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 一江風(完) 刑部新官

18.  一江風(完)   刑部新官

辰時過半, 戚浔剛從院子裏出來便碰上周蔚,周蔚手中捧了兩個散着熱氣的面餅,塞給戚浔一個後道:“臨江侯世子天還沒亮便啓程回京了!”

戚浔一邊吃餅一邊問:“少卿大人呢?”

“在祈然那。”

戚浔腳下方向一轉往東邊館舍去,又囫囵不清的道:“世子早就想回京了, 走便走了, 反正以後咱們也不打照面了。”

她不放在心上, 待走到祈然廂房前,一張餅已下肚, 待拍拍手進門去,正看到宋懷瑾在對祈然說話, 他道:“楊斐已經死了,兇手也已經招供,當年那件事雖過了十二年,可你那時是帶着随從的,楊斐、餘鳴,還有辛原修,從他們身上也照樣查得出來,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的交代, 免得遭罪。”

祈然臉上仍裹着棉布, 乍一看有些吓人,他傷口疼的冷汗直冒, 心底一陣怕過一陣,不過一夜功夫,楊斐竟死了, 兇手縱然被抓,可當年的事果然也抖落出來,他還不知自己能不能活命, 卻知自己仕途已斷送。

祈然心底一萬個恨,他緊緊閉上眸子絕不開口。

宋懷瑾早先還敬着這位工部侍郎,看他如此,便覺了然,于是冷冷一笑,“看來你是打定主意不開口了,無礙,待回京之後,自然有法子讓你開口。”

他也不再多說,看着一旁叫馮琅的大理寺差役道:“現在開始,你親自看着。”

馮琅應是,宋懷瑾這才起身出來,走出寝房瞧見戚浔,他迎上來道:“今明兩日都沒你的事,你只需将驗狀整齊,回京之後好過堂。”

戚浔往祈然卧房瞥了一眼,“這位如何處置?”

宋懷瑾冷哼一聲,“眼下半死不活的,暫不動他,等回京先送入咱們地牢過兩天,等聖上有了命令,多半要轉入天牢的,有的是苦頭讓他吃,到時候自然會開口。”

戚浔已入大理寺一年,知道流程,“那咱們後日回京?”

宋懷瑾颔首,“回京将此案了了正好過年。”

他們來驿站已有七日,說起來案子破的并不慢,只是徐栎太過狡猾,辛原修幾個在他們眼皮子底下被殺,叫衆人有些氣悶,而如今徐栎作案過程清楚,該尋到的物證齊備,人證口供記錄完,便可帶着所有人一道回京定案。

接下來兩日,宋懷瑾帶着大理寺一衆差吏尋證齊備,臨走前一天下午,将吳霜的屍骸埋進了老吳家的墳地裏,徐栎戴着鐐铐在墳前上了香磕了頭,飽睡一夜,跟着大理寺準備好的車馬一道啓程回京。

此番除了祈然之外,吳涵和劉榭,以及餘鳴幾人的小厮、驿丞劉義山,亦要回京過堂作證,因此返程隊伍浩浩蕩蕩,又因祈然重傷在身,走的并不快,頭日從南下的官道而上,翻過雁行山,日暮時分在雁行山另側山腳下的農家裏歇下。

第二日早間飄了雪,便走的更慢,幸而京城西北的玉山下還有一處官驿,此處官驿狹小,亦多為換馬之用,他們擠着入住,到也比睡在馬車上強。

可也着實太擠了,得知打地鋪都逼仄,晚間用飯時周蔚忍不住咕哝,“此處距離京城也就大半日路程,我聽聞這玉山早些年還有皇家行宮,按理說此處應該不會這般荒涼才對,怎麽周遭連個客棧也無。”

驿站狹小的廳堂裏擺了兩桌,宋懷瑾、吳涵幾個主官坐一桌,剩下的差役都擠在另一桌上,他說完這話,桌上的笑談忽的一靜,謝南柯望着他,“你不知這玉山的事?”

周蔚并非京城人士,家中富庶,為了讓他有個前程,便給他捐了個大理寺的差事,他與戚浔一樣入大理寺一年,還不知這玉山有何傳奇。

謝南柯又問戚浔,“你知道嗎?”

戚浔正在扒飯,聞言好奇的道:“我不知啊,有何古怪事說來聽聽——”

謝南柯便道:“早些年聽聞此處還是繁華熱鬧的,玉山上是皇家行宮,尋常百姓上不去,可這山下也多有美景,到了春夏游人如織,直到十五年前的瑤華之亂。”

周蔚一見果真有故事,還和皇家有關,立時豎起了耳朵,“瑤華之亂是什麽?”

“這玉山上的行宮叫瑤華宮,這瑤華之亂也是由此而來,十五年前,也就是建元十八年的上元節,先帝爺帶着後宮嫔妃和幾位皇子,以及四品以上朝官宗親們來瑤華宮過節,就在那夜的宮宴上,當年的二皇子殿下離奇身亡——”

衆人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金尊玉貴的天家皇子怎會死了?

“當年二皇子殿下乃是孫皇後嫡出,本要被立為太子的,他一死,自然讓先帝爺震怒,當時高品階的朝官們都在,先帝爺立刻封了玉山,讓三法司徹查,徹查後,卻掀起了京城裏的腥風血雨。”

“二皇子的死和當年的四殿下有關,四殿下為陸貴妃所出,在他身後幫忙的,有他外祖父安國大将軍,還有他的姨丈長肅侯寧樾,還有他的老師,當年的永信侯衛旸,這三家子聯合起來,想害死二殿下扶持四殿下做儲君。”

“我朝最忌諱的便是天家血脈相殘,先帝爺大怒,當下召回了當時還在北邊的臨江侯傅韞回來,我适才說的這些人,四殿下和陸貴妃被賜死,安國大将軍陸氏被誅了九族,永信侯府和長肅侯府被誅了三族,說是血/洗/京/城都不為過。”

這是十五年前之事,當年在座諸人皆是垂髫孩童,自是記不清了,唯獨年長些的王肅還有些印象,“我還記得那時候京城朝官大換血,好些人家怕被連累,舉族都遷了出去,當時大半年京城裏都人心惶惶的。”

“咳咳咳——”

宋懷瑾忽然咳嗽了幾聲,他轉眸看向他們這一桌,“吃飯就吃飯,好好的嚼這些舌根,這些事也是容你們胡說的?”言畢又對吳涵幾人笑笑,“底下人不懂事,讓大家見怪了。”

謝南柯和王肅說的興起,語聲越大,叫鄰桌幾人都聽了見,吳涵聞言擺擺手,“不妨事,都十五年過去了,也不算什麽禁忌了,今上聖明,廣開言路,前歲還大赦天下,這些舊事也沒什麽不能說的。”

劉榭在旁深長道:“說是能說,不過回了京城還是小心些,當年身故的二殿下到底是今上的親兄長,且別人忘了這件舊事,太後和忠國公府卻不會忘,這些年還在追查舊案呢,還是要謹言慎行,謹言慎行。”

宋懷瑾連連應是,又瞪了謝南柯幾人一眼,謝南柯連忙收聲用飯,再也不敢說了,直等幾位主官用飯完離開了廳堂,周蔚忍不住拉着謝南柯問:“這案子當年不是了了?太後和忠國公府怎還在追究?”

謝南柯低聲道:“當年事發突然,先帝爺也是雷霆手段,不過陸、衛、寧三家也是多年的根底,哪裏會心甘情願的伏誅,聽說他們大人被扣了,家裏的小輩卻都出逃了,當年拱衛司派了不知多少人手去追,後來只将寧家的小輩追了回來,陸家和衛家的小輩,至今還潛逃在外,如今十五年過去,也都長成二十來歲的人了。”

周蔚道了一聲“難怪”,一轉頭,戚浔也聽得津津有味,周蔚便道:“聽見沒,這麽大的案子,比咱們見過最大的都要駭人,也不知咱們有生之年能不能見到這般大案。”

戚浔沒忍住橫他一眼,“咱們可千萬別碰上這樣的案子,免得一不留神掉腦袋!”

戚浔已用完了飯,此時起身朝外走,出了門卻是天寒地凍,她趕忙拉緊鬥篷回為她安排的寝屋去,周蔚跟在她身後,“怎就掉腦袋了?當年這案子也是三法司辦的呀!能辦天家的案子,還能發落王侯将軍,這多威風啊!”

戚浔走到屋門外,一邊開門一邊道:“天家的案子,哪是外人查的清的?倘若知道了不該知道的,可不就得掉腦袋?”她進的門去,也不給周蔚再說話的機會便将門關了上,“明早卯時啓程,睡你的去。”

周蔚切了一聲,摸了摸差點撞上門板的鼻尖,轉身走了。

戚浔褪下鬥篷搓了搓手,就着不多的熱水洗漱後便縮進了被窩裏,窗外寒風呼號,越是年底,越是天寒,如今近了京城,她忽然挂心自己養的那只草王八有沒有凍死,随後又想,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便是她死了,那草王八也不會死,深吸幾口氣,戚浔呼吸綿長的睡了過去。

第二日一早,衆人踏上官道直往京城而去,行了大半日,在黃昏時分近了京城南門,離得老遠,便覺巍峨的城池氣象懾人,待到了城門之前,宋懷瑾亮出大理寺的腰牌,守城的護衛軍稍加檢查便放行。

衆人經過昏暗的門洞入城,入目便是熙熙攘攘的繁華景致,戚浔催馬走在隊伍中間,緩緩經過禦街上輔街,一路往坐落在皇城根南側的大理寺衙門去,到了衙門已是天黑時分,其他人押解嫌犯入地牢,吳涵和劉榭則自有去處,宋懷瑾與他們約定好過案時間,又安排劉義山這些證人住進大理寺的值房內。

直到戌時過半,宋懷瑾才一口氣給了戚浔三日大假,戚浔高興的謝了恩,出門翻身上馬,趁着初臨的夜色,在一路闌珊燈火裏回了城西安寧坊的戚宅。

這座宅子只有兩進,坐落在尋常百姓簇擁的安寧坊裏,不寒酸也不富貴,是她師父仵作程佑安死前留給她的一點薄産。

她無父無母一介孤女,還是個罪族之後,當年拜師後很是勤懇,對程佑安也極是孝敬,後來她靠着聰明機靈,又肯下苦功,驗屍之術青出于藍,幫着程佑安解了數次難案,程佑安對她既賞識又憐惜,死前将這小宅予她,也算給了她安身之處。

開門進院,系馬,院子逼仄狹小,空蕩蕩的也無景觀,待進了上房,屋內多日未燒地龍,更是冷的冰窟窿一般。

戚浔點燈,第一時間便去寝房看她養的草龜,這草龜她養了五年,跟着她從洛州到京城,程佑安死後回洛州安葬,這草龜便是她在京城最親近之活物。

草龜一動不動趴在瓷盆裏,戚浔伸手戳了戳,見它腦袋一縮她才松了口氣,起身換身衣裳,去廚房生火燒水,利落非常。

待喝上一口熱茶,戚浔才松活的呼出口寒氣,她幹的活計雖勞苦,可閑暇時,她也不願虧待自己身子,她煮了碗熱面,小口小口吃完,又燒了整桶熱水好好沐浴,等肚裏身上都暖和起來,才覺得自己煥發了生機。

她與草龜說了幾句話,草龜也不搭理她,她嗤了一聲,上床榻便墜入了夢鄉。

一人獨居也無事可幹,她雖得了宋懷瑾賞識,卻也不敢馬虎,只歇養了兩日,第三日一早便又回了衙門,時至年關,衙門裏衆人都在忙活,待一問,便知祈然在大理寺地牢裏交代了,她心底微松,又在衙門裏做些打雜的活兒。

案子查出真相,其後的程序便用不上仵作,戚浔每日去衙門應卯,所幸年前也未有新案子送來,到臘月二十九這日,芙蓉驿這樁案子徹底有了定論。

衙門後堂裏,宋懷瑾對辦案子的幾人道:“此番這案子辦的不上不下的,所幸兇手抓到,十二年前的舊事也一并查清了,如今已定了刑,徐栎刑期定在年後,祈然昨日便被送出京城流放關外了,如今這般天氣,只怕路上活不成。”

祈然重傷未愈,可建章帝大怒,三法司自然不會給他養傷的時間,人還是往北去,路上嚴寒可想而知。

戚浔得知結果松了口氣,這一案落定,衆人也可過個好年,這日與衆人道別時便互提前恭賀新禧,待她回了自己小院,也裏外打掃了屋閣,又采買了些紅紙剪了福字貼上,大年三十這日,買了糖糕酒肉,也算過了個安穩年。

年後仍是沐休,戚浔替程佑安拜了兩家舊友,至初五這日才去衙門應卯,剛進衙門大門,周蔚便興高采烈的迎了上來,他雖非京城人士,可因他在京城就職,家裏為他買了宅邸,今年過年更是舉家入京城團員,他這日着了新袍,看起來格外清秀俊朗。

“戚浔,你可聽說了!”

戚浔一臉莫名,“聽說什麽?”

“幽州大捷!西涼這次大敗了!”周蔚興奮的說,“原來世子早前回京之時,戰事大局便已定了,只是他受了傷不得已提前回來!”

“大年初三晚上,捷報送入京城,一同送來的還有西涼請求議和的國書,陛下大喜,當天晚上便着禮部商量讓臨江侯世子襲爵的事,賞賜送了幾大車,臨江侯府門前的大街都堵住了,好多人聽見信兒也紛紛去送禮恭賀!”

戚浔擰眉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周蔚道:“我也去看熱鬧了呀!”

戚浔一陣無奈,“那我們要議和嗎?”

戚浔不關心臨江侯府如何,可大周戰場得勝,彰顯國威,百姓少受戰火之苦還是極好的,周蔚道:“不知道呢,朝堂之上還要議論,少卿大人必定知道。”

戚浔搖了搖頭,與周蔚一同去了值房,這幾日衙門裏清閑,也不見宋懷瑾人在何處,戚浔便幫着文吏們整齊去歲的公案文書,主簿和文吏們早與她相熟,而她次次幫忙,衆人對她更頗為喜愛,尋常人不得入的文書庫房也不限她出入。

戚浔這般消磨了幾日,京城裏幽州大捷的消息傳的越來越盛,只是是否議和,朝堂之上仍未商量出個章程,到了初十這日,宋懷瑾在衙門露面,年初刑部又送來幾樁公案,皆在京城之外,宋懷瑾點了人手去查,并未用得着戚浔。

戚浔是閑不住的性子,可差事用不着她,便也散漫了兩日,這日正月十三,戚浔快到午時才去衙門應卯,她剛到衙門之前,便見周蔚在門口左右張望,看到她來,忙不疊迎了上來,“你終于來了,再不來,要治你玩忽職守之罪!”

戚浔莫名,“怎麽?有案子?”

周蔚眼底閃着興奮的明光,不住的點頭,“是,不僅是案子,還是大案,刑部和大理寺一同查辦,你是大理寺仵作,刑部的主官點你驗屍!”

戚浔覺得哪裏有些奇怪,還未問出口,周蔚已賊頭賊腦的道:“你猜,這次來的刑部主官是誰?”

戚浔想了想,“是尤侍郎?”

戚浔是見過刑部侍郎的,可沒想到周蔚搖頭,“不不不,尤侍郎另調別用了,刑部侍郎換人了——”

說話間,二人已至衙門正堂之前,堂內或站或坐有數人,戚浔的目光不自覺被一道披着白狐裘鬥篷的身影吸引,而更吸引她的,卻是那人坐着的輪椅。

她腳下一頓,只覺匪夷所思,周蔚這時揭謎道:“想不到吧!是傅世子!他如今暫任刑部侍郎之職,這次的案子,便是他來督辦!”

戚浔扯了扯唇,是,她是沒想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