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上)

四月廿七是個好日子,宜會親友,忌裝 .逼。

暮春初夏的日頭有些暖洋洋的意思,風卻又自是自的微涼。

皇家東苑緊鄰着宮城東門,原先的時候禦苑位于盛安城外東郊,足足占了一個大山頭,專供皇家宴會游樂。後來到了前朝哀帝時,因皇後身體不佳,不喜奔波,哀帝為了讨皇後歡心,便斥了重金在宮城旁生生造出一個小山頭做了禦苑,修竹茂林,曲水流觞,假山疊石,千草百卉,一樣不少。為此占了好大一塊民用地,耗了不少人力物資,民怨載道,言官谏言谏得嘴禿嚕了皮兒。

先帝舉事之時,這便也成了哀帝濃墨重彩的一筆罪狀。

只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先帝舉事成功建立了楚朝後,洛家人不僅沿用了越朝的皇宮,連帶着把東苑也一并享用了,甚至還打通了東苑與內苑的路,皇上皇子皇後皇妃在這裏辦着各種聚會宴席,不亦樂乎。

瓊林宴便是在此處辦的,春風宴自然也就在此處辦了。

東苑有處假山,引了活水做了瀑布,瀑布之下鑿了石湖,湖口又開了一道渠,流水便順着溝渠沿着地勢蜿蜒而下成了曲溪,曲溪兩岸則是青草地,草地後便是茂密的青竹林。

洛搖光便是擇了此處辦春風宴,她命人在湖面上搭了座平闊的臺子,做宴席表演之用,大臺子旁又搭了座稍高些許的小臺子,置了軟榻寬桌,極為舒适,是給自己和洛衍書準備的。曲溪兩岸則擺放上了竹席案幾,是賓客的座位,因地勢是從湖面開始由高至下,所以賓客在座位上略一偏頭便能看見臺上的光景。

洛搖光大筆一揮,給此處命名為蘭亭臺。原因無他,當初寫文寫春風宴時的設計靈感全來自于《蘭亭集序》,雖然這個架空的時代裏沒有王羲之的存在,但是向來重視版權著作的她還是決定以題名致敬前輩。

受邀的士子和小姐來到此處看見的便是翠竹之間,流水潺潺,案席古樸雅致,水面漂着木盤,盤上置着酒杯,風來時竹林沙沙,間或聞一兩聲清脆鳥啼,席地而坐,頗有些名士風流之感。

衆人皆感嘆,不想一向深居簡出的長公主竟有這般玲珑心思與才趣。

宴席定在申時開始,過了未時便陸陸續續有士子和小姐們到了,分別按着科考名次和家世官爵階位從上而下入了座,男在東,女在西。

因安絮然祖父為三朝重臣,姑母又是宮裏品階最高的太妃,所以她的位置是主位左下首的第一個案幾,而與她相對的自然而然便是狀元晏清毓的座位。

安絮然心下高興至極,虧得洛搖光的心思,她方能與晏公子隔着一條小溪相對而坐。

她托姑母打聽到春風宴是在竹林裏舉辦,于是今日特地打扮得淡雅了些,淡青色的短襦配上水色的留仙裙,都是上好的月華錦,細細繡着竹葉暗紋,百合髻後垂着細長的流蘇,都是一般大小的珍珠攢的。

到底是高門大家的才女,那般用度做派精致淡雅又透着貴氣,不少人都打量着坐在首席的安絮然三三兩兩私語着,雖然前些日子傳了些醜話,但現在看來盛安第一才女名不虛傳啊。

Advertisement

偏偏只有那晏清毓一直側頭與旁邊的李文佑說着話,連正眼也未瞧過她。安絮然心裏暗忖莫非是荷花池畔給他留下了壞印象,讓他心生不喜?于是更加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在今日大放異彩,讓他對自己刮目相看。

正想着,便聽得一聲“天樞長公主駕到”,衆人皆起身行禮:“微臣(民女)參加長公主,長公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平身。”聲音清冷又帶了點慵懶。衆人方才擡頭看向這位長公主。

這一看卻看呆了,只見一位身形高挑的女子穿了一身水色的廣袖交領長裙,不知是什麽錦緞,未曾織繡一物,卻光滑輕盈至極,行走間寬大的裙擺泛出粼粼水面般的光澤。腰間束絲,勾勒出纖巧的腰身和女子優美的曲線,領口露出的脖頸潔白修長,姣好精致的面龐淺淺敷了粉,眉描得斜長,帶得含水杏眼也生出了幾分睥睨。一頭青絲未绾做發髻,只用一頂白玉冠高高束起,那白玉透而不輕,一看就是極品的古玉。

洛搖光目不斜視地從下而上往主位走去,路過安絮然時兩身水色的裙子撞到了一塊兒。衆人只看了一看,便在心裏暗暗嘆了口氣,果然還是比下去了。

到底是天家的女兒,所穿所用連她們這般勳貴人家都未曾見過,那般渾然天成的高貴氣度和行事着物間的風流大氣,都不是這些閨閣女兒比得的,哪怕是所謂的第一才女。

洛搖光一路收着驚豔欽羨的目光坐上了主位,居高臨下地欣賞着安絮然暗沉的表情,心下很滿足。

本宮個子比你高,皮膚比你白,胸比你大,腰比你細,還比你有錢。

所以撞衫本宮是故意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