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57章
因他們不能告知來将任務,只能自己推薦,嬴政想了一下,給蒙恬夾了一筷子菜:“來這累了吧,多吃點,這個菜不錯。”
蒙恬不知就裏,只下意識的應下來。
比起劉邦的勸飲和嬴政恰好遇到自己的下屬,朱棣這裏就有點放不開手腳。
他們現在看出來了,因為他們買的是套票,所以在大部分事情上,天幕都是兩兩分組的,所以朱棣和徐妙雲對視一眼後,徐妙雲拿起筷子,給徐達面前的餐盤中添了一塊燒鵝。
爹爹喜歡吃燒鵝,剛巧今日的晚餐上就有燒鵝,徐妙雲覺得這個菜不用他們多勸,爹爹應該也能吃下不少。
殊不知這一幕被天幕放出去之後,不少觀看天幕的人都在奇怪。
清朝的官員納悶:“不都說徐達是被朱元璋賜了蒸鵝害死的嗎?為何徐皇後還給他夾燒鵝呢?”
殊不知這話一發出來,永樂年間的人眼睛都瞪大了。
誰這麽污蔑他們的洪武皇帝啊?
徐達将軍愛吃燒鵝,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并且還曾有朱元璋用三只燒鵝換了徐達三大場戰役勝利的說法,這三場戰役分別是陳友諒進犯應天,兵伐張士誠,北伐元大都。
第一場戰役之前,朱元璋九華山設伏送行,給徐達送了馬皇後親手做的燒鵝,後兩次也都是在出征之前,送行之時所送的燒鵝。
那為什麽清朝的官員會認為朱元璋賜死了他的‘萬裏長城’呢,因為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徐達在背上長了個疽瘡,而朱元璋心疼自己的老鄉,從小跟着自己一起長大的朋友,于是便在宴會上想着他喜歡吃鵝,于是就把一道蒸鵝賜給了他,但朱元璋不知道背疽不能吃鵝肉的,徐達便因為吃了朱元璋賞賜的鵝肉,所以去世了。
朱元璋見清朝人發的這個故事,氣的臉都紅了。
這群鞑子,傳他鞋拔子臉的畫像就算了,到處給他瞎編故事,怎麽後世裏面關于他的謠言就如此之多?
怎麽沒見人去傳那漢高祖漢武帝的謠言?瞧他老朱好欺負是吧?
朱元璋的幾個兒子都坐在旁邊,一聲不敢吭,只聽見他們爹把牙磨的咯吱咯吱的,恨不得立刻就跑去天幕對面去把那些傳他謠言的人給咬死。
他們爹要是好欺負,那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不好欺負的人了。
清朝的人也奇怪呢,怎麽這明朝的人反應都這麽大,難道這事不是真的嗎?
這個故事流傳廣到讓許多人都以為是正史的程度,可能也和朱元璋臨死把自己的老夥計大多都帶了下去有關,但這個故事其實有許多的錯誤之處。
朱元璋實在是受不了了,激情開麥:“我和徐兄弟的确是老鄉,但什麽時候成了發小了。”
他自己怎麽不知道?
《明史·徐達傳》中記載道,‘徐達,字天德,濠人,世業農。達少有大志,長身高顴,剛毅武勇。太祖之為郭子興部帥也,達時年二十二,往從之,一見語合。及太祖南略定遠,帥二十四人往,達首與焉’,意思就是徐達他家世代務農,但是他心有大志,在徐達二十二歲的時候見到了朱元璋,兩個人交談之後一拍即合,徐達才投到了朱元璋的麾下。
朱元璋給徐達立的碑文中也可以證明這一點,‘歲癸巳,朕集義旅,王來麾下’,也就是朱元璋開始招兵買馬的時候,徐達才過來。
所以朱元璋是真不清楚,後世人編排他這個幹什麽?
而且他是給徐兄弟送了幾次燒鵝,也沒見他吃死啊。
那朱元璋給徐達賜鵝肉致死這個故事是從哪傳出來的呢?
《剪勝野聞》中提到過朱元璋給徐達賜膳,但并沒有提到說朱元璋送了什麽吃食,清朝詩人趙翼寫了一本《廿二史劄記》,其中改編了這個故事,說‘疽最忌鵝,賜以蒸鵝’,但人家在這本書裏面強調了,這是個‘傳聞無稽之談’,意思就是他寫這個故事的意思,反而是想要讓衆人知道這件事是假的,但因為他的影響力在當時比較大,所以這事一下子就被傳播了出去,沒人看他後面說的那句話。
傳播力大到什麽程度呢,就連近代明史大家吳晗所著的《朱元璋傳》都把這一個故事引入進去了。
所以聽着一群人說,他就是賜死了徐達,朱元璋氣的直出氣,拳頭攥的死緊。
朱高熾瞧見天幕上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說,是因為洪武帝死之前帶了許多功臣下去,并且說朱元璋因為朱标的死性情大變等等原因,也忍不住咧了下嘴。
這些文人可真是......
先不說徐大将軍去世的時候,大伯還沒去世,活得好好的,就只單說徐大将軍是在北平患上的疽瘡,皇爺當時還在南京呢,只是派了徐輝祖去慰問,哪裏能送蒸鵝賜死呢,說是說徐大将軍之後回來的事情,徐大将軍都回來近一年了,第二年二月才去世,這蒸鵝的效力也太久了吧。
而且他長這麽大,也不知道得疽瘡的人不能吃鵝啊,沒這個說法。
最重要的是。
皇爺賜死徐大将軍,還因為他暫停政務,悲恸不已,還親至葬禮,追封為中山王,給武寧谥號,贈三世王爵,并為其禦制碑文。
這不是神經病嗎。
朱高熾搓了搓胳膊,突然有點擔心後世之人會不會寫什麽他的虛假八卦,殊不知他在位十個月就去世了,根本沒什麽八卦能夠傳出來。
不過他雖然僅在位十個月,但在歷史上的風評卻十分不錯,被不少人都認為是一位合格的帝王。
他墩了墩肚子上的肉,頗有點擔心,按照後世之人的促狹,會不會給他評一個歷史上最胖的皇帝?
天幕上在這裏為徐達争辯,但現實中徐達吃燒鵝吃的還挺津津有味的。
他自認為自己算是一個很愛吃燒鵝的人了,也吃了不少店家的燒鵝,但這頓飯中的燒鵝當真好吃,讓他忍不住詢問起這燒鵝的做法以及能透露的調料。
廚師長不是一個藏私的人,所以很大方的給他分享了自己制作這道燒鵝的要點,尤其是他得意的調味。
鹽糖,柱侯醬,海鮮醬,芝麻醬,桔皮,八角......聽的徐達是頭暈眼花,那什麽現代式的燒爐,他更是連知曉都不知曉。
他只能可惜的砸吧着嘴,想着等回去之後就與這美食無緣了。
不過也說不準,畢竟天幕上的吃食有許多都已經被人在他所在的朝代複刻了出來,萬一有人只聽做法,就能知道這燒鵝是怎麽做的呢。
蒙恬一開始只多吃了幾口,但每當他放下筷子的時候,嬴政的目光就會輕飄飄的滑過來,再‘貼心’的問上一句:“這就吃飽了嗎?”
吓得蒙恬埋頭苦吃,一邊吃一邊想,陛下的做法中到底有何深意?
即使想不出來,他也堅定的認為一定是自己沒揣測好陛下的用意,而不是陛下的問題。
岳飛在許多後人的想象中應該是一個沉默寡言的悲劇式英雄,但其實在許多史料中——比如《宋史·岳飛傳》《金陀粹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遍》都有正面或側面記載,他是一個雖然剛正不阿,私德近乎完美,卻善于協調,溫和,恭謹并且謙遜低調的人,甚至能說是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模範人物。
他的情商也很高,并不像是許多影片中所描寫的不知變通,不會處理人際關系。
就比如韓世忠一開始因為岳飛年紀輕輕就取得成就十分不滿,但岳飛卻通過送車船等行為改善了和他的關系,川陝戰區的主帥吳階和其他将領交往都不多,唯獨對岳飛青眼有加。
諸如此類的事跡還有許多,所以趙匡胤一看岳飛也驚訝,覺得這岳将軍不像是自己之前想象的模樣。
劉邦是個十分善于交際的人,被他纏上之後,岳飛并不覺得煩躁,竟然能和他說的有來有回的,一開始只是劉邦想要勸他喝飲料,但不知不覺還真和岳飛聊起來了。
劉邦現在連自己朝代的史書都還沒看呢,更不可能知道宋朝的史書以及岳飛在其中的位置,只覺得這人說話并不恭維,但卻令他順心。
“來來來,再幹一杯。”
不過順心是順心,勸飲料還是要勸飲料的,劉邦又給岳飛滿上了。
岳飛不禁露出苦笑,他大概猜出來了劉邦的用意——畢竟劉邦就沒想掩飾過,再傻的人,通過這再來一杯和再來一杯,也能知道他大概要做什麽了,更何況岳飛還很聰明。
他委婉道:“不妨吃些飯菜再談?”
他知道你要幹嘛了,但是他真的喝不下了,實在不行讓他吃點飯吧。
劉邦露齒一笑,嘿嘿兩聲,又連忙推薦道:“這肘子好吃,你嘗嘗。”
主要是肉比那粉條重,還不占肚。
兩個人在這裏一邊吃一邊喝,從天南聊到海北,徐雪筠和丹丹也終于把那一碗看起來幾乎和藕粉沒有關系的藕粉吃掉了。
徐雪筠一開始想用牛奶的,但是擔心牛奶的味道太淡,所以先用熱水沖開,然後加糖和淡奶油攪拌的,但這樣奶味反而要比直接喝牛奶味道更濃郁一些。
她很得意,覺得自己在甜點上很有一手。
雖然做的飯不少,但在坐的大多都是習武之人,胃口都很大,又被刻意的勸飯,所以朱元璋想象中的浪費場景并沒有出現,整個桌子被一掃而空,幹幹淨淨的。
岳飛和蒙恬被撐的直打嗝,徐達倒還好,畢竟朱棣和徐妙雲哪個也不敢硬塞他的飯,他吃了非常滿意的一頓飯。
在幾人起身時,天幕開始結算。
在成績出來的瞬間,衆人都忍不住看向劉邦。
不得不說,能夠成立一番偉業的劉邦在這種小聰明上真的不輸任何人。
岳飛喝了整整三杯飲料,一杯是三百毫升左右,光是飲料就有四百五十點。
再加上些許飯菜,即使因為喝的太飽沒吃下多少,這一頓也給劉邦賺了近七百點。
可算是讓他薅着了。
當然,天幕也不會白讓幾位将軍出力,每人獲得自己所吃食物四分之一的點數,也就是岳飛獲得了三百四十多點。
這讓他驚喜不已,沒想到自己剛來就獲得了他想要的可以購買糧種的金錢。
頓時嗝也不打了,甚至懊悔自己怎麽沒再多喝兩杯飲料——大不了等消消食再吃。
蒙恬是照着嬴政給他夾的菜猛吃,吃了兩大盤米和菜,嬴政獲得了五百二十點。
徐達吃的比較放松,但因為飯量本就不小,再加上有自己喜歡的燒鵝,所以朱棣獲得了四百零五點。
天色已深,徐雪筠很快就帶丹丹上樓回房間去讀故事書去了,幾人則一齊聚在了書房。
不得不說,人多還是好的,有想暈想翻白眼的,也能得到很及時的救助。
徐雪筠在睡夢中翻了個身。
真是怪了,她今天睡覺的時候怎麽好像總是聽到有人在嚎。
第二天一大早,徐雪筠難得充滿活力的早起了。
但下樓之後發現竟然有許多人起的比她還早,他們甚至已經開始按照劉姨的指導開始把紅薯澱粉上的水給舀出來了。
徐雪筠今天早上有點餓,劉姨沒想到她能起那麽早,還沒讓廚房準備她的早飯呢,徐雪筠就自己去用微波爐熱了兩個之前凍好的包子吃。
“看着這次做的紅薯澱粉還不少呢。”
人太多了,她都要擠不進去了,徐雪筠就站在外面看他們忙活。
讓她十分驚奇的是,裏面裝滿水的盆他們竟然說搬就搬,讓她都有點懷疑這盆是不是很輕,于是自己上手試了一下。
差點把腰給折了的徐雪筠沉默了。
好,好的很,看來她今天選的地方他們一定會很喜歡的。
很快,沉澱的澱粉上方帶黃色的水就被全部舀出來。
徐達很節儉,主動把那些水全都倒進一個大桶裏:“可以喂豬。”
這水都是一股紅薯的味道,徐雪筠聞着覺得有點像不太甜的甘蔗汁,就像是之前見過的雪蓮汁。
雪蓮不是天山雪蓮的雪蓮,是一種叫雪蓮果的植物打的汁。
徐雪筠記得冰箱裏好像還有幾瓶,那于是拿出來分了分。
劉邦一喝覺得很喜歡,便問到這是什麽水?
在古代工藝不發達,水果運輸也不方便,能夠榨汁喝的甜水果其實并不多,比較出名的就是甘蔗,甘蔗在現代看來就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水果,在路邊總是一根根的撐在牆上或者車上,一買都是一整根,老板還能幫你削皮砍斷,服務周到的甚至連中間的結都會細心的去掉,然後把甘蔗砍成一口就能吃的大小。
可是在古代,尤其是秦漢時期,甘蔗,尤其是甘蔗汁是非常非常珍貴的,被叫做柘漿,‘柘’字并不常見,在秦朝多被用來形容珍貴的物品,比如一種用來做上等弓的樹,就被叫做柘樹。
《楚辭·招魂》中也提到過‘胹鼈炮羔,有柘漿些’,說的便是當時楚國貴族的追求,胹鼈是指炖的爛熟的甲魚,炮羔指的是把小羊羔用泥包裹住在火上烤,‘有柘漿些’——再配上新鮮的甘蔗汁,真的是美味啊。
這句話描寫的是當時幾乎算是頂級的美味,所以足以見得甘蔗汁在古代有多受追捧。
劉邦又怎麽能不喜歡呢,就連嬴政都微微點頭,覺得其清甜的味道不錯。
徐雪筠也沒覺得奇怪,因為雪蓮果是在二十一世紀左右才被正式引進中國的,并且一開始只在雲南地區種植,後來才有其他省份開始種植,市面上也很少見到這種水果。
“雪蓮果汁。”
雪蓮,這個名字一聽便讓幾人覺得珍貴又神秘,雪蓮的果實所榨的汁。
嬴政又忍不住想其能否延年益壽了。
幸好徐雪筠很快又加了一句:“其實一開始叫菊薯,不過因為賣不上價錢,所以改了這個名字。”
幾人剛剛激動起來的心一下子熄火了。
菊薯。
果真聽着就不太值錢的模樣。
但好喝還是挺好喝的,劉邦便問農家樂中是否種植了這種作物。
據他猜測,薯類的産量應該都不低。
“我們這種不了啦。”徐雪筠擺手,“它喜歡高的地方,最好種植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地方,我們這裏大平原,種不好的。”
這一聽,劉邦想要買種子的心是徹底死了。
不過一想到這植物種的那麽高,之後很難遇到,他又連忙小心的喝了幾口。
嗯,不錯。
徐雪筠卻在想這飲料裏面到底加了多少糖。
她之前吃過雪蓮果,也沒這麽甜啊。
喝的都是白糖的味道。
所以.....劉邦喜歡的,其實還是甘蔗汁。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