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子越來信/好消息/玉米

第章 子越來信/好消息/玉米

第六十二章

當張大石他們收完了紅薯回去,整個霖海府城的話題中心就變成了紅薯。

交談三句,必定有一句提到紅薯。

之前招人收紅薯從不同的村子裏選擇,現在這些人帶着收紅薯的見聞和那兩斤的紅薯回去紛紛引發了這些村子的熱議。

對于這些村子來說,見面聊天必談紅薯和林大人。

張大石作為種紅薯、收紅薯都在場的人,不僅僅是他們村,他們附近村的人都圍到了他家,纏着他,要他說更具體的經過。

“大石,你種紅薯的時候怎麽種的?”

“你帶來的這些紅薯怎麽吃?”

“你真的吃過了嗎,味道怎麽樣?”

……

張大石說的嘴巴都幹了,還不厭其煩,一遍遍的說着不知道說過多少遍的話,還帶着他們去看門口用破桶種着的紅薯藤。

這是他們收完了紅薯之後讓他們自己挑的,說要是想吃苗,可以拿幾條回去,天氣冷了就搬進屋子裏試試。

這是白得的機會,張大石當然不會錯過,拿回來後就當寶貝的種在家門口,讓家裏小孩盯着,大家看可以,碰不行。

這是給他們多一次嘗試的機會,必須珍惜。

種子要等開春,現在這藤可以先試試,秀才公說的對,要是能養活了,冬天就能多一盆菜了,不成也沒什麽損失。

Advertisement

霖海府對這紅薯議論紛紛,自然也包括姚通判他們,這是官府開出來的荒地,收成自然到了官府庫房,入庫後,引來了一大堆人的圍觀。

這些紅薯現在堆放一段時間後就要拿出去面向市場,讓大家都知道它的食用方法和美味程度,另外還要看天氣制作紅薯粉。

這紅薯堆放最多只能放半年左右,但做成紅薯粉就不一樣了,可以長期保存。

姚通判看着,已經在心裏定下明年他的莊子要種多少紅薯了。

越想心裏越美,他倒不是為了口腹之欲,這是紅薯嗎?

不,這是政績啊!

上頭吃肉,下面的也能喝湯,大家皆大歡喜。

所以要是有人不識趣,不用同知大人親自出手,就有其他人按讷不住出手阻攔

霖海府最先種下紅薯,也最先收紅薯,得知這邊可以收了,樓縣令就請了人來詢問,他們縣裏的紅薯是不是也能收了?

王有益就被林烨派了出去。

這時候六個縣的縣令都知道霖海府紅薯的豐收盛況了,心裏十分懊悔。

同知大人都在前面給他們打樣了,他們居然還懷疑,只種了這麽多一點,太可惜了!

這些縣令裏只有樓縣令緊跟林烨步伐,盡自己最大可能開荒種上了紅薯,他們縣窮啊,這紅薯一聽就是好東西,自然要多種點。

收紅薯的時候百姓們看到這收成,他們可比霖海府的百姓反應大多了,不單單是下跪,還有人“砰砰砰”磕頭,差點把自己磕成腦震蕩,一直大呼“青天大老爺”,狀若瘋癫。

霖海府是上縣,地肥,百姓們只要有地,勤勞些,又沒有天災人禍的話,可比土地貧瘠的下縣哄肚皮容易多了。

樓縣令看到他們這樣,心酸的直嘆氣,嘴中喃喃自語:“都會好的,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因為土地貧瘠,肥料也不太夠,這邊的産量最低的只有三百來斤,最高的有一千零一十三斤。

産量最低的那一畝地只施了簡單的灰肥,但這産量也比水稻麥子多了,挖出來後紅薯只能放半年?

這算缺點嗎?

在饑餓的時候半年已經是相當漫長的時間。

樓縣令看着這産量對比,吸了一口氣,“還是要繼續推廣養殖。”

不管是養豬還是養雞,都好,養大了可以吃肉,地裏的莊稼也需要它們的糞便。

當然了,大規模養殖不得不警惕牲畜們生病,有句話說得好,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只需要一場瘟病,所有家禽都有可能死亡,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王有益看着這裏的情況,對同知大人的欽佩更深了一層,有了這些紅薯,今年邬海縣應該能過個熱鬧年,等到來年紅薯大範圍推廣,就算遭災,小麥大米都沒了收成,只要紅薯還能保住,人就餓不死。

紅薯入倉,倒也不是紅薯的事就此結束,這紅薯到底是頭一回大規模種,還得要看看接下來這塊地的肥力情況,下一年能不能連中……

事情很多,但

樓縣令忙的精神煥發。

他可以看到這個貧窮的縣在他手裏一點點變得越來越好,這種感覺每每想起來都讓人迷醉。

在六個縣都沉迷在紅薯的豐收時,林烨收到了身在廣州和傳教士學醫的王越來信。

王越是周娘子的獨子,周娘子常年跟在林如海和賈敏身邊,還和賈敏處成了朋友,王越跟林烨的交情也不錯,當初跟着林烨去了廣州,因為林烨的囑托和他自己産生的興趣,王越選擇了留在廣州,學起洋人的醫術。

很多洋人的治療方法王越是看不起的,但有部分,比如解剖方面确實給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他們大盛朝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頭發都不是輕易能剪去的,更別說解剖人的身體。

林烨對他是寄予厚望的,要是能把抗生素給折騰出來……

王越一邊學習,一邊也幫林烨盯着在廣州的生意,以及有沒有意外收獲。

林烨當初花了大幾萬銀子入股出海的船到現在還沒有回音,沒法給他帶來第一手的海外消息,他也只能慢慢等待。

衆所周知,出海是以年為計算單位的,風險還大,有不小的可能有去無回,收益和風險對等,想要不冒險也行,那就是守在岸口,等那些出海回來的人得二手消息。

這一回,王越寫信就是搜羅到了一種跟林烨描述比較符合的植物。

林烨期待的打開包裹,一看,果然是玉米!

好!

真好!

不過如今的玉米個頭小小的,跟後世的大玉米棒比起來縮小了很多,還沒有他拳頭大,玉米粒也不齊全,時不時有空缺,看到這個,林烨既有失望也有意料之中。

他知道後世玉米的高産都是多年馴化的結果,現在這個時候沒有後世那麽完美是意料之中的。

沒關系,就算個頭小,再怎麽說也是豐富了食譜,再經過一代代馴化,遲早可以變成後世的模樣。

在給賈琏補課的時候他看出了林烨的好心情,不由好奇:“發生了什麽喜事?”居然這麽情緒外露。

林烨:“是子越的信。”

王越,字子越。

賈琏:“他還在廣州?”

見林烨點頭了,賈琏又問

:“有什麽好消息?”

林烨笑了:“确實是好消息,他送來了海外一種可以吃的東西。”

賈琏:“味道怎麽樣?”

海外物種傳入并不在少數,有的惹人喜歡,有的被束之高閣。

林烨:“我想你會喜歡的。”

賈琏也笑了:“那我就期待了,對了,他現在娶妻生子了嗎?”

他之前記得他未婚,他這個年紀少有沒成親的。

林烨:“今年剛生下一子。”他如今二十六歲了,确實年紀不小了。

之前他一直不肯成親,是周娘子眼中的老大難,沒想到去了廣州之後倒是開竅了,跟那邊相熟醫館大夫的女兒L看對眼了,征得周娘子同意後就結為夫婦。

今年他們長子剛出生,因為路途遙遠,周娘子這個做祖母的顯然近期見不到孫子的面。

這勾起了賈琏對王熙鳳的思念:“不知道鳳姐這一胎是男是女。”

他當然是想要一舉得子的,不過這才第一胎,就算是女兒L,賈琏同樣是期盼的。

林烨知道這一胎多半就是巧姐了:“是男是女都是你的血脈。”

賈琏笑了:“這倒是,今年過年我不回京,你幫我參謀參謀我的年禮。”

年禮要提前準備,防止今年冷的快,河流上凍,這是趕早不趕晚的。

林烨同樣要準備年禮,他的年禮單子先生已經幫他拟好了,他只需要看情況加減一二就成。

賈琏可以參考,但不能照搬。

表弟的年禮過于豐厚,私房錢不太充裕的賈琏暫時還做不到。

他對照着減掉三分之二,那就差不多了。

今年是個冷冬,溫度比往常低一些,雨雪也多一些,好在之前霖海府的破舊房屋經過補修,今年城內沒有房屋倒塌壓死人,也沒有人凍死,因為再窮的人,都可以出動勞力去做工,來換取煤球。

大家看着整齊的水泥路,還有大家屋檐下堆放的取暖物品,再吃着街面兜售的烤紅薯,幸福感油然而生。

這是一年內發生的改變嗎?

不知不覺,已經有了這麽大的變化?!

等開春,他們就知道了,變化還有更大的。

“聽說了嗎?邬海縣發現鐵礦了!”

“發現鐵礦了又怎麽樣,鐵跟我們沒關系。”鐵礦都是朝廷專管的。

“哎呀,誰說沒關系,邬海縣招人開礦啊,這不就有錢賺了,而且到時候煉鐵出來的殘渣會用來修路!”鐵确實跟他們沒關系,殘渣能用到啊。

看他們府城修好的水泥路多好使,誰路過的時候不贊一聲?

只是後來因為原料不足,銀子也不夠,就暫停了,現在有了這座鐵礦,就要繼續修路了。

“別高興的太早,我聽說要先修邬海縣的路了。”

“這也是應該的,不修好這條路,邬海縣的鐵怎麽運過來?”

“我聽說後面其他縣也是要修的。”

“什麽,那我們縣排第幾啊?這個順序有什麽說道?”別的縣的百姓立刻急了,能有府城這麽好走的水泥路,誰不樂意啊。

“你們就只知道這鐵礦的事嗎?”

“還有什麽大事?”

“官府下告示了,說我們要是開荒種紅薯,三年免稅,還可以低價租借農具和耕牛!”

“什麽?!告示在哪,我要去看。”

“同去同去!”

春天到了,林烨要忙着組織春耕,結果這時候他又收到了子越的來信,信裏又有好消息。

他和白家合夥出海的船,回來了!

算一算,這一回他們出海用了三年多的時間才回來,白家本來就是因為出了事才接受了林烨的入股,重新組織人手和貨物出海,想要挽回白家的損失,但因為他們久不回來,白家頗為消沉,這一回他們的老底都掏出來了,要是一艘船都沒有回來,那損失慘重,數年內都沒有組織出海的能力了。

好在,上天沒有對他們太殘忍,出海三條船,回來了兩條。

他們出海的時候有一艘船因為飓風沉船了,在天地偉力面前,他們的大船毫無抵抗能力,另外兩條船也有了破損,僥幸脫離飓風範圍圈後就緊急停靠在一個荒島,他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修好船,重新出發,回來的時候又遇到了飓風和迷霧,他們迷失了方向,在海上漂泊了一段時間才重新找到了回家的路。

這一路十分驚心動魄,收益也是相當驚人的,他們運回來了昂貴的香料、珍稀木材、犀牛角、象牙……!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