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秦朝人,無可救藥的“大”和“多”擁趸

6   秦朝人,無可救藥的“大”和“多”擁趸

◎義務教育很重要◎

高爐煉 鐵 !

她居然會這個!

小鬼雙眼圓睜,覺得江霧集簡直就是渾身散發陰氣的地藏王菩薩,踩着黑色鬼氣,救它于水火,十分令鬼崇拜。

江霧集說:“上初中的時候學過,你別太小看我們的義務教育。”

舒笑笑和周玲露出慚愧的神色。

雖然是義務教育的內容,但是對于高爐煉鐵,上學的時候更多的記的是它的意義和化學方程式,至于具體使用方法和構造,遺憾止步于能隐約想起好像是個 / \ 形狀的爐子……

面對兩人一鬼的神色,江霧集有種做出來一加一居然被誇是數學的未來的感覺。

她掏出口袋裏的筆記本,拔開筆帽,答了起來:“高爐煉鐵其實我們現在也還在用,而且現在還是煉鐵的主要方法,不過十幾年前就已經把四百立方米以下的高爐淘汰了。”

“如果我沒記錯,現在我國鋼鐵年産量應該是十億噸,是世界第一鋼鐵大國,高爐生産了其中95%左右的生鐵,功不可沒。”

小鬼低頭玩起指甲:“哦,400塊的爐子也不貴嘛,一年産11噸,也不是很多嘛。”

江霧集用筆寫出“十億噸”三個字,看小鬼。

小鬼眨眨眼。

舒笑笑:“看來義務教育還是很必要的,這小鬼連立方米和噸都不知道。”

江霧集扶額換算:“年産兩萬億斤。現在用的大型高爐,一座就有4000立方米,年産鋼300萬噸”

Advertisement

為了防止九漏魚小鬼看不懂,她特意把2000000000000寫在了本子上。

小鬼被這個數字吓了一跳,掰着指頭數:“我一天能吃兩根香燭,如果有兩萬億香燭,我就能吃……兩萬億天?!”

“姐,你是研究鐵的?記得好清楚。”周玲敬畏地說。

江霧集順口說:“我研究藥的,這數據就是以前看過一眼。”

看過一眼……

兩人一鬼都感受到了被學神恐怖的記憶力支配的恐懼,閉上嘴不再說話。

江霧集還以為她們聽得入迷,在十分鐘的答題時間裏,從高爐的制法講起,到如何提高鐵的硬度或韌性結束,中間穿插不少冶鐵方法,古法高爐,焦炭的知識點,順便還畫了幾張圖輔助講解。

兩人一鬼聽得連連點頭。

江霧集:講得深入淺出,我居然還有這本事!看來我天生就該拿這個網課技能嘛!不愧是我!

她帶着期待:“聽懂了嗎?”

兩人一鬼連連搖頭。

“聽你講的時候,覺得聽懂了。你一講完,我發現我什麽都沒記住。”

江霧集整個愣住。

始皇點評:“這話朕也聽過,與胡亥說給夫子的一模一樣。”

在場重臣都露出不失禮貌的微笑。

始皇只是順口吐槽一句,便把注意力轉回鋼鐵上。

十億噸!

李斯:“億即萬萬,兩萬億斤,那就是兩萬萬萬斤。”

想起這個大到恐怖的數字,所有人都有些目眩神迷。

此時沒有“噸”這個單位,“億”也只是虛指極大的數。多虧了不學無術的小鬼,讓仙人把數字換成了他們能理解的斤。

始皇甚至想給小鬼立個碑。

始皇帝難耐激動,他攥緊拳頭,錘在案桌上:“兩萬萬萬斤!去歲蜀地一地,也只産鐵一千石。”

李斯已經初步掌握仙人的數據和秦斤換算,他腦子裏馬上換算出來,一千石大致相當于一千二百斤。這是巴蜀一地的産量,而巴蜀,已經是秦産鐵最多的地區之一。

這差距何其恐怖!

而天上授課的仙人語氣裏,雖然有自豪,卻根本沒有震撼的情緒,連另外不知此事的兩人,也沒有對此表現出詫異。

李斯呼吸發緊:這種表現只能說明,鐵的産量在她們的世界,甚至可能不是最突出的!這樣大的數字,也許在糧食産量上,在布匹馬匹上,在修建驅道上,比比皆是。

何其恐怖的國力,李斯根本想不到,大秦要如何才能達到這種水平。這真的是人能做到的嗎?

萬萬萬斤雖然是天方夜譚,但如今大秦也有了此法,改進之後,兩千石、三千石,甚至萬石,亦不遙遠。

重臣們都難掩激動。

丞相隗林感嘆道:“倘若能學會仙人傳授的冶鐵方法,我大秦國力必将再上一個臺階!”

當前,鐵是極其重要的資源,哪裏都要用鐵,偏偏哪裏都很缺鐵。

都說國之大事,在戎與祀。其實從根本來說,祭祀也是為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歸根到底,國家實力強盛與否,在戎與農。

戎,戰争。

兵甲,刀戟,最頂級的武器,都是鐵鑄。如今秦人能在草原上橫行,頂尖的兵器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但是如今,鐵制兵器還算不上“夠用”。勉強保證士兵的鐵刀供應,與每人裝配鐵甲鐵刀和鐵箭頭的箭之間,有很遠的距離。

農更不必說。

秦朝極重視農業,立法開墾,修渠利農,甚至開展耕牛比賽,給養牛好的人獎勵。樁樁件件,能做的不惜人力物力去做。可是唯獨鐵器,他們有心無力。

農人需要鐵器耕種,如今秦朝上下盡了最大努力,也只能保證買不起鐵農具的農人需要時,可以從官府借用,并且承諾如果損壞農具無需賠償。

但還不夠。

“若巴蜀能年産萬斤鐵,不光軍隊可富餘些許,更能降低農具價格,保證人人都有鐵耒用也說不定。”治粟內史眼含期望。

始皇摩挲下巴:“不知司馬昌有沒有記下仙人所說的冶鐵之事。”

司馬昌是鐵官,此次出行并沒有跟随始皇同行,留在了鹹陽。

丞相隗林說:“司馬昌性情謹慎,面對職責內的事時,更是格外留心,想必不會錯過。只是……”

始皇說:“直說就是。”

隗林是司馬昌的舉薦人,與其私交甚好,也不願意讓好友不小心耽擱大事,于是思慮再三,還是說出:“只是司馬昌長處在于謹慎小心,不會偏私,對于冶鐵之事本身,卻只是熟悉過程,不至于讓下屬欺瞞的程度。”

言下之意是雖然司馬昌這個人特別好,辦事也特別妥,但是不是個發明家,這事雖然仙人講得特別好,咱們從無到有弄出來,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始皇十分理解,畢竟他剛剛也沒怎麽聽懂……

“李斯,”他發出指令,“你替朕拟一封求賢令,召天下英才能懂冶鐵之事者聚鹹陽,所有能提高鐵量者,視情況加官授爵。”

李斯鄭重應諾。

始皇視線停留在天幕上,思緒卻已經飄遠。他想要最多的人才,最多的鋼鐵,最多的儲糧,最大的國土,最強的國力,最偉大的基業,和最長久的帝國。

秦國,從商君變法起,就種下了改革的種子,秦朝從不畏懼改革。

“另外,傳令下去,開鹹陽學宮,廣邀天下有所長者,不拘學派,共學天幕。朕要讓天幕裏每一個知識,都被大秦所用。”

始皇令下,帶着各地口音的傳令聲,即刻如水波紋蕩漾般,一圈圈傳遞在大秦的土地上。

鹹陽

王翦望着天幕,伸出布滿老繭和傷疤的手:“來人。”

仆從趕緊上前,聽到這位秦朝活着的傳奇說:“備車,我要往琅琊方向,迎接陛下。”

他的老妻聽到這話,大驚,問:“良人不是已經遠離朝堂嗎?”

王翦握住老妻的手:“大秦将變,陛下需要我。”

河東郡

一群頭戴鬥笠的人圍坐一圈,驚嘆連連。

“雖然複雜,但并不是完全不可理解,你看這裏,現今冶鐵多以此形,”一個鬥笠用小木棍在沙土上畫了個圖,說,“天夫子所繪之圖雖然複雜,但是這裏這個主爐,簡化一下,再這樣連接到這裏,加上風箱,效果也應當比現在的好。”

“對對對,主爐周圍還可以鑄造副爐,節省木炭。”

“可咱們沒有這麽多的木炭,”先前說話的鬥笠失望道:“你們能說服秦王讓咱們試試嗎?”

一群鬥笠都自閉不吭聲了。

問話的鬥笠也緩緩自閉成陰暗的蘑菇,許久,她艱難出聲:“那,那我,我去說服秦……”

鬥笠們咬牙猶豫許久:“那,那我等與器子同去。”

巨鹿郡

“‘2’,‘0’?這倒是有趣。”

“阿妹欲往鹹陽去否?”另一人問。

身穿黑衣的貴族女子扶了扶發髻:“當然。我術數派看名家不爽很久了。哈,一就是一,還分什麽大一小一,我看名家各個都該找醫家看看。”

“——此去鹹陽,天幕亦是我的助力。阿姊不必再送。”

長沙郡

“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何時死?”一位老者平靜說道:“只能靠天命安慰自己始皇終有一死,如此,便安心忍受,說自己只是在等待天命。你畏始皇律法嚴苛,你恨始皇好大喜功,你懼始皇重徭重稅,你怕始皇心堅如鐵。”

她伸出手,擦掉年幼重孫女臉上的淚水,“我受齊人供養,未能勸你祖父與他國合縱,致使齊國破滅,我理應為齊國守此殘生,但你不同,你出生時齊國已無力回天,齊……氣數已盡,你不必為此一生仇恨秦國。”

“三年國喪後,你就去鹹陽吧。”

南海郡

“別問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間的事,鬼那邊我不懂。”衣袍洗到發黃的儒生對上當地人渴望的目光,冷漠拒絕。

他們圍坐在海邊礁石上,儒生坐在中間最高處,托着竹簡:“說到鬼,鬼這個字這麽寫,看好了,再記錯了我會生氣。”

他在竹簡上落刀。

寫了一半,他的刀停在半空,怔怔出神。

“夫子,你怎麽了。”土著小孩關心地問。

儒生垂着眼睛,“無事,繼續寫。”

義務教育啊……

隴西郡

“牛兒快跑,可不能慢過陰陽家的老貨。”

“哞——”

遼東郡

山頂狂風之中,衣衫褴褛的老者仰天大笑:“天下風雲将至,豈能少了我縱橫家!”

桂林郡、河東郡、颍川郡……

天下三十六郡,俱在手中矣。

[叮——]

[積分+500]

[當前課堂積極度20%,請再接再厲。]

[系統提示:您的積分已滿500,可開啓課堂提問模塊,開啓後可使用積分抽取/指定觀看人員進入副本,是否開啓?]

作者有話說:

這裏術數家的人說“一就是一”句,是因為名家有這麽一句話:“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術數聽了真的會很生氣!

我估計如果術數家知道了名家現在與“ 墨家 ”、“ 數術家 ”等并列為先秦諸子百家中專門研究自然科學的學派,會更生氣哈哈哈哈

齊國這位老太太是齊王田建的媽,田建上位後由母親君王後輔佐,算算年紀如果君王後15生的田建,這會差不多76。

(再次吐槽一句,先秦好多人的生卒年都查不到,我都是找親屬七拐八拐才能猜個大概,嗚嗚)

高爐煉鋼內容資料數據來自于下面:

确定的目标,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淘汰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國wu yuan關于進一步淘汰落後産能工作的通知》

高爐工程是越南河靜鋼廠最重要的主體工藝單元。鋼廠一期建設兩座4350立方米高爐,每座高爐年産鐵水319.7萬噸,一代爐齡20年,是中國對外出口的最大容量高爐,實現了中國4000立方米級特大型高爐核心技術、标準、裝備和項目管理的首次整體輸出。——《中冶設計建成東南亞最大鋼廠》人民網

《史記·貨值列傳》載:“通邑大道……素木鐵器若卮嵌千石。”當時的大都市鐵器年産可至一千石左右,約為近3萬公斤。有學者推測蒲江縣古石山遺址發現的漢代冶煉爐,一次冶煉即可獲近千公斤生鐵。——《對戰國末期秦朝在蜀地鐵官的設置與冶鐵業發展的探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