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課

第4課

和盛柏爺爺奶奶告別,盛柏和姜玚準備回家午休一會兒,下午再繼續學習。

一邊往回走,姜玚一邊好奇問道:“你每天都洗碗?”

“也不是。”盛柏慢慢回想起來了,“寒暑假才會洗一下,洗一次我媽給我五塊錢。”

後來到什麽時候就不再執行了呢?盛柏有些想不起來了。

姜玚欲言又止,盛柏白了他一眼:“怎麽了?”

姜玚父母同樣也要培養他的自理生活能力,但哪怕是假期也只是偶爾讓他洗碗,零花錢是單獨另給的,花銷大一點的東西父母還會專門給錢,他媽媽寒暑假也要常常去大學工作,上班那一天都會給他發二十,讓他去外面吃午飯,上學則是一周給五十,可他中午和盛柏一起去小飯桌吃飯午休,這些零花錢除了零食他也不太買什麽,但他飯量很大,每天都要買一堆吃光,錢剩不下來。

盛柏和他不一樣,盛柏就靠寒暑假洗碗和平時幫父親買煙酒賺跑腿費攢一點零花錢,但買文具這點小錢都會找父母報銷,她從不多報,花了多少就說多少,父母報銷時會補到整數,多餘的她也攢下來,其他不好讓父母報銷的漫畫和雜志,那就花着靠自己雙手雙腿勞動賺的錢,也因此她知道賺錢不易,本身物欲不高,花得也少,慢慢的還攢了些錢。

哪怕現在姜玚不太做家務,後來他留學的時候喜歡做飯,比盛柏手藝好多了,所以她沒覺得有什麽:“每家情況都不一樣啊,我覺得我爸媽這樣也培養了我對金錢的概念了,你每年收到的壓歲錢是阿姨幫你收着吧?”

姜玚點點頭:“她說等成年就還給我。”

這點盛柏倒是沒有懷疑,阿姨後來也實現了約定。

“但你知道一共有多少錢嗎?”姜玚問道。

姜玚愣住了:“正月基本還記得,過後交給我媽,別說去年的了,今年都忘了具體有多少錢。”

他不服氣,反問道,“難道你記得?”

“我會記賬,大概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年都會寫到小本上,當初還是我媽讓我這麽做的。”盛柏回給他一個得意笑容。

姜玚飛了個白眼:“阿姨真的不是學會計的嗎?”

Advertisement

“我姥爺是他們廠裏的會計,我媽學了地理,但這點應該是我姥爺的言傳身教。”

說到這裏了,姜玚就順口問問:“他們都好着吧?”

“嗯,本來要周末去看他們的,但不是要開學了嗎?可能下周再回去。”盛柏又問,“中秋好像快到了,你到時候去看你爺爺奶奶嗎?”

姜玚姥姥姥爺都在外省的縣城老家,每年暑假或過年才回去一次,繼父的長輩很早都過世了,這說的是姜玚親生父親的父母,他們住在本地,逢年過節他會過去看看兩位老人,當然包括有了新家庭的親生父親。

姜玚沉默了一會兒:“可能國慶過去吧。”

其實姜玚爺爺奶奶因為他父母離婚反而格外心疼他,但畢竟不常在一起,感情也就隔了一層,他們每次見面都會用力過度,姜玚有些受不了他們的熱情。

“你每次去只要好好炫耀一下你的好成績,他們也就開心了,不像我,只能讓姥姥姥爺他們看到我身體健康。”盛柏開着玩笑。

姜玚被逗笑了,他沒有開口反駁,但他知道他和盛柏情況不同,盛柏是她爺爺奶奶看大的,感情很深厚,姥姥姥爺那邊也常去,比他的都要親近多了。

父親還有個比他小一歲的女兒,成績一般,姜玚炫耀成績也得記得适度。

兩人一邊聊着天就回到了家,約好中午休息一會兒,等到兩點睡起來了再繼續到盛柏家學習。

下午盛柏試着把剩下沒寫完的暑假作業做了做,她這兩天學的內容基本都能做出來,暑假作業的題目并不太難。

距離報道前的幾天裏,盛柏簡單過了一下各科之前的課本,對知識點都大概有個印象,剩下的暑假作業也沒有全做完,反正老師一般不會檢查,她用這幾天學到的知識盡量填了填,基礎題基本都能做出來,也徹底松了一口氣。

一大早起來,盛柏剛把各科暑假作業塞到書包裏,就聽到咚咚響起的大門。

姜玚已經收拾好了,過來找她一起出發。

“等一下,馬上好。”盛柏把涼鞋扣帶扣好,趕緊出門。

報道是平時第一節課上課時間,所以和上學日一樣,姜玚媽媽上下班順路接送他們倆。

附中初中部就在大學旁邊,不過大學上課時間比中學要晚一點,姜玚媽媽每天都是他們院系裏最早到辦公室那個人。

市三中的家屬院和附中大概有十幾二十分鐘的車程,路上盛柏和姜玚媽媽講:“阿姨,你都不知道,姜玚這幾天當小老師上瘾了。”

姜玚很佩服盛柏的善談,和誰都能聊起來,不像他常常不知道說什麽。

姜玚媽媽握着方向盤,盯着擁擠的道路,笑道:“玚玚教得怎麽樣?不會誤人子弟吧?”

盛柏搖了搖頭,認真誇獎道:“他講得可好了!我覺得是遺傳了阿姨的教書天賦。”

姜玚媽媽忍不住地笑出聲,她很喜歡盛柏的活潑性格,又在後視鏡瞥了眼安靜的兒子,微微嘆氣,姜玚要是能再外向一點就好了。

眼看着就要到附中校門口,路兩旁停滿了送孩子的車輛,姜玚媽媽也不想在這兒擠着,不打算多停留,稍微靠邊一點,把他倆放下,就往隔壁大學駛去了。

盛柏打量了一下校門口,她沒再回來過,因為後來考得不好,不好意思來看望老師。

這會兒稍微多看了幾眼,才注意到校門口這些家長的車好多都是奔馳寶馬奧迪,盛柏對車标不敏感,這三個還是知道一點的。姜玚父母一人一輛,不是這三個牌子,她就一直沒搞清楚具體是什麽牌子,但每輛應該都比她家的那臺轎車貴一些。

盛柏還看見一輛車型流暢的跑車,扯着姜玚驚嘆道:“你看那個,好漂亮的車,粉白色好像還在太陽下還閃着熒光,盾牌上有匹馬,這是什麽牌子?”

姜玚對車的了解還是多一些的,但她這個描述讓他分辨不出來,稍微繞過去看了眼車标,滿足一下青梅的好奇心:“中間那是牛,這是蘭博基尼。”

盛柏聽過蘭博基尼的大名,發出樸素的感慨:“開這個車接送孩子感覺不太方便,校門口上下學都挺擠的。”

姜玚比盛柏對這種事更敏感,哪怕他家和盛柏家一樣,都不強調什麽名牌,但他父母還是給他買了一些,他每次穿着新買的球鞋到校,他沒有刻意炫耀,但很多男生都知道這是什麽名牌,總會自動圍過來。

姜玚自然也就聽到了些酸話,還有同學刻意拿他和另一個家境更好的男生比較,想要激發他們的矛盾,他自己沒有攀比心,反倒和那個男生成為了好朋友,他也因此确确實實知道同學之間會在物質上攀比。

盛柏則是完全意識不到,她有一顆寶貴的平常心,看見蘭博基尼跑車會誇耀車型流線,吐槽顏色是五彩斑斓的白,還會覺得這種車不适合接送孩子。

姜玚微微揚起唇角,正要順着講兩句擁堵的校門口,一個女生從白色寶馬車副駕下來,朝盛柏打招呼。

盛柏頓了一下,把她的模樣和名字對上來:“俞珊,好久不見啊。”

她們倆初中關系還蠻好的,她記得俞珊在大學沒上幾天又重新申請了國外的學校,盡管碩士畢業後又回國了,她們後來的友誼也慢慢只剩下朋友圈的點贊。

俞珊長相明豔,也許是家境優越的緣故,她并沒有刻意打扮,氣質也比同齡女生更成熟一些。

“你去哪裏玩了嗎?我記得附中的暑假有出國研學活動,你去了嗎?”俞珊問道。

“沒有,我就在附近山裏避避暑。”盛柏記得這個出國研學要花好幾萬。

俞珊感嘆道:“沒去是對的,我有個朋友就參加了,不停給我吐槽,走馬觀花看些景點,還有老師管着,一點都不自由,暑假我去意大利玩了十幾天,什麽都好,就是天氣太熱了,冰淇淋倒是很好吃,可惜不能帶回來,只有巧克力,待會兒到教室了,就給你拿。”

“謝謝啊。”盛柏又好奇追問:“鬥獸場是什麽樣子的啊?”

俞珊回憶着:“中間很空曠,沒什麽人,和那個電影裏完全不一樣。”

“哪部片子啊?”盛柏問道。

“我記不得名字了,好像是咱倆一起看的,你還說導演拍過《末路狂花》。”俞珊想了半天沒想起來電影名,又順着聊起暑假上映的電影。

盛柏對個別電影有些印象,一邊回想,一邊和俞珊往教學樓的三層走去。

附中的學生很多,每個年級都有二十個左右的班級,三棟樓平行排着,一個年級一棟樓,中間用回廊連接着,教學樓形成一個“山”字。

姜玚安靜的和她們一起走到十班教室門口,他在九班,和盛柏告別:“到時候結束了咱倆坐公交車回去。”

盛柏點點頭,他們估計中午也就報道完了,不用麻煩姜玚媽媽再跑一趟。

等姜玚和她們分開,俞珊才揶揄地笑着問盛柏:“那就是你常提到的竹馬?”

一進教室,盛柏的注意力都在找她的座位上,聽到俞珊的調侃,她帶了些微妙的心情糾正又多加解釋了兩句:“姜玚和我是發小,我倆兩對門,從小一起長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