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
第9章 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
阿備被曹操充滿真摯情誼的“知己”邀請給驚得頭暈目眩,還好原主“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力深厚,阿備硬是憑借着原主強悍的肌肉記憶沒有當場表情崩塌。
阿備穩了一下,推辭道:“備年紀輕、能力小,并沒有為曹兄做出過什麽貢獻,怎麽能當得起曹兄的‘知己’呢?”
曹操笑道:“不然。劉賢弟你年紀輕是事實,但為操做過的事情卻一件也不少啊!
比如今天白天的時候,蹇圖差點就要逃脫法網了。當時在場的人那麽多,這個案子又不是什麽疑難案件,難道偌大的雒陽城真的沒有一個有學之士能夠拿出證據定死蹇圖的罪行嗎?這怎麽可能呢?他們不過都是懼怕宦官蹇碩的勢力而已。
劉賢弟,只有你站了出來,站到了我的身邊,助了我一臂之力!劉賢弟,你有着一顆與操一樣的公義之心、不畏權貴之志,又怎麽會當不起操的知己呢?”
阿備趕緊推辭道:“遇到不平之事,仗義執言,本就是做人的本分。備實在當不起曹兄如此誇獎。”
曹操又道:“後來蹇家仆從要帶走蹇圖,我略施小計,先假裝答應了他們。那個時候,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懼怕蹇碩的權勢,要向蹇碩投降認輸。所有人都憤怒地看着我,恨不得将我也一同撕碎。
但那個時候,只有劉賢弟你看向我的目光是不同,充滿了信任。而且你還制止了想要對我不利的公孫瓒。劉賢弟,你這樣了解操、信任操、支持操,又怎麽會當不起操的知己呢?”
阿備:“……”
阿備沒想到自己那麽一點小動作都能被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地感慨曹孟德先生視野範圍寬廣得異于常人。
但其實,這一切都只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他的一系列行為并不是因為真的“了解”曹操,只是因為他看了央視版《三國演義》後,就知道曹操不是個會輕易放棄的人,而且還經常在哈哈大笑之後整出各種騷操作。所以當時他看到曹操又哈哈大笑起來,就下意識地覺得“穩了”而已。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普通舉動居然被曹操腦補成了這樣!
可惜,阿備的這一番心思無法說出口,他只能端着桂花酒,低頭沉默。
但他的這番行動,落在曹操的眼睛裏,卻成了不好意思的默認。由此,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劉備賢弟,果然是他的知己啊!
曹操興致高昂,又繼續說道:“還有今天晚宴時,我的父親突然來到。別的人都只是下意識地覺得窘迫失禮,只有你第一時間想到了我,并對我表達了擔憂。劉賢弟,你這樣關心操,又怎麽會當不起操的知己呢?”
阿備:“……”
曹操又道:“還有,你在半夜十分願意陪着我喝悶酒,明明什麽都知道卻體貼地沒有多說什麽,只是默默地陪着我、支持着我……還有,連我父親都不在意的傷口,你卻主動為我上藥……還有……還有……”
聽着曹操将一樁樁、一件件的論據一一擺出來,阿備聽得一陣恍惚,差點就真地要相信自己可以當曹操的知己了。
曹操說得興起,伸手摘下一支滿是花朵的桂樹枝,道:“今日,就以月為證、以桂為媒,操與劉賢弟結為金蘭之交,如何?”
阿備一個激靈,清醒了。
他知道的、了解的只是鮑國安老師演繹的《三國演義》裏的曹操,根本不是眼前這個歷史上的曹操。金蘭之交什麽的比引為知己還高一個等級,危險系數太大了,趕緊跑啊!
阿備連忙擺手:“曹兄出身世代簪纓之家,為列侯九卿之後,而備只是一個升鬥小民。曹兄與備,一個猶如天上之雲,一個猶如地下之泥。備安敢高攀曹兄?也恐折辱了曹兄。”
漢末三國,乃至之後的魏晉隋唐……好幾百年的時光裏,華夏社會的整體氛圍就是看重出身。一個人如果出身不好,再有本事也沒用,還有可能被貼上“不安分守己”、“野心太大”的标簽而更加遭人鄙夷。
阿備此時故意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就是想要利用這點,徹底打消掉曹操的念頭。
曹孟德先生,你看咱倆門不當戶不對的,就別整那些結拜、知交的東西了吧?不是我看不起你,實在是我出身低微配不上你,你跟我扯上關系,損害的是你的名聲利益啊!
阿備自認為自己這番話有理有據,又是完全站在曹操的角度上為他好,曹操不說感激涕零吧,至少也能清醒過來就坡下驢。結果曹操在沉默了片刻後,突然嘆道:“劉賢弟果然高義,是操怠慢了。”
阿備傻眼了,他不禁開始懷疑曹孟德先生的腦回路是否還完好?不然,他到底是用哪套邏輯怎麽得出這個結論的?!
曹操神色肅穆,雙手捧着桂樹枝,沖着天上的明月鄭重一拜:“今日,我曹操曹孟德,願與劉備劉賢弟結為刎頸之交。若有二心,當如此枝。”說完,他毫不猶豫地将手裏的桂樹枝給折斷了。
阿備阻攔不及,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誓言成立,伸出去的手掌停在半空中,顫抖得如同寒風中的枯樹葉。
蒼天啊!大地啊!他阿備到底是造了什麽孽啊!從“引為知己”,到“金蘭之交”,再到“刎頸之交”,他明明一直在拒絕,這立誓的等級怎麽還越來越高了?
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想要活命的穿越者而已,和曹孟德這種疑心病本病的人這樣深度綁定,他還能像歷史上的劉備那樣壽終正寝嗎?
阿備的眼眶中逐漸蓄積起了溫熱的液體,差點當場就要灑下悔恨的淚水。
但事已至此,當場反悔只會讓事情向着更加糟糕的方向滑落。阿備迅速地權衡了一下,只能雙手顫抖、眼含熱淚地和曹操相對而拜,認下了這個“刎頸之交”。
曹操顯然誤會了劉備顫抖的手和含淚的眼,忍不住也眼眸濕潤,牢牢地握住劉備的手,将他重新引回座位上坐好:“昨日我聽了劉賢弟一番大論之後,就知賢弟是個胸有大志的人。現在我既與賢弟結為刎頸之交,便願聞賢弟的大志。如有我能幫得上忙的地方,願鼎力相助!”
阿備有些茫然:“昨日……?”
曹操幹咳了一聲,黝黑的面皮上泛起一絲羞澀的紅暈:“昨日我去大儒盧子幹的學舍裏拜訪,恰好聽到賢弟在講《禮記》的不通之處。不過因為有些事情耽誤了,所以我并沒有現身與賢弟相見……”
至此,阿備終于明白為什麽兩人今天明明是第一次見面,多疑的曹操卻那麽放心地讓他帶着令史去找證據。
阿備倒是不太在意曹操隐瞞自己這件事,只是他自己真正的志向并不太好說出口。于是他反問曹操的志向,想要拖延一點時間順便參考一下土著人士的想法來給自己編個在外人看來比較正常的志向。
哪知曹操此時卻狡黠一笑,故意道:“賢弟何不來猜猜我之志向?”
阿備:“……”
阿備沒想到曹操的興致這麽高,頓時覺得他不愧是能流芳千古的大詩人,在情緒的轉化上的确是拿捏得死死的。只可惜阿備是個毫無浪漫細胞的鋼鐵直男,實在有些承受不住這其間的大起大落。
但又轉念一想,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以幫他拖延出更多的時間,也能幫他找到更多土著人士想法的參考信息。
于是,阿備試探着說道:“曹家世代簪纓,你的父親如今又高居九卿之位。都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孟德兄的志向莫非是有朝一日能位居三公?”
曹操搖了搖頭:“我雖然年少時就被舉孝廉、入仕途,但我知道自己本來就不是德行高潔的名士。三公之位,乃是群臣之首,我又怎麽敢肖想呢?”
阿備無語:“……”
是是是,你一點兒也不肖想三公之位。所以你以後直接廢掉三公當丞相了。
阿備想了想,又道:“孟德兄對三公高位無意,莫非是想馳騁沙場,以武功建功立業、讨賊封侯?等到百年之後,墓碑上刻上‘漢故征西将軍曹侯之墓’?”
曹操又搖了搖頭:“兵多則氣勢強盛,如果與強敵争鋒,或許會變成大禍的開始。我不願挑起禍端。”
阿備沉默:“……”
是是是,希望你以後收降三十萬青州兵的時候,你還能想起你現在說的這句話。
阿備想來想去,實在是沒轍了,只好道:“備實在是想不出來了。還請孟德兄明言。”
曹操飲下一杯桂花酒,對月長嘆道;“操德小才薄,年紀輕輕就入朝為官。只怕天下的人都認為操只是靠着父輩的蔭蔽才得到的官職,而操只是個平凡愚拙之輩。
因此,操平生的志向是想要當好一郡太守,做好政教工作,除殘去穢,用公平之心為朝廷選賢任能,以此建立名譽,讓世上的賢明之士都知道我曹某人的德行。”
看着眼前年輕又真摯的面孔,阿備一個激靈,突然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想岔了。
無論是歷史上的曹操,還是演義中的曹操,他們或許多疑狡詐、殘暴不仁、輕佻反複,或許多情真摯、一心為國、豪氣沖天,或許當了大将軍、當了丞相、甚至當了魏王,但那都是以後的曹操,并不是現在在他眼前的這個年輕的、真摯的、平生志向只想要做一郡太守的曹操。
而他穿越到了這段時間、這段歷史當中,他小小的蝴蝶的翅膀緩緩扇動,不知有多少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會因他而發生改變。他實在是不應該帶着成見來看待現在的曹操。
這樣很不好,也很不公平。
漸漸的,眼前二十一歲的曹操的面孔和阿備心中由鮑國安老師演繹出來的曹操面孔漸漸分離,最終成為了兩個不同的面孔,再也不會被混淆了。
阿備也心中一松,誠實地說出了自己的志向:“備的志向,比孟德兄要小一點、又要大一點。”
“哦,何謂‘小一點,又大一點’?”
“‘小一點’的地方在于,備對于入朝為官沒有什麽興趣,對官職大小也沒有什麽執着。哪怕一輩子當個山野之人,備也能接受。”
阿備将桂花酒一飲而盡,胸中的火焰因着美酒猛然竄高,情緒也不由地變得火熱起來,“而‘大一點’的地方在于,備的志向不在于一郡、一地,而在于天下!
備希望能自己的才學為這天下百姓做點實事,讓他們能夠吃得飽、穿得暖,外無兵戈戰亂之苦,內無朝廷腐敗之害,海清河晏,天下大同!”
曹操眼睛一亮,拍手叫好:“既然如此,那麽賢弟與操的志向正好相合!操可以助賢弟一臂之力,賢弟也可以操一臂之力。若有一日操真的當上了一郡太守,要征辟賢弟,賢弟可不要拒絕啊!”
阿備舉起酒杯,燦然允諾:“若真有那麽一日,備定當盡心輔佐孟德兄!”
“哈哈哈,好好好!”
阿備與曹操同時舉起酒杯,在月亮的見證下立下了共同的誓言。
很多年後,這天的場景被記錄在了史書中。千百年後,依然有無數的人羨慕兩人之間的情義,又有無數的人感慨兩人最後的結局。
而“月下立志,折桂知交”,也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話。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