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架空古代(二十二)
新帝登基,初下的幾道旨意就包括廢除了重農抑商的政策,鼓勵出海貿易的發展,鼓勵創新技術發展。
還殘存着的商人們聽到消息簡直要瘋了!
廢除了!
他們又重新自由了!
此時國內的市場已經被錢記占去了大半,但是後面鼓勵出海貿易的聖旨卻好似又指出了一條明路。
出海!
“崔掌櫃!你是如何打算的?就守着這鋪子還是出去看看?”
“馬掌櫃!哎呦,稀客稀客,我這不是猶豫着嗎?一直呆在國內恐怕成就也就這樣,生意不變差就算好的了,可是出海……這,小弟也不怕您笑話,實在是沒出過心裏不安吶!海外都是些蠻夷之輩,有什麽好做生意的嗎?”
來探望他的馬掌櫃哈哈大笑,大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崔老弟啊!這你就不知道了。你看現在這一行做的最好的是誰?”
崔掌櫃看馬掌櫃那神神秘秘的樣子頗為不解,“還能有誰?現在的商貿部部長呗!”
這位錢部長可真是一個傳奇人物!
他本來只是一個普通商人,但是後來竟然能拿到別人家沒有的新奇貨物,甚至軍火!聽說就是憑這他才被皇帝委派為大官嘞!不然他一屆商戶,又無科舉,怎麽能當得上大官!
馬掌櫃也沒多賣關子,靠近他小聲地透露出自己聽到的小道消息,“那位錢部長早年拿到的貨物據說都是依靠海外來的!”
“此話當真?”崔掌櫃立刻抓住馬掌櫃想要細細詢問。
“可不是嘛!那些航路都有人開通過,你還怕什麽?”
“那我們不妨一起去試試?”
“試試!”
這種對話發生在不少商人的口中,他們都牟足了勁兒也想要出去看看了!
可是……可是就算知道有人出去過,也不代表他們沒有海圖就可以出去啊!
這時,有人發現一間書鋪竟然有海圖和《海外出行指南》!
大家頓時又一窩蜂地沖過去,想要買下這本書。
“書在哪裏?書在哪裏?”
有人進去剛剛開口要喊,立刻有士兵怒目而對,他霎時噤聲,再往裏面一看,慢慢的都是人,還全都安靜得像只鹌鹑!
這……這是一間普通的書鋪吧?
他擡頭一看,牌匾竟然還是皇帝賜的字,黃金屋!
這誰敢闖啊!
他偷偷摸摸地走到好似是掌櫃的那裏,悄聲問道,“掌櫃的,海圖還有嗎?”
青苗這才擡頭看他一眼,往旁邊一指,“書和海圖在那裏,不賣,可現場閱讀,可以抄寫。”
他很想破口大罵一句這麽好的商機你都不懂得抓住,知道全國有多少人等着這書嗎?
可是旁邊存在感十足的衛兵讓他着實不敢這麽說,他半晌只是吭哧吭哧地憋出來一句,“有紙筆嗎?”
青苗見怪不怪了,還是那麽輕描淡寫,“每天供應的好像已經用完了,你可以去隔壁錢記買一份。”
竟然讓他去自己買一份!
他!
好,他去買。
青苗看他老老實實地走了,越發覺得這些侍衛借過來的值!
賀餘年登基後錢好多也被他撈過去當新成立的商務部部長,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青苗這裏重新恢複冷冷清清,還怪寂寞的。
賀餘年自覺到了該實現當年的承諾回報她的時候了,主動問她,“先生,弟子能有今日多靠先生功勞,先生可有何心願?”
心願?
青苗想起剛來到這個時代時聽說理科被視為雜學,還沒人學的情況。現在嘛,也只能說比那時好一點,但是還不夠。
“我想開一家書院。”
賀餘年一愣,沒想到青苗想幹這個。意外歸意外,他還是會實現這個願望的。
“好,您想開在哪裏。”
“就開在……開在京郊那個崇文書院的對面吧!”
青苗眼珠一轉,提出了這麽個要求。崇文書院是全國知名書院,教出來數不清的大儒。青苗倒也不是想和他們對着幹,就是想讓他們看看,被他們瞧不起的雜學其實也能很有用。
賀餘年一秒都沒有猶豫,“行。”
于是,書院就開始籌備起來。
地址選好了,就要建設書院,找老師。
建設這一塊青苗攔住了賀餘年,沒有用他主動提供的皇家工匠,“讓阿寬那小子他們試一試吧,你就出個器材,最多一些幫忙的工匠,建設的圖紙流程都讓阿寬他們自己設計。”
阿寬是當年幫忙制造火藥的小孩,他們都是青苗繼錢好多和賀餘年他們之後慢慢培養出來的。這個設計任務,就是他們的出師考驗。等完成了,他們就是大夏理學院的第一批老師。
賀餘年不知道是不是想起當年他給青苗隔壁建築重修的工匠指點的事情,心有戚戚焉,也同意了。
最後,就在書院建設籌備的過程中,青苗又蹭了一下賀餘年聖旨的熱度。
出海好啊!出海了有數不清的黃金鑽石,有埋藏的石油和各類礦産,還有大片無人的土地!
青苗就怕錢好多上任後沒人出海了呢!
她就放出了諸如錢好多早年拿到的貨物是海外來的,新航線早已有人開拓之類的消息,還宣傳了一下自己這裏的海圖。
數量沒那麽多,想路上用就自己抄一份帶上吧。
于是每天都有商人過來抄地圖,抄《海外出行指南》。同時也有崇文書院的人在詹寰宇師兄的推薦下過來借閱自然災害治理一類的書籍。
這不得不歸功于賀餘年上任後将前幾年科舉考實務的創新之舉幹脆固定下來的做法。
這些讀書人都是要當官的!身為地方父母官只會吟詩作對、天天探究天理人倫怎麽治理地方?
必須背大夏律法,略懂災害治理!
不知不覺間,青苗這裏的書籍竟然也有不少成了科舉必讀書目,還有書鋪的老板過來試探性地向青苗尋求合作。
合作印書?
行啊!
青苗拿着分給她的那六成直接辦了一個雜學知識競賽,但凡自信對相關內容足夠熟悉且能實踐運用的學子,均可報名參賽。比賽每年舉行一次,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安慰獎四名。能獲得名次的學子将獲得豐厚的獎金,尤其是第一名,那錢在京城買個一進的小宅院都夠了!
可別小看每年這項生意的六成利潤有多少啊!
比賽剛剛舉行一輪,聽說第一批出海的商人已經回來了。
他們不像是錢好多那時候一樣只能偷偷摸摸地在港口僞裝成外商,而是光明正大地回來。
無論是去了南方的鄰國還是跨越了一塊大陸,大多數人的船上都裝得滿滿當當,滿是貨物。
往南方鄰國去的商人運回來不少糧食。那邊的氣候實在是太适合農作物生長了,一年竟然可以達到三熟!他們人口又不多,根本吃不了那麽多糧食,價格着實便宜。
再往南到達另一塊大陸的商人有的運回來不少動物。
“那邊的草原可大哩!好多稀奇的動物!”他準備售賣給京城權貴,當做消遣。這一類的寵物賣得也不便宜呢!
比他們還要往南一些的商人帶回來了大量的鑽石和貴金屬。
“那塊大陸上這種鑽石可多啦!就算賣不出去,我還有這些石頭嘞!陛下不是說鼓勵創新發展嗎?這些石頭官府好像都收購,至少我能保本,也不算虧了。”
當然還有往西邊去的商人,他們找到了不少面目奇怪的外國人。
“他們的頭發竟然有的是紅色,有的是金色!”
“那邊的環境一點也不好,十分髒亂!”
“也有些好處的,我們國家的一些商品他們十分喜歡。”
這些商人帶回來的是商品交換而來的金銀珠寶。
至于往北邊走的?沒有往這個方向的商人。北邊的鞑靼占有的土地已經成為了大夏的特別行政區,由精挑細選出來的官員管理。那邊的馬匹、皮革十分有用,大夏展開了關內外的互市,根本沒什麽好探究的了。
你說再往北?
那就只剩冰原啦!商人們都看過地圖,誰都能猜到那一塊沒有多少人住。沒人還做什麽貿易?
最後帶來消息的是前往東方的商人。
“那邊有好多無人的土地!”那商人驚喜地喊着。
唉!圍觀群衆興致缺缺,都散開了。
我大夏現在也不缺土地啊!無人的荒地開發起來要累死,什麽用都沒有!
最後是賀餘年聽說了這個消息。他記得早年在青苗那裏看過的礦産分布圖上那一塊好像有一種……有一種什麽礦挺有用的來着。
雖然國內好像也有分布,北方也有,但是這種珍貴的東西應該是越多越好吧?
“從将軍,水師訓練地如何了?”
“回禀陛下,可以一戰!”
“好!既然東邊那一塊地現在沒人就先占下來吧。跨洋過去當做一次訓練好了。那邊的地以後就當做接應的訓練基地吧。”
“是。”
于是兩塊大陸之間寬廣的大洋成了大夏的領海,水師每年在這裏訓練,訓練完了也不直接返航,反而是停歇在對面,進行陸地上的訓練鍛煉意志。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青苗的書院建好了,老師也訓練好了。在賀餘年創新技術聖旨的支持下,科舉新開幾科的吸引下,也有不少人入讀大夏理學院。
大夏理學院分為甲乙丙丁四個學院,學識難度等級依次遞減。等到從甲院畢業,青苗估計能勉強有個理科大學生的水平,不過具體還是得看個人天賦。任何一個學院畢業都可以參加科舉然後被分配進朝廷各個部門,或者是在民間被商人資助着研發新産品。
青苗的圖書館還是在那天繁華的商業街,但是卻被理學院視為聖地。
“對面那幫腐儒整天只會喊什麽書中自有黃金屋,也不看看什麽才是真正的黃金屋!”
“是啊!大夏每年多少技術收益于雜學圖書館!”
聽到新一代的學子們這麽評價,青苗的嘴邊不禁也揚起了微笑。
真好啊!
沒有了人為的封鎖,一切都自由的發展,都為現實需要服務。
更先進的農業生産技術,新型的交通系統,更強大的武器,越來越多方便人們生活的小發明……
在政策的支持和資金的鼓勵下,逐漸呈井噴式發展。
這一段時間,被後世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農業生産時代進入機器大生産時代。
同時,這個時代在政治上也被稱為開元之治,國家的版圖空前廣闊,跨越兩個大陸,還囊括了一大片海洋。
“青禾,收拾東西準備出發。”
“去哪裏?”
“下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