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是不是能得到同知大人的青眼?

第章 是不是能得到同知大人的青眼?

第五十四章

孫明義是個窮秀才。

他祖父是老童生,考了幾十年沒考過府試,後面就死心了,在村裏開了一間私塾教導蒙童,以此謀生。

他盼着自己的兒子能青出藍而勝于藍,不過他失望了,但好在,他有個會讀書的孫子,孫明義在二十一歲那年中了秀才,超過了祖父,還進了府學。

這是好事,但這一點對他們家的壓力是比較大的,因為他們家人口多,土地卻不多,供他讀書是一筆不小的負擔,這還是因為他們家只他一個有讀書的天賦,所以沒有供其他弟弟長期進學,但他下面弟弟妹妹也到了要婚嫁的年紀,這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家裏田地只有幾十畝,每年能存下的銀子不多,所以孫明義平日裏很勤儉,還會自己主動想各種辦法創收。

他之前最經常做的就是抄書,還有給別人寫信。

不是沒有其他的辦法賺錢,但他還需要讀書,他還想要做別的家裏人都不答應,他們都指望着他能夠成為舉人,那樣他們家就真正的改換門庭了,他自己也是這樣想的,所以當同知大人來到府學,孫明義看到了機會。

雖然同知大人來的次數不多,但他捐來的書籍孫明義看了,有水利相關、算數相關、農業相關……這些占比的分量不少,當時他看了就心裏一動,在裏面挑選了自己最感興趣的水利相關書籍,還特意在同知大人來的時候問了水利方面的問題,之後他就被同知大人一番考較,之後大人問他願不願意去畫河圖,之後再以現在的河圖作為基礎,規劃他們霖海府的水利。

孫明義強忍激動的答應了。

他猜到了自己會被點去畫河圖,但沒有想到,同知大人居然願意給他這個機會,讓他去規劃新的河道!

他知道,這多半只是一次考驗,同知大人不會直接采用,但如果他做的實在是出色呢?

是不是能得到同知大人的青眼?

他先畫了一個區域的河圖,經過大人審核之後,他算是正式拿下了這一份工作,還有另外兩個同窗一起給他做副。

孫明義每個月一兩半銀子,另外還有每日二十文錢的夥食補貼,每日二十文錢的外出補貼,加起來每個月二兩七錢!

所以辛苦是辛

Advertisement

苦,他們要頂着大太陽在外奔波在山間河流,短短十來天就黑了一層,但他們遇到什麽問題還可以在大人有空的時候詢問,要是有什麽學業上的困難,大人也能一并解答。

府學裏他們的夫子是舉人,在來府學之前,孫明義對府學十分滿意,這是他能給自己找到的師資力量最雄厚的地方,但和大人相比,夫子們相形見绌。

每次在府學有人提問,不單單是學子,就是夫子們都會凝神細聽,受益匪淺。

他的同窗們各有各的去處。

有的被派去修路打雜,有的被派去衙門跑腿,這個是最讓人羨慕的,因為這個跟大人的見面機會最多。

他們不能經常上課了,府學裏經常缺員,但夫子們并沒有提出什麽不對,因為就連他們也被派活了,大家都忙,不過總有夫子還在府學裏,也還有學生在府學裏,總有人幹完活後回去府學上課,或者是休息喘口氣。

他們必須要兼顧。

別說,他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在別的方面,但感覺自己的學業沒有落下多少,反而之前讀過千百遍的東西,現在再看又有了別的感悟。

孫明義:或許這就是同知大人非同一般的教學方式吧!

府學的學子都是同知大人的迷弟,但有很多人私底下對同知大人抱有質疑。

“哪有什麽好官,肯定是剛來做個樣子。”

“狗屁拆遷,你們好端端的祖業,讓出去了還想置換?肯定是被官府給吞了。”

“要是拆我家,我是怎麽都不會答應的。”

“什麽房子就在後面,那只是擺給我們看的,你還真相信官府的話?”

第一批家中被被圈進拆遷範圍的王保柱聽着這些質疑,一直不敢簽字。

第一個簽字的,是他們這裏一對孤兒寡母。

秦娘子當家的男人死了,小叔子看上了他們家的房産,時不時來鬧,要她改嫁,自己撫養侄子,那樣房子自然就是他的了。

甚至她公婆都被說動了,有了松動的念頭。

這房子原本在她去世的男人名下,如今趕上了這回事,她問過了識字的人,确定契書上的內容跟布告一致,問衙門的人能不能把屋子放到她十一歲的兒子名下。

門的人說可以,秦娘子一咬牙,第一個簽下了名。

作為最先簽字的人,她還能優先選擇位置。

秦娘子就帶着兒子去後面兩百米那一排小樓仔細看了。

這一排都是二層,乍看起來是一模一樣的,實際裏面不大一樣,有的是一間屋子,有的是上下兩層,前門後廚,他們家的大小,可以換兩層一室一廳,或者一間兩室一廳。

母子兩個都想要兩層的,選擇了靠近樓梯那邊的邊房,面積稍大一些,旁邊就是洗澡的地方。

另一側面積也不錯,但是靠近公廁,他們擔心味道太大。

這房子外表是青磚,裏面也是青磚,門窗都沒有,需要自己置辦,但母子兩個都覺得這很好了。

他們的屋子原先在周圍鄰居中不算小,但年久失修,每年都需要修修補補,不然下雨天屋子裏就要遭殃,冬天下雪也會遭殃,住到這樣的磚房裏,他們就不用再擔心了。

當契書下來的那一刻,他們母子兩個立刻拿去給讀書人看,确定上面是秦娘子兒子的名字,她總算安下心來。

然後她的契書就遭到了鄰居們的圍觀。

“這是真的?”

“上面的名字沒錯吧?”

秦娘子心頭一塊大石落下:“是真的,我去問過秀才老爺了,你們快些答應吧,早點簽字可以挑,晚了就沒得挑了。”

王保柱是第二個簽字的。

他家裏比秦娘子家更大,所以他選擇了中間的兩層兩室一廳,這樣他們家就有了四個房間,要是不夠住,二樓還可以改一個房間出來。

目前以他家的這五口人,四個房間剛剛好,以後兒子大了娶媳婦添丁進口,女兒也嫁出去能空出房間了。

一定下來,他們立刻就請了木匠來裝門窗。

別的都可以不管,門窗一定要裝,不然小賊來了直接進。

有了他們兩個帶頭,原先質疑的聲音慢慢低了下去,很快,這一片的鄰居全都搬進了這排小樓。

別的地方的人秦娘子不知道,但他們這裏沒有人再說同知大人太年輕、說他哪裏不可靠了。

尤其是秦娘子,誰要是當着她的面說大人不好,她肯定要上去辯一辯的。

房子誰住誰知道。

在這裏住着, 門一關, 太安逸了。

不管外面怎麽刮風下雨,裏面都不用擔心。

只是她也會好奇:“怎麽給我們用這麽好的磚?大人虧本了啊!”

要是他們這樣的房子拿去賣,她敢說,同樣的價錢,大家肯定選這裏!

別看他們是府城,但府城也不是人人都住得起青磚大瓦房的,他們家之前是半磚半木,還是幾十年的老房子,到處都是毛病。

她兒子也高興,就是時常遺憾,他年紀還太小,掙不了什麽錢,不然他以後掙錢了,把家裏的舊家具都換新的,那就更好了。

很快,他們又得到通知,她兒子今年十一,又沒有了父親,可以免學費入手藝學院,去不去。

當然去!

他們家現在就靠秦娘子做些繡活,兒子時不時出城砍柴、摘野菜補貼家裏,秦娘子正愁兒子長大後不知道要以什麽謀生。

這可以免費去學一門手藝,為什麽不學?

有這個待遇的不僅僅他們一家,凡是府城人,家中沒有頂梁柱,收入也不确定的困難戶,都有一個免學費入讀的名額。

當秦娘子給兒子穿上最好的衣服送他上學,在家中七上八下等了半天後,總算看到兒子回來了。

兒子眼睛亮的驚人:“娘!今天夫子教我們認字了,說我們不管學什麽手藝,都要會讀寫自己的名字,還要會讀寫數字,讀一千個常用字!”

秦娘子被這個好消息沖擊的眩暈了一陣,好一會兒說不出話來,聽她兒子絮絮叨叨:“夫子說,我們先跟着認字,然後看我們讀書天賦,要是有點天賦的,可以去做賬房,要是讀不下去的,還可以選擇其他的,除了賬房,還可以學木匠、篾匠、瓦匠、剪紙、大廚……”

好一會兒後,秦娘子咽了咽口水,掐了自己一把:“夫子真的教你們認字了?沒有紙筆怎麽辦?”這是好事,要是兒子也會讀寫,他們家的契書就再也不用花錢去請秀才老爺看了。

但讀書可不單單貴在束脩,紙筆都不便宜,随便買一樣,就能頂他們家好一陣的花銷。

她兒子興奮不改:“不用買,我們只要用沙子和木棍就可以了,等我們學會了,再買一只鉛筆,鉛筆不貴,還好用,費的紙少,娘,我想好好跟着夫子學,以後當個賬房!”

秦娘子欣慰的看着兒子:“好,我兒以後就當個賬房。”

賬房好啊,在屋子裏坐着就能把錢給掙了。

“你跟我說說這鉛筆是什麽?”之前沒聽說過。

她兒子:“聽我們夫子說,也是同知大人讓人做出來的,它中間是一塊筆芯,外面包着一層紙,不用墨就可以書寫,寫出來的字體很小,節省紙張,我們夫子現在人手一支鉛筆一個小本本,說是方便随時用來記下要做的事,很方便。聽說,我們可以免費去學院讀書,就是靠賣着鉛筆掙來的銀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