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012章 第十二章

有時候圖畫比文字更容易深入人心,開篇就是一群可怕匪徒燒殺搶掠,很容易叫人看出心理陰影。

這些故事多是取材于邊城,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童叟無欺。

不僅如此,嬴政還十分貼心的察覺了各個郡縣當地的縣志,在了解了當地風俗和标識性事件之後,特別指導奉旨畫畫的人将每幅畫中添加這些元素,務必力求看得人能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當然,這也不是無的放矢,嬴政到底念着這不是自己大秦子民,又或許他們的接受能力就是高呢?

所以在正式推廣之前嬴政特地命人趕制出一份精制版,挑了個風和日麗的朝會傳給每位大臣,就是上首的太後娘娘和小皇帝也是人手一份。

學習的那叫一個熱烈,第二日就有好幾位直接告病。

這可不行,嬴政略惋惜的看着這些空位,很是遺憾得拿出了第二個故事,承接上文,深刻嚴肅的剖析了羌人的野蠻恐怖并安排了一堆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人頂了朝堂上的空位。

這下子學習的氣氛更加熱烈了,而且成效斐然,第三天沒有人再也承受不住告病請假了。

看,這不是可以客服恐懼和困難的嘛,嬴政欣慰至極,随即下令全國推廣。

不是沒有人上書阻攔過,可那人只不過剛說了一句‘畢竟是邊關之事,如此編纂未免有失偏頗’就被嬴政一字一句怼了回去。

“适當的編纂更容易讓人記住這故事,本王此前也給爾等看過,爾等可不是記得清清楚楚?若是記不清,本王也無所謂将愛卿調到邊關在那裏學習,若是效果好,本王便着人全部改了,如何?”

如何?

不如何!

誰敢應下嬴政這句話,非但不敢應,那人一連好幾天竭力縮小着自己的存在感,下了朝就宛如一只兔子一樣竄出去老遠,天見可憐的,看看他歲數好大一把年紀了,還能動若脫兔,這就是攝政王搞出的思想教育培訓的成果啊!

因着這件事,一場注定不容易做的事情就這麽推行了下去,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邊關瞧瞧荒原風光的,攝政王考慮周全,自當按照攝政王說的去做。

就這麽樣,一場思想教育活動轟轟烈烈的進行着。

不似朝堂或者世家的人,大多數百姓是大字都不識一個,看到繪聲(負責人兼職講故事)繪色(有些有負責突發奇想給畫上了色)的畫卷,再聽到這些事情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登時怒了。

更有些有血性的漢子當即就扛了鋤頭要去隔壁縣為民除害!

啊,什麽?沒有這回事?

你這就是睜眼說瞎話了,官府布告都出來了還有假!

到了這時候,碰巧遇上幾個官員述職,嬴政親切關懷的同時還問了問縣中又無退伍老兵,若是身有殘疾那就最好了。

這種人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會有,述職官員們不明所以,卻也不敢違抗指令,老老實實上報,第二日一道道封诏便快馬加鞭傳到了各縣。

凡事對敵有功着,賜爵一級。

瞬間,正處在熱血邊緣的百姓徹底沸騰了。

那些老兵可都是底層啊,他們不過就看了幾個敵軍人頭,就賜爵了,天哪還有這等好事。

登時官府人滿為患,以往征夫之時恨不得挨家挨戶拖人的衙役都傻眼了,他們何曾見過如此轟動景象!

大夏立國之初,為休養生息也為防止士兵嘩變,便采取世兵制,兵将統一管理,另辟戶籍,與平民不通婚,長此以往至今,軍戶已然在常人眼中成為賤籍。

加之無戰事,朝廷冗兵冗官,上層剝削,僅靠軍戶屯田,也只能維持自己生計,肉眼可見從軍不是個好的選擇。

當然嬴政看來世兵制并非毫無益處,但于此時大夏來說卻是個巨大弊端。

他現在無法越過世家做更多的事情,卻可以用這些小計策引起他們一陣好奇和跟風。

開始的時候嬴政做的一切太過突然,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也有處于觀望态度,等到他布局逐漸展開,世家鄉紳心中也有了計較。

這位攝政王志向倒是遠大,只是他卻不知道他做的事情已經開始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

而就在他們準備做些什麽搗亂之時,大夏和羌國之間突然爆發戰事。

和親公主新婚當夜被殺,并且大言不慚要将整個大夏都打下來,殺其男丁,辱其妻女!

負責護送公主的人聽其言論當即勃然大怒,譽王殿下更是命人八百裏加急,請命出戰。

攝政王當即批複,連夜調兵遣将與羌國開戰!

在這全民熱切議論羌國的當口,所有人的熱情被徹底點燃。

不是沒有世家鄉紳強行壓制,只是平日他們便不得人心,公然鎮壓,反倒激起了他們的逆反心理,更甚者無家無室幹脆利落的投了軍。

然後官府當着人面發錢發糧,直觀簡單,沖擊着每個人的視線。

徹底攔不住了。

直至此時,朝堂上尚且都不明白,明明沒有看到攝政王調兵遣将,如何就開戰了,而且流言傳的比什麽都快!

正如羌國之人也不明白,明明連大夏公主的臉都沒見到,就出現了一灘血,這一灘血倒也無妨,吓人點就是了,怎麽使團就突然發難宰了二皇子,傷了大皇子,帶着所有嫁妝連夜離開發兵羌國了呢?

這一戰,就是四個月。

城外,攝政王率領百官靜等着,城中百姓也都一個個翹首以盼,若是親眼見到獻俘,那可是能吹噓好久的事情呢!

而且站在百官最首的就是攝政王吧?一看就是,英俊潇灑不說,目光銳利,一身威嚴叫人不敢直視,只消一眼便不自由生出臣服的念頭。

身後百官更是呈拱衛之勢,叫人看了還以為此乃天子!

譽王大頭騎在馬上,也同樣遠眺看到這一切,不由微怔,繼而雙腿一夾馬腹,疾行幾步,翻身下馬單膝跪在嬴政面前:“臣幸不辱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