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神醫妖道12

第12章 神醫妖道12

有過一次成功經驗的清虛道人萬萬沒想到,養崽竟是一件如此麻煩又費心的事。

畢竟越殊從小到大都很好養,惟一令他操心的只有身體,這無疑賦予他強大的信心,自認在養崽的事業上有着傑出才能。

一口氣再養五只幼崽又如何?

……區區五只,小菜一碟。

清虛道人絲毫不慌,只想多多益善。

養崽第一步,從取名開始。

五個孩子或是像吉祥如意一樣只有小名、或是大名過于粗俗不符合清虛道人審美。既入歸一觀,首先要做的就是統一取名。

同為取名廢的師徒倆面面相觑。

思來想去,清虛道人祭出了老辦法:翻道書!翻到哪一頁就是哪一頁,從中挑幾個看着順眼的字排列組合一番,也就成了。

當初他便是如此給越殊取名的。

《道經》有言:“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這便是越殊此世姓崔名希夷,道號曰玄微的由來。

一事不煩二主,取名不勞二書,清虛道人從懷中掏出一本密密麻麻寫滿注解的《道經》。随手翻開一頁,他定睛看去。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俨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淩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念到這裏,清虛道人将書一合。

“有了!”他拿手一指從幼到長的五只幼崽,張口就來,“若冬、若涉、若樸、若谷、若濁,日後這就是你們的名字了。”

“是,觀主!”

五個孩子高高興興地大聲應了。

相較于越殊,他們的身份連記名弟子都有些勉強,如今只能算是歸一觀的小道童,開口叫師父是不大敢的,于是口稱觀主。

得了觀主賜名,令他們無比安心。

這意味着他們不用擔心被送走了。

尤其是年紀最小的吉祥、如意兄妹倆。他們用稚嫩的聲音反複念着“林若涉”、“林若冬”這兩個名字,情不自禁笑出了聲。

“……”

一旁的越殊神情微妙。

怎麽說呢?哪怕都是翻道書取名,被冠以崔姓的“崔希夷”,論用心程度和畫風,與這明顯随口一取的名字簡直天壤之別。嗯,莫非這就是開山大弟子的特殊待遇?

取名之事,就此大功告成。

養崽第二步,啓蒙識字。

用清虛道人的說法,堂堂歸一觀門人,豈能不識字?他這歸一觀主不要面子的嗎?

有越殊小小年紀便通讀道書醫書的先例在前,清虛道人對其教學能力充滿自信。

——當初怎麽教小長生的,如今怎麽來就是了!照着小長生的模板養崽還不簡單?

事實證明,弟子出衆并不意味着師父的教學能力突出,可能只是瞎貓撞到死耗子。

對真相一無所知的清虛道人拿着道書和醫書“照本宣科”時,五只幼崽集體傻眼。

……我是誰?我在哪?

……觀主在講什麽登西?

如此一來,輪到清虛道人傻眼了。

說好的包教包會、一聽就懂呢?

眼前兩眼迷茫的幼崽是什麽情況?

——明明小長生他不是這樣的啊!

一遍、兩遍、三遍……反複講到口幹舌燥,興沖沖給道童啓蒙的清虛道人蔫了。

越殊應小夥伴之約到州牧府呆了幾天,回到歸一觀時,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師父。他頭一回見到清虛道人如此無精打采。

越殊大驚:“這是怎麽了?”

看了看蔫噠噠不下于師父的五只幼崽,一頭霧水的他選擇向王阿大幾人探聽情況。

一刻鐘後,了解事情原委的越殊不由陷入微妙的沉默。

歸根究底,這個鍋大概、或許、可能是他的?誰教他從一開始就不是普通幼崽呢。

清虛道人按照養他的方案養崽,堪比魔鬼教師,可不就把師生雙方都整自閉了嗎?

越殊微微有幾分心虛。

……看來是時候糾正誤會了。

至少別讓師父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突然被徒弟找上門,一番促膝長談的清虛道人,歷經疑惑、震驚,而後陷入懵逼。

過了半晌,大徹大悟的他發出一聲“歷經滄桑”的長嘆:“……長生誤我啊!”

放棄“長生2.0計劃”後,清虛道人從腦海深處挖掘出幼時在崔家受教的記憶,學着當年的先生一般從《三字經》開始啓蒙。

小道童們總算不至于如聽天書。

可進度依舊不如清虛道人之意。

體驗過“一教就會”的快樂,面對資質普通甚至偏下的學生,很難再有成就感。

何況清虛道人本就不是為師的料子。

從興高采烈到興致缺缺,心路歷程急轉直下不過十天而已。

——什麽叫“撿崽一時爽,養崽火葬場”啊(bushi)!

然而,撿都撿了,養也養了……他總不能因為給幼崽啓蒙太難,就棄崽跑路吧?

“長生誤我啊!”頭痛的清虛道人忍不住再度發出一聲長嘆,腦中頓時靈光一閃。

這不是還有頂頂聰明的小長生嗎?

豈不聞“師父有事,弟子服其勞”?

越想越妙,他忍不住摸着下巴笑了起來,所有煩惱一掃而空,重新恢複神清氣爽。

“……一切就拜托你了,小長生。”

次日,突然收到重任的越殊面無表情地聽着無良師父振振有詞。

“身為為師的開山大弟子,歸一觀的未來觀主,提升歸一觀的整體文化水平,小長生你義不容辭啊!”

眼看越殊不怎麽吃這一套,他飛快地使了個眼色。

受夠了清虛道人慘不忍睹的教學,同樣迫切想換人的五只幼崽頓時一個個可憐兮兮地拖長音喚了一聲:“小師兄~”

“……”越殊面色不變。

喚他一聲師兄也就罷了,偏要添上一個“小”字,不用說定是某無良師父教的。

此時,對上六雙盛着滿滿懇切與期待的眼睛,縱然鐵石心腸的人都難以拒絕。吐出個“不”字,都得懷疑自己是不是人。

越殊依舊不為所動。

他反過來用同樣的話術堵住了清虛道人:“身為歸一觀觀主,是時候擔起責任來了。師父你不會是想要逃避吧?”

“哈哈哈,怎麽可能!”

甩鍋失敗的清虛道人發出幹笑。

不死心的他轉換策略。清虛道人幽怨一嘆,仿佛瞬間老了十歲:“兒大不由爹,小長生大了,也由不得我這個師父了。”

一時間,他的身影無限凄涼。

令人幻視被抛下的空巢老人。

“……”

越殊一時哭笑不得。

“好了,我幫您就是了。”

越殊說好的幫忙真的只是幫忙,絕不大包大攬,将養崽的重任接到自己手上,頂多只在閑暇之餘頂替師父的教導之責而已。

畢竟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事關他能否平安度過不知真假的壽命大限。

……

這一日,一覺醒來,越殊驚訝地發現自己功德暴漲。

[真名:越殊]

[魂能:7]

[壽數:19]

[功德:574]

[備注:無心插柳柳成蔭。一言而解千百人之厄,他們的命運因你而由死轉生。]

“一言而解千百人之厄……”

喃喃念過一遍,越殊微微沉吟。莫非指的是他向州牧府通報災情之事?

若無越殊通報,也許事情還要發酵一段時間才會傳到薊城,傳到州牧常玉山耳中。

或許正因如此,州牧府的反應比既定命運更早,故而才有更多人得以幸存。哪怕只是早上半天一天,哪怕只是多活千百人。

他們的命運因越殊而改變。

越殊則因他們而功德加身。

或許這也算是“互相成就”?

越殊的目光依舊落在光幕上不放。

功德值的變化,意味着州牧府的種種安排已經起了作用,至少受災百姓得到了來自官府的一定救助與安置,不再只能聽天由命。想來過兩天州牧府便會收到消息吧?

而越殊足不出戶,卻通過功德值的及時反饋推斷出發生在不知多遠的事,縱然是州牧常玉山,恐怕都不如他“消息靈通”。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金手指的新用法?

不出越殊所料,又過了三日,州牧府才收到幽州各地的消息,從而确認本次災情。

——白河決提,三縣被淹!

作為第一個向州牧府示警的熱心百姓,越殊得以第一時間知曉這一驚人的“新聞”,還是常以周親自上山來通知他的。

後者還不忘補充道:“現下消息倒不曾傳開,薊城百姓尚未收到風聲。但大哥說瞞不了多久。三縣百姓淪為流民,雖說阿父有下令附近郡縣就近安置,可流民太多,還有大量流民正往薊城的方向而來。這樣一來,安置流民的問題便迫在眉睫。這麽多人山吃海嚼,倉中存糧未必夠用……”

這樣說着,他濃黑的眉毛擰成了一團,神态和語氣都分外苦惱,憂愁地嘆了口氣。

“此事常州牧應當已經上表朝廷。”越殊提取前世從史書中看到的經驗,問道,“不能堅持一段時日,等朝廷的赈濟?”

哪怕如今的大楚王朝已是日暮西山,總不該對此不聞不問吧?那豈不是放棄搶救?

越殊憑常識和常理如此揣測。

聽他這麽說,常以周眼前一亮。

“也對哦,只要撐到朝廷赈濟不就好了?”他面上重新露出笑容,懊惱地一拍腦門,“我真是傻了,這都想不到。”

救災之事終究與兩個十歲出頭的少年無關,交流完最新情況,他們便放下心來。

常以周本想約小夥伴一起玩耍,卻發現道觀裏突然多出五個和他搶人的小蘿蔔頭。

——難得休沐日,豈能讓一幫小鬼破壞?他才沒有什麽尊老愛幼的情懷呢。

“我的!長生該同我去打鳥……”

“小師兄說好要教我們識字的。”

“明明是我先來的……”

“……”

望着年已十五,卻和幾個七八歲的小朋友吵得不可開交的常以周,越殊不由捂臉。

他坐在檐下,翻開了道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