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3章 第 13 章

媽媽說會還,芍芍徹底安心了。

升升見狀,把自己推拒不了的紅包統統交給媽媽。

他還是很自覺的。

誰叫他比妹妹多認識媽媽兩年,也比妹妹更清楚媽媽的性格。

紅包都到自己手裏了,冉文霜不得不說幾句溺愛孩子的姥爺姥姥。

不能這樣慣着小孩的!

看他們笑眯眯的表情,明顯聽不進去。

冉文霜不給自己增添煩心事了,先吃飯。

某種程度上,她回到家輕松了不少,孩子有老公和爸媽帶着,飯菜都不需要她燒,爸媽說她好久沒吃到他們的手藝,他們做飯菜給她吃。

她沒法心安理得大吃大喝什麽事情都不做,會幫忙打下手,在他們做飯菜前,提前煮飯,提前切菜切肉備好食材。

開始吃午飯了,芍芍主動坐在姥姥和姥爺中間,她自己吃飯比較慢,姥姥和姥爺喂到她嘴裏的飯菜,她是毫不拒絕。

冉文霜看在眼裏,仿佛看到小半個月以後,女兒更加胖嘟嘟的臉蛋了。

...

在娘家的幾天,冉文霜幫米粒送了信和禮品。

老師這邊,她親自登門拜訪。

Advertisement

老師提議讓她和米粒一樣,學習培訓後去當醫生,生活會輕松很多,他認為米粒都能做到的事情,她會比米粒做得更好。

冉文霜聞言只是搖頭,她不瞞老師,只說按現在的教學培訓方式,救人無異于害人。

不是在嘲諷米粒學藝不精,米粒已經做得很好了。

她是說現在的大環境,現在的年輕醫生,學習得還不夠。

再者,她學中藥不是為了當醫生,想當醫生的話,當年就不會學選中藥這樣“冷門”的專業了。

她寧願待在家屬院參加體力勞動,也不去惦記輕松很多的衛生所工作,說明志向确實不在當醫生上,老師不再多勸。

待在華都的最後兩天,冉文霜離開娘家,帶着丈夫孩子去公婆家住。

今年元宵就在公婆家過了。

爺爺奶奶對兩個孩子的溺愛程度不輸給姥姥和姥爺。

升升和在姥爺姥姥家一樣,意志堅定,芍芍也一樣,毫無意志,給什麽拿什麽。

連吃帶拿的,行李竟是比來時更沉。

小朋友也是,體重比來時更沉。

回去前,冉文霜給女兒稱了體重。

在華都穿的衣服比在家屬院穿的少,芍芍體重卻比在家屬院期間重兩斤。

別說孩子在長身體了,小半個月長兩斤合理嗎?

還沒算上少穿的衣服的重量!

“芍芍,你是一個不到三歲的寶寶。”冉文霜看着女兒一臉天真,完全不知道體重上漲多少的表情,只說了這麽句話。

就算告訴孩子,孩子也沒多少概念。

所幸回到家屬院,沒有長輩們為孩子攢的食物,孩子體重會慢慢掉回去。

孩子聽不懂,孩子爸爸能聽懂,冉文霜對孩子爸爸說:“兩斤放在大人身上不算太誇張,放在那麽小的孩子身上,不得了了。”

“只要回到家屬院,很快能回歸正常體重。”他們一家很快要啓程回家了。

冉文霜摸摸子女的頭發,輕輕嘆氣。

到了回去的時間。

一家人趕半天路,終于在下午到達家屬院。

外面仍是白茫茫一片,不見人影。

沒人會在這麽冷的天氣閑逛。

回到家,冉文霜都沒先收拾行李,按照約定把紅包還給兩個孩子。

她和丈夫兩家親戚都給了孩子們壓歲錢,有些把錢塞紅包裏,有些直接給錢,她把零散的錢都放進紅包裏,幾個紅包上寫了小朋友的名字。

“這幾個是升升的紅包,上面寫了謝新冉,這幾個是芍芍的紅包,上面寫了謝怡冉,你們可以自己保管,也可以讓媽媽保管,想用的時候找媽媽要。

自己保管,弄丢可別找媽媽要,媽媽也不知道掉哪去了,沒法幫你們補紅包的。”她到底沒能抵住媽媽的“本能”。

不想那麽小的孩子保管壓歲錢。

掉一分錢她都會心疼。

老話不是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确實來之不易。

升升留了最薄的一個紅包,剩下的交給媽媽保管。

芍芍是學哥哥精,學哥哥讓媽媽保管,她挑紅包的标準不是薄厚,是完好度,哪個紅包沒有折損,她就選哪個。

多多少少都有點折損,她最後選了相對完好的一個。

如果小朋友們夠細心,會發現紅包小角落标了數字,代表裏面是多少錢。

芍芍拿了兩毛錢的,升升選的最薄,裏面反而是最多的,有一塊錢。

對這個結果,冉文霜還算滿意,将剩下的紅包鎖好,去整理行李了。

先把給米粒帶的東西整理出來。

要送給關系不錯的家屬們的土特産,也整理出來。

米粒這些東西她沒花一分錢,都是她家人托他們帶來的,還給廉醫生準備了一份,當是廉醫生照顧他們女兒的謝禮。

既然廉醫生的份都準備了,她就沒必要專門送到米粒的住處,拿到衛生所交給她們就行了。

現在已經過完年了,兩個醫生會在衛生所待着,去她們家裏可能見不着人,去衛生所九成能見着人。

醫生在衛生所,家屬們就不好說了,有可能在家,有可能外出幹活,送給她們的,等她們來她家,或者她出門碰到她們再給。

送人的東西都整理出來了,冉文霜先去衛生所送東西。

兩個孩子好奇想跟着去,她讓他們在家歇着,媽媽很快回來。

小朋友們沒提行李也很累,媽媽不讓他們去,他們就不去了,纏着爸爸鋪被褥。

因為氣溫太低,炕不能斷燒,所以夫妻倆不在的日子裏,冉文霜托常巧芬幫她燒炕,現在炕還是暖和的。

謝衡行動力強,沒有拖延:“爸爸先清理一下炕,清理完就把床褥鋪上去。”

...

送完東西回到家,冉文霜第一句話就是:“阿衡,辛苦你了……我們到底哪來那麽多東西。”

這趟回家,丈夫的行軍背囊都用上了。

背囊裝得滿滿鼓鼓,她都沒法一下子提起來,丈夫不光要背着行軍背囊,兩手還得提着編織袋。

這趟出門,她主要負責帶兩個孩子,不讓孩子們亂跑,行李幾乎都是丈夫來搬。

謝衡沒抱怨:“還行,我到底是個男人,力氣比較大。”

“晚上給你按摩,我先把行李都收拾完。”

“好,我去給炕洞添柴。”

夫妻倆分工合作,總算在吃晚飯前收拾完行李。

他們吃晚飯的時候,常巧芬過來了:“我瞧着你家窗戶有點光,又不是很确定,來看看是不是你們一家人回來了。”

住在這個地方的人,都會在家裏窗戶上貼紙,有紙的遮擋,再加上煤油燈不是很明亮,所以常巧芬隐約看到燈光,不太确定是不是看錯了。

冉文霜:“是我們一家人回來了,這些拿上,給你們家的。”

“太多了,給我們家一半就行,剩下你們自家吃。”常巧芬沒立刻接受。

“拿好,這陣子你幫我燒炕實在辛苦了,要是嫌多,下次你回家,給我多帶幾張芝麻大餅回來,我愛吃那個大餅,我家孩子也愛吃。”

常巧芬沒再推拒:“燒炕的報酬不是在你們出發前就給我了……行,下次多給你帶幾張,你快去吃飯吧,小心飯菜冷了,我也要回家吃飯了。”

“好的,路上小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