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母妃不想我造反,那不造(1)
母妃不想我造反,那不造(1)
原身是大夏國當朝天子的五皇子, 生下他的女子只是一個七品官的女兒。
當初,唐萬柔本以為自己一定會在小選中落選的,畢竟他父親在京城當中, 并不是官職很大的官員, 她本人也不是一個長相多麽貌美的女子。
然而, 令唐萬柔沒有想到的是, 她竟然成功進入了皇宮,家族勢力不顯的她, 進宮後一向謹言慎行, 對待皇後更是文靜恭順。
皇後與天子是少年夫妻, 感情甚篤,而皇後更是出身大家,雖然偶爾會有苦悶之心,但對待宮妃一直是公平和睦的。
雖為皇後,但她仍有偏好, 對于一個一直恭敬于她的妃子, 皇後也不吝于提拔對方。
于是,在幾次大封六宮中, 皇後都将唐萬柔的名字提了上去。皇帝對後宮之中的女子沒有特別的偏愛, 相比較而言, 他心中位置最重要的還是皇後。
因此,對皇後多次贊賞的妃子,慢慢的也逐漸生出了幾分關注。
皇帝的關注, 也就寓意着侍寝頻率的上升。沒多久,唐萬柔就懷孕了。
彼時, 後宮之中,皇子、皇女足夠多, 既有德妃所出的大皇子,也有麗妃所生的二皇子和大公主,還有其他宮妃所生的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以及其他四個皇子。
對于唐萬柔肚子裏可能是五公主或者七皇子的孩子,大家并沒有非常在意,沒得因為這未來不明的孩子,而将自己置于危險之地。
更何況皇後的的确确非常滿意唐萬柔,所以特意派了她的嬷嬷去照料唐萬柔。
唐萬柔打從心底裏感激皇後,所以毫不懷疑皇後的用心。在嬷嬷的看護下,唐萬柔成功生下了當時排行第七的原身禮朝。
從來不是風暴中心的唐萬柔,一直以為後宮之中都是非常和諧的,然而,在原身出生後不久,後宮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德妃和麗妃一向關系匪淺,因此,大皇子二皇子也總是在一起玩耍。但令衆宮人沒想到的是,如往常毫無區別的一天,大皇子、二皇子帶着大公主在禦花園裏玩耍。
一個沒留神,大皇子和二皇子就跑遠了,等宮人們找到大皇子、二皇子的時候,竟然只在荷花池中看到了兩具浮起的屍體。
Advertisement
天子年富力強,皇子自然會日益增多,但絕不意味着皇子之死就可以這麽輕易地落下帷幕,誰也不可能相信大皇子、二皇子真的就是在玩耍時,雙雙不慎落水身亡。
更何況是他們的生生母親德妃和麗妃呢?
得知這一消息後,德妃和麗妃已是崩潰至極,雙雙聯絡自己身後的家族,誓要将這些事情查得水落石出。
膽敢在後宮之中明目張膽地殘害皇子,這件事也觸動了皇帝的逆鱗。在皇帝和皇後的吩咐下,事情很快查得清清楚楚,簡直是皇庭醜聞。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身為惠德麗榮四妃之一的榮妃。
而榮妃之所以這麽做,其實也已存了死志。榮妃本乃大将軍之女,但父族已戰死沙場,血脈之中如今存活的,僅剩後宮中的榮妃一人。
榮妃曾經也懷孕過,懷孕的時間與德妃和麗妃相差無幾,當年到底誰會生出大皇子,也是深受衆人關注的事情。
然而,最後的現實卻是,德妃和麗妃順利生下孩子,德妃先一刻生下大皇子,而麗妃也生出了寓意吉祥如意的雙胞胎,可謂是雙喜。
唯有榮妃,明明她先于德妃和麗妃兩天臨産,但最終卻是慘痛收局。她的孩兒明明應該是個健康的皇子,但等她醒來時,卻從宮人那裏得知,她的孩子竟是個死胎。
并且,由于難産對身體的損傷,她今後再也不能懷孕了。也就是說,不僅她自己的未來前途無望,她的家族也再無人可繼了,大将軍之家難道就這樣絕後了嗎?
悲痛之下,榮妃纏綿病榻,但他怎麽也不能相信,他的孩兒命不該絕,一定是有人故意害他!
追查多年,終于讓她得到一個消息,原來當年之事都是麗妃一手造成的,為了不讓她的孩子與麗妃的孩子争奪大皇子之位。
麗妃竟狠下殺手,害了她的孩兒。
麗妃既然害死了自己的孩子,那她的孩子憑什麽可以活得好好的?于是,榮妃決定玉石俱焚,用了自己最後的人脈,将二皇子溺死于荷花池。
至于大皇子,德妃之所以能夠得到德妃的稱號,是因為她确确實實能稱得上德。她一向教導大皇子,身為長兄,就要照顧幼弟,于是,大皇子最終被連累,同樣溺死于荷花池。
這樣的慘劇被揭露出來後,原本同為受害者的麗妃已成衆矢之的,這一切的根源都是麗妃!
無辜的是二皇子,和麗妃毫無關系。
害死兩個皇子,但終究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報仇雪恨,榮妃的身體本身就非常孱弱,即使不處以死刑,她也将不久于人世,更何況榮妃一家都是為了大夏國而戰死。皇帝本想下令讓她去冷宮了此殘生,但聖旨還沒有發下,榮妃就已經心滿意足地自殺身亡了。
用麗妃兒子的命給她兒子的命抵命,還不夠!就算她死了,她的計劃也會有條不紊地繼續下去。
自己的兒子因為別人的惡行連累致死,她就不信德妃的‘德’難道能一直保持下去嗎?不可能的,身為一個母親,她比誰都了解這種不甘和痛苦。
最後,在皇帝對麗妃的處置還沒有下來之前,德妃就已出手了,以雷霆之勢直接讓麗妃的麗雲宮燃起熊熊大火,麗妃被活活燒死在宮中。
但德妃雖然憤怒,可心裏多少留有一絲善良,因此,她還是提前派人将麗妃的大公主接了出去。
因她這一舉動,皇後內心也是百感交集,最終與皇帝商議,德妃雖害死了麗妃,但也是出于一片慈母心腸,麗妃本身也不無辜,并且她還能夠提前将大公主接出,并沒有牽連無辜之人。
最終,德妃被斥奪封號,但保留妃位,從此幽居于藍堂閣。
經此一事,四妃中德麗榮三妃均損,六歲的大皇子和二皇子死了,于是,惠妃所出的五歲的三皇子則更改玉蝶,成為了新的大皇子。
這件事情其實都是從争奪大皇子之位開始的,因此,四妃中唯一還在的惠妃深感不安,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将曾經的三皇子,現在的大皇子,送去了皇後身邊。
四歲的原四皇子和三歲的原五皇子、六皇子以及剛出生的七皇子,則各自更改玉蝶。于是,本應該是七皇子的原身,就成了五皇子。
惠德榮三妃的事跡給了後宮衆人一個深深的警醒。至此,後宮在大部分事情上皆是風平浪靜,即使有些拈風吃醋的小事,但誰也不敢再對皇嗣下手。
于是,原身就在這樣平和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由于沒有遇到什麽致命的危險,生活環境過分和平,就導致了原身過分天真的性格。
在衆皇子還不懂什麽是太子的時候,皇帝就已經做下了立太子的決定。
惠妃的兒子在五歲的時候,就成了皇後的養子,無論是學業還是騎射方面均用心刻苦,當得上是衆兄弟的表率,理所當然的,太子之位就落到了大皇子的頭上。
然而,随着年紀漸長,原身的心卻不那麽安分了。
若太子真是皇後所出,嫡出為太子,他無二話可說。
但分明都是後妃之子,憑什麽大哥可以當太子,他就當不得呢?
有了非分之想的原身就開始汲汲營營了,越鑽營就越開始嫌棄自己的母妃,為什麽大哥不僅有皇後這個養母,他的生母惠妃也家族顯赫?!
他呢?他的母妃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妃子,既沒有跻身于四妃當中,家族勢力也極其淺薄,最高只不過是個七品官而已!
這樣的家族怎麽能給他争奪皇位的支持呢?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原身原本一直不搭理母妃家的人,但當他察覺其他大臣竟然都沒有把他放在眼裏的事情後,決定還是要先将自己的外家拉到自己的船上,再一步步仔細籌謀。
原身特意去找到了自己的外祖父,然而,他不過是透露了自己的心思,就被外祖父連聲斥罵,為了自己的女兒,原身的外祖父沒有向皇帝檢舉原身的心思。
但執迷不悟的原身卻始終不願意回頭,接連與太子作對,他的心思毫不知遮掩,早就被皇帝看在眼中。
皇帝已然年老,面對天下,一個普通的兒子就不那麽重要了。
于是,一個已經走上歪路的兒子就被皇帝拿來做了太子的磨刀石,用來教育太子為君者不可婦人之仁,即使是兄弟,如果威脅到江山社稷的安穩,必要時也需将其除去。
但是,身為原身母親的唐萬柔怎能看到兒子落得如此結局?
在原身最後一次謀害太子時,唐萬柔沒有別的辦法,只能以身代之,希望太子能夠看在她的行為上,至少能夠饒她的孩兒一死。
于是,本因毒害太子的酒就被原身自己的母妃喝下去了,當場氣絕身亡。
在多次的争鬥中,太子早已不把原身當親兄弟了,但唐萬柔的慈母之心還是讓太子有一絲憐憫。
最終,在太子的求情之下,皇帝并沒有給原身判處死刑,只是貶為庶人,從此不得回京城。唐萬柔一家也被全身連累,罷官貶出京城。
可以說,唐萬柔的悲劇全是原身一手造成的。
【工作目标1:改變唐萬柔的一生,使其平安到老,讓唐萬柔感到幸福。
工作目标2:維持原身人設。維持成功則獎勵10%的生命值,維持失敗則扣除10%的生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