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下鄉
第12章 下鄉
雲秀蘭抱着寧汐月,替她擦了擦眼淚,手上的錢包強硬塞到寧汐月手中,虎着臉說道:“收着,那是你的錢我不管,這些錢票是媽該給的,你只管拿好就行。”
“謝謝媽。”
寧汐月吸了吸鼻子,臉上帶着淡淡的笑容,把手上的錢包收好不再多言,以後多寄點東西回來,多孝敬二老就是,這對父母就是她的父母了。
等寧汐月拿好了錢票後雲秀蘭露出了笑容,繼續絮絮叨叨的說着話。
“你下鄉後對于處對象這點可要慎重,再找個張遠這樣的人可怎麽辦喲,真要處也給爸媽來個信,讓你二哥看着點,知道嗎?也不要輕易的和人交心,凡事多留個心眼,不要再像以前那樣被人賣了還幫着數錢。”
“拿出你小時候潑辣的性子來,人善被人欺,你一開始就表現出不好惹的樣子,別人就不會輕易欺負你,也不要在意別人說什麽,自己日子過得好就行,實在不行找你二哥,讓他解決,閨女,你平平安安的就是媽媽最大的願望....”
說到最後母女倆都泣不成聲,淚流滿面的抱在一起。
寧汐月擦了擦眼淚,沙啞着嗓子說道:“媽,你放心,我會平平安安的,到那裏安頓好我就寫信回來,你和爸也要保重身體,該吃就吃,不要想着給我們留着,我在鄉下餓不到也不會受欺負,你閨女聰明着。”
“嗯。”雲秀蘭心裏知道自家閨女聰明,但該擔的心一樣不少:“我看上次你打張遠的那塊磚頭很适合你用,走的時候記得帶上防身用。”
“行。”寧汐月聽到這一句話笑着應道。她可能是唯一一個下鄉家裏人讓帶磚頭的。
雲秀蘭看到自家老頭子在門口晃悠了幾圈,不再多言,把時間留點給孩子爹。
“好了,你先收拾着,媽先出去了。”
雲秀蘭剛走,寧海就進來了,從衣服兜裏掏出一個盒子,朝門口看了看,然後半掩着門,做賊似的跑到寧汐月身邊把盒子塞到她懷裏,悄咪咪的說道:
“閨女,趕緊把盒子收起來,別讓你媽看見了,裏面是爸偷偷攢下來的三十塊私房錢,你拿着去用,還有一塊手表,是爸爸在廠子裏換到的,剛生産出來的梅花手表,下鄉帶着方便看時間。”
“行了,爸走了哈。”寧海東西一給,話一說,不等寧汐月反應就往外面跑去,走到門口還探頭進來特意叮囑了一句:“錢的事情別讓你媽知道,爸好繼續給你攢點。”
Advertisement
“好。”寧汐月笑着說道:“謝謝爸,等女兒下鄉賺工分了一定給爸發零花錢,悄咪咪的不告訴媽。”
寧海哪不知道下鄉的苦,夠吃就不錯了,但女兒的這一片心意還是讓他很高興,“那爸就等着閨女給我發零花錢了。”
“嗯。”
寧海一臉笑意的離開,寧汐月還隐隐約約聽到客廳裏雲秀蘭好奇的詢問怎麽這麽高興,被寧海打哈哈的略過。
寧汐月把手表拿出來試了一下,小巧精致,戴在手上正合适,一看就知道是寧父特意給她挑選的,還調好了表帶。
看到盒子底下一疊疊毛票,三十塊錢全是一分一毛攢起來的,也不知道寧父是攢了多久,這下全部都給她了,寧汐月眼中升起了氤氲霧氣,着實被寧父狠狠地感動了一把。
以後她不孝順父母恐怕天理難容,要遭天打雷劈。
寧汐月把手表取下來,連同其他貴重的東西一起放進系統背包裏,只從寧父給的錢裏面拿了一半出來放在外面以備不時之需。
東西收拾得差不多,寧汐月想到兩年後就恢複高考了,到時候書本難買,她得把高中課本都一起帶過去才行,平時得空了也可以時不時複習一下。
想到這裏寧汐月趕緊去把原主高中的課本和記的筆記全部都收到系統背包裏放着,想了想又把初中的也收進去才安心的躺在床上開始睡覺。
第二天早上四點半的時候,寧汐月就被雲秀蘭從床上拉起來收拾。
然後一家子提着大包小包的東西風風火火的出門,送寧汐月去市裏的火車站。
火車站裏有很多同樣下鄉的知青,都在和家人依依惜別。
寧汐月也同樣的如此,主要是雲秀蘭講,寧汐月聽。
雲秀蘭把身上挂着的小布包和軍用水壺取下來挂在寧汐月的身上。
“這裏面是幹糧,還有十個煮熟了的雞蛋,在車上餓了就吃點,水壺裏面給你裝的糖水,包裏還裝了一小袋白糖,夏天熱,你要多喝水,不過放糖的時候避着點人。”
“嗯。”寧汐月乖乖巧巧的聽着雲秀蘭的話。
“你到了後記得給家裏寫信,也給你大哥寫封信去,把詳細地址寫給他好郵寄東西,順便感謝一下你哥的戰友,當時你頭受傷就是他把你送到醫院裏的,你要好好謝謝人家。”
“好。”
一直注意着火車動向的寧海喊道:“月月,火車來了,提好東西。”
火車停好後,寧汐月把東西全部都提好,背上還背着一床棉絮,踏上火車:“爸媽,我先走了,你們保重身體,過年我就請假回家。”
寧海揮着手:“好,注意安全。”
雲秀蘭看到自己閨女踏上火車那一刻潸然淚下,靠在寧海的肩膀上抹着眼淚。
寧汐月找到自己位置,正好是靠窗的座位,坐到自己的位置後把包裹放好,再把寧父送的手表戴在手上。
看到父母還在外面站着,寧汐月打開車窗特意用戴手表的那只手朝着寧父揮手。
“爸媽,你們回去吧,不用擔心我,我會自己照顧好自己。”
寧家父母看到閨女的位置,又往這邊挪過來,隔着車窗又聊了會兒,直到火車緩緩啓動。
看到窗外漸行漸遠的父母,雲母哭倒在寧父的懷裏,寧父也摘下眼鏡抹着眼淚,寧汐月關好車窗,鼻子發酸,揉了揉酸澀的眼睛。
兒行千裏母擔憂。
以前她是孤兒不懂這句話,現在她終于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以後她再也不是沒人愛的小孩了,她也是有家人關心、有父母愛的孩子。
寧汐月收拾好情緒,環顧四周,這一節車廂除了她這一排空着幾個位置,其他地方都坐着人。
這一趟火車雖然不是知青專列,但裏面坐着的人有一部分是知青,尤其是他們這一站,上來的知青尤為多。
寧汐月坐的這一節車廂都是知青。
大多數人情緒都低迷,對未來充滿惶恐,下上山下鄉政策實行這麽多年,大家也都知道下鄉是什麽情況,早已失去了最早一批下鄉當知青的那種激情。
因此車廂裏也沒什麽人說話,比較安靜,适合補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