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59章 第 59 章
“既是做工, 自是要簽個雇傭文書的。”
面對鄉民們的疑問,陸萌萌解釋道:“一天幾頓飯,給多少工錢, 這些都要寫進文書裏。若是我将來賴賬, 你們也好拿着文書去官府讨個說法。”
“那哪能啊?”
立刻就有鄉民喊道:“陸姑娘, 我們信你,不必搞個簽字畫押。都鄉裏鄉親的,哪可能騙我們?”
“老祖宗早把話說那了, 無規矩不成方圓。”
陸萌萌道:“不管是我雇你們, 還是你們給我們做工, 規矩還是先擺好了再說。”
下面一陣議論,但想想人家說的也有道理。人心隔肚皮, 還是做個文書好。
見大家無異議,陸萌萌便當着他們的面起草了一份雇傭合同書, 并細細将各種福利、做工要求講給鄉民們聽。
鄉民聽了務工福利後,心頭更火|熱了。
按照文書規定, 如果大家跟着陸先生學了本事, 能通過考核, 工錢還能加。
陸先生把這個稱作“技工證”。
一到八級,每增加一級,便能加工錢, 逢年過節還有獎勵。
最高的八級,最少能拿十二兩銀子,這還了得?!
而且不分男女,只要通過考試的, 都是一個待遇。
這下好了,大家心思更活躍了。本來昨天還有不少人聽到女人跟他們男人拿一樣的工錢還有些不舒服, 這會兒卻是在盤算着是不是讓老婆,女兒都來跟着陸先生學本事了。
Advertisement
而一些本就有手藝的人心思更是活泛。
這改良技術、發明創造起步十兩,最多能拿到二百兩。自己要是搞個什麽發明出來,那豈不是就生發了?
二百兩啊!那能去西戍城買好兩套房子了!
好家夥,就這條件,別說守規矩了,以後陸先生喊他們往東,他們都不會往西去!
老祖宗保佑,一定要讓我們被選上啊。
村裏識文斷字的人多了,雖然面試鄉民有上千人,但真登記起來倒也快。
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将所有人的信息都登記好後,陸萌萌讓他們回去等通知,若通過,會讓他們再過來,在正式的文書上簽字畫押。
等人走後,陸萌萌便尋來粘土,用粘土和鐵粉捏了幾塊板後,便在上面進行雕刻。
這種文書用油印手推機是不行的。油印印刷最大的弊病就是油墨會花,這缺點導致了它只能用來印些考卷或不那麽正式的東西。
像雇傭合同這種東西最好還是用雕版印刷。當然,要她正兒八經地去弄雕版也不可能,所以思來想去的,還是打算用粘土和鐵粉。
之前上山煉鐵時,她還剩下一些邊角料,這種邊角料要比鐵礦好粉碎。放在小石磨盤裏多弄幾次,多篩幾次,得到鐵粉後和粘土混合,再打個框,将粘土放進去進行整形,刻字,最後放火裏稍硬就行了。
油墨用的是古代印刷油墨,讓李東去鎮上買了些紙後,帶着全村人,花了一個白天的時間把文書都印好,這才開始細細審核各鄉村民的信息。
在此期間,田坤還帶着人去偷偷踩點調查,一些明顯行為不端的人得先剔除掉。
許是這些鄉民也在意自家祖宗臉面,這些帶來報名的人在村裏口碑竟都不錯,這倒也省了陸萌萌很多事了。
她拿着錢又讓李東去買了幾口大鍋來,待兩日後,陸萌萌便把錄用名單交給了李來福,讓他前去各村通知了。
這次招募錄用了三百人,這讓一群鄉民大失所望。不過聽說後期可能還要招後,便又湧起希望,有些要上進的,家裏有被選上的,已開始盤算跟着家人先學着認字,晚點再去面試也好有些優勢。
人民群衆的智慧總是無窮的,為了美好生活,他們總願意拼盡全力。
這多人被招募過來,管理就成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陸萌萌對所有小李村村民都進行了一番培訓,并将鄉民打散,以十人為一小組,四十人一大組進行編排。
小組組長為外村人,而大組長為小李村的各“知識分子”。
這些大組長平常要負責指導鄉民的學習、工作,甚至還要他們對鄉民進行思想教育。
為了讓這些大組長更好地帶領鄉民工作,陸萌萌晚上開了晚班課,教辯證,教管理與經濟。
不入格物門道不知學問浩瀚,這些古代的知識分子在這些高級課程中,終于領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也終于明白,他們的陸先生為何只說自己只學了個皮毛的皮毛了。
太多了,學不完,終其一生都學不完啊!
工地上幹活的人多了,進度也就快了起來。
與此同時,陸萌萌也感覺到了什麽叫做花錢如流水。好在,現在他們村的特産有大戶接收,暫時倒也不用擔心銀子的問題。
不過這樣下去也是不行的,所以很快,她便按照計劃,将前來務工的婦女都組織起來,進行成衣的制作。
用水力紡織機制出的布比較寬,也比較結實,用這樣的布做成衣服後再賣出去,會是個不錯的營生。
最關鍵的,因着生産工具的改進,他們能比別人省下一大筆成本,這個省下的織布成本能讓他們在市場上占據極大的優勢。
大昭成衣相當貴,哪怕是件二手棉質衣袍都要兩三百文。陸萌萌經過計算,發現扣去所有成本後,哪怕後面進棉花織布,她也能将衣服成本壓縮到50文一件。也就是說,哪怕一件全新的棉質衣袍只賣100文一件,也還有50%的淨利潤!
50%淨利潤的生意無論放到哪個時代都是一門好生意,都是能讓生意人笑歪嘴的那種。
而如果自己繼續改良工具,甚至做出腳踏的縫紉機,那這個淨利潤還能擴大。這就是生産力升級帶來的好處。她有理由相信,只要沒那些王八羔子來給她搗亂,就服裝這一塊,便能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
而且,他們也能為特定人群制作衣服,比如軍人。一百文一件的衣服想來也是很難讓人拒絕的價格吧?
至于染料,這很好解決。別人保守的秘密在她這裏根本就不算秘密,系統給的書上都有,甚至許多原料在野外就有,自己只需去買點明礬回來做下固色就好了。
陸萌萌把軍t用兩地上關于縫紉、裁剪等相關知識都抄了下來後,就把大小姑娘召集了起來,給她們講解縫紉的相關技術。
這些古代婦女大多都會女紅,有些概念那是一點就通。至于流水線操作,這算啥難題?不就一人做一部分嗎?這簡單,甚至都不費事什麽力氣。
有了足夠的人,所有工作進度就仿佛做了火箭一般,變得快了起來。
一月後,待秋收時,趁着村民們回家農忙,陸萌萌來到夏涞鎮,與李修一起,請着王掌櫃吃了頓酒。
別看王掌櫃只是個小掌櫃,但他為晏家辦了一輩子的事,人脈其實相當廣。有他幫忙牽線,事會好做許多。
王掌櫃得知一件衣服自己能拿十文錢的回扣後,也非常樂意幫忙。
沒幾日,他便親自帶了一個跟他同姓的商賈過來看成品。陸萌萌帶着人去了倉庫,一番檢查後,這商賈倒也有魄力,竟是一口氣将1800件成衣都買下了。
一件110文,扣去給王掌櫃的回扣,就這一筆生意便是淨賺九十兩,而且還不用陸萌萌運輸,他們親自來取,貨清結款。
陸萌萌看了王掌櫃一眼,見他朝自己抿了抿嘴,心裏不由一樂。
看來免運輸這條是王掌櫃談下來的,果是有幾分本事啊。
第二日,商賈便帶了人過來取貨,當場結了錢後,又問陸萌萌能不能做棉袍。
這自也是沒問題,不過棉袍可就不是這個價了。松遼郡過冬的襖子起碼要用三斤棉花,而眼下棉花的價格已高達150文一斤了。做一件棉襖的成本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成本起碼在550文左右。
如果要賣,起碼得賣到850文才有得賺。陸萌萌報了個價後,那商賈想了想,道:“姑娘,如果在下去進料過來,你們能幫我們做嗎?”
來料加工?
陸萌萌想了想,便道:“可以是可以,只是這工錢……”
她想了想,道:“起碼得收六十五文一件。”
王商賈想了想,道:“行,就依姑娘的,六十五文一件。”頓了頓又道:“我們想訂一千件,不過要在入冬前做好。”
陸萌萌算了算時間,便點頭,“可以。”
一樁生意做成,按理是要吃個飯的,可這王商賈卻是連連推辭,直接就帶着人走了。
陸萌萌望着王商賈逃也似的背影,忽然覺得有些好笑。
這是怕自己反悔還是賺錢的心思太迫切?竟是一刻都等不了了吶。
過了秋收,便有官吏前來收糧了。
許是得了孫勤囑托,又許是陸萌萌這些“刁民”上回留給衙門人的印象太深刻,總之這一回收糧,來的小吏可老實了,竟是連“踢鬥”這動作都省了,該收多少便是多少,連屁話都不敢多說一句。
收了糧,這些小吏也不敢停留,忙尋了借口就走了,生怕小李村這群刁民将他們綁了去見官。
陸萌萌看着遠去的小吏,想想之前的彭震,只覺可笑。
人善被人欺,你真豁出命去拼了,他們倒怕你了。
再想想一畝地要交十升三合五勺(将近12斤糧)便覺這大昭不是一般黑。
松遼郡土地雖肥沃,可一年也只能耕種一次。小李村是有她開挂了,要沒有呢?天爺爺給臉,一畝地稻米能産個兩三百頂天了。但這産量是帶殼的産量,如果去掉稻殼,出米率撐死了也就70%。
而官府來收糧收的卻是淨糧。一畝地平均下來也就能搞個一百五六十斤糧食,交給官府倒要交十一二斤,這個新簡直太黑了。
現在的農民不像現代農民,除了種地他們沒什麽來錢的路子,一年幹到頭,還得弄點野菜,換點雜糧才能勉強活下去。全家老小都指着地裏這點東西過活,一畝地多收幾斤在這個時代可能就是一條人命的代價,這個叫大昭的朝廷真的是太貪婪了。
也難怪乎有這多鄉民要給她幹活,實在能來錢的地方太少了。
為了照顧下鄉鄰,她又招了些人來做成衣。
能幫點是點吧,不然許多人冬天都熬不下的。
轉眼,便是到了冬日,交貨的日期到了。
王商賈這回還是親自來的。驗了貨,當場結了貨後,便試探着問道:“姑娘,若是朝廷允許的話,您這機器賣嗎?”
別怪他貪心,實在是太誘|人了。
一件嶄新的棉布成衣批發價110文,他轉個手,往外一倒騰,起碼能賺個四五十。這成本能壓到這低,定是那機器的原因。
陸萌萌笑了笑,“那得看朝廷的意思了。若朝廷允許,也是能考慮的。”
聽到這話,王發大喜,連連道:“若真能賣,還請姑娘賣我幾臺。姑娘放心,價錢到時都好商量。”
陸萌萌點頭,“其實我也有事想請王東家幫個忙。”
“哦?是何事?”
陸萌萌讓李東拿了一塊肥皂過來,又打了盆水,演示了一番肥皂的用法後問道:“王東家,此物可否賣錢?”
王發伸手接過肥皂,起身走到臉盆旁,學着陸萌萌的樣子将手打濕,試了試後,便有些驚喜地道:“這皂胰子怎這好使?沫沫真多,洗得也幹淨,哎呀,怎麽還這麽香?”
“若是能賣,此物也委托您跟王掌櫃一起售賣如何?”
王發大笑,“那感情好。這等香撲撲的東西最得那些千金們喜歡了。”頓了頓又道:“不知姑娘打算賣多少錢?”
“您是王掌櫃的同族兄弟,就跟給王掌櫃的一個價,一塊四十文如何?”
“四十文?”
王發倒吸一口涼氣,心裏暗道:“這陸姑娘該不會真是神仙吧?怎麽賣啥都能搞這麽便宜?”
古代的豬胰子皂做法繁複,原料昂貴,且都是家庭式的作坊,自然很難降低成本。但陸萌萌就不一樣了,工藝與管理上做出一些改良,自然能把成本大大降低下來。
就這樣,她扣去所有人工成本,一塊肥皂還有25文的賺頭呢。
當然,這些她是不會說的了。
王發又試了試肥皂,道:“王某是不做這生意,不過姑娘的東西實在好,倒可以帶着做做。”
他想了想,試探着道:“一千塊,可有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