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基建第四十八天
第61章 基建第四十八天
确認報名人數,印刷教科書,于是轟轟烈烈的入學報名倒計時開始了,學費兌換下來是三只雞的價錢,說三只雞,那雞可太貴重了,但折合成錢,半學期也就是不足五十文。
家家戶戶關起門來,下定決心要上學,這學一定要上!不僅男娃子要上,女娃子也要上!大人們說了呢,不管是男娃子,女娃子都能進書院,而且女娃子不一定會比男娃子來的笨拙,這一點他們早就深有體會,如今當家的女郎們,有哪個愚蠢!
至于中午那頓飯。
如果中午想在食堂在學裏用午食,那還要每餐額外再付錢。
年紀大點的孩子可以跑回家來自己吃,年紀小的,一來一回要花些時候的人家就想着在學堂吃。
所以專門商量之下,芽芽家的芽芽去上學,而且在學校吃,小虎頭也要在學校吃(因為他聽說芽芽會在學校吃)。而阿糯……五歲的阿糯就很為難了,雲娘平日都在山中來回掃蕩,晚上才能歸家,家裏的娘親不能不吃飯。
一時之間,阿糯在家吃不好,不在家吃也不好,當真糾結住了。
這時還是小虎頭的娘親大手一拍,看着旁邊那還傻呆呆的自家兒子,又看着旁邊聰明機靈,還被知州大人誇了有才學的阿糯,眼睛滴溜溜的轉,本就和善的笑意擴得更大了:“哎呀呀,阿糯他娘啊,咱們都已經當了這麽久的鄰居了,阿糯這麽想,來回也太麻煩了,要不您就到咱家來吃吧!?”
阿糯、阿糯娘:“啊?”
小虎頭的娘親覺得自己這個想法非常之好。她親親熱熱的走到阿糯娘親旁邊,看着輪椅上的婦人,一點沒有介懷婦人過分蒼老的容顏,還有臉頰隐約的疤痕:“咱們兩家本就在相互照應着,平日你家姑娘給咱家送了多少的好東西啊,您這頓飯不得在咱家吃!剛好也讓芽芽、小虎頭、和阿糯在學堂中相互照應着,我們家的小虎頭也不知道随了誰,一看就不是念書的料,還需要阿糯多教教呢!”
阿糯娘親瞬間懂了她的意思,哭笑不得,但這已經是能方便阿糯在學堂學習的最好方法了,不用來來回回,午間還能休息。
只是阿糯娘親想了想,又道:“那飯可不會白吃的,我待會讓阿糯将這月我的米糧送來,到時候雲娘再送來什麽菌菇子,還有別的什麽東西的,我就送來些到您家來。”
兩家都是客客氣氣的人,婦人們又心胸寬懷,很快就把事情處理好了。
商量好了,小虎頭的娘親就帶着小虎頭還有阿糯一起去報名。
報名當日,天朗氣清,萬裏無雲。
年已經早就過去了,二月天裏,原本播種下油菜籽的地上已經早就變成了一片綠色,而當下,這片綠的頂上更是布滿了一片又一片金黃的油菜花。金黃的花束刺目而耀眼,吸引了不知從哪裏來的蜜蜂,有厲害的百姓竟然開始主動豢養這些蜜蜂,用來采油菜花蜜。
可以往都讨人躲避的蜜蜂,他們也不顧了。
大人們穿戴齊整,領着小孩過來報名。
小孩不懂什麽叫上學,只知道自己會有一大堆的好夥伴一起玩,而且還有書看!可憐的小家夥們還以為他們能看的書是阿糯的那種繪畫本,本把他們稀罕得不行,前一晚熬了許久就沒睡,以為學校能給自己也發一本。
色彩規律的圖畫,曲折離奇的故事書,他們早就圍着阿糯把那本書看完了。
愛看,而且還想看別的!
啊啊啊,就好想明天就上學呀!
可惜報名的時候,新上任的學校負責人明登春捋着胡子,面色溫和的朝着報名的家長和孩子道:“先報了名,正式入學時間還要在七日之後,至于你們孩子被分到哪個班,到時候會張貼在寶澤廣場的宣傳欄上,屆時你們帶着孩子去看即可。”
明登春本就官府任職,現在接任書院院長,身兼兩職,卻絲毫不敢懈怠。
原本這個校長是讓知州大人來的,可大人最近太忙了,聽說大人正在訓練新的老師。
不是容訴雲,而是顧牧青訓練。
顧牧青這段時間正在嚴苛的培訓那九十幾個懶漢。
除了中間又有二十個放棄了的懶漢,剩下來的六十多個人因為浩如煙海的繪本,還有中午越吃越香的午飯吊着胃口,漸漸就習慣了學習這些奇怪的文字。
知州大人請來的老師就是王青城。
王青城也是個新手老師,因為王青城第一次學習簡體字,還是半個月前。知州大人第一次把這本簡體書交給自己,讓他去拓印足夠數目,作為日後學堂的新式教材,他翻閱了幾眼,就驚為天人。甚至震驚到快要把手上的書都給丢掉。
可是看着看着……又覺得這書冊的确方便。
雖然不符合他們如今當下科考的官方書寫模式,可是百姓們又不科考。如果以後孩子們有願意繼續科考讀書的,也無礙,因為他們同時也可以開設一門他們的文字課程。
而且他們這批被貶來的官員,當然也想找到好苗子收為徒弟,比如說那個阿糯。
年僅五歲就知道那麽多文字,書寫和算術也好,甚是聰慧。
不過這就走遠了,王青城學了半個月的簡體字,徹底把這本教材都給讀懂以後,就開始教大人聘來的老師。
是的,王青城是《語文[一年級版]》的教授師長,因為文字徹底變更的緣故,王青城學了許久,也教了許久。
而隔壁《數學[一年級版]》的培訓就更加方便便捷了,先以神奇的數字為開端,從零到一百的數字,然後涉及到簡單的加減法和實際應用……那些做過算術和統計表的官員早就萬分熟悉,手拿把掐。
不過他們覺得簡單的兩本課本,那六十個老師學的頭暈目眩,尤其他們容易混淆繁體字和簡體字,怎麽就這裏少了一半,為什麽變的是這個一半……
但真的掌握以後,又不約而同的選擇簡體字。
尤其這種簡體字加了标點符號!
而且橫着寫!
剛開始雖然覺得別扭,後面就覺得方便至極。
果然嘛,句讀還是很重要的!
既然要教授剛啓蒙的孩子,自然最方便、最簡潔、最明顯想內容呈現才是最好的,想他們之前開蒙的時候,找句讀,劃斷句可真要了他們的命!
不過什麽都好,唯有一點,就是他們還做不到像王大人那樣了解課本,背上書就能信筆書寫。他們不僅要徹底掌握這兩本教科書,大人還說了,再過兩日就會出一批習題冊,是對應語文和數學的練習題,這證明他們不但要看書,還要做題。
這種微妙的緊張感似乎在身後驅逐自己。
而且他們看着兩本教科書的封面,腦海中隐隐約約腦海中浮現一個念頭。
等等!
這個課本叫《語文》沒有問題,但是全稱是《語文[一年級版]》?
這是什麽意思?一年級版?難道後面還有別的版本?
比如《語文[二年紀版]》、《語文[三年紀版]》、《語文[四年紀版]》、《語文[五年紀版]》、《語文[六年紀版]》?
不得不說,某種程度上他們已經猜中了顧牧青的計劃,甚至顧牧青現在已經編寫到語文、數學的六年級版本!
而且配套的習題也已經編寫結束!
作為校長的顧牧青很有責任感;千叮咛,萬囑咐,一口一個寶兒,讓容訴雲一定要把這些書冊都打印出來,以供後面師生使用。随後顧牧青又在忙活着新的東西,那就是學校的文具……
紙還是這個紙,但是筆的話……
“寶兒,小孩子學寫毛筆字很痛苦的吧……”顧牧青說這話就是完全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了,顧牧青就記得他自己也學過寫毛筆字,但是從開始到結束,不到十分鐘。哪怕後面有他容訴雲這個狀元郎時刻講授,顧牧青也寫得不情不願。
容訴雲放下手中的批文,松了松因為長久批注公文而有些僵硬的手骨:“所以,你想造出你用的那種筆?”
“對呀對呀,寶兒,你不覺得鉛筆很方便嗎!”
說着顧牧青又拿出了自己之前寫菜單,總結教科書和練習冊的那支鉛筆,這已經是他用的不知道給多少支鉛筆了,如今只剩下不到手指長的一截,可顧牧青勤儉節約,沒有扔。
他示意容訴雲看:“寶兒就是這種鉛筆,雖然咱們做不出這麽圓滑的,但是能寫就行呀,比如說裏面的鉛筆芯用的是石墨,我瞧過了,咱們剛好有好幾座山都是這種墨石,制作工藝也不難,咱們現在積分都可以兌換,對了,不用寶兒你兌換吃,我來兌換吧!”
自從上次顧牧青找容訴雲要零花錢以後,容訴雲每個月都會給他撥一些積分。
顧牧青也不亂花,就這麽攢着攢着,也有不少的積分了。用來兌換一份鉛筆的制作工藝圖不是難事,況且他也不是要走精美高端的路線,在這個什麽都缺的年代,他們做出來的筆能寫就已經很好了!
所以不等容訴雲說,顧牧青就兌換出了相應的圖紙。
而且還不是什麽高尖端技術,只是最早的筆芯制造技術。沒辦法,他們現在條件有限,哪怕弄來了那些高科技,也沒有機器可以幫助。
容訴雲已經看了一下午的文書,當下便放松着,和顧牧青一起看鉛筆芯的制作工藝。
“寶兒,你看鉛筆芯不是鉛,所以我之前确定的那些石墨礦山就很有用了,把磨細了的石墨和某種粘土混合,再和水混合……”看到這裏,顧牧青覺得難度不大,“後面在高溫的條件下壓成細棒。寶兒,又是高溫,看來咱們的窯子能一直燒。”
整個流程看完,想制作成現代化的鉛筆還是有難度的,不過最簡單的鉛筆還是可以的。
只是做出來的……可能尤其的醜。
和顧牧青說設想的截然不同,哪怕不像筷子那般粗,也不至于超過拇指粗,沒想到,現實情況下送來的鉛筆足足有一握那麽粗。
三天後,忙了整整三天三夜的匠人們将壓制好的所謂鉛筆送到容訴雲面前,他們之前只聽大人言語描述過鉛筆的樣子,不過兩天前做出來的筆芯是得到大人認可的,後來大人有事,便叮囑他們用木頭将這筆芯包裹起來。
他們就按照大人的吩咐,選了樹,刨了木頭,認認真真地把筆芯給包起來了。
看着當下的成品,匠人們目光灼灼:“大人,這可就是鉛筆?”
容訴雲低下頭,沉默的看了許久這根“搗衣棒”:“……勉強算是吧。”
匠人們松了一口氣。
顧牧青卻開始一整個懷疑人生:“是嗎?這是鉛筆嗎?這要握在手裏跟握個棒槌有什麽區別!”
哪有鉛筆長這個樣子的,比人手臂都要粗些。
無疑,第一次鉛筆制作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