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打探

打探

鴛鴦在賈母面前提了一嘴,賈母一吩咐,榮慶堂裏的丫頭婆子自然不敢議論。

王夫人則和王熙鳳打了招呼,家裏兩個當家管事的人下令封了口,可府裏的幾個姑娘,卻都知道了,揚州來了人,要接黛玉家去。唯有寶玉,一無所知。

早膳過後,三春便一起到黛玉住的院子裏來,紫鵑和雪雁才斟茶上來,寶釵便帶着莺兒來了,進門時臉上帶着笑,說:“林妹妹,恭喜了,聽說林姑父千裏迢迢派了人來接你回家,你不是常常想家,這下可謂是心想事成了吧。”

這話說的,其實不太妥當,好像指責黛玉住在賈府,還不滿意,嫌棄賈府似的。

不過黛玉想着要家去,心裏高興,也就懶得計較,左右她和薛寶釵又不是什麽真的親戚,這一年多來,旁人都誇寶釵性子好,偏她和寶釵合不來。此時只笑一笑:“是啊,等着安伯帶人把禮走完,我便能家去了,确實是心想事成。”

探春幫着描補了一番:“林姐姐離家幾年,想家,挂念林姑父,人之常情。只不過,林姐姐要是回了家,可別把我們忘了。都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我們沒機會去揚州,林姐姐到時給我們寫封信,我們看了,也權當去了揚州。”

惜春:“光是信能看出什麽,最好再畫幾幅畫兒。聽說那邊小橋流水,明月人家,不知究竟是什麽樣兒的?”

黛玉笑了:“我可不會畫,要不,四妹妹,你跟我一道回去?”

惜春眼睛一亮,随即又暗下去:“我是想去,只是誰也不會同意我去。”

薛寶釵走過來,手往惜春肩上一搭,顯得很是親近:“四丫頭,你年紀這麽小,就算你哥哥同意,老太太也不會同意的。連林妹妹回去,老太太都擔心路上遠,更甭說你了。”話鋒一轉,卻是指向黛玉:“颦兒,聽說林姑父接你回去,是因為新認了一個女兒給你當姐姐,還是長公主府上的,我們家原本在金陵,倒也聽過一些長公主的事,據說她避世隐居在金陵,按理說,她府上的人,都應該低調行事,怎麽會,突然就讓林姑父認在膝下了,老太太和太太她們都擔心,怕你回去受欺負,畢竟那是長公主府上出來的,還是說,你們原本認識?”

打着關心的名義,話說的也漂亮,可實際上,誰也不是傻子,她想打聽長公主府的事,誰都聽出來了。

黛玉以前都是裝聽不出來,自打來了榮國府,她那位當家的二舅母,可是明裏暗裏,給她下了多少絆子,以前都忍了,這一刻,突然就覺得無法忍了。這話要是三春中任誰來問,她還相信是真的擔心她,可偏偏是薛寶釵,她素來覺得,寶釵看似寬厚大方,實則暗裏藏奸,每每與她說話時,更是明顯,當即便說:“我不過是回自己的家,有什麽可擔心的,我自己的父親,難不成還能害了我?老太太擔心,不過是覺得現在天氣一天比一天熱起來,這時候出門,路上多有不便,又不是擔心我回家會受委曲。不過太太那裏,我還真不知道,太太也沒在我面前說過。難道太太說給寶姐姐聽了,讓你來問我?”

寶釵沒想到黛玉會直接怼回來,愣了一下,馬上笑着掩示過去:“我不過是聽我母親說的,那天你家的大管事來見老太太,我母親正陪老太太抹牌,順便聽了一耳朵,回頭太太跟我母親說起,說你年紀小小,母親便去了,老太太不放心,千裏迢迢接了你來,怎麽突然林姑父就無緣無故地認了個長女,別說太太,府裏長輩都是看着你長大的,哪裏能不擔心呢。就說我們這些姐妹,也替你擔心呀。”

話裏話外,倒像是說林如海認個女兒,只怕有內幕。可卻一個字也沒明說。

黛玉還沒發作,惜春就聽不慣了,冷冷一笑:“寶姐姐還真愛操心,難怪太太總誇你穩重。像我就不會想那麽多,林姐姐回自己家裏去,有什麽好擔心的。我只替林姐姐高興。”

Advertisement

迎春是不知道如何打圓場了,只好低下頭,裝沒看到寶釵的尴尬。

探春卻不得不多想一點,不過寶釵的話确實說過頭了,她想解圍都無法,只好揀了個安全的話題:“林姐姐,我倒是聽過長公主許多傳聞,不過從來沒見過。你見過長公主嗎?”

她問的直接,反而坦蕩。

黛玉輕笑:“沒有。以前父親母親帶我去過一次金陵,碰上長公主的船,不過并沒有見到長公主本人。倒是長公主的游船,非同一般,兩層的寶船,停在碼頭上,如鶴立雞群。我長這麽大,還是頭一次見到那樣的寶船。”

探春打小便要強,一直認為,若她是個男兒,自有本事出去闖蕩,做出一番事業了,對長公主很是佩服,聽黛玉這麽說,更是好奇:“果然是長公主,當年能披甲上陣,連坐的船,都是兩層的,我只在書上看到過,說兩層的寶船,都是戰艦,公主用的船是兩層,倒也不奇怪。可惜無緣親眼見識一番。”

寶釵到底不一般的心性,仿佛剛才的尴尬不成在,笑着說:“探丫頭,兩層的寶船,也不是只有戰艦,以前出海的商船,也多是兩層的寶船,這樣一來,運費卻多不了多少,往來一趟,便能多賺不少。”又說以前薛家也有一個船隊,運茶葉絲綢瓷器到占城等地販賣,“可惜,自打天弘三十四年起,朝廷禁了海貿,家裏的船隊也散了,只留了幾只小船,南來北往,從運河上走貨。”

惜春雖不喜歡寶釵處處拿大,可聽了這一席話,也只得說一句:“寶姐姐懂的可真多。”

寶釵笑道:“這有什麽,江南人都知道的事。也是因為你們二府早早遷進京裏來,不然在金陵,你們也是知道的。”又問黛玉:“說起來,林姑父差人親自送信來,都沒有跟你說,你那位新姐姐,是什麽樣一個人嗎?”

黛玉:“說了呀,文武雙全,知書達理,學問也好,是長公主親自教導的。我雖沒見過,光聽了這席話,也覺得姐姐出色的很,心裏盼着早點能見着。”

惜春:“文武雙全,那豈不是說,那位林姐姐,還會功夫?”

黛玉莞爾:“是啊。可惜父親信裏沒說,不知道姐姐使劍,使刀,還是用九節鞭?或者,也跟長公主一般,還會使長槍?我也好奇的很,等我回去了,回頭給你寫信,再告訴你。”

探春:“能讓林姑父稱贊文武雙全,功夫必定了不得。長公主早年能披甲上陣殺敵,說不定那位林姐姐的功夫,便是長公主教導的。我之前常嘆息,恨自己不能早生二十年,如今京中都講究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想有這麽一位姐姐,居然也習了武,可見江南風氣倒比京中更開明。”

寶釵笑了:“探丫頭,你想多了。江南凡大戶人家的姑娘,也講究作些針黹、紡績為主,随意出門,到底不夠端莊。你們口中的那位林姐姐,多虧是長公主教導。普通人家的姑娘,要是這樣,将來可沒法出門的。”

這話一說,倒有指責嫌棄之意,嫌棄那位“林姑娘”不端莊,不穩重。

黛玉聽了,十分不舒服,那位姐姐雖未蒙面,以後也是她的親姐姐了,正要反駁,不想惜春卻快她一步:“要是我能像那位林姐姐一樣,能文能武,說不定,我自己便能行走江湖,随意出門去,何必在意旁人怎麽看。”

寶釵的出門,指的是嫁人,可惜春這話一說,好像也沒錯,一時之間,寶釵還真無法反駁。

黛玉便笑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