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章
第 17 章
而在隋朝,當楊勇(楊延平之魂)與楊廣(楊延定之魂)醒來時,他們發現自己竟然回到了那個充滿權謀與鬥争的宮廷。不同的是,這次他們帶着對未來的預知和對親情的深刻理解,他們同樣面對着陌生的環境與身份,但心中卻燃燒着改變命運的決心。楊勇(楊延平之魂)望着鏡中的自己,那熟悉又陌生的面容讓他心中五味雜陳:“我變成了前世的我,但這一次,我要改寫那悲慘的命運。”
“阿廣,你我前世兄弟相争,終致悲劇。此生,我定要守護好你,不再讓任何人離間我們。”楊勇(楊勇身,楊延平魂)緊緊握住楊廣(楊廣身,楊延定魂)的手,眼中滿是溫柔與堅決。“兄長,我亦不願再重蹈覆轍。此生,我願以真心相待,共謀大業,不負父皇母後的期望。”楊廣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哽咽,那是對前世錯誤的悔恨,也是對未來的期許。
一旁的楊廣則緊握雙拳,眼中閃爍着堅定:“哥,我絕不會讓那矯诏賜死的事情再次發生,這一次,我要守護你,守護隋朝。”
兩人決定,利用他們對歷史的了解,改變隋朝的走向,避免那即将到來的宮廷鬥争與悲劇。
而在隋朝,楊勇與楊廣也在努力改變着命運。他們利用對歷史的了解,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宮廷鬥争,讓隋朝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未來。
楊勇(楊延平)望着楊廣(楊延定),眼中滿是感慨:“弟弟,你變了。這一次,你不再是那個算計我、矯诏賜死我的楊廣,而是與我并肩作戰的兄弟。”
楊廣(楊延定)則緊緊握住楊勇的手,眼中閃爍着堅定:“哥,我楊延定,絕不會讓歷史重演。這一次,我要用我的行動,證明我的決心。”
與此同時,在隋朝的皇宮中,楊勇(楊延平之魂)與楊廣(楊延定之魂)也在經歷着他們的蛻變。他們開始用更加寬容和理解的心态去面對彼此,去修複那份因前世恩怨而破碎的兄弟情誼。
兩邊的世界,因為靈魂的交錯而産生了奇妙的聯系。無論是北宋的楊延平與楊延定,還是隋朝的楊勇與楊廣,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着屬于他們的傳奇。他們用智慧、勇氣和兄弟之間的默契配合,證明了靈魂的交錯不是命運的玩笑,而是上天賦予他們改變歷史、創造未來的寶貴機會。
軍營中,楊勇轉世的楊延平(此時是楊勇的靈魂)坐在軍帳內,手中握着毛筆,神情從容自信。他眼神沉穩,帶着一份內斂的氣質,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真正的磨砺,是需要自己經歷的。”楊延平輕聲說道,“還有來自于家人的愛,支撐我走下去。”
他想起孫策、曹昂、申生、扶蘇等人的故事,不禁感嘆:“孫策雖然少年喪父,但還有對母親和兄弟姐妹的愛,支撐他繼續前行。只有經歷過風刀霜劍的洗禮,才能真正培養出堅強的心智。”
楊延平的目光落在桌上的一幅地圖上,思緒萬千:“你們的人為施壓,非但沒有讓我成為挺立的胡楊,反而讓我成為了飄搖的楊絮。外柔內剛,也是一種力量。”
楊延平擡頭看向站在一旁的楊廣轉世的楊延定(此時是楊廣的靈魂)。此刻的楊延定,眼眸清亮銳利,不再有心機深沉的算計,披堅執銳,一身英武之氣。
兩人的眼神交彙,互相點了點頭,默契無間。楊延定站得筆直,随時準備嚴陣以待。
“大哥,”楊延定開口道,“我們現在彼此間的信任與親密,完全不同于前世楊廣對楊勇的算計與傷害。”
楊延平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是的,弟弟。我們如今可以相互扶持,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
楊延平放下手中的毛筆,思緒飄向遠方。他想起了前世的經歷,不禁感嘆:“你們給前世的我的——楊勇,究竟是愛,還是無休止的傷害?”
“呵,面子工程,隋文帝後,你們倒是挺重視的?”楊延平自言自語道,“所謂的皇家顏面,有這樣天天烏煙瘴氣的皇家嗎?顏面何存?”
“是,你們或許可以因為彼此扶持名垂青史,但是看看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你們覺得,這真的是對子女正常的态度嗎?他們,可也是帝後。可也沒見過這樣的,視子如仇敵,仿佛,我是仇人家的兒子。”
“前世的我們,五個,真的是你們親生的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兄弟間相互扶持,一個家庭,一個國家才能走得更久。”
“周文王,是這樣對待他的幾個孩子嗎?讓他們相互争鬥,爾虞我詐?”楊延平沉聲說道,“兄弟間本應扶持而非相互争鬥,同室操戈只能導致自取滅亡!國破家亡!”
“九世之亂是商朝從仲丁開始,商朝一度中衰,王室內部連續發生王位的紛争。當繼位之弟死時,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還給兄之子,因此造成了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亂局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陽甲在位時期,共經歷五代、九王,史稱九世之亂。”
“這也忘了嗎?一個家庭,一個國家才能走得更久,周文王,是這樣對待他的幾個孩子嗎?讓他們相互争鬥,爾虞我詐?”
“兄弟間本應扶持而非相互争鬥,那可曾還有周公輔佐姬發?同室操戈只能導致家國動蕩不安,國破家亡!秦朝的沙丘之謀,胡亥先害死大哥扶蘇,而後屠戮兄弟姐妹,最終身死國滅的教訓忘光了?”
楊延平看向楊延定,眼神中充滿了堅定:“你們可曾想過趙章和趙何的沙丘宮變?歷史那麽多教訓,都忘光了嗎?!而你們呢?苛責我,偏愛二弟?甚至聽信謊言認為我會害他?惡意的謊言,這就是他的德行嗎?!”
楊延定在一旁靜靜聽着,心中滿是感慨。他想起自己前世對大哥楊勇的算計,不禁搖頭:“都說他們偏愛我前世的楊廣,但那是愛嗎?真正的愛,應當是不摻雜任何利益考量的,是無私的,無條件的理解、支持、寬容、包容、尊重、關愛、信任、慈愛、公平,懂得适時放手,讓我們去經歷真正生活上的磨砺,哪怕受傷,也沒關系,那是任何榮華富貴都無法代替的!”
“呵,給我們無上權勢地位就是愛了嗎?大哥,看看你我,還有俊弟、秀弟、諒弟,哪一個沒有承受過他們的喜怒無常?恩寵易逝,那是空中樓閣,但只有帶着這樣一份寶貴的愛,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才能走的更遠。”
楊延定轉向楊延平,語氣中帶着誠懇:“前世一味的偏愛,結果呢?那麽強勢的父母,前世的我,身為楊廣不得不假裝順從,實際上,父母之愛?感覺少得可憐,還有女子吹耳邊風就偏聽偏信,想想申生的死吧!還不是骊姬一手造成的,而後呢?骊姬之亂,晉國不寧,兄弟之間,本應扶持如同蒙恬蒙毅,而非互相争鬥,衛桓公被庶弟州籲所殺害,最後呢?州籲衆叛親離。”
他随即看向哥哥楊延平:“哥哥,你說前世的我們,如果像伯夷叔齊一樣,互相謙讓,歷史會不會不同?”
楊延平沉思片刻,緩緩開口:“可最後呢,他們卻因不食周粟而死。”
兩人相視一笑,眼中充滿了理解和信任。他們知道,無論前世如何,現在他們已經重新找到了彼此,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
楊勇看着眼前的弟弟楊廣,眼神中流露出一種從未有過的親近感。盡管他們的靈魂已經交換到了北宋時期,但是兄弟間的默契依舊存在。在這個全新的時空中,他們不再是宮廷鬥争中的犧牲品,而是并肩作戰的戰友。
楊勇(楊延平身,楊勇魂)看着三弟楊俊,現在的楊延安,眼中閃爍着調侃的光芒,他笑道:“三弟啊,我記得那時候你對佛法很有興趣啊,經常跟我們談論佛理,講解禪機。你也沒想到吧,最後可能諒弟會出家,成為我們楊家的一位高僧呢!”
三郎楊延安聽了大哥的話,不禁有些尴尬地撓了撓頭,他笑道:“大哥,你別調侃我了。那時候我确實對佛法很感興趣,但也沒想到自己會出家啊。沒想到諒弟竟然會有這樣的選擇,真是讓人意想不到啊!”
楊勇哈哈大笑,拍了拍楊延安的肩膀,道:“好了好了,不逗你了。不過說真的,諒弟出家也是我們楊家的一件大事啊。我們得好好支持他,讓他能在佛門中有所成就,為我們楊家争光!”
楊延安點了點頭,眼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大哥說得對!無論諒弟選擇什麽樣的道路,我們都會全力支持他。他出家修行,也是為我們楊家積福積德,我們應該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就這樣,楊家兄弟們繼續團結一心,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和困難。他們知道,無論命運如何變幻莫測,只要他們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于他們的輝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