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
第 18 章
淚水終于滑落,滴落在嬴稷的手背上,也滴落在了他的心裏。他看向站在一旁的次子嬴柱,只見嬴柱的面容憔悴,眼神中充滿了悲痛和堅定。
“柱兒,”嬴稷低聲呼喚道,“你要記住你哥哥的話,秦國的未來就交給你了。你要像他一樣,堅定不屈,為秦國的繁榮而奮鬥。”
嬴柱點了點頭,淚水在他的眼眶裏打轉。他緊緊地咬住下唇,仿佛要抑制住呼之欲出的喘息聲。他知道,父親的話是對的。他必須堅強起來,為秦國的未來而奮鬥,也為哥哥的死讨回公道。
嬴稷看着嬴柱,心中湧起一股欣慰。他知道,嬴柱是個有能力的孩子,他能夠承擔起秦國的未來。同時,他也暗暗發誓,一定要讓嬴珏的名字和事跡永載史冊,讓後人知道他曾有過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
嬴稷站在長子嬴珏的遺體前,目光凝重,臉色蒼白。他的雙手緊握成拳,仿佛要抑制住呼之欲出的喘息聲。他看着嬴珏那年輕而英俊的臉龐,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悲痛和憤怒。
“珏兒……”嬴稷低聲呼喚,聲音顫抖,“你為何如此決絕?你可知,你的性命,比那區區土地要重要得多啊!”
嬴稷的眼眶濕潤了,他回憶起嬴珏生前的點點滴滴。那個溫文爾雅、內心剛直的孩子,從小就展現出與衆不同的氣質。嬴稷曾早早地讓他接觸軍旅,希望他能磨砺出堅強的意志。在白起、蒙骜、王郃等人的親自教導下,嬴珏逐漸成長為一位外表溫文、內心堅定的人。
然而,命運卻如此殘酷,讓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在年僅二十六歲時就慘遭殺害。
此時,嬴稷的次子嬴柱也走了過來,他的臉上同樣寫滿了悲痛。他看着兄長的遺體,聲音哽咽:“父王,兄長他……他真的太偉大了。我一定要繼承他的遺志,為秦國效力!”
嬴稷看着嬴柱,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他知道,嬴柱雖然不如嬴珏那般文采飛揚、溫文爾雅,但他卻有着堅定的意志和過人的勇氣。他相信,嬴柱一定能夠繼承嬴珏的遺志,為秦國的未來貢獻力量。
“柱兒,你要記住你兄長的教誨和遺志。”嬴稷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是我們秦國的驕傲。你要以他為榜樣,為秦國的未來而奮鬥!”
說完,嬴稷轉身離去。他的背影顯得孤獨而堅定,仿佛是在告訴世人:無論遭遇多少困難和挫折,他都将堅定不移地帶領秦國走向繁榮和強大。
而嬴珏的遺體,則被安葬在芷陽。他的墓碑上,刻着簡單的幾個字:“秦悼太子嬴珏之墓”。然而,這簡單的幾個字背後,卻隐藏着一段悲壯而感人的歷史。嬴稷知道,這段歷史将永遠銘刻在秦國人民的心中,激勵着他們為國家的未來而奮鬥。
“史官,”嬴稷再次看向史官,“你要将嬴珏的一生詳細記錄下來,包括他的性格、他的經歷、他的死因。孤王要讓後人知道,秦國曾有過這樣一個英勇無畏、堅定不屈的太子。”
史官連忙點頭應允,手中的筆杆開始飛快地移動起來。他知道,自己肩負着一個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要讓嬴珏的名字和事跡永遠流傳下去。
史官以沉重而莊嚴的筆觸,開始在簡牍上緩緩記錄下嬴珏一生的悲壯遭遇。他的文字,既是對歷史的忠實記錄,也是對這位早逝太子的深深緬懷。
“秦悼太子嬴珏,生于秦昭襄王九年,四月初十辰時,乃秦王嬴稷與燕女姬纭之長子。自幼溫文爾雅,性情剛直,深受秦王及燕後寵愛。及長,入稷下學宮求學,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後歸秦,入軍旅磨砺,得白起、蒙骜、王郃等名将親自教導,逐漸成長為外表溫文、內心堅定之人。”
史官寫到這裏,不禁停下筆來,嘆了口氣。他仿佛能看到那個在軍旅中英勇磨砺、在學識上不斷追求的年輕太子,心中充滿了惋惜。
“太子嬴珏,十七歲被立為儲君,自此開始逐漸學習處理政務,展現出成熟穩重之态。然其性情溫文,易被誤認為軟弱,實則骨子裏倔強不屈。二十歲時,加冠成人,更顯其才德兼備、忠誠正直之本色。”
史官的筆觸開始變得沉重,他知道接下來要記錄的是嬴珏生命中最為悲壯的一章。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太子嬴珏奉命出使魏國。然魏國見其溫文爾雅,誤以為其可欺,遂在太子回國途中将其軟禁,試圖以其性命要挾秦王。太子嬴珏深知秦國與父親之重要,毫不動搖,拒絕魏國之無理要求。魏國見狀,竟殘忍地将矛戈指向太子,當場将其刺死。時年二十六歲,十月二十日。”
史官寫到這裏,眼眶已經濕潤。他仿佛能看到那個在函谷關下,面對魏國長矛,毫不畏懼、英勇就義的年輕太子。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嬴珏的敬佩與惋惜。
“太子嬴珏之死,震驚秦國上下。秦王嬴稷痛失愛子,悲憤交加。他命令史官詳細記錄太子之生平事跡與悲壯遭遇,以讓後世銘記這位忠誠正直、英勇無畏的太子。太子嬴珏被葬于芷陽之地,其英勇事跡與悲壯遭遇被永遠镌刻在秦國的歷史長卷之中。”
史官終于寫完了嬴珏一生的悲壯遭遇。他放下筆來,凝視着眼前的簡牍,仿佛能看到那個年輕太子的身影在眼前浮現。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歷史的敬畏與對嬴珏的深深緬懷。
在嬴稷的指示下,史官詳細記錄了嬴珏的一生。他的事跡被載入史冊,成為了秦國人民永遠銘記的英雄。而嬴稷也在失去長子後,更加珍惜與家人的時光。他用心培養嬴柱和其他子女,希望他們能夠繼承兄長的遺志,繼續為秦國的未來而奮鬥。
歲月流轉,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嬴珏短暫而光輝的一生。他雖未能在歷史上留下太多的痕跡,但他的事跡和精神卻永遠銘刻在了秦國人民的心中。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釋了忠誠與擔當的含義,成為了秦國歷史上一個不朽的傳奇。嬴稷毅然轉身,大步走出靈堂。外面的陽光依舊明媚,但嬴稷的心中卻充滿了陰霾。然而,他知道,只有走過這片陰霾,才能迎接未來的光明。他必須為嬴珏報仇,為秦國的未來而奮鬥。
他帶領着秦國的将士們,踏上了為嬴珏報仇的征程。而嬴珏的遺體,則被安葬在芷陽,永遠地長眠在了這片土地上。他的故事,也将成為秦國歷史上一段悲壯而感人的篇章,激勵着後人不斷前行。
面對自己孩子嬴珏的死,母親姬纭與祖母宣太後的反應,各自展現了她們獨特的情感與堅韌。
姬纭,這位溫柔而堅韌的母親,當得知嬴珏的死訊時,她的世界仿佛瞬間崩塌。她癱坐在地,淚水如泉湧般落下,打濕了衣襟。她緊咬着下唇,試圖不讓哭聲溢出,但那無聲的哭泣,卻更加讓人心碎。她回憶起與嬴珏共度的每一個瞬間,他的笑容、他的聲音、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如同刻印在心頭一般,無法抹去。
“我的珏兒……”姬纭喃喃自語,聲音中充滿了無盡的悲痛與不舍,“你為何如此狠心,抛下為娘獨自離去?”
然而,在悲痛之餘,姬纭也展現出了她堅韌的一面。她深知,作為秦國的太子之母,她不能沉溺于悲痛之中。她站起身來,擦幹眼淚,望向遠方。她的眼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仿佛在說:“珏兒,為娘定會為你報仇,讓那些傷害你的人付出代價!”
而宣太後,這位歷經風雨、見多識廣的老祖母,當得知孫兒嬴珏的死訊時,她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她的雙手微微顫抖,仿佛無法承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然而,宣太後畢竟是秦國的女強人,她很快就穩住了自己的情緒。
“珏兒……”宣太後低聲呼喚着孫兒的名字,聲音中充滿了哀傷與無奈,“你為何如此命薄?”
然而,宣太後并沒有沉浸在悲痛之中無法自拔。她深知,作為秦國的太後,她必須保持冷靜與理智。她立刻召集了秦國的重臣,商讨如何為嬴珏報仇,以及如何穩定秦國的局勢。
“珏兒雖然去了,但他的精神将永遠活在秦國人民的心中。”宣太後堅定地說道,“我們要為他報仇,讓那些膽敢傷害我秦國太子的人付出慘痛的代價!”
宣太後的話語中充滿了力量與決心,她用自己的行動诠釋了什麽是真正的堅韌與不屈。她相信,在秦國的努力下,嬴珏的死不會白費,秦國的未來将會更加光明。
嬴珏的死,如同一枚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對秦國、燕國與魏國之間的關系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面對太子嬴珏的死,秦國百姓的反應異常強烈,與歷史上他死在魏國的無聲無息截然不同。這一次,他是在秦魏邊境的函谷關下遭難的,那個他們熟悉而敬愛的太子,就這樣倒在了血泊之中,離他們如此之近,卻又如此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