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章
第 37 章
楊珏琅的話語中帶着難以名狀的哀愁,她的眼神穿透了時空的界限,仿佛在這一刻,她不僅看到了過往與李還君的種種糾葛,也清晰地感受到了命運那雙無形的手如何在他們的生命中編織着悲歡離合。她的聲音微微顫抖,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心底掏出的碎片,帶着刺痛的溫度。
她看向李還君,目光中既有責備,更多的卻是難以割舍的深情與無奈。她知道,李還君的父親,盡管做了不可挽回的事情,但那份對愛的執着,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悲劇?而李還君,這個與她命運緊密相連的男人,他的眼神中同樣充滿了痛苦與自責,這讓她的心更加矛盾。
"有時候,我真想問問蒼天,為何我們的愛,總要背負如此沉重的代價。" 楊珏琅輕聲說道,她的語氣中既有對命運的質問,也有對這段感情深深的不舍。"但當我看到你,李還君,我便明白,即便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走向你。即使前路布滿荊棘,只要能與你并肩,便是我此生最大的安慰。"
說到這裏,楊珏琅的眼眶濕潤了,但她努力不讓淚水落下,她想要展示出自己的堅強。她心中湧動的情感如同海潮,既有對哥哥楊錦城犧牲的深切懷念,又有對李還君無法割舍的愛戀,更有對這份愛能否超越重重阻礙的不确定。她的心在希望與絕望之間徘徊,但最終,愛的力量讓她選擇了寬恕與堅持。
"我們已經錯過了太多,失去了太多。這一次,不管未來怎樣,我只希望我們能夠緊緊握住彼此的手,不再讓任何人,任何事,将我們分開。" 楊珏琅的聲音雖小,卻堅定無比,那是對愛的誓言,也是對未來的一份期許,她相信,即便是在最黑暗的夜晚,只要兩顆心緊緊相連,就能找到光明。
哪吒風馳電掣般穿越雲層,心懷沉甸甸的憂慮,直奔清源妙道真君楊戬與蓮花的居所。陽光透過雲隙,斑駁地灑在三人身上,為這場即将展開的談話籠上一層淡淡的光暈。
“楊大哥,蓮花,”哪吒的聲音帶着幾分沉重,卻又不失急切,他目光炯炯有神,仿佛要将所聞之事的每一個細節都刻畫進聽衆的心中,“我要告訴你們一個故事,一個與你們,尤其是與你們楊家兄妹身份異常契合的悲歌。在那繁華而又複雜的人間,有一對楊氏兄妹,他們的經歷,讓人不勝唏噓。”
楊戬聞言,微蹙的眉宇間透露出關切,蓮花則輕輕握住楊戬的手,兩人都靜候哪吒的下文。“妹妹楊珏琅,一名巾帼不讓須眉的女警,英氣逼人,以一身正氣捍衛着人間的安寧。而她的哥哥楊錦城,一位來自茅山的小道長,性情溫潤如玉,修為深厚,與世無争。他們,正如你我,是這廣闊天地間默默修行的道者。”哪吒說到這裏,語氣中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哀愁,他輕嘆一口氣,繼續道:“可命運弄人,一個名為李叔華的父親,因喪妻之痛而走火入魔,竟将貪婪的目光鎖定在了楊珏琅身上,企圖通過古老的奪舍之術,讓其亡妻借助楊珏琅的軀體重獲新生,而代價,則是犧牲楊珏琅純淨的靈魂,将其永久囚禁于邪神葬尊的陰森領地。”楊戬聽到此處,不自主地握緊了拳頭,眉眼間凝聚着怒意,仿佛要立刻斬斷世間一切不公。蓮花則眼含淚光,輕聲呢喃:“這……太過分了。”哪吒繼續講述:“在這絕望之際,楊錦城,這位兄長,展現出了與你楊戬大哥一般的堅韌與犧牲精神。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個讓人心碎的交換——以自己的生命,換取妹妹的生還,一個生命與靈魂的極限交換。然而,這交易背後隐藏着邪神的殘酷詛咒,不僅讓他在最後的三個月裏,每日每夜承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直到生命終結于二十五歲的青春年華,更讓他靈魂永困冥府,無緣輪回。”聽至此處,楊戬猛地站起身,眼中燃燒着熊熊怒火:“這種邪惡,絕不容許存在!我楊戬,願傾盡全力,為這對兄妹讨回公道,即便是對抗邪神,也在所不惜!”
蓮花亦起身,緊随其後,眼神堅定:“哥哥,我也一起去。楊家兄妹的遭遇,觸動了我們每個人心底的正義。”此刻,三人之間流淌着的不僅僅是同情與憤怒,更有對正義和親情的堅守。他們知道,一場關于救贖與反抗的旅程,即将開啓。哪吒話音落下,空氣似乎凝固了一瞬,清源妙道真君楊戬的眉宇間浮現出難以掩飾的震撼與悲憫。他緊握的拳頭微微顫抖,那不僅僅是對弱者的同情,更是身為兄長的感同身受。楊戬深邃的眸子中,仿佛映出了自己與妹妹蓮花共度的點點滴滴,每一次保護,每一次陪伴,都讓他更加理解楊錦城那份不惜一切代價守護妹妹的決絕。
“如此沉重的犧牲,如此深情的守護……”楊戬低語,聲音裏滿是沉痛,“我無法想象,如果蓮花遭遇此等厄運,我又該如何抉擇。楊錦城的勇氣,令人欽佩,但也讓人痛心。”蓮花在一旁,雙手輕輕交疊于胸前,眼眶微紅,她的目光似乎穿透了空間,遙望着那個她未曾謀面卻感同身受的楊珏琅。“楊錦城哥哥……楊珏琅姐姐……他們的故事,如同鏡中的我們,卻又比我們的命運多了一份難以承受的重負。”她輕聲說道,聲音裏帶着哽咽,“我願盡我所能,幫助他們,至少讓楊錦城哥哥的靈魂得以安息。”
哪吒見二人動容,心中亦是一陣酸楚,他堅定地說道:“楊大哥,蓮花,我們不能讓這樣的悲劇繼續。楊錦城以命相搏,換來了妹妹的生存,我們至少要讓他的犧牲有所價值。我提議,我們一同下界,既要阻止李叔華的邪惡計劃,也要想辦法解救楊錦城的靈魂,讓他得以輪回。”楊戬重重點頭,目光堅毅:“此事我必不會坐視不管。哪吒,蓮花,我們即刻行動。楊錦城的遺志,我們來幫他完成;楊珏琅的安寧,我們來保障。人間雖亂,但正道永存。”蓮花亦是毅然站定,她的眼中閃爍着堅決:“我願意随兩位哥哥一同前往,以我的力量,為楊家兄妹帶去一絲光明。”于是,三位天界之士,背負着正義與慈悲,踏上了前往人間的征途。他們心中明白,這不僅是為了楊家兄妹,更是為了維護天地間的正義與平衡。一場關乎親情、犧牲與救贖的壯麗史詩,即将在人間上演。
哪吒凝神細閱,奘鈴村的歷史如同一幅複雜交織的畫卷,在他的眼前緩緩鋪展。這個村落,因冥陀蘭之名而載入史冊,此花以其夢幻而又致命的氣息,織造了一張覆蓋整個村落的幻象與苦難之網,使“瘴嶺”之稱不胫而走。一日,玄奘法師漫步至此,親眼目睹村民之困苦,慈悲心腸促使他決定暫留,以高超醫術與無上佛法并用,為村民們撫慰心靈,治愈疾苦。然而,這段停留也為他開啓了一場與古老邪惡力量的不期而遇。法師随身攜帶的九藏經書之中,竟有六藏隐匿着異教邪典,與真經混雜難辨。冥陀蘭的迷離香氣與邪典的暗黑誘惑交相輝映,一度讓玄奘大師陷入了心魔的漩渦,幸而他深厚的佛學修為和堅定的信念最終助其破除迷障,恢複了內心的清澈。為了防止邪典遺禍人間,他決意将其銷毀,卻因朝廷緊急召回,不得不将重任托付于村長,并留下法鈴鎮壓邪氣,從此,村落更名奘鈴,以銘記法師的恩澤。遺憾的是,村長未能堅守使命,反被邪典的誘惑所俘,倡揚起了六葬菩薩之崇拜,引領村民步入了淫祀與活祭的歧途,以換取短暫的平靜與虛幻的興盛。
六葬教義如病毒般擴散,融合多種宗教精粹,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信仰體系,從喪葬儀式到驅鬼封靈,乃至招魂升仙,無所不包,而六葬菩薩則被塑造成兼具慈悲與絕對權威的神祇形象。随着時光流轉,奘鈴村的異端信仰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信徒,同時也引起了朝廷的警覺,公元700年前後,狄仁傑雖曾出手幹預,試圖遏制這一邪教蔓延,卻未能徹底鏟除。為躲避官府的追查,村民巧妙構建了倒置的六葬靈塔,将邪典秘藏其內,并布下重重機關,嚴守秘密。他們還設立了大巫賢制度,修建鬼戲樓,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以此鞏固信仰體系,混淆歷史與現實,将玄奘法師的光輝形象與六葬菩薩的傳說融為一體,編織出一個錯綜複雜的神話。這一連串的歷史變遷,不僅是人性貪婪、恐懼與盲目追随的映照,更是古代社會中信仰與權力深度糾纏的縮影。奘鈴村的故事,是對信仰與理性、光明與黑暗永恒對抗的深刻寓言,它警醒世人,要時刻保持警惕,揭開那些僞善面具下潛藏的邪惡意圖。正是這份扭曲的信仰,導致了楊珏琅在現代社會中的不幸遭遇,因其特殊的陰命體質,被邪力選中,遭受奪魂之災,迫使楊錦城作出以命換命的決絕之舉。而楊戬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線索,意識到這一切與唐僧的過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歷史的陰影與現實的悲劇,在這一刻交彙,揭示出更加深邃的真相。哪吒的怒火幾乎要化作實質,周身環繞的火焰似乎也在共鳴,他憤慨道:“我等身為正神,心懷慈悲,又豈能容許活人獻祭之暴行!昔日殷商,蒙昧未開,尚可悲憫,但今時今日,這奘鈴村竟依舊沿襲着如此野蠻的傳統,實乃可恥至極!他們所謂的‘紙新娘’獻祭,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幌子,背後犧牲的,是鮮活躍動的生命!
更令人發指的是,他們竟将西行聖僧玄奘大師的名諱,與那邪惡的‘六葬菩薩’傳說相混淆,這是對我等正神的莫大亵渎,也是對金蟬子無上榮耀的玷污!”一旁,楊戬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冷厲之色,他緩緩說道:“此等行徑,與昔日那些假借河伯娶親之名,溺斃無辜少女的惡行如出一轍,皆是利用信仰之名,行不義之舉。若非親眼所見,誰能料想,在這文明日新的時代,仍有這般暗黑角落存在。想象一下,素來以平和、智慧著稱的金蟬子,若知曉自己被如此扭曲,其臉上的表情定會是何等複雜與精彩。”
兩位神祇的對話,如同驚雷般在空中回蕩,透露出對奘鈴村惡行的不齒與決意幹預的意志。哪吒與楊戬的目光交彙,彼此間傳遞着無需多言的默契——他們将攜手,撥開迷霧,揭露真相,為無辜者讨回公道,讓正道之光照亮這片被陰影籠罩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