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章
第 22 章
第二十二章 騎馬的大俠來啦~
不過王大山還是略顯遲疑了一下:“敢問朱少俠,大約在什麽時辰遇到的這群夯貨?”
王大山這一改口倒是對了朱令儀的胃口,她樂呵呵地告訴對方:“也就大半個時辰,要是特地奔着山下什麽來的,那你現在就得去喊人準備了。”野豬的速度是挺快的,尤其是有目的的專程過來,更是速度。
不過,朱令儀也有些奇怪,這個季節山裏能吃的東西不要太多,野豬也不應該奔着山下來啊。
想到就問出了口。
王大山頭疼道:“又是奔着紅薯地來的。已經不是第一回了,每年都得來鬧上幾次,好好的紅薯地,非得糟蹋得不成樣子。”
他們這些獵戶這些年下來也就每家攢了七八畝,十來畝地,種糧食實在太複雜,伺候要非常精心,他們本就不大擅長種地,因此就都種了高産的紅薯,雖然吃多了燒心,但絕對管飽。
他們還能打獵吃點肉食,這日子也過得。倒是沒想到,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這些紅薯地入了野豬的眼,每年都下山來嚯嚯。不說吃多少,吃不完也都給拱出來,拱壞了。
一般都下來三兩頭,一家三口或者四口的野豬,像是一次來六七只的,那就不大好對付了,少不得全村獵戶出動,狠狠幹它一回。
朱令儀聽聞村子裏十幾戶人家,每家至少兩個能打獵的,有的人家兒孫多的,能出四五個人手,她也就不在操心了。
離開獵戶村前,王大山随意問了句:“朱少俠帶這些牲口是做什麽呀?”
朱令儀答道:“哦,我是牛馬販子,從山裏捕捉了這些牲畜,準備到縣城和鎮集上販賣的。”
“哎呀,早說啊。”
王大山一拍大腿,這可是有點來不及了,眼前還有要緊事兒呢,他忙問道:“少俠可是要到梁家落腳麽?能呆幾天?要是這邊完事兒早,咱也去湊個熱鬧。”
獵戶們肯定不窮,他們不一定需要牛,但對騾子和馬肯定是動心的。他們通常三兩個人一夥兒進山,好有個照應,但每次也是三五天就得回來,不是因為打不到空手,而是獵物太多或者太沉,拿不了,搬不動。
Advertisement
這要是有了腳力,那還怕啥多啊,大不了騾馬背上搭兩個背簍,實在不行後背上還能綁點,總比自己扛多好多。
此時再看朱令儀牽着的一串繩子上的兩匹大騾子,簡直心動得不行。
朱令儀見他一邊躊躇着,一邊瞄着自己身後,笑着安撫道:“我這次出來不會那麽快回去,你要是尋我,或者去鎮集上,或者去縣城騾馬市上,實在不成問梁家也行的。”畢竟作為唯四的認識人,她還是會去梁家打個招呼的。
“從大俠到少俠,這些人,還真有意思。”朱令儀微微笑着帶走了一串牛馬騾子驢和山羊什麽的。
如此,慢悠悠地又走過了幾個村子,朱令儀終于來到一條大河附近。
河上有座石橋,立馬橋頭,朱令儀打量着河的兩岸,據說東邊是東陽村,另一邊就是向陽村,雖不是正對着,但斜角相對,不超過十裏。
朱令儀擡頭看了下太陽,她是特地趕早往山下來的,又是打聽又是慢慢走,此時也不過十點來鐘。
朱令儀的到來已經引起不少村民的注意,畢竟在鄉下村子裏,很少有陌生人來,尤其是還騎着高頭大馬的陌生客(還沒注意到身後一串)。有那膽大調皮的孩子已經慢慢往跟前湊了。
“小孩,你知道哪個是梁家?”朱令儀手裏拿着一個果子,問湊過來的幾個小孩。
一個有點髒兮兮的小孩眨巴着眼睛,瞅瞅身邊的一個小孩,反問道:“是老梁頭家?”
這個麽,她還真不知道這村裏幾個梁家。
“梁七和梁小八家。”
“哦哦哦,我知道,我知道,給我!”那小孩立刻舉着手跳了起來,要不是有點害怕,都敢往上夠果子了。
朱令儀把果子抛給他,“帶路吧。”
那小孩邊上一個沒吱聲的孩子扭頭就往村裏跑,邊跑邊跳着大聲喊着:“八叔,八叔,有個大俠找你來啦~”也不管他八叔根本沒在家裏。
“騎馬的大俠來啦~”正是梁三哥家的兒子梁致。
跟着後邊還有個大點的孩子也在喊:“哎呀,你跑錯了,大人都下地啦。”
“我找我奶~”對孩子來說,有大事兒找爺爺奶奶可比八叔管用。
這一串兒的人和動物,剛到村口的大槐樹附近,就被聞訊而來的幾個老頭、老太太給圍上了。
“這是哪家的娃兒啊?好俊秀。”
朱令儀淺笑着答道:“我姓朱,是過來販賣牛馬牲畜的。”
“哎呀,你就是梁老七和小八說的那個會逮野馬野牛的大俠啊?啧啧,這才幾歲,咋這樣能耐。”
朱令儀微笑:“大俠就不必了,老太太喊我一聲少俠也行的。”
“你這是騾子馬?這是毛驢子啊?咋賣啊?”有迫不及待的已經開始行價了。
鬧哄哄的聲音響成一片,朱令儀見有人太好奇打算偷偷伸手摸一下。
這可不行,朱令儀一蹙眉,氣場散開,冷聲道:“別伸手,不然被驢踢了我是一概不管的。”
又朝圍着的幾個老頭老太道:“都散了吧,看好小孩子,這都是野生捉來的,脾氣不好。”
只是她實在高估了這些老頭老太的好熱鬧的心,把小孩子趕開,自己卻想湊過來。
朱令儀有些不爽,吆喝一聲,牽着踏雲就要離開,她不想進村了,這些人一點分寸感都沒有,進了村還不得跟到人家門口去?
一向臉皮夠厚的老頭老太沒想到這個大俠脾氣還真大,一個不順心意居然掉頭就走了?!
這可不行,這牲口都送到家門口了,還能讓長腿跑了?沒見前些日子梁家牽回來的幾頭牛啊,馬的,搶的都快打起來了?今天要是讓這個什麽大俠牛馬販子走了,他們還不得被全村人給埋怨死?
有那着急的恨不得來拽朱令儀的馬繩子,朱令儀手上的柳樹條輕輕一甩,“啪”的一聲,那老家夥抱着手 “哎喲,哎喲” 直跳腳。
衆人見人家出手真是一點不含糊,都識趣地趕緊都退開幾步。可見這些老家夥也是得寸進尺的,要是好說話,好欺負,他們就糾纏不休,要是像朱令儀這樣的,他們也知道明哲保身的。
眼瞅着牛馬販子(已經不叫大俠了)要走,好在有人眼尖,看見梁母在小孫子的拉拉扯扯下往這邊過來了。
梁母也瞧見那高頭大馬了,倒是不懷疑小孫子的話,只是眼瞅着要收秋了,這些天家裏的勞力都下地去幹活了,她在家還是因為看孩子。
這幾年家裏日子見好,各房裏的孩子就一個接一個地生出來了,如今東西兩院裏不到八歲的孩子加起來得有十個,大人都下地了,沒人管孩子可不行。家裏壯勞力又多,八個大小子,加上兩個還算壯年的老漢,如今又有兩頭牛幫手,她們家的兒媳婦倒是只輪流下半天地就成了。
“我說老梁家的,你快着點啊,磨蹭啥呢。”有心焦的等不及喊上了。
梁母扯了一把小孫子,“你腿兒快,去咱家地裏喊你爺和你七叔,八叔一聲,說家裏來貴客了。”
這麽長的話,梁致肯定記不全的,只不過梁母也沒指望他記全了,能說明白就行了,這些話主要是對外人說的。
打發了孫子去報信兒,梁母也是一拍大腿,“這兩個嘴上沒毛的,什麽大俠小俠的,硬是把這麽年少的孩子給叫老氣了。我還一直當是多大歲數的大俠呢。”還真是誤導了她,光聽幾個孩子說的話,她心裏頭想象的可能大概是個面帶風霜,有些成熟的女子印象,又豪放又不拘小節什麽的,沒想到,竟然是個又白嫩又傲氣的小姑娘。
難怪,她那木頭兒子一問直臉紅脖子紅的。
朱令儀抱拳一笑,道:“梁嬸子有禮了。叫我朱少俠也行。”
又看看衆人道:“我過來販賣牛馬,記得梁二哥他們說過,要是路過給他們說一聲,就先過來瞧一瞧,倒是不必打擾他們幹活了。”
她這一路過來凡事經過的村子都知道她來販賣牛馬了,自然也是她特地廣而告之的。此時進不進村子都無所謂的,她倒是想早點去鎮集或者縣裏先尋個地方安置下來,好多事要辦呢。
貴客都到家門口了還能讓走了?這必須不能啊。
梁母咬咬牙,拉上朱令儀的手,牢牢握住,“那可不成,孩子們一直說,上次牽牛回來你可是幫了大忙了,這到家門口了還不進家,那我們梁家就得讓人唾沫淹了。走,跟嬸子家去。”
又轟看熱鬧的人,“散了散了,誰家要買牲畜來着?趕緊去地裏找人去商量吧。”圍在這有啥用,脖子上的腦袋就是吃飯的家夥麽。
另一邊,梁家的小孫子梁致,一路小跑到了自己家的麥地裏,累的彎腰喘了好幾口氣,才斷斷續續喊了幾聲,“爺爺~二爺爺,家裏來、來、來大俠啦。奶說,讓七叔和八叔你們回去買大老牛呢。”
“好多大老牛,還騎大馬,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