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約那是謹姝離李偃最近的一次,她病入膏肓,并不能起身見禮。

隔着屏障只瞧見一個模糊的輪廓,身形異常高大,莫名透着股冷硬的氣息,映在屏上的剪影也像是鐵印拓上去的,只三言兩語,冷寒迫人的感覺便悉數傳來。

又或者她根本無力去瞧,只是潛意識裏幻想出來的罷了。

但無論如何,因着那一幕。

其實謹姝內心是有些怵李偃的。

此人絕對非傳言那樣暴虐荒蠻不通人性。但也确實非良善之輩。

而如若他性情暴虐脾氣急躁狠厲果決種種傳聞為假,那其城府恐更可怖。

謹姝重新回到十三歲這年,眼看着李偃派使臣提親,父親踯躅未定,一切按照前世的軌跡行進之時,她一邊感覺到迫切,一邊依舊還是陷入了掙紮。

這幾日她日日思慮,以致近旁都覺得她好似換了一個人。

——她随祖母前去寺裏上香,因着半道被突然竄出來的驚馬吓了一下,大師留她誦經招魂,回來後還是生了一場小病,雖無大礙,卻昏睡數日,醒來更是日日仿佛魂不守舍,更叫人擔心。

早上母親方來看過她,知如今她前途渺茫,終身大事身不由己,作為婦人,且亂世中夫家無權的望門後宅婦人,她內心對女兒的擔憂,除了隐忍下來,不知該做何疏解。見了她的面,只柔聲安慰她,仔細問了身體,又囑左右仆婦侍女好生伺候,只字不敢提江東王李偃來提親之事。

謹姝已非前世豆蔻年華裏那般爛漫無憂,這些細微之處,她如今能敏銳地覺察出來,個中緣由亦心知肚明。

故而看得清楚。

不由心下嘆氣。

她忽然想起了阿寧,那個前世裏她與傅弋孕育的一女,生得柔弱美麗,又秉性純良,不知後來如何了。她的阿寧,可有安然長大?

在這一刻,她忽然才明白了母親那滿心的疼惜和無可奈何。

Advertisement

她撫了撫母親溫氏的手背以示安慰,微微笑了笑說,“娘親莫擔心,阿貍已好多了。”

屋裏彌漫着藥湯殘留的餘味,侍女稚栎點了香薰祛味,只是混合在一起越發叫人透不過氣來,一瞬間她恍惚又憶起了前世病倒在栖蘭殿的那些日子,陡然覺得憋悶異常,囑稚栎把香揿滅了,窗子開了通風。

她拉母親坐在院子裏的藤下曬太陽,頭拱到母親懷裏撒嬌,“阿貍舍不得離開爹爹和娘親,但我知如今爹爹和娘親亦是身不由己,能為家中分擔憂難,阿貍亦無怨言。那江東王雖則聲名可怖,然年紀亦不大,家中更無妻妾,即便懷有二心,只為以結盟約而來,但結盟之法何其多,江東王具兵攻打玉滄也不是拿不下,何必非得聯姻以求盟好?”

婚姻絕非兒戲,謹姝道,“料想他應有些許誠意。我即便不了解于他,也該知他非池中之輩。雖則前途渺茫,阿貍也願一試,并無怨言。至于傅弋此人,阿貍聽說他實非将才,不過屍位素餐之輩,雖則手握重兵,可也難成大器,阿貍不喜。阿貍喜英雄。”謹姝擡頭看了眼母親,眸光熠熠,眉眼之間生動而俏皮,美麗不可方物。

這幾日還是第一次見女兒如此開懷。

只是這樣認真地講着自己的見解,倒叫人覺得好笑。

溫氏指尖點她額頭,小聲笑說:“可知羞乎?”

謹姝蹭着母親柔軟馨香的懷,咯咯笑,“不知不知。”她像藤蔓一樣纏繞着母親,只覺這是天下最柔軟溫暖的地方,一瞬間幾乎熱淚盈眶。

母女笑鬧了片刻,最後溫氏倏忽眼中含淚,一把抱住了女兒,嘆道,“委屈我兒了,你能如此作想,娘親亦感寬慰。此事還需你父親再定奪,你爹爹與我都盼你嫁一良人,只是亂世之中,何來良人之說,只盼你莫怪父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謹姝應了句,以寬慰母親,“道理女兒明白的,娘親莫自責,只是我嫁人,也是結一時之好,還望娘親督促父親多加警醒,當另置退路,如此才不至于任人擺布宰割。女兒日後也有依仗,娘親覺得……?”

溫氏只覺得女兒好似一瞬間長大了許多,這讓她既感覺到欣慰,又感覺到一陣難言的心酸,抱着女兒好生說了些會兒體己話,方才作罷。

母親走後,謹姝又思量許久。

終是下定決心,擇定李偃,雖則伴虎而行,但至少短期裏,李偃應當不會對她怎麽樣,也可免去葉家因觸怒李偃後所遭受的滅頂之災。

所以謹姝才來和何骝說了那麽一番話,前世裏,姨娘柳氏施予錢財給何骝,欲讓他勸父親将謹姝嫁去林州,而三姐姐昭慈與李偃議親。打的是兩全其美的幌子,其實仔細想來根本不可行。

李偃此人,相傳極霸道,這樣一個不容有二話的王,他所求之物,不但沒有得到手,還要被人替換成他物,無論如何他都是不可能接受的。

故而在姨娘滿心歡喜地以為,李偃不過是想與玉滄結盟,那麽姻親之事,無論是謹姝還是昭慈,都該無甚大礙的時候。不料倏忽間卻招來李偃的怒火。

何骝非是非不分之人,前世裏之所以會答應姨娘的請求,大約也是思量過的,認為姨娘的說法可行。

而現在,謹姝不過是在提醒何骝,李偃此人遠非想象那樣淺薄與好說話。

妄圖揣測對方的心思而擅作主張,實非明智。

謹姝和何骝話畢,站在廊階之下,深深呼出一口氣來。

她觀何骝反應,應當是聽進去了。

何骝回去後一直在反複思考謹姝的話,他其實大為震動,他也曾仔細揣摩過這位江東霸王的意圖。無論怎麽想都離不開玉滄這個點,但現下因着謹姝的話,靈思仿佛忽然被人當頭劈開了一刀光亮,豁然開朗起來。

或許李偃不是要玉滄,而是玉滄……葉家?

亦或者,一箭雙雕。

玉滄與上陽乃漢中糧倉重地,汝南王因擴充兵力,軍隊極速擴張而後備空虛,糧草供應匮缺,故而急于拿下玉滄以解燃眉之急,而開春便迫不及待的攻打山南,亦可佐證。而李偃橫掃江東六郡後,上陽亦為囊中之物。如今兵強馬肥,又有繁陽做後盾,其實對于玉滄并沒有劉郅那麽迫切,但他卻選擇這時候來會勢頭猛烈不可擋的劉郅,為何?

時人都猜李偃不想劉郅坐大,故而來搓搓他的銳氣,兼之李偃此人本就狂妄,故而也并不奇怪。

但現下的局勢,漢中朝廷退居陵陽後,北面的宇文疾去歲末就趁勢拿下了北方到漢中腹地的一條重要通道,如今南下亦是便宜,為了日後的南征大業,他是最不能讓劉郅坐大的,據說離山南不遠的郢臺就駐紮着宇文疾的大軍。

西南連連在劉郅手下吃敗仗的楊通此時龜縮在酆都,伺機而動,楊通此人是個睚眦必報之人,其兄楊選亦是火爆脾氣,接連被劉郅壓着打,早就滿肚子火氣,如今來個釜底抽薪也未可知。

幾方勢力拉鋸,李偃作為新晉霸主,勢力尚未鞏固消解,最明智是韬光養晦,坐山觀虎鬥,以得漁翁之利。

劉郅只要動玉滄,西南楊通楊選兩兄弟,北面宇文疾,甚至漢中的大将軍——如今駐紮在隔壁林州的傅弋,都不會坐視不理。

李偃此舉委實不甚明智。

可如果李偃所求并非玉滄,那麽一切倒說得通了。

何骝思慮許久,托人遞了書信給謹姝,而自己應葉邱平的召去了葉邱平的書房,原本那些準備好勸大人投靠林州的說辭,全部廢棄,面對葉邱平的提問,他只出神片刻,便揖手應道:“李偃确非良善之輩,但恰恰如此,大人倒可放心,他若想對葉家不利,大可不需大費如此周章。大人以為漢中如今怎樣?”

那日謹姝攔住他說的那個古怪的夢,給了何骝很大的震動,他知道稱夢不過是謙詞,那其中夾雜的獨到的見解和大膽的揣測,讓他頓時對那位女公子生出幾分由衷的欽佩來。

也讓自己沉寂的壯志又燃燒了起來,女子尚且有如此胸襟和眼界,他怎能如此悲觀消極,以致到胡亂作為的地步。

葉邱平微微蹙眉,“漢中式微,今上年老糊塗,又加朝令夕改、濫設職官,如此種種,民心漸失,恐不久矣。”

“是也,某以為李偃和傅弋均非良木,但若必擇其一,倒不如冒險與李偃結好。”

葉邱平倏忽直起身來,似乎單單聽到這樣的提議就覺得緊張,喉頭滾動,吞下一口幹痰,微微擡手,急切道,“先生請講。”

何骝再拜,“一則傅弋官拜輔國大将軍,卻無像樣軍功,實非良才,雖手握重兵,可若行征戰,底下大約也是一盤散沙。二則傅弋倚仗傅皇後及傅家勢力,而傅家又是今上被美色蒙蔽雙眼,一手提拔起來的庸碌之才,報應也恐不日而到,漢中衰亡之時,也恐是傅家覆滅之時。三則,李偃起于微末,不過數年便坐大,甚則如今橫掃江東,勢頭猛烈,他日問鼎中原也未可知,與其尋一個看不見前途的傅弋,倒不如冒險與李偃交好。亂世之中,焉有萬全之策,不過走一步看一步,還望大人莫被一時困境蒙蔽,他日勵精圖治,或可有其他轉機。”

葉邱平陷入沉思,良久才喃喃了一句,“先生所言我記下了,容我再想想,再想想。”

謹姝收到了幕僚何先生的書信,上書:某欲勸大人結好山南那位。

謹姝握着信,雖則是她心中所想的答案,但還是心髒砰砰跳了一瞬。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