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忠靖郡王/裏外不是人/太順了

第章 忠靖郡王/裏外不是人/太順了

第五十七章

說曹操,曹操到。

林黛玉正和姐妹們說起哥哥寄來的書信,就有人從霖海府回來,帶回來一個包袱。

包袱裏有一個匣子,裏面滿滿的都是書信,另外還有些許霖海府輕便小巧的特産,一塊兒送回來哄家裏人開心。

賈敏最先把信拿到手。

這匣子裏面的信滿滿當當,林家有三封信,賈敏把自己的信拿出來,林如海和林黛玉的放到一邊,其餘的就是烨兒寫給其他人的了,賈敏沒動:“你先休息,再去送信。”

送信人恭聲答是。

這裏有他們少爺未婚妻的信,還有榮國府的、少爺好友同僚的……

賈敏拆開了自己的信,“見字如晤,展信舒顏……”

看着看着,賈敏嘴角就勾了起來。

兒子沒有遇到什麽難事,寫的多是關心他們的話,還寫了些許他在霖海府的趣事,在信的最後一頁夾着一塊楓葉形狀的玉雕書簽,很薄,做工卻十分精致。

“烨兒這麽忙,還有空尋思這些東西,家裏哪裏缺了。”

這話乍聽好像有幾分責怪的味道,但如果看到她臉上的笑意,沒有人會認為這真的是責怪。

嬷嬷心中也佩服,她活了幾十年,就沒有見過這麽貼心的兒子,不管去哪裏,都不會忘了給家裏人送點東西,她笑呵呵的:“太太,這是少爺挂念太太呢,我們少爺是最孝順不過了。”

這些東西價值不一定高,但這一份心意是多少銀子都買不來的。

Advertisement

看看,他們太太之前還皺着眉頭不知道在想什麽,如今臉上哪裏還有愁緒?

賈敏的心情确實被這書簽給哄好了,一邊把玩,一邊琢磨着要怎麽給兒子回信。

想着想着,看到了旁邊的兩封信,拿起來,“走,去園子裏。”

夫君還在辦差,他的這封信晚上才能給他了。

女兒這邊,今日本就姐妹聚會歡喜,有了這信,那就是喜上加喜了。賈敏去到的時候,林黛玉正和姐妹們一起玩擊鼓傳花,看到她來了,齊齊行禮。

賈敏看着她們姐妹處得好,心裏也開心:“我是來送信的,你要不猜猜是誰的信?”

答案不用思索,林黛玉脫口而出:“哥哥的信終于到了?母親可知道是什麽緣故延遲到今日才送到?”

賈敏點頭:“我問過了,路上突遇大雨,有路被山石掩埋,這才耽誤了,沒有什麽事。”

說完了,賈敏也不打擾她們小姐妹繼續玩樂:“你們繼續玩吧。”

林黛玉迫不及待的打開信,先匆匆過了一遍,然後再逐字逐句細讀。

迎春看着林妹妹欣喜的模樣,也為她的高興而高興。

林妹妹有個好哥哥,自己的哥哥雖然不是嫡親的,卻也幫了她不少忙,幫她管理身邊不聽話的奶娘等人,又讓一嫂子帶她在身邊學習為人處世,迎春心裏是感激的。

因為琏一哥哥的重視,她這幾個月來在府裏的日子好過了不少。

探春這時候也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只是她沒有辦法如迎春那般高興。

寶玉雖然和她們姐妹親近,經常一塊兒玩耍,但他還是孩子心性,不會想太多,也不會想着照顧妹妹。

她的親兄弟呢?

賈探春每每想起賈環和趙姨娘心裏就又酸又疼。

他在跟着夫子讀書,但他頑劣不願讀書之類的流言在府裏就沒有斷過。

他是真的頑劣不肯讀書嗎?

賈探春知道不是,但總有這樣那樣的事耽誤他讀書、耽誤他完成功課,他若是得了老爺或者夫子的一句誇獎,不久後就要吃一個大虧,至于說超過寶玉,那更是萬萬不行的。

這些探春都看在眼裏,有的時候不無悲哀的想,他還不如生在大房,生在大房雖然無人照料,最起碼沒有人會攔着他讀書。

惜春年紀最小,她跟自己的哥哥賈珍年齡相差巨大,這時候也想起了他,不過她想的主要不是賈珍,而是賈蓉這個侄兒。

賈蓉今年十五歲了,在準備大婚的事宜,明年就要迎娶秦氏進門,她雖然年紀小,卻是長輩,她要送什麽給侄兒媳婦作為見面禮呢?

……

林如海天黑之前到了家,坐下來喝了幾口茶,就看到了兒子寄來的信,厚厚一疊,他先草草過了一遍,就讓人送去了書房,等晚膳後再細看。賈敏把自己的信拿出來給他:“烨兒在信上說他在那邊一切順利,我也不知道這話是不是

他在哄我。”

林如海笑了:“自然是順利的。”

霖海府沒有什麽有名號的世家大戶,本地最高品級的官員不超過五品,上峰錢知府病重,藥石無力回天,他之前在面對路同知的時候都退讓了,更別提在烨兒面前。

他們都識趣,兒子自然順風順水,只是林如海也有些擔憂,兒子這一路走來太順了,一步一步,從童生到狀元,再到地方任同知,都沒有遇到什麽挫折,如果他在地方吃點小虧,林如海是樂見的。

賈敏不知道他的想法,聽到他這麽說,心下安樂:“那便好。”

等林如海回到書房,他仔細看着信上的內容。

兒子長大了,他不是那種事無巨細都會跟他彙報的性格,但做了什麽,事後他是會提的,所以雖然心裏有些期盼兒子能吃個小虧,但看着兒子這段時間的所做作為,林如海看着就不由點了點頭。

只要這期間沒有什麽岔子,等大計的時候霖海府的情況少不了一個優。

至于兒子問京城情況……想着如今京城的情況,林如海嘆了一口氣。

京城總有人哭,也有人笑,這陣子笑的是九皇子及甄家,不,前陣子他已經獲封忠靖郡王,不能再稱九皇子了。

相應的,太上皇的老班底勳貴一方也存在感極高,和九皇子、義忠郡王走的也密切。

這時候林如海十分慶幸如今賈家無人,鬧不出什麽大事來,從這點來看,賈家敗落也不是敗落的沒有好處,不過到底有一女進宮,而且之前榮國府上了忠靖郡王的船,脫不了身。

若是只看這點,林家現在情況也不太好,烨兒之前和皇上相投,這一點太上皇是知道的,那陣子也沒有疑他林如海的立場,但當太上皇禪讓,身子又逐漸康複,他就逐漸裏外不是人了起來。

在太上皇那邊,他兒子投了新君,他的立場也存疑。

在新君那邊,他身上還有太上皇的烙印,無法全然信他。

所以這陣子林如海在工部十分悠閑,不管有事沒事,他們都不找他。林如海到也坐得住,他還年輕,兒子又已經出仕,在這種皇家父子相争的情況下,他清閑下來未必不是好事。

只是他要識趣,畢竟他在這一位子上還是有點用處的,跟兩

邊都有關系,又不是徹底的另一邊的人,與其這個位子空懸,讓對方得手,不如他先占着。

太上皇為了對勳貴示恩,做了不少事,這回賈元春到了皇後身邊就是太上皇的手筆,如果不是皇上及時攔住了話頭,這回她就不是到皇後身邊當女官,而是直接入後宮了。

至于是誰提醒了太上皇賈元春的存在,林如海暫未可知,但就目前來看,只要太上皇健在,賈元春遲早會入後宮,但皇上會樂意嗎?

要真是樂意,這一回就不會攔着。

林如海陷入沉思,看來要和賈敏說,少回榮國府了。

他提起筆,把京城中這段時間發生的大事跟烨兒說明。

為什麽那麽多人不想去外地做官,就是因為京城這個權利中心随時都在發生各種變化,要是大變,受限于如今的交通和傳信時間,等知道的時候,京城已經塵埃落定。

如果一切順遂,在外地久了,就算原先有聖眷,也可能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被聖上逐漸淡忘。

而一旦被淡忘,又沒有足夠有地位的人提攜,很可能終身就此無寸進。

不過烨兒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他知道烨兒和皇上通信頻繁,具體內容他不知曉,聖眷看起來也不用他挂心,但京城中其他大小事聖上肯定不會跟烨兒一一說明,他要查缺補漏。

林烨跟家裏人通信勤快,基本一個月一封,但是跟其他人頻率就沒有那麽高了,比如賈琏,這是他第一次收到林烨的信,一收到,他迫不及待的打開,看完了內容,賈琏就笑了。

在他去霖海府上任之前,賈琏說如果有什麽能賺錢的事,帶一帶他,他肯定支持林烨的所有決定。

在他看來,林烨去一地當父母官,就算不會吃相難看的刮地皮,總有些默定成規的收益在,這些是上上下下都知道的潛規則。

不然怎麽會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樣的俗語出現?

林烨不用想別的辦法,只要老老實實收禮,就能把荷包填滿。

他不認為林烨會“老老實實”,他肯定想做出實績,但凡他想做什麽,他賈琏手上也有些人手,可以讓他使喚,賈琏想要的也不是什麽仗勢欺人,就是有什麽賺錢的門路算他一股,他出人,也願

意出錢。

這次林烨寫信給他說的就是這件事。

林如海不知道兒子和皇上通信那麽勤快說的是什麽, 其實主要也是談論錢和掙錢的事, 當然了,偶爾還會穿插一些彼此的煩惱。

這個煩惱主要是林烨的,他是官場的新人,會遇到諸多問題那是自然的。

他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他看到了問題所在,也有辦法解決,但事情不是有辦法就能立刻解決的,所以他會跟皇上“吐槽”。

這也是拉近彼此關系的一個方法。

皇上看着就能清晰的知道他面臨的事情和他解決的辦法,也能肉眼看到林烨的成長,他處事越來越成熟了,加上林烨還沒有他長女年齡大,他跟林烨相處是以長輩的心态看待的。

而且皇上确實也是長輩,他将會迎娶四公主的女兒為妻,也要管他叫一聲舅舅。

加上林烨現在都寫信給賈琏,讓他掙點錢了,他會忘了皇上嗎?

如今霖海府那些沖擊了本地商戶的“外地行商”,其間就有皇上的人。

賈琏不知道這些,只看林烨的信,給他看激動了。

他拿着信轉了幾圈,想了很多。

王熙鳳如今有孕在身,他要做父親了,欣喜之餘,他身上好像多了一層沉甸甸的東西。

想要賺錢嗎?

他們夫妻兩個就沒有不想的。

但具體做什麽,表弟信上說的還不夠明确,只讓他派信任的人去霖海府走一趟。

所以現在賈琏糾結了。

他手上的銀子本來不多,因為王熙鳳有孕,大老爺給了他兩千兩銀票,如今看來是正好,但信任的人……他看着王熙鳳微微隆起的腹部,咬了咬牙:“你覺得我要不要親自跑一趟?”

王熙鳳擰眉:“一爺不去學院了?”

賈琏:“有事可以和夫子告假。”

王熙鳳不贊同:“一爺你現在應該着重讀書才是。”賺銀子她當然想,但她更想要賈琏高中,這一去霖海府,來回折騰,要耽誤一個月左右,她認為時間太久了。

只要他中了舉,就算不中進士,也能當實官,當官了,錢自動就會滾入口袋。

聽到她這麽說,賈琏反倒下定了決心:“我這就去跟大老爺說一聲。”他還有別的事。

王熙鳳沒好氣的看着他離開的背影,跟平兒道:“你看看我們的好一爺,說是問我,哪裏是真的問我意見?他根本就不聽我的,可惜一爺多半要失望了,大老爺盼他高中的心一點不比我少。”

平兒抿嘴笑了笑:“一奶奶神機妙算,一爺這是事忙則亂,一時給忘了。”她跟王熙鳳意見一致。

但結果讓她們都意外了,因為大老爺居然同意了。

她們不由好奇起來:“一爺,你是怎麽跟大老爺說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