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夏日
夏日
沈行密立于雲岩齋中,身旁坐着私下裏姿态放松的梁元帝。
“朕縱觀歷朝災況,災情并非連年不絕,總有結束的時候。但每次存入義倉的谷米難以長久儲存,極易發生黴變,人一吃就容易生病,更是雪上加霜。這本是米倉皆會出現的普遍現象,為了補救糧食黴變而起的嚴重損失,各地通常的做法都是粜出陳谷再補入新谷,但補入新谷,并非易事。”
梁元帝一面說着,手上一面投食,喂給敞廳清池裏好生養着的龍睛魚。
雲岩齋多用于君臣議政,他們父子倆獨自來到此處議事的次數也不算少。
梁元帝停下喂食,伸手接過內監李進忠遞來的冰碗,用羹匙舀起炎夏中冰鎮過的妃子笑,放入口中。
沈行密揣摩着梁元帝的話中之意,謹慎接道:“其中症結,在于義倉中的谷米雖是取之于民,卻并未給予相應的報酬。因而出售陳谷所得的錢款,理應用作購進新谷的銀錢。但理是這個理,實際的情況卻是時下的官員往往會将這筆售賣陳谷的銀子挪作他用。”
“如此一來,倉中谷米就難以及時補充,義倉谷米短缺,在天災到來時,外城倉米盡數散出以後災區很快會再度遭遇饑荒,重陷窘境。”
梁元帝聽罷,沒有說他答得對還是不對,只說了句:“你認為,你皇姐這次能辦好麽?”
沈行密對自己這位父皇還是有些了解的,他既不予置評,就表明認同了他的說法。
但聽他提及沈缇意,沈行密心中驟然不可遏制地升起一股怒意,昨日府上的人将魏禮群的來信送到他手上前,他還滿以為自己萬無一失,魏禮群經自己的授意必定令她進退兩難,只要到頭來功虧一篑,她便會失去父皇寵愛,就像她娘一樣,當一個人人可欺的窩囊廢。
結果他越讀那信,越是火冒三丈,最終将那信撕得粉碎。
沈缇意,即使她身上挂了巡撫名號,是怎麽敢随意處決朝廷命官的?
沈行密氣得狠了,本想抓着這一點參她一本,誰料她手裏不僅捏着證人證物,還搬出了“事急從權”這座大山,只要官紳繳納贖金,不動私刑也不謀私利,挑不出什麽大錯。
當下連梁元帝也特意問起她的狀況,自己貿然上折,怕是讨不了好,屆時再給梁元帝留下個争權奪嫡的惡劣印象,更是有損他在外苦心經營的名聲,到時适得其反,便只好作罷。
沈行密壓下惱意,不顯山不露水地答道:“二姐才德兼備,定不負父皇所望。”
Advertisement
話畢,梁元帝笑起來,沒有再談及沈缇意,他又咽下一枚蜜荔果,後朝沈行密遞過冰碗:“閩都送來的妃子笑,嘗嘗。”
沈行密接過來,手心被碗壁染得沁涼,又不能撒手。
他囫囵咽下果塊,唇舌都發涼,忽地覺得身上有些冷,輕輕打了個哆嗦。
酷暑之下,雲岩齋設了數十架金盆,禦駕親臨時便将事先冰鎮在盆內的新鮮瓜果和飲品取出食用,消熱祛暑。
金盆內部的冰化開時會吸入四方的熱氣,又從盆頂的镂雕小孔放出涼氣,整個雲岩齋可謂不知人間有塵暑[壹]。
此時正是三伏天,沈行密來觐見梁元帝已經有一會兒,剛來時覺得熱氣騰騰,現在卻感覺周身都在戰栗,幾乎要呆不下去。
梁元帝看他的肩膀在小幅地發抖,待問清楚情由,又吩咐李進忠拿來備好的衣物給沈行密披上,失笑道:“行密,你這身子骨怎麽比當值不惑之年的朕還弱呢。”
“你是大梁未來的儲君,身子要小心顧着。”
沈行密連忙稱是,大梁的太子一直未定人選,他自然也在儲君之列,但經由梁元帝親口說出,還是難免讓他心旌搖曳。
在外人看來,他是梁元帝沈璩最喜愛的兒子,母妃亦是寵冠後宮,梁元帝的心思誰也猜不準,若真的喜愛他,就應當立他為太子才是。
但梁元帝沒有。
他的心思好像放在每一個皇子身上,沒有表現出任何實質的偏袒,仿佛放任了他們幾個兄弟明争暗鬥。
*
邵州,知州府。
衛遼吩咐了家仆用提籃裝上瓜果,而後将提籃綁于辘轳之上,送下水井,令瓜果浸于清涼的井水中。
“公主,這便是‘六月都城偏晝永,辘轳聲動浮瓜井’中的‘浮瓜沉李[貳]’了,小地方招待不周,這些瓜果給公主解暑。”衛遼解釋道。
夏日炎炎,邵州不像皇都架上金盆,但他們自有一套取用冷食的做法。
沈缇意打上京來,衛遼怎敢怠慢。
“有勞衛大人。”沈缇意打仗時什麽苦都吃過,并不如安居在上京的皇親貴族嬌生慣養,何況災情肆虐,她知道衛遼不容易,也不會故意挑刺。
她吃下幾塊切好的果肉,正好碰見祝續玖回來。
兩人的視線隔着點距離交彙,好幾日不見,祝續玖倒也沒怎麽變,哪怕裹着一層熱氣,還是如初見一般風度翩翩,行走間那股子從容的氣度,就算相較顯貴人家的公子,也是不落下風的。
沈缇意看他身後還跟着一個年老的僧人和幾個小和尚,便明白祝續玖這一趟沒白走。
她在祝續玖還沒開口之前就将果盤遞給他,一擡下巴:“做的不錯,今日先休整。”
“謝公主。”祝續玖雙手接過盤子,臉上又出現那種溫良的笑容,很讨人喜歡。
他睜着那雙大而圓的眼睛,很像沈缇意小時候養過的一只圓滾滾的松獅犬,讓她有點想摸一把他的腦袋。
實話說,是初次見面時便想了,但她按住了自己的手。
不是不想摸,而是他是自己新收的人,她一摸完是讓自己爽快了,卻會讓他失了威信,今後還如何在外人面前立威。
“方丈遠道而來,缇意十分感激。”沈缇意目光轉向後方的僧人,兩手合一,微低下頭,她雖貴為一國公主,對外人也十分講究禮數。
“佛家講究普度衆生,出家人當慈悲為懷,公主此番也是順應時局,實乃明智之舉。”住持道。
“方丈謬贊,這是身為巡撫赈給使該做的,不占什麽功。”
天災之下,古來通用之法有赈濟、調粟等,個中赈濟一項又劃分為赈谷、赈銀與工赈,眼下只有工赈一法還未作嘗試。
調粟後補入新谷難,所以鄰城需要留下一定量陳谷,等新谷吃光了,存亡危機又将到來。
這法子是沈缇意考慮過後才敲定的,當下糧食緊缺,待業之人卻遍地都是,與其終日亡羊補牢,不如發動這些人整修龍門寺,募民調夫,饑歲荒年人力最是低廉,她借機說服住持借此機會興建寺廟,必能付最少的工錢來完成寺廟的修繕。
整修寺廟所需工錢除了由內府撥款與富戶捐助以外,還有朝廷攤派,此法竟兼具“一石三鳥”之效——不光節省朝廷財政支出,順便還能打消無業流民淪落為盜賊為非作歹的念頭。
祝續玖咬下一口清甜瓜果,深覺龍門寺住持說的“實乃明智之舉”還是太保守了。
*
晌午,北門正街街口處再次張貼了一張官府告示。
在告示前方,百姓排起了一條長隊。
偶爾有剛來的人會問一嘴:“大哥,你們在這處排上這麽久是要做什麽?”
排隊的人瞥他一眼,七嘴八舌地拼湊了個大概——
“這是巡撫想出來的新法子,如今給和尚做工還可以換糧。”
“平日坐在家裏窮得揭不開鍋,一家老少吃不上幾口飯,這不餓的坐不住,為了填飽五髒廟,就拖家帶口來看看有啥能做的。”
“新貼的告示上說,這是來招兵的,我別的沒有,剛好能使一身蠻力,所以來當兵試試。”
站在最前的知州拭着頭上的汗,放聲喊道:“各位不要急,不要推擠,除了做兵士,龍門寺與官府目前招募大量短工參與寺廟或官府住舍的修繕,不設男女老少之分,管吃管住還發工錢,洗衣、下廚之類的細活也是很緊俏的。”
有人覺得奇怪,湊到他跟前去問:“大人,災年期間大興土木,這樣真的穩妥嗎?”
衛遼就耐心地跟那人解釋:“修繕佛寺,餓者得食其力[叁],佛寺糧食還有餘量,此舉并非勞民傷財,招攬短工足以安置當今大量的窮苦百姓,日子再苦,也不能讓人絕望到飯都吃不上的地步。”
衛遼忙碌時,也有背城軍在維護次序,沈缇意立在衛遼後方注視着人群,烏桁被派去協助官舍修整,她身旁就換了祝續玖跟着。
“新招進來的兵也交給你來操練。”先前,沈缇意已經分出了一小股士兵給祝續玖練練手,他果然懂不少領兵之道。
約莫是他參過軍的父親教得好。
新來的青壯年全部收納于軍營,祝續玖遠遠瞧着被引去換上鎖字甲衣的新兵,這些人大多是務農出身,經年勞作,看上去體格都不錯,但要成為士兵,還須經過一番不辭辛勞的操練。
他隐約覺得自己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