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左右為難的打工人

第28章 左右為難的打工人

中藏府的官署裏, 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坐在桌案旁,正一邊擺弄着手邊的算籌一邊在竹簡上書寫着。他的動作又快又穩,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就将所有的內容都寫好了。

幾個青年人圍在少年的身邊, 一邊觀摩着一邊贊嘆不已。

“玄德改進的這個法子真是不錯。這麽多的數字,我就是算上半個時辰也不一定能算得明白,結果玄德只用了一炷香的時間便将其全都理順了。”

“而且這個辦法簡單易懂, 不需要太多時間就能掌握。”

從十一月初到中藏府上任後, 阿備已經在這裏工作快一個月了。

中藏府掌管皇家的金銀錢帛,每天都有許多繁瑣的計算、記賬等工作。阿備适應了一段時間後,便利用現代社會的工作經驗,将其改進了一番。不僅如此, 他還将這套改進後的方法無私地教給了中藏府的其他令史們。

起初, 中藏府中的其他令史們對于這個突然空降的中藏府丞都有些疏遠, 拿不準該用什麽樣的态度來對待。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劉備雖然喜怒不行于色、有些威嚴,但其實性情溫和、折節容下、頗有仁愛之心, 慢慢地也就接受他了。

再加上劉備改進了工作方式、優化工作流程, 極大地減輕了各位令史們的工作負擔, 更是讓令史們對他贊嘆不已、心悅誠服。

“府丞,在下有一個不情之請。”一位令史站出來道。

“請說。”

“這個……”那位令史的神色有些尴尬, 但猶豫了片刻後還是鼓起勇氣說道:“這個改進之法, 能不能暫時不要讓府令知道啊?這……”

說着說着, 這位令史估計也意識到自己的要求有些過分, 便尴尬地住了口,羞愧地低下了頭。

阿備則瞬間明白了這位令史的言外之意。沒辦法, 阿備在現代社會就是一個苦命的打工人, 自然對同樣是底層打工人的令史們感同身受。

在任何一個企業裏, 提高工作效率對老板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但對員工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因為提升了工作效率之後,老板們必定不會讓員工們悠閑地享受那些空餘出來的時間,只會給員工們塞進越來越多的工作任務。

工業革命時,西方還有哲學家暢想在機器普及之後,人們将獲得大量悠閑的時間,甚至為無事可做而發愁。但實際情況是人們為了配合機器不得不三班倒或者流水線工作,反而過得更加辛苦了。

因此,在職場上,員工們需要學會的一項重要課程就是對老板進行“向上管理”。通過管理好老板對工作任務的預期以及完成時間,員工才有可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喘口氣、摸摸魚。

“你放心,這個改進之法只有天知、地知、你們知、我知。”阿備笑道,“備不會将其報告給府令的。”

令史們頓時松了口氣,感激地看向劉備。就在氣氛和樂之時,中藏府令和一個年輕黃門走了進來,阿備和其他令史們趕緊站好行禮。

“玄德,陛下召見你。”中藏府令道,“你把手裏的工作交接一下,趕緊去吧。”

“諾。”

入宮當值以來,劉宏時常召見劉備,中藏府裏的人早就已經習慣了。中藏府令的話音一落,便有令史主動地站出來接手劉備的工作。

阿備整了整衣冠後,便在衆人欽羨的目光中随着年輕黃門離開了。

阿備跟着年輕黃門來到了西園,見到了漢靈帝劉宏。今天的劉宏似乎不是很開心,就連平日裏他最喜愛的園林美景也不能讓他的眉目舒展一分。見此情景,阿備也不好多言,只是小心地應對着。

不多時,一隊駿馬被牽着走過來,劉宏指着馬道:“義馬的露天石炭礦情況不錯,短短兩個月,就已經為朕的內庫添了不少金銀。這些馬都是用賣石炭的錢買的,也算是有你的一份功勞,你去挑一匹試一試。”

“諾。”

阿備雖然答應了劉宏,但心裏卻虛得不得了。從現代穿越過來的阿備根本不會騎馬,更沒有什麽騎術可言。他能夠撐到現在還沒露餡兒,一是靠劉先主的肌肉記憶,二是靠的劉先主留下來的那匹騎熟了的老馬。

劉先主家裏窮,靠着織席販履為生,買不起好馬,因此他的馬兒不僅年紀大、脾氣溫和,而且長得也很瘦小。

但劉宏的這些馬不僅長得高大俊美、膘肥體壯,而且雙目炯炯有神,打一個響鼻就能呼出一大團白霧,一看就烈得不得了!

阿備猶豫再三,終于選了其中看上去最安靜、最溫和的一匹黃馬,小心翼翼地騎了上去。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哪知道“馬也不可貌相”!阿備的屁股剛剛落到馬鞍上,那匹黃馬便長嘶一聲,翹起蹄子就開始狂奔,其中還夾雜着各種閃轉騰挪,一副誓要将背上的人甩下來不可的架勢。

阿備忍不住慘叫一聲,死死地抱住馬的脖子、抓住馬的馬鬃。劉宏在旁邊見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那黃馬風馳電掣地跑了幾圈後,速度稍稍慢了一點。劉先主的肌肉記憶再次發揮作用,阿備一邊夾緊馬肚,一邊拉緊缰繩,漸漸地制住了黃馬。

就在大家都以為黃馬已經被馴服的時候,那黃馬突然嘶鳴一聲,雷霆一般地躍騰了起來,直接将劉備甩到了地上。場外的衆人忍不住發出驚恐的尖叫,還有侍者大喊:“快叫太醫!快叫太醫!”

但緊接着,黃馬轉過身來,衆人又忍不住發出驚嘆。原來劉備并沒有被甩到地上,而是從側面緊緊地貼在了馬身上。幾息之後,劉備大喝一聲,手臂用力,又重新翻坐到了馬身上。他收緊了手裏的缰繩,牢牢地控制住了馬頭。其力氣之大,甚至将黃馬的前進方向給改變了。

最終,黃馬重重地落下馬蹄,徹底臣服了。

在場的衆人紛紛喝彩,劉宏拍手笑道:“都說幽州人擅騎,幽州騎兵更是天下兵王,世祖光武皇帝得之而定天下。今日一見,玄德果然騎術不凡。”

劉宏又嘆道:“也真是難為你,開頭時還故意露拙逗朕開心。”

阿備有些哭笑不得,一時不知到底該先感謝劉先主留下的精湛騎術,還是該先感慨劉宏的美麗誤會。

最終,他也只能微笑行禮:“陛下開心就好。”

劉宏的眉頭舒展了,也終于有心情說正事了。他領着阿備到偏殿中歇下,拿出一塊木牍,道:“這是今年上記吏帶來的計簿,你看看。”

東漢時期也有年終總結和工作述職,被稱為上計。一般冬十月時,每個郡将本郡從去年十月到今年九月份關于戶口、墾田、錢谷等方面的情況編纂成計簿,由本郡的上計吏帶去雒陽城進行彙報。

因為東漢幅員遼闊,有的郡距離雒陽城近、有的距離雒陽城遠,所以每個郡到達雒陽城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朝廷便規定各郡上計吏在十二月份統一進行工作彙報,參加完正月的祭祀之後再回去。

阿備接過計簿看了看,終于明白劉宏今天為什麽悶悶不樂了。

按照計簿上的說法,這個郡年齡在九十歲以上的人一共有一萬一千六百七十人,七十歲以上的人一共有二千八百二十三人。

九十歲以上老人的人口數量是七十歲以上老人人口數量的四倍,這樣逆天的人口數據即使是現代社會也達不到,更何況是在生活條件更加艱苦的東漢。

實在是過于離譜!

劉宏問道:“怎麽樣,你看出什麽來了嗎?”

當面點破別人家的醜事并不是明智之舉,更何況是皇帝家的醜事?

阿備拿不準劉宏的态度,便斟酌了一下,避重就輕地道:“從計簿來看,此郡戶口增加、糧食豐收、府庫充盈。恭喜陛下。”

劉宏嘆了口氣,有些幽怨地看着劉備:“玄德算學極好,當真沒有看出來嗎?別人糊弄朕也就罷了,就連玄德你也不肯和朕說點實話嗎?”

這話說得極重了,阿備低下了頭:“微臣惶恐,請陛下責罰。”

劉宏伸出修長的手指撥弄着木盒中的計簿,憤恨地道:“光看計簿上的數字,我大漢富強無匹。但實際上呢?全是假的!

更何況,他們連造假都造得如此不用心,這種一眼便可看出錯漏的數據也敢報上來。他們是把朕當傻子來糊弄嗎?

國庫裏的錢銀越來越少,每年的支用卻越來越多。朕好不容易挖了個石炭礦,得了點銀錢,張司農還老想着把它奪走。

哼,朕雖然年輕,卻不傻。這石炭礦一旦易主,必定會被某個士族吞下。到時候,雖然名義上給國庫繳納三成稅,但實際上繳納的銀錢還不一定比朕現在只繳納一成稅時多。”

劉宏看向下首的劉備,道:“玄德,你頗有管仲之才,可有計策助我?”

阿備心裏直打鼓:劉宏的這個問題簡直是送命題!

阿備很清楚,東漢現在的情況是王朝周期律在起作用了。要解決財政的問題,上策是依靠土地改革和發展生産力改進生産關系,中策是像張居正“一條鞭法”那樣清丈土地、重整稅制,下策也要像漢武帝那樣遷徙豪強。

可是,這些辦法漢靈帝劉宏能夠做得到嗎?他當然做不到!別說他這個末代帝王做不到了,就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他也做不到。

當年光武帝察覺到了地主豪強們對國家的危害,登基之初就下令各州、郡,清查當地人占有田地的數量和以及相關戶口信息,也就是“度田”。結果政令一出,原本海清河晏的大漢帝國突然就盜賊四起了,劉秀派出的使者也被一波波地斬殺。

最終,劉秀的度田政策以失敗告終。

而現在,如果阿備真地給劉宏獻上這些計策,而劉宏也真地去執行了。不管最終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他都會成為士族豪強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到最後,好一點的結局是能留個全屍。差一點的結局,主持變法卻被五馬分屍的商鞅就是他的榜樣。

察覺到了劉備的猶豫,劉宏不由地加重了語氣:“以玄德的才學,必定有良策!快說與朕聽聽的。”

阿備明白,如果今天自己當真不獻一策,那麽很有可能從此失去漢靈帝劉宏的信任與倚重。那麽到了最後,他的結局也不見得會比得罪士族好上多少。

他可還沒有忘記,他還有個仇人蹇碩在旁邊虎視眈眈呢!

同時,作為一個看過了央視版《三國演義》的蜀漢粉絲,阿備也實在不忍心漢室就此傾覆。如果有機會能盡一點綿薄之力,他還是很願意的。

只是,他到底應該獻出一個什麽樣的計策,其中的力度應該怎樣把握?他必須得小心斟酌。

左右為難之際,阿備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笑道:“微臣剛才略有所思。如陛下不嫌棄臣的言語粗鄙,微臣願鬥膽說上一說。”

【作者有話說】

注1:郭浩,《漢代地方財政研究》。誰能想到,如此離譜的數據,居然是出土文物上的真實數據呢?

注2:《漢書·宣帝紀》:上計簿,具文而已,務為欺謾,以避其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