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操持小宴席
操持小宴席
“伯娘,我只會做糊辣魚。”除了風幹小魚兒,鮮活魚巧雲還真弄得不多,就這糊辣魚說起來還是托了汪家的福。
那時候汪家想求親,總是隔三岔五的從自家魚塘裏撈魚送給她們家,還教她怎麽燒,這糊辣魚的做法就是汪家大嬸教的。後頭親事沒做成,江順把魚錢悉數補上了,幹幹脆脆的,兩家倒也沒結怨。
孫氏揮手決定,“那便做糊辣魚吧,只要好吃就成。”
趕在江有才回來之前,孫氏三人把臘肉和臘骨頭拾掇好了,該煮的上鍋煮,該炖的燒火炖。隔壁郝大娘也過來了,她與江有才前後腳進門。
江有才肩上背着背篼,手裏提着魚簍,東西着實不少,幾人忙上去給他接。
把背篼卸了下來,他從裏頭拿出肉,足足二十斤,老大一塊了。這肉紅白相間,色澤鮮潤,是上好的臀尖肉。紅糖跟瘦肉在有慶手裏拎着,他也是累得不行,不過他在鎮上央着他哥給他買了饴糖吃,此時倒也不抱怨。
東西剛放在竈房,江昌也回來了,他在外頭吆喝着人去給他接手,肩上扛着借回來的桌椅板凳,江有才顧不上歇氣就趕忙去接應他爹。接着又跟他爹跑了兩趟才把桌椅板凳和碗筷這些湊齊,完了坐都沒坐會兒,又趕忙去雞圈捉雞出來殺。有慶被他哥支使着來竈房拿碗接雞血。
竈房裏井井有條地忙着,江老太坐在竈前燒火,竈上兩口鍋都要用,她便看顧着兩個竈孔裏的火。孫氏負責洗,郝大娘負責切,巧雲則負責竈上的事兒。
最費時間的臘排骨湯已經在小爐子上炖着了,不用管。剩下最費功夫的菜就是扣碗,孫氏跟郝大娘兩人把一大塊臀尖分切成塊兒,就地支了小火堆燎燒豬皮上沒刮幹淨的毛,豬毛被燎得一幹二淨厚,才給巧雲洗。
巧雲把豬肉放在熱水裏泡了會兒,先用菜刀把表面那層燒焦的炭層刮掉,然後拿了絲瓜瓤使勁擦洗,反複幾遍才把肉洗幹淨。
打理好的臀尖肉一塊塊放進摻了水的鍋裏,加蔥姜,燒大火煮。豬肉切成小塊兒,大半個時辰就煮得透透的了。扣碗要做得好吃有回味,必須要炒糖色。把肉放在炒了糖色的油鍋裏油炸,融化在油裏的糖很快附着在豬皮上,使得豬肉呈現出赤黃透亮的顏色。滾燙的油把豬肉炸得哧啦哧啦的,豬皮漸漸被炸酥了,冒氣一個個均勻的小泡來,此時便可以起鍋了。豬肉放涼,切成筷頭厚的肉片放着。
這時候就該炒梅幹菜了,梅幹菜是提前泡好的,擰幹切末,加蔥、姜、蒜、秋油等調料翻炒出香,然後盛出來備用。
郝大娘在一旁瞧着感慨,“怪不得巧雲比我們做飯好吃呢,瞧瞧這多講究,梅幹菜炒得香香兒的。我們做梅菜扣肉啊,梅幹菜撈起來切末就用,哪裏想得到去炒,哈哈哈......”
巧雲嘴上謙虛,“您這是有意誇我呢,我這點手藝還不是跟着你們這些老輩子淘來的。”
郝氏直是擺手,“欸,不一樣哩不一樣哩!”做飯別看入門簡單,要做得好也講究天份。
Advertisement
幾人說話間梅幹菜已經炒好了。現在三個女人都要上陣了,拿幹淨的碗,把先前切好的肉片鋪底,再鋪上梅幹菜,放在蒸籠裏蒸。等蒸好了,把碗倒扣在過來上桌就是扣碗肉了。
夾沙肉的做法跟梅菜扣肉差不多,只是把梅幹菜替換成調混了糖、油等佐料的粗米面。夾燒肉這道菜可說是家家戶戶各有各的做法,主要是這“沙”的用料不同,有的用糯米,有的用豆沙,巧雲就喜歡磨得粗細有度的米面,這樣做出來的夾沙肉不膩,別有一番風味。
扣碗菜做好放上蒸籠蒸着就不用管了,臘肉還在鍋裏煮着。臘肉得多煮上些時辰,把裏頭的鹽透出來,這樣吃着才鹹淡适宜,臘香十足。
巧雲以前聽人講過一個笑話,說是有一戶吝啬的人家請人吃飯,臘肉下鍋滾幾開就撈起來了,切好端上桌招呼客人使勁吃,那客人夾了肉往嘴裏一放,又硬又鹹,沒吃幾口就撂下碗告辭了。主人家見客人走了,高高興興把肉倒進鍋裏煮,自己一家人吃了個美滋滋。
江家不是那樣摳門的人家,既然決定請客,就得把客人招待好。
臘肉煮好撈起來,空出來一口鍋就可以弄雞了。
外面江有才已經把兩只雞殺好了,孫氏跟郝氏在用熱水拔雞毛,打整好了把雞腹破開,将雞雜掏出來等會兒細細清洗,先把雞燎好洗好拿進來給巧雲。
這兩只老母雞肥得很,皮下一層黃霜霜的雞油,腹內還有七八個大小不一的蛋子。雞斬成不大不小的塊兒,加重料翻炒,然後摻半鍋水讓它焖,老母雞得慢慢地炖煮才能煮軟,很費功夫。
巧雲還有餘力,可農家一般就兩口大鍋,現在已經全用上了,只能趁着這會兒功夫幹點別的。
郝氏在切臘肉,孫氏去地裏摘菜去了,巧雲便着手調紅苕粉漿。孫氏早就把紅苕幹粉舀出來放在案板上了。
她抓了一把幹粉,用手搓開,“三奶奶,這紅苕粉打得白咧!”
郝氏聞言扭頭看,也道這粉打得好。紅苕粉好吃,下半年家裏沒肉的時節,把粉攤煎了用豬油炒着吃有肉的口感,能解饞,就是這粉做起來費事。
得先把紅苕切碎,再上磨磨成泥,接着加水反複地淘澄才能出粉。粉起初是黃色的,因為裏頭有泥沙,要一遍又一遍的摻水淘澄才能把粉洗得白白的。淘洗好之後把粉晾幹,這幾天要天公作美不下雨才好,不然粉塊晾不幹生黴就不好吃了。晾幹的粉快掰碎用油紙包起來存着,兩年都不會壞。
好些人家嫌做這個費事兒,根本就不弄。孫氏因着江老太和孩子愛吃倒是每年都做。哪怕玉梅出嫁了,每年出了新粉她都叫江有才給她姐送上些去,只是玉梅吃沒吃到就不知了。
江老太毫不吝啬地誇贊兒媳,“你伯娘做這個耐心好。”
江有才正提着收拾好的魚進竈房來,正聽到這句話,随口問道,“說我娘啥呢,這麽高興。”
郝氏打趣她,“說你娘能幹呢。你啥時候也娶個能幹的媳婦進門啊,你娘也好多個幫手!”
這些個大嬸大娘最愛打趣年輕小夥兒了,看着平日裏大大方方地小夥子因此露出不好意思的窘像來,別提多開懷了。
巧雲也悄悄沖他眨了下眼睛,很有些看熱鬧的意思。
江有才臉色有點紅,答了句,“還早呢。”然後逃也似地出了竈房,身後傳來一陣笑聲。
三個女人動作快,半上午就把飯張羅得七七八八了,此時客人還沒來,能趁着這會兒功夫歇上一會兒,巧雲進屋去看了玉梅。
玉梅躺在床上,臉色比昨天好了些,不過還是蒼白,她的情緒很低落,整個人恹恹地不愛說話。
“玉梅姐,餓了沒?我這會兒騰出手了,要不去給你蒸碗雞蛋?”巧雲走到床邊問她。
玉梅無力地搖了搖頭,“我吃不下。”早晨拿碗紅糖雞蛋她就吃了半碗,整個人沒什麽胃口。
巧雲坐在床沿上,拉着她的手,“玉梅姐,你想開些,先把身子養起來往後什麽都好了。”
玉梅傷心,眼淚從眼角沁出來,不斷線地流。
巧雲也不敢再說什麽了,給她擦了眼淚後回到竈屋去。
孫氏問她,“你玉梅姐咋樣?可想吃啥?”
巧雲搖頭,“她啥也不想吃。”
孫氏原本舒展的臉色變得沉重,無奈地嘆了口氣,郝氏見狀難免說話開解她。盡管玉梅不想吃,巧雲還是調了碗雞蛋在鍋裏蒸着,等她有胃口了就能吃了。
完了她說道:“伯娘,咱們趁這會兒把茶水燒好晾着吧,等客人進門了好喝。”這個天氣,茶要是不晾涼根本沒法兒入口。
孫氏哎呀一聲,也沒工夫傷神了,“虧得有你提醒,我把這茬都搞忘了。”她連忙起身去拿茶葉來,“要是待會兒客人進門沒茶喝 ,你伯伯非得罵死我不可。”
客人進門臉茶水都沒一口,這是很失禮的,遇上小氣些的人心裏保不齊還會見怪哩!
兩口大鍋都占用着,只能把郝大娘家的小泥爐搬了過來,在上頭坐了一罐子水。小泥爐的火扇得旺旺的,沒多會兒就把水燒滾了。這一罐子倒出來沖茶,趕忙又燒下一罐,一直燒了三四罐才罷,幾個大茶壺都灌滿了,應該夠喝了。
幾人歇了約莫大半個時辰,客人陸陸續續上門了,江昌和江有才父子倆在外頭招呼,竈房裏又忙碌起來,洗菜、切菜下鍋。其他大菜只等撒鮮料起鍋就是了,糊辣魚卻得等客人差不多來齊了再現做,這樣才鮮嫩好吃。
會吃魚的人都愛吃鲫魚,肉吃起來比鯉魚、鲶魚的肉細嫩,雖然刺多,但慢慢地抿,細細地品,才正是吃魚的樂趣所在。江有才今天買的就是鲫魚,用來做糊辣魚再好不過。鲫魚個頭要小肉才更嫩,因此他沒聽他爹的只買兩條,而是買了小半簍。
鮮活的小鲫魚拾掇幹淨,加鹽稍作腌漬,一邊熱鍋上放入豬油,七八成熟時加幹辣椒段炸炒,出味後再放生姜,加開水,将魚投入其中熬煮一刻鐘左右,起鍋時加胡椒粉和秋油,再撒一把碧綠的芫荽浮在面上,色澤紅綠奪目,煞是好看。
做到這一步還不算完,須将糊辣魚用小火慢慢地煮,使得胡椒和辣椒的味道慢慢滲入魚肉內,才算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