤礦的自燃現象。煤礦自燃,滅火雖可用水冷卻,但僅幾桶水是滅不了火的,也就‘水澆之不滅‘;煤炭燃燒時産生有毒氣體一氧化碳,自然‘人入之喪失神智‘。
其他人的神情已由驚異驚恐,轉變為凝重沉思,黎池亦是沉思了片刻。
然後黎池就回到他辦公的書案後,研磨提筆寫下了一封奏折……
……
晚些時候,養心殿。
貞文帝坐在禦座上,語調慵懶地問立于下方的大皇子趙義和三皇子趙儉,“你們最近在忙什麽呢?”
年長者為先,于是趙義首先回答:“回禀父皇,兒臣最近跟在戶部尚書身後觀摩學習。”
“張尚書身為一部尚書,一天忙得很,你跟在他身後豈不是添亂,你想要觀摩學習,一個戶部侍郎教你也就夠了。老三你呢?”
這話說的,不可謂不重了。不得不說即使是活過一輩子的趙儉,也沒看透過他這父皇。
趙儉不及多想,趕忙答到:“回禀父皇,兒臣最近在工部,翻閱都水清吏司河防科的往年檔案。”
“哦?怎麽想起去看那些?”
“兒臣監察江淮行省鄉試時,在鹿鳴宴上探讨過‘治水’一題,當時黎和周說了一治水良物‘石泥‘的構想。最近我們合資在西郊建了一個試驗工坊,已小有所成。于是兒臣就想着先看看河防相關,或許之後用得上。”
貞文帝語氣上揚,“哦?當真如此的話,這治水良物的試驗就不要懈怠了。”
趙儉自然連道不會懈怠,“兒臣必不會懈怠,一定催着和周加緊試驗。”
貞文帝沒有多說,而是又換了一個話題。“朕近日聽聞民間在盛傳,說這黎和周是文曲星轉世下凡。你兩人怎麽看?”
雖趙義與黎池其實未有當面交集,可兩人的積怨卻已不淺,趙義當然是不會想他好的。“就如在中秋宴上,黎和周本人所說,大燕之大,每年二月初三文曲星誕辰出生者不知凡幾,豈能因他是二月初三出生,就說他是文曲星轉世下凡?那不過是無知市井小民的人雲亦雲罷了。”
貞文帝目光落在趙義身上片刻,才看向趙儉,“老三你看呢?”
趙儉自己這輩子都是重新再活的,說是有天上文曲星君下凡這事,他其實是半信半疑的。但趙儉卻深知,他不能這樣回答。
“黎和周此人說起來也着實有些神異,二月初三文曲星誕辰出生,六元及第,更有許多精辟得仿佛超然世外的見解。如此之人,以他是文曲星轉世下凡,來誇贊他的才學,倒也不算言過其實。
兒臣也時常聽些市井民俗故事,雖大多荒謬不羁,有些也還是有些道理的。比如:亂世出武曲,太平出文曲。
大燕如今太平昌盛,有文曲星君轉世下凡,也是理之當然。”
貞文帝終于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老大想事情還是有些囿于私人觀感了,像老三這樣才是一個當權者應有的看待人事的樣子。
愚民既愚,就要适當教會他們一些道理。比如:太平出文曲,有文曲星轉世下凡也就是說如今大燕正值太平盛世。
“朕看這黎和周,還真有幾分文曲星君轉世的樣子。”
貞文帝的話說到這裏,趙儉也就明白了。就任民間将黎池說成是文曲星君轉世下凡,以此為大燕如今是太平盛世的例證,天下萬民也能有個盼頭、然後安居樂業。
趙義低下頭,神情晦暗。趙儉則深表贊同:“兒臣與那黎和周也算是有些交情,來往得多了,更是體會到他的多才好學,多才到就像是文曲星轉世下凡。”
趙儉并不怕他父皇疑心他結黨營私,他與黎和周私交甚篤這事是衆所周知的,就大大方方地相處,比刻意疏遠遮掩更好。
“今日朝上所說朔平府的事,你們是怎麽看的?”
雖趙儉活過一輩子,可在他的上輩子裏,是沒有朔平府這事的,而如今竟鬧得這般大……唯一的變數,也就只有在中秋宴上,輸得一塌糊塗的赫連舍了。
趙義笑着禮讓趙儉,示意他先回答。
趙儉也沒有推辭,“天地之大,無奇不有,必然有世人所不知曉的。這些不知曉的,未必就要歸于鬼神之事。”
還未等大皇子趙義表達他的看法,貞文帝就拿起手邊的一本奏折,“老三你與黎和周,倒是想到一起去了。”
“翰林院剛遞上來的奏折,是那黎和周寫的。其中列舉出了許多看似神異的市井小把戲,但其實只要知曉其中訣竅後,很容易就能破解。因此他推測朔平府那座黑山,或許也是如此。”
貞文帝話音剛落,趙義就突兀地開口建議:“既然黎和周認為那是個小把戲,不若父皇就派他去朔平府,讓他去破解了”
貞文帝看了趙義一眼,将奏折扔回龍案上,“朕正有此意。老三,你來磨墨草寫聖旨,遣黎和周前往朔平府平魯縣,查明黑山大火之事。”
趙儉領命上前去草寫聖旨,在經過趙義身邊時,在貞文帝看不見的地方,趙義朝他露出了一個得逞的笑容。
對此,趙儉面不改色地經過了趙義身前。
趙儉明白趙義的算計,雖然他們如今在這裏說的輕松,但既然朔平府送來了八百裏加急奏折,想必情況不會多輕松。趙義建議讓黎池前去查明此事,怕是盼着黎池無法查明此事,因而得個辦事不力的罪名,如此還能連累到他。
可趙儉并不擔心,一是因為在他印象中,仿佛沒有任何事能難倒黎池。二是因為雖上輩子确實沒有這事,但他卻知道黎池就是在‘外放‘朔平時,才試驗出了水泥。
也是在那裏,發現了煤炭。
……
翰林院即将下衙時,宣旨太監手捧聖旨來到翰林院。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今聞朔平府平魯縣黑山大火之事,甚是驚詫,特遣翰林院修撰黎池前往查明,翌日出發。欽此!”
黎池跪聽完聖旨、叩頭領旨,再從宣旨太監手裏接過提籃式的聖旨箱,将聖旨放好。
“黎大人今日就早些回去收拾好行李,早些歇下,明日就盡早出發前往朔平。雜家還要去桓護衛家宣旨,就不多留了。”
“李公公走好。”
黎池看看自己手中的‘奉天诰命聖旨箱’,這箱子多是給皇帝欽派的欽差官員,裝聖旨所用。所以,他此次去朔平府的身份,就是欽差官員了。
宣旨太監走後,明晟他們圍上前來,對黎池明日就将動身前往朔平查明黑山起火之事,表示了擔憂。可擔憂也無濟于事,就又紛紛給他支招。
“我們現在的所有猜測都做不得準,一切還得等趕到地方之後,才能探查清楚。勞累你們擔心,和周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