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用爹的實例教育媽媽不要偏心計劃(1)
用爹的實例教育媽媽不要偏心計劃(1)
要說禮家村那戶人家最值得說一說, 那肯定是村東頭的禮大福他們家了。
禮大福今年52歲,妻子吳桂花50歲,兩人育有2子3女。這子女的數量跟其他人家比起來好像差不多, 但問題在于, 禮大福家裏的大兒子今年已經33歲了, 可小兒子今年才17歲。
并且, 大兒子禮貴跛了腳,目前還一事無成, 只知道扛着鋤頭下地幹活, 但小兒子禮朝健健康康的, 身體壯實得很,腦子靈活,總計劃着要去鎮上大展拳腳。
因此,禮大福和吳桂花都偏愛小兒子,總是過分信任小兒子, 最後造成了一場大悲劇。
禮霸這次的工作任務就在于此了。
原身的大哥禮貴, 在剛出生時,也是個虎頭虎腦的小子, 被禮大福和吳桂花寄予厚望, 為此, 他們甚至沒有急于生下第二個孩子。
這在當時的禮家村村民看來,是不可理喻的。包括禮大福的父母也覺得不妥當,不過他的兩個哥哥卻是十分滿意, 畢竟孩子生得少,花銷就少, 到時候公中裏的花費大頭就是他們自己家了。
前兩年,禮大福和吳桂花是狠吃了些苦頭的, 但想象中苦盡甘來的日子并沒有到來。天降橫禍,6歲的禮貴和小夥伴外出玩耍時,不小心被捕獸夾夾住了腳踝。
幸好那個捕獸夾之前就壞了一部分,所以沒有直接将禮貴的腳給夾斷,但即使如此,也給禮貴留下了終身的影響。
被禮大福和吳桂花寄予了厚望的禮貴居然成了個跛腳,一直希望讓禮貴好好念書,将來能夠考成秀才、舉人的夫妻倆,覺得天都要塌了。
他們這些天拼死幹活,就是為了攢足送禮貴去念書的束脩,結果攢了這麽多年的錢全都花在了治腳上。
要不是吳桂花拼死攔着,禮大福甚至打算讓禮貴直接自生自滅,他要抓緊時間生下一個寄予厚望的兒子了。
吳桂花是一個堅韌、潑辣的女人,雖然她和禮大福都有想要靠兒子擺脫地裏刨食的日子,但她依然承擔起了自己身為母親的責任。
雖然大兒子的未來已經不再值得期待了,但她也不允許禮大福就這麽放任兒子毀了。他們還年輕,又不是不能生。
随後,吳桂花和禮大福陸續生了三個女兒,就在夫妻倆絕望,覺得可能再也生不出第二個兒子的時候,原身出生了。
因此,原身對夫妻倆的意義重大,他們甚至花費了額外的價錢,去找了村上的秀才取了一個好名字。
“禮朝”,秀才公說了,“朝”字的寓意極好,象征着全新的開始。
禮大福和吳桂花又重拾了信心,決定要比培養禮貴時更加用心。
早早送原身念書,然後多照顧原身,決不能讓原身像他大哥一樣被毀了。
在禮大福和吳桂花、禮貴下地幹活的時候,三個姐姐的首要任務就是照顧好原身。
從父母期望中的兒子一瞬間變成棄子的禮貴早已經跟着父母幹起了農活,在經年累月的打壓中,他從一個活潑的幼兒變成了一個沉默的年輕人。
原身出生2年後,禮貴18歲,是當前大部分人家的下一代要成家的年紀。禮貴自己對未來的妻子沒有什麽想法,當然,就算他有想法,那也是沒用的。
在禮大福和吳桂花的考察下,最終為大兒子定下了一戶人家的女兒,是隔壁村劉獵戶的獨女。
那劉獵戶是打獵的一把好手,就只有劉蘭兒一個女兒,甭管那些年媒婆怎麽上門勸說,劉獵戶為了女兒,都咬緊牙關不肯再娶,生怕後娘對劉蘭兒不好。
在禮大福看來,這樣的人家好得很,劉獵戶打獵能賣到不少的錢,劉蘭兒又是他唯一的女兒,那到時候,劉獵戶手頭的東西肯定會全給劉蘭兒,那就是他們自己家的東西。
自家的東西,想分給誰,那不就是他自己的安排嗎?
禮貴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也很快說服了吳桂花。吳桂花在看大兒媳的時候,不僅考慮過小兒子,要找一個溫婉的,能夠照顧好小兒子的大兒媳。
畢竟長嫂如母嘛,如果一個太不懂事的人來做了她的大兒媳,萬一悄悄欺負了她小兒子,可怎麽辦呢?
再者,吳桂花也在為自己的大兒子考慮,雖然大兒子沒有按照他們的期望發展,但這也是她的兒子,還是她第一個兒子。
所以,吳桂花也是打從心底裏希望他過得好的,所以想要找一個能夠安安分分地照顧大兒子的,而且最好要和大兒子說得來,夫妻倆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劉蘭兒是好姑娘,吳桂花很滿意。
而當時,禮大福和吳桂花的父母已經去世了,兄弟們也分了家,單看禮大福家,日子也挺好的。
雖然禮貴平時的話不多,但禮家村的人大多都認可對方,覺得對方是個憨厚老實的。
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禮貴是個跛腳,雖然當年耗費了大價錢,總算是恢複得比較好,現在慢慢走,可能還看不太出來,但只要禮貴一走快了,那跛腳就暴露無遺了。
劉獵戶對此很是猶豫了一段時間,但在劉家村的村長兒子居然也表現出想要娶劉蘭兒的時候,劉獵戶便很快答應了禮家這門親事。
至少禮家生活水平比較好,還有錢送小兒子去念書,如果那小兒子真的讀出頭了,女兒肯定也能跟着過得好。那個禮貴也是個值得托付的人,将來肯定不會欺負女兒。
但那個村長兒子就不一定了,那麽大個人了,從來沒下過地,仗着自己爹是個村長,就橫行鄉裏,整日惹是生非,想要讓劉獵戶把女兒嫁給他?做夢去吧!
前兩年,劉蘭兒和禮貴的日子過得很好,劉獵戶也很滿意。
禮大福和吳桂花都還幹得動,家裏給小兒子掙銀錢的事情沒讓小一輩操心。
劉蘭兒和禮貴成親第二年末便生下一個女兒,可惜是朵小金花,讓禮大福很是失望。
但劉蘭兒和禮貴卻十分歡喜,做外公的劉獵戶也欣喜得不得了。
結果樂極生悲,為了給外孫女多攢些銀錢,劉獵戶在山中打獵時,不慎滑落山崖,未治而死了。
劉蘭兒悲恸不已,沒了父親撐腰的她,在禮家也說不上話。
劉蘭兒和禮貴後續又生了兩個女兒,這下子,不管是外人的閑話,還是親人的抱怨,都讓這小兩口越發沉默了。
但被溺愛長大的原身卻很不一樣,從小就會說話。五歲的時候不願意刻苦學習,差點被先生退了學。
他回家和禮大福、吳桂花一說,就變成了不讀書也有大出息,他将來會做個大商人,接爹娘去鎮上住。
禮大福和吳桂花還真被他說動了,而且原身還強調,他不願意繼續念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舍不得爹娘這麽辛苦。
于是,本就偏愛小兒子的禮大福和吳桂花就更疼愛小兒子,到了後來,這種偏愛,甚至到了瘋魔的地步。
尤其是禮大福,他迫切地希望他們家能夠在他活着的時候,就更上一層樓,他不想一直到死,都要呆在地裏低着頭幹活。
因此,無論是可以念書的原身,還是說好了要當大商人的原身,都是禮大福願意舉家培養的兒子。
至于只知道在地裏努力的大兒子,就讓禮大福越看越心煩了。
劉蘭兒的爹劉獵戶一死,劉蘭兒就失去了以前的價值,再加上她嫁過來這麽多年,一個孫子都沒有生出來,就讓禮大福對她也不滿意了。
劉蘭兒沒有辦法,只能聽婆家的話,她做不了地裏的活,于是不做家務活的時候,就要一直繡繡品,之後統一由禮大福拿到鎮上賣,也是一種收入。
禮貴和劉蘭兒夫妻掙得的銀錢和禮大福、吳桂花也差不多了,随着老人的年紀大了,年輕人掙得還要更多些。
但是,這些銀錢無一例外,全都讓禮大福和吳桂花掌握在手中,這些錢,可都是要給原身攢着做發家的底金的。
但原身哪裏有經商的天分,拿到錢就去鬼混,鬼混完了回去一番花言巧語,又拿了錢。
禮家原本還算過得去的日子,就這麽逐漸敗落了。但禮大福只會更加過分地壓榨大兒子,從沒想過讓小兒子腳踏實地。
在原身17歲這年,禮家村的成人都是按17歲起算的。
原身以自己成人為理由,将家裏好不容易再攢的一筆錢全都哄騙了出去。這一次,他确實是打算去做生意的,但不會看人,簡單的帳也不會算的原身,輕而易舉地就被人給騙了。
最後,只能灰頭土臉地回去了禮家村。
禮大福也終于意識到自己的小兒子可能真的沒有做生意的天分,但他沒有放棄,居然打算将比原身小4歲的侄女兒許出去,換一筆大彩禮,用來送原身出去跟着人家學習怎麽做生意。
當了這麽多年老黃牛的禮貴,一直孝順父母、照顧弟妹,他對弟弟這麽多年深受寵愛,毫無怨言,也相信弟弟一定會成功。
但無論如何,他也不能接受自己才13歲的女兒就要嫁給隔壁村那個斷了腿的村長的弟弟,一個一事無成的老頭,整整比他女兒大了21歲啊,他上一個媳婦還是被打跑的。
對了,就是當年那個想要娶劉蘭兒的村長兒子,現在,劉家村的村長已經是那人的哥哥了。
從來沒有反抗父母要求的禮貴,就只反抗了這一件事,劉蘭兒不敢多說什麽,但她的态度也很明确,她絕對不答應。
最後的事情發展,讓禮大福家給禮家村的人貢獻了整整一年的茶餘飯後可談的內容。
禮大福居然瘋魔地直接趁着兒子兒媳幹活的時候,把孫女綁去了劉家村。等禮貴和劉蘭兒趕去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禮貴和劉蘭兒痛苦不已,對着曾經細心照顧的小弟也像是仇人一樣。
劉蘭兒悲痛之下,一下子病倒了。
可禮大福完全不認為自己錯了,他甚至趁着禮貴去鎮上請一個更好的大夫時,聯系了人牙子,将剩下的兩個丫頭一并賣了。
吳桂花雖然偏心,但心還是有的,她叫着原身一起,想要把兩個孫女搶回來,賣了大孫女已經是不能挽回的事情,可剩下兩個孫女怎麽能這麽賣了啊?!
那可是她大兒子全部的血脈了,就算是孫女兒,也不能這麽賣了啊!
但已經老了又深受打擊的吳桂花根本追不上,至于原身,壓根不想追。
最後,等禮貴回來,就只看到被氣死在床上的妻子,兩個女兒已經不知道被帶去哪裏了。
當天夜裏,禮貴拿着鋤頭将禮大福、吳桂花和原身全都鋤死了,在去砍劉家村那個,買了他大女兒的男人的路上,被禮家村和劉家村的村民亂棍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