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野豬吃剩的
野豬吃剩的
第四十八章什麽牛嚼牡丹啊,分明是野豬吃人參好不!
朱令儀立馬搬家。
終于不用上廁所還得自己挖坑自己埋,也不用擔心蹲坑的時候身後來個啥突襲了。
山洞裏的東西不多,大件也就是露營帳篷之類的,讓随身寶收起來,零散的日常用品這次回來還沒怎麽往外拿,這個那個的,塞進背簍裏,一個背簍都沒裝滿就收拾完了。
來回走走看看沒落下啥,再往各個角落撒上從随身寶拿薅來的幹燥劑和防蟲劑,把山洞門封好,這裏以後就是她狡兔三窟的第二窟了。
新宅子有随身寶這個作弊器,也不用晾曬通風啥的,一切都妥妥的。
仿木質的進戶門略有些沉手,還裝了緩阻裝置,就算六七級大風天開門也不會輕易被風“咔嚓”甩斷啥的。
進門正中間是堂屋,也就是客廳了。
她打量一番,屋頂高企,空間開闊,房梁和檩條被原木色的上過清漆的木板做的頂棚遮擋了起來,顯得幹淨又整齊,比她在山下見到的那種擡頭就見各種木頭椽子的屋頂好多了。她住了一個月客棧,也住過梁家,見到過老鼠在屋頂飛竄,也見到蜘蛛吊在屋頂打秋千似得結網。。。。。。
算了,不能多想。
再看堂屋中擺着一張八仙桌,四把靠背椅,桌子上是一套她從縣城逛街買到的瓷器茶具,以及她跟随身寶“定制”的保溫壺,桌子後面是一堵牆,她屈指敲了敲,有空響,朱令儀挑眉,“這就是火牆麽?”
“對,我這次在山外也搜集了些信息,此地都用這種牆,冬天跟火炕一起燒,屋子很暖和。”
“嗯,不錯。”她的房子進深很深,看樣子被分割成前後內部兩進式,這樣的話,她一個人住,每個屋子都不會太空曠,又可以多幾個功能間。
朱令儀見客廳進戶門左右兩扇四開的玻璃窗,采光很好,此時雖然太陽剛出升不久,屋子裏依然十分明亮。
火牆後面是廚房,廚房裏左右各有一個竈臺,燒水也好,做飯也好,直接給左右相連的兩間屋子的火牆和火炕供暖了,如果是冬天,那一定很暖和。
Advertisement
夏天的話,一般人家都是在外頭搭個竈臺燒火做飯,免得屋裏太熱。
廚房足夠寬敞,靠北牆還放了張飯桌,兩個小凳子,人少的話,不用端飯到前面客廳,直接在廚房裏吃飯也行的。
櫥櫃和隔層什麽的都有,甚至鍋碗瓢盆、米面糧油都被随身寶準備齊全了,就是沒人會做飯。
最最值得稱贊的是,随身寶在廚房裏把她要的壓水井給整出來了!
鑄鐵的壓水機頭,朱令儀按照随身寶的說明,舀起一瓢水倒進機身裏引水,另一手緊着壓動手柄,再加一瓢水後,就有水從前面的水嘴裏嘩啦啦流出來了。
當然,這個壓水的動作不能停,得一直壓個不停,直到水缸裝滿。這個活兒雖然有點小累,但比起大冬天在外面打水挑水來說,已經很先進了。
朱令儀是在書院的時候在一本古籍裏看到這樣的東西的,有圖紙,這種比較枯燥的古書一般沒人看,她是有書就不會錯過的人,看到後覺得很不錯,就記下來了。
果然整出來,除了有點費人力,別的都好。
她琢磨着這個鑄鐵的機頭其實不算複雜,就是不知道梁七那個鐵匠鋪能不能打造?但是,随身寶不得不弱弱地提醒道:“地下得打很深的鋼管或者下塑料管,直徑少說得十幾公分,還有橡膠墊片。。。。。。”
得嘞,先別說鋼管有沒有可能做出來,就是往地下打鋼管淺了靠大錘也許能行,但深了必須得用鑽頭,而且,既沒有電力,也沒有燃油機,更沒有能量塊,靠啥帶動啊,更別塑料、橡膠了,直接省了吧。
失算啊,她原本還挺高興能有個新東西可以推廣,不說造福大衆,至少能賣不少錢吧,結果,當頭一棒啊!
算了,急不得。
如果她要是當了縣官,第一個就得把教育先搞起來,尤其是理科工科得重視起來,這樣幾十年後也許能有一些科技小進步吧。
被澆滅了熱情的朱令儀草草把剩下的幾個屋子轉了轉,嗯,特地看了廁所和洗澡間,還不錯。
然後發現幾個屋子都沒有窗簾,這個晚上雖然山上沒什麽外人,但沒遮擋的睡覺也是不适應啊。
朱令儀讓随身寶把自己在縣裏買的布匹都拿出來,翻找出一種淺紫色的粗布,有些沉正好做窗簾布。
至于怎麽做,怎麽裝,那就是随身寶的事了。
她把自己住的卧室簡單布置了一下,放下日常用品,就抓緊時間去收秋幹活了。
================================
朱令儀帶着随身寶花費了前後二十天,消耗了五分之一的最常規的能源塊,總算把附近十來座大山的最好的山貨收入囊中。
各種甜美的野果,這次她發現更甜的野生葡萄,紅棗,野生酸棗,其他什麽蘋果,甜梨,軟梨,柿子,櫻桃,野生山楂啥的,都挑最好的,其他味道略遜色點的,都直接掠過,實在沒那麽多功夫。
至于蜂蜜蜂巢,山板栗,山核桃,山榛子、松子、各種野生菌,甚至各種藥材,她實在彎腰累着了,幹脆都讓随身寶出力,許諾了可以外接能源塊,随身寶自然也賣力地收獲起來。
她們倆采收也是特地訂了标準的,最好的,次一等的,還有第三等的,夠不上這三等的都不要。
最好的,當然自己留着,第二等的,如今在外面也是頂級的存在,留着送人或者在鋪子裏高價出售,第三等才是山貨鋪裏日常售賣的山貨。即便是如此,那也比別處的好了不知道多少,可遇不可求。
這期間,她還撿了不少蛇蛻,自然脫落的鹿角,野牛角啥的,這些東西她只留了些最好的,大頭都準備放鋪子裏出售。
至于順手打的各種蛇,有毒的多,沒毒的少,可以賣也可以送人。這次下山她知道不少事兒,比如山外很多人喜歡蛇肉,說是極鮮美,等有機會她也嘗嘗。
山貨是收不完的,她因趕時間去找野牛野馬群,還得打獵些過冬肉食,只得先放手了。
====================
有了前幾次的經驗,她在随身寶全程地圖配合的情況下,不用費心去尋找就圈定了五個野生牲畜群,大的有四十多匹(頭),小的也有十幾頭,都帶着夏季剛出生的小馬駒,小牛犢和小羊羔之類的幼崽,這種最适合圈養了。
她新宅子山谷的下風口是新建的牲畜圈,青石砌成的高牆,有屋頂和同樣青石分割的圈舍,食槽、水槽、鹽磚和草料都準備充足,所以,這次她不去專門馴服,而是直接驅趕一群往山谷裏去,然後再捉住領頭的野牛或者野馬,帶着牲畜群進入圈舍。
這樣的效率高很多,起早貪黑趕了三天,她就把這五群都給圈養起來了。
最後清點一番:野牛最多,有四十二頭,裏頭包含十一個小牛犢,有公有母,這個沒來得及細分;
野馬有二十五匹,其中品質非常好的有八匹,剩下的也不錯,還有五匹小馬駒;此外,大青騾子有六頭;野驢正好一群,二十三頭,這裏帶七頭新生的小毛驢;
山羊是一個大群,共有七十多只,圈裏實在裝不下,太擠了容易生病。
朱令儀只好一邊叨叨圈舍蓋少了,一邊忍痛割愛,只圈了一半,尤其是那些帶小羊羔的一定要圈起來,過冬在這裏存活不成問題,如果在野外,每個冬季都會死掉一些小羊羔和年老體弱的。最後數下來,山羊一共圈了大小四十八只。
“要是有幾條牧羊犬啥的就好了,這樣每天能趕出去吃草,天黑前在趕回來,省掉多少草料。”
只是山下養活人都不容易,更別提養狗了。
趕明個問問謝大爺他們,看看大城市裏有沒有養看門護院或者獵犬的。
=============================
“明天修整一天,後天往最高峰後面的翠陰山去采參,來回路上正好打獵。”
周邊她采山貨這十幾座山上的野山參她都讓随身寶标記下來了,也順道采挖了那麽幾十根。
她怕自己不挖也剩不下。
因為她發現不光人惦記山參,山上的動物同樣也惦記着呢。
更加離譜的是,她還親眼見到幾頭野豬拱出幾株一百多年的老山參,大嚼特嚼,然後很不珍惜地咬斷後只吃了一段,兩頭剩下掉地上的就那麽扔着,再去拱別的參吃。這樣一邊吃一邊拱,悠閑自得的讓人牙疼。
她也看見一條大蛇偷吃野豬掉下來的人參殘枝,松鼠、地鼠啥的,也跟着撿漏兒。
當然也有自力更生的,她就見到兩頭梅花鹿争搶一株老山參互相頂得頭破血流的,連鹿角都掉了。。。。。。
也許是動物也懂得什麽東西好吧,反正看着好幾株兩三百年的老參被咬得亂七八糟,朱令儀直捶胸口,這可值老鼻子錢了,同時也第一次知道了,原來這些山參并不是只有人采挖才會減少,動物吃的也許比人多得多呢。
畢竟,就算如她一樣住在山上也不是天天守着這些山參的,動物們可是想吃就跑過來直接拱,簡單粗暴,哪有什麽小心翼翼又是須子又是蘆頭的,人家還專挑年份大的嚼,簡直人比獸氣死的肯定是人。
“就是不知道那些講究什麽拴紅繩、挂紅線的采參人,看到這情形會不會吃心。”朱令儀不懷好意地嘿嘿笑兩聲,準備下山後好好吹一吹,與其自己心痛不如大家一起心痛。
至于說,保護起來不讓山上的動物嚯嚯,瞎說啥呢,大自然自有平衡,動物吃人參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或者強身健體?
如果她人為幹預了,說不定打破了平衡反而更加不好。
如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跟這些野豬啥的搶時間差。
“咱得趕緊挖一茬,不然就只能撿野豬吃剩下的了。”
趕去翠陰山的路上,朱令儀都沒敢花時間打獵,不敢耽誤功夫啊。她快速地穿山越嶺,也整整花了兩天一夜才趕到明陽山最高峰的山頂。
再次站到山頂的巨石上,耳畔山風飒飒,她回望自己來的方向,只見層層疊疊的山巒深綠夾雜着金黃和五彩斑斓,再扭頭看另一側的翠陰山,唔呼,那邊已經是墨綠中夾雜着枯黃,偶爾一小片才是五彩,肉眼可見是比這邊冷了。
“咱們得趕緊找參了。”她已經發現有野豬和其他大型動物的的新鮮糞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