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随着相處時日的增長,王映霜對高素之還是有了些了解的,她要是想攔,哪能攔不住?在靈奴詫異的視線中,她從容自若地從卧房中邁步,去迎接高素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雖說有轉涼的趨勢,天近些日子屋中猶如蒸籠,就算是放了冰盆也不見好。王映霜穿得輕薄,抹胸外就罩着一件輕薄如煙的紗裙。高素之才邁入屋中,便眼眸一亮,心中好生羨慕。她為了遮掩身份,只有獨自在屋中時,才敢穿清涼的短衣,哪能像王映霜這般自在?
“大王。”王映霜清淩淩的聲音,将高素之的神色拽回。
高素之想起自己的目的,從後頭侍奉的等婢女手中将薯片端來,拿着玉筷夾了一片湊到王映霜的唇邊,興致勃勃道:“來,嘗嘗看!”薯片只加了鹽,原汁原味的。種下的紅辣椒還沒有成熟,還沒到制作辣椒粉的時候,只能先将就着。
王映霜滿懷蕩漾的情緒在高素之那雙明燦燦的眼中,立馬就做煙消雲散了。她垂着眼睫,湊上去小小地咬上一口,松脆生香。她先前未曾嘗過類似的小食,無法分辨到底是用什麽做成。
高素之觀察着王映霜的神色,見她喜歡,一片又一片地投喂。偶爾也夾起一片,放到自己口中,連筷子都沒更換。她對自己的動作渾然不覺,可王映霜卻發覺了,心中騰升起一抹異樣的情緒,酥酥麻麻的,面頰也漸漸染上緋色。
“熱嗎?”高素之問,她捋起袖子,從靈奴的手中接過扇子,很殷勤地替王映霜扇風,“我見書籍上記載,過去權貴家中冰山有一人高,招呼能工巧匠雕琢出山亭草木,人坐在其中,瑟瑟生寒。”
如今的宮裏頭的冰都是采來的,存在冰窖中。別說是親王了,就算是宮中都很難那般奢侈地享受冰山,每個人的份額都是定量的。硝石制冰還未發現,已經七月中旬,再過段時間天氣将會轉涼,高素之也懶得去折騰。
王映霜橫了高素之一眼:“大王想被人彈劾不成?”
高素之忙搖頭:“不想。”
先前高素之的動作不斷,王映霜都沒空閑說話,這會兒高素之忙着搖扇,便得了空閑,抓緊時間問:“這是用什麽果實制作的?”
高素之随口道:“土豆。”
王映霜眸中泛過一抹驚色,跟先前的辣椒一樣,聞所未聞。她本來懷疑高素之的神仙夢都是诓她的,或許是真的?沒等她詢問從哪裏來的,高素之便拉着她坐下,興致勃勃地與她解釋了。
“是莊子裏幹活的人發現的。”這當然是胡謅的,不過呢,系統給的來歷就是這樣。“他們送了一筐到府上來。這種食物很容易飽腹、産量大,一年四季都可下種,對土壤也沒那麽挑剔,哪裏都能等種下。”高素之頓了頓又說,“不過它也有個缺陷,出芽的青皮土豆不能吃、沒煮熟的時候也不能吃,有毒。”
聽了高素之的介紹,王映霜眼皮子倏地一跳,她對着高素之道:“是一種可以替代粟米、稻米的糧食。”民以食為天,這可是不亞于祭祀和戰争的大事。如果真如高素之所言,在全國推廣後,在大災之時,能夠救命!将土豆商上呈,偌大的功勞足以壓過鎮壓南朝叛逆。
Advertisement
“大王準備怎麽做?”王映霜幽幽地問,“直接獻給宮中嗎?”
“不急。”高素之說,“種植還要有些時間呢。”這會兒正能趕上秋馬鈴薯,對土壤的溫度最好在十三到二十左右,出苗的時候需要兩個月的見光期。從下種到收獲,約莫三個月時間。
高素之已經做了決定,王映霜也不去置喙。她凝視着高素之,慢條斯理道:“除去做種子的,大王手中也有剩下的吧?”
“那自然是要留着自己吃了。”高素之理直氣壯,她對上王映霜的視線,笑吟吟道,“這薯片味道如何?做成小食,長興園中游玩的人會願意掏錢嗎?”
王映霜:“……”她好笑地看了高素之一眼,若無其事地問,“只有這種做法?”
“自然不是。”高素之搖頭,不過也從王映霜的眼神中會意,晚膳該定下了,給她的王妃來一場“土豆盛宴”。
齊王府中一派樂融融,在務本坊的王家,可謂是愁雲慘淡了。
前幾日長安一本評點士人高下的小冊子流傳開來,裏頭載着衆人的詩文,以杜敏行為第一。至于王泓呢,自诩風流才子,可不知曉排到哪裏去了。看到冊子的人沒什麽異議,畢竟裏頭所載的王泓文章的确不好。王泓看了後氣得火冒三丈,分明是刻意拿他最劣的詩文去跟人相比!他哪能服氣?猜測是杜敏行做的。本來就是仇人,這會兒可不就仇上加仇了嗎?
杜敏行是春風得意,雙方狹路相逢時,他不免譏諷王泓幾句。王泓說話也不會客氣,用杜敏行為內官後刺激他,将人氣得面色發青。本來這事兒也就完了,可王泓回家的時候,莫名其妙被人套麻袋,挨了一頓打。他直接認定杜敏行就是兇手。等再度相逢的時候,他和杜敏行就打了起來,鬧到京兆府去。
這段時間京中在抓嚴風氣呢,兩個人都進了京兆府大牢。不管是杜澤還是王珩出面,都沒能從京兆尹高威聲的手中将人要回來。這臉也是丢大發了。高威聲不同意,他們只能從聖人那處着手了,可黃龍寺才鬧出那麽大的事情,泰始帝哪有閑心管王泓、杜敏行的事兒?一想到有人觊觎他的寶座,泰始帝便食不下咽。
在黃龍寺的一幹逆賊被擒抓下獄後,泰始帝又給了慕容紹一道剿賊的命令,要他将山中匿藏的不法之徒全部清剿幹淨。可能在長安郊野橫行的,不少是關系戶,跟權貴們有點暧昧的聯系。這一下子牽連甚廣,不少朝臣被奪了官位。
有人被貶,也有人該論功行賞。如果不是高素之及時發現黃龍寺有人私藏兵甲,可能還會釀成更大的禍端。雖然是誤打誤撞,可說明時運是在齊王身上的,不用看動機,得直接看結果。在雷厲風行地處置一堆人後,泰始帝招了宰臣商議對高素之的賞賜。
爵位無可加的,泰始帝擺明生出讓高素之入朝的心思。這些年似乎沒怎麽發病,興許天保佑,她的的瘋病已經好全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泰始帝心中也拿不定主意。
宰臣們的反應不一,要麽是堅定地拒絕高素之入朝,要麽如工部尚書宇文神闊那樣試圖拉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将作大匠鄭本初從女兒的手中得到了點圖譜,可也只有一點。宇文神闊堅信齊王還有所私藏。
泰始帝思來想去,沒能拿定主意。下了朝後找崔皇後随口問了句。過去崔皇後借着高素之得病的事想方設法讓她離開鬥争的漩渦,希冀推動高望之前行,從而保住她的性命。可目前看,等高望之是指望不上了。高素之弄出這些東西,不就是為了入朝保全自身嗎?她哪裏還能阻攔?崔皇後不想讓那漸有回溫的母女感情再度走到劈裂的邊緣。
崔皇後道:“陛下不如遣太醫去瞧瞧?”她先前病中,手裏對後宮權力的把控有部分滑到元貴妃的手裏。可事關高素之的生死,太醫署那塊,她還是捏在自己的手中。
泰始帝嗯了一聲,聽從崔皇後的意見,打發太醫署的人去齊王府中診治了。
高素之一件宮中專門來了太醫,隐隐猜到了什麽,等小醫官偷偷給她傳話後,心中更是了然。泰始帝果然要給她實權官職了,但在此之前,要确定她的身體狀況。頭疾或者說瘋病得好了,但“柔弱”得在。唯有“柔弱不勝衣”,她才能免去大早上上朝的辛苦。都已經榮華富貴了,誰會想不開去當社畜啊?
醫官們回到皇宮中回禀泰始帝,便依照高素之的意思說了。泰始帝在意的是“頭疾”,要是不見好,把人安排到六部時,她突然發病一把火燒了官署,豈不是荒唐至極?琢磨一陣後,泰始帝如工部尚書宇文神闊的願,将高素之安排到了工部當工部侍郎,允許她如過去般不來常朝,也不必去工部當值。六部之中,吏、兵為重,這個安排不高不低,就算發生什麽也容易兜底。
高素之當上工部侍郎的消息傳出,引起晉王、魏王的警覺。大都督只是按照規矩遙領,恢複高素之的親王待遇,那入工部算什麽呢?說明泰始帝已經将她當作正常人來看待了。是不是意味着奪儲之争裏多個敵手?可盡管心中焦急,他們也做不得什麽,只能夠遣人時時刻刻盯着高素之,看她下一步的動作。
而高素之呢,欣然接受工部侍郎這一職務,然後心安理得地待在王府中不去上朝、不去當值,将偷閑貫徹到底。
府中,土豆宴五花八門。
在只剩下一框留下使用的土豆時,高素之終于收了手,開始籌劃她的小吃街賺錢大計。炒土豆絲就免了,只上薯片、土豆泥兩樣小食也足夠。
用王映霜的說話,這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那些朝官很“偶然”地發現,原來天底下還有這麽一種食物,然後來她府上求。
主動給出去他們會心安理得,唯有得來不易的的東西,才會讓他們珍惜,記住她高素之的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