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當天晚上送完藺紹安,顧雲芝回去之後就被惠姨娘訓了,幾天不給出門,說她也太沉不住氣了。
顧雲芝也只有面對她的親生母親才能露出本來驕縱的面貌。
被惠姨娘訓話,她還有些不服氣:“娘,您不是說,若要不想被人欺,首先就得學會如何自保?”
在顧雲芝看來,她們娘倆能有今日,不管是成還是敗,都與惠姨娘的努力和手段脫離不了幹系。
父親喜歡惠姨娘的知書達理,聰慧靈敏,且在某種時候謀斷過人,顧德珉有時候下朝回家,在朝廷內遇到的難事都會與惠姨娘說上一說,起先只因酒後吐真言,不想真的與婦道人家聊這些男兒的話題,哪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惠姨娘竟然幫助他出了一個主意,顧德珉心中積沉已久的疑難終于是圓滿解決了,更因此,顧德珉受到了皇帝的大力表彰。聽說還賜了一樣禮。
顧德珉本身輔佐皇帝有功,在皇帝還作為太子的時期,就成為了他的侍讀。
但一個人的思維總歸有限,顧大爺那邊見識淺薄,幫不上忙,朝廷現在有些亂,黨羽林立,因而掀起的黨派之争已經殃及了許多無辜。想要明哲保身或是全身而退,攀枝附鳳是最好的手段,但眼光也要看長遠些,不是誰都值得信任。
惠姨娘正是抓住顧德珉孤身奮戰的機遇,幫他出謀劃策,雖說是個女人,但見識确實不一樣。許是經歷過家中沒落的變故,比其他人都要能忍。
否則……怎麽能有今日的地位?惠姨娘望了一眼屋中精致的擺設,當年她生了一個女兒,顧德珉卻從未嫌過,好在後來二太太也生了一個女兒,又是一個沒有福氣的,沒多久就死了。顧德珉待她們娘倆向來很好,太太房中有什麽,她們也有,顧德珉說是當年愧對恩師的補償,他口中的恩師,也就是顧雲芝的外公。
顧德珉确實是虧欠他們,從不投機于誰的顧德珉,當年看到恩師被貶也能無動于衷,和見死不救、沒心沒肺之人有什麽區別?
惠姨娘便是絞盡腦汁都要勾引到顧德珉,混進顧府裏來,若不然,以她的出生與才名,嫁個更厲害的人物做正經太太也是應該的。
文哥兒在屋中正精力活潑地玩游戲,身邊擺了什麽七巧板、魯班鎖,他一一玩過,好似玩不厭。惠姨娘看了他一眼,還是孩子好,前段日子被顧老太太家法伺候的事,如今早已不記得了。
顧雲芝還記得,畢竟她大了,到了懂事的年紀,也明白老太太為什麽想罰他們。所以她得讓顧雲芝更明白一個道理,何為卧薪嘗膽。
……
一連幾日,顧府裏都很平靜,除了雪勢忽大忽小,連夜不斷的風吹得樹枝結晶了,積雪太多,壓斷了一截顧老太太的安喜堂處的枝桠,差點砸到人以外,基本相安無事。
聽到安喜堂有斷枝差點傷人,肖氏第一時間趕到這裏看望顧老太太和顧雲瑤。正巧顧老太太這邊也有東西交給肖氏。大孟朝對官員的俸祿較為苛刻,顧雲瑤明白是怎麽回事,從第一任皇帝開始,他原本出生貧農之家,實在是吃不上一口飯了,才加入起義軍。誰想到這一起義歷劫了幾十年,當時除了開國皇帝加入的江蘇起義軍外,還有浙江起義軍、山東起義軍等不同人帶領的部隊。
Advertisement
光起義軍之間內部的混戰,就打了十幾二十年,後來開國皇帝統一了各部起義軍,或者說是吞并,成為統帥以後,與前朝大戰三十年,終于獲得天下,問鼎皇帝的寶座。貧農出生的身份讓他最忌恨貪官污吏,官僚制度也讓他痛恨,但身居高位,不得不延續幾任前朝的制度。最後在他的思慮下,削減了官員的俸祿,且修訂了相關律法——對于貪官污吏者,一經發現,一概重罪懲治。
他們顧府之所以能有衣食無憂的驕奢生活,包括京中其他的高級官員,都是因為大孟朝已經經歷了百年之久,若是放在初代皇帝那裏,估計早就全家獲斬了吧。
高級京官的主要收入并不源于官俸,而是地方官員的饋贈。
顧老太太這次給肖氏的,便是從這種饋贈裏抽出來的一部分財物。實打實的真金白銀,還有一些珠寶美玉。
顧德珉交代的意思,對方給的是他,但他謹記顧老太太往年的教誨,兄弟之間一定要和和睦睦,那麽家裏才能團結圓滿。
有時候他能幫親兄長一把,便會幫忙。
肖氏也明白二爺的意思,只是叫她好端端收了二房撥來的饋贈,不是瞧不起他們大房嗎?雖說沒有分家,許多賬從公中走,兩房之間各自有田産鋪子,大房沒有道理,也沒有落魄到需要靠二房救濟的地步。
好歹她父親是個言官,說話有分量,她的丈夫官位不大,卻是個正兒八經的京官。
肖氏心上一計。
顧雲瑤偶然發現,做小孩子還有一個好處,大人有時候坐在一處說話,會念在她還是一個孩子,反正也聽不懂他們聊什麽的份上,把她留下來。
她很好照顧,配到身邊的丫頭婆子們都很喜歡她,雖說是個小孩子,總覺得老太太房裏的姐兒不像其他小姐那麽嬌生慣養,跌倒了會自己站起來,也不哭也不鬧的那種。沒人發覺她的內裏已經不是個孩子了,只會誇贊她乖巧懂事,小小的年紀已經懂得不麻煩別人。
顧雲瑤擡頭,發現大伯母正在仔細打量她。那眼裏是掩飾不住的喜歡。剛才伯母與祖母對話的內容,她全都聽清楚了,她爹本是好意,地方的巡撫之類經常會饋贈他財物,她爹不輕易站隊,不參與黨派紛争,不代表不會受賄,或是在京中向皇上提拔地方官員。
動動嘴皮的事就能獲得好處,他游刃有餘,做得極好。
怕大房的人不肯收,才叫顧老太太從中說話。
此次應是第一次,伯母的反應才會如此大。要顧雲瑤說,她爹這事做得确實不對,好意不假,沒有經過仔細考慮,大伯母是言官之女,言官是一個什麽樣的存在,連皇上都敢說敢批評,有時候皇上被他們說得吹胡子瞪眼睛,沒辦法真的拿他們怎麽樣。
大伯母有這樣的爹,自然生得比平常官家小姐要清高,沒來由的給他們饋贈,肖氏只會覺得被人看輕了。顧雲瑤以為她的父親是一個聰明的人,原來有時候看問題也會糊塗。
顧雲瑤明白肖氏不會收,卻是沒想過,她不僅不會收取分文,轉而把這些財物都交回給她手上。
肖氏美滋滋地道:“既然是二爺贈的,我先替瑤姐兒謝謝她爹了。”
肖氏說完了以後,顧老太太一愣,随即一笑,也明白過來她是什麽意思。叫趙媽媽過來,這部分饋贈雖然和藺氏留給雲瑤的遺産相比,只是九牛一毛的部分,好歹是錢,留給往後的雲瑤也好。
……
有下人深一腳淺一腳踩在雪地裏,去了惠姨娘的文軒閣。
外面天氣冷,屋裏點了炭盆子,只一側的小窗支着。惠姨娘正靠在迎枕上,給文哥兒做護膝。小孩子體溫高,好似不懼冷,惠姨娘還是怕孩子會挨凍。
前段時間聽說大房的大公子書哥兒見到雪以後,鬧着在院子裏玩,是顧雲芝回來給她一五一十說了情況,大公子真是好大的膽子,拿雪球不僅傷了文哥兒,還傷了顧雲芝。
後來好像也傷了顧雲瑤,還有二公子。
一個個長輩都簇擁着顧雲瑤,要護她。不愧是府內的嫡長孫女,所有人都先緊着她來,哪怕大房那邊也是,大公子因此還去祠堂裏罰了跪。但是她的一兒一女顧鈞文和顧雲芝則無人過問,好在兩個孩子沒染風寒,否則的話……惠姨娘的手慢慢一頓,顧雲芝在次房裏練刺繡,文哥兒被帶在身邊。她屋裏的嬷嬷掀開厚布簾子,走進來,和她耳語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