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聽牆角

第33章  聽牆角

話說秦王子楚對傳說中的自來水十分好奇, 近來他吃了呂不韋進獻的丹藥,感覺精神煥發,身體似乎好了不少, 就趁着秋高氣爽,田園山水如畫, 帶上王後趙姬, 微服出宮來到鎬池鄉。

趙琨和滈水亭的亭長楊樛已經提前準備了許多天。

為了安全, 楊樛在主要道路上全部設了卡,嚴格盤查來往的車輛、行人,閑雜人等是過不來的。

至于鎬池鄉的百姓, 雖然談不上路不拾遺, 但大多數人都遵紀守法, 連小偷小摸都非常少見。因為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的一切為“耕戰”服務,對百姓實行“軍事化”管理。各地的百姓都像軍隊一樣以“伍”和“什”為基本單位, 五家編為一“伍”, 十家編為一“什”。

鄰裏之間必須互相監督, 發現犯法行為請立即舉報,否則一人犯法,五家或者十家全部連坐。主動舉報的人家, 可以免除刑罰, 如果隐瞞、包庇犯罪, 刑罰加重。

趙琨參觀過鎬池鄉百姓的戶籍, 登記的極其細致——家中的男丁、直系親屬、女性、未成年人……祖宗三代都清清楚楚。還搞分類, 除了一般百姓的戶籍, 給商賈另外登記“市籍”,官吏有“宦籍”, 類似趙琨這樣的王室宗親,有宗室籍。

如此嚴格的管理,導致一些新遷入秦國的百姓無法适應,甚至頻繁地出現一人犯法,整“伍”、整“什”集體逃亡的現象。當然一般情況下,這些人成功逃走的幾率約等于零。

趙琨的幾個廚娘,就是因為“什伍連坐法”(由管仲發明,商鞅改進),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鄰居犯法,導致她們無辜受到牽連,淪為隸妾(女犯),都是一些可憐人。

天氣不冷不熱,各種瓜果接連豐收,河魚正肥,景致正豔,恰是去水邊游玩的好時節。

趙琨再次檢查了為子楚和趙姬準備的農家小院——外圍是竹籬茅舍,帶一個小型的噴水池。房屋主體是用石頭砌成的,李斯在牆壁上題了字——一小段莊子的《逍遙游》,逼格瞬間就上去了。不愧是傳說中書寫傳國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字的李斯。趙琨這種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了,都感覺通體舒泰。篆書難寫,但是老祖宗的審美是真的絕。

屋前有一小片果園,迎面幾顆樹,枝頭挂滿了紅彤彤的果子,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好幾種水果混植,果樹主要有奈、林擒、李子和山楂(朹),邊上還有兩三株爬藤,是小香瓜和猕猴桃(苌楚)。

“奈”和“林擒”都是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奈是一種非常小的綿蘋果1,酸酸甜甜,有清香味,春秋時期就開始人工栽培了。林檎是西域那邊的另一種小蘋果,趙琨委托胡商尋找各種農作物,今年才引進的。在秦國适應得良好,果型比奈還要大一點點,長得有些像大號的香妃海棠果。

至于甜度,那個胡商信誓旦旦,對趙琨說他家鄉那邊的林檎很甜,超級好吃。然而種植在鎬池鄉的,就是一般的酸甜口味,好在水分足,口感還不錯。

趙琨:可以理解,畢竟這個胡商的家鄉,是我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地方,晝夜溫差也大,瓜果之鄉嘛,種什麽水果,只要等到自然成熟,都偏甜。

Advertisement

李子也是新品種,青白玉一般透亮的顏色,看着像是生蛋蛋,吃起來甘甜。

不管怎麽說,這些水果讓子楚嘗個鮮,體驗一把田園樂趣,足夠了。

屋中的陳設簡單精致,主打一個低調的奢華。趙琨不求有功,只求不出亂子,只要子楚滿意,就算其他人不滿意,他也兜得住。

作為合夥人,呂不韋負責準備筵席,向趙琨借了幾位廚娘過去幫忙。

子楚一進院子,就對着噴水池看了又看,詢問是怎麽辦到的,是不是方術?趙琨向他解釋虹吸原理,也不知道他聽懂了沒有。

進屋以後,子楚将銅質的水龍頭開到最大,水嘩嘩地流。多大的人了,居然玩水!趙琨那個心疼啊,盡管秦朝沒有水費,但這是清水!每一滴水資源都不應該被浪費。

趙琨示範了一下怎麽關水。

子楚又打開水龍頭,他精神亢奮、身上發熱,直接将手臂伸出來用涼水沖着,臉頰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紅,很可能是又吃了呂不韋進獻的丹藥。

趙琨委婉地勸說子楚,別吃丹藥。然而子楚把丹藥碾碎,喂給獵犬,一個時辰過去了,獵犬依然活蹦亂跳的,仿佛精神煥發,看上去一點事都沒有。子楚就不在意了,他也不相信呂不韋和趙姬會害他,他對中毒的理解,還停留在簡單粗暴的一吃就病,或者一吃就死。對于慢性中毒沒有什麽概念。

趙琨完全沒辦法,因為方士也不是吃素的,會在煉丹的過程中不斷地提純材料,最終的成品丹藥,重金屬含量其實沒有趙琨想象得那麽高,要累積到身體出現大問題的程度,估計得吃上十來年才行。看來得給始皇崽崽另外加一門化學課,謹防上當受騙。

沒趙琨什麽事了,子楚讓他和趙濯帶着幾個宗室的孩子去玩耍,包括趙政和成蟜,還有子嬰等人。

幾個熊孩子一致決定玩捉迷藏,趙琨覺得有點無聊,又不想躲在樹林、草叢之類的地方喂蚊子,就找了一間沒人住的空屋,躲在夾牆柱後邊,有簾幔擋着,空間也不算很小,還能靠在木板上養神。

片刻後,趙姬一腳踹開房門,将呂不韋推了進來。呂不韋一直後退,趙姬步步緊逼,最終把一個大男人逼得背靠牆壁,退無可退。

趙姬眼尾泛紅,攬着呂不韋的腰問他:“不韋,你到底有沒有真心喜歡過我?不要騙我,你知道的,我什麽事都可以為你做。”

趙琨:你倆是不是搞反了!這還算不算紅眼掐腰?趙姬這戀愛腦,也是沒救了,毀滅吧。

呂不韋的喉結上下滾動,努力端着:“請王後自重。”

趙姬嗤笑一聲:“那丹藥的事,如果本宮沒記錯,你父親就是吃了好幾年的丹藥,一開始精力旺盛,每夜需要數位女子陪伴,後來身體越來越虛弱,最終皮膚潰爛而死。”

趙琨連一口大氣都不敢出,心中無比驚詫:呂不韋知道服食丹藥的後果?

呂不韋的門客,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千,其中不乏會煉丹的方士。趙琨去參觀過,這些方士什麽奇葩的材料都往丹爐裏加,包括但不限于硫磺、丹砂、玉石、隕石、各種金屬礦、藥材、唾沫、童子血……

但他們已經掌握了提煉水銀、雄黃、提純鐵礦、銅礦、金礦的方法,還是有點東西的。算是最早的化學家。

順便說一下,秦漢時期,江湖騙子、雜耍藝人、醫生、藥師、玄學家,天文學家、化學家等等,通通算作方士。比如神醫扁鵲、神醫華佗,數學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張衡,都是有名的方士,在史書上,這幾位的個人傳記直接被歸類在“方技”。

所以趙琨還挺惦記這些方士的,因為他想煉鋼——場地好找,高爐也不難制造,風箱完全可以改良。但是他個人精力有限,不可能親自帶人搞鐵礦石提純這一塊,而這個時代的普通人,要将他們培養到可以自主設計煉鋼實驗的程度,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趙琨經常跟這些方士打交道,觀察哪個人的提純技術比較好,具備豐富的化學、物理實驗經驗,就把對方的名字記在竹簡上,時刻準備把人挖過來。

呂不韋掙脫趙姬,出去轉了一圈,确認附近沒人,才又進屋,關好門窗,對趙姬說:“我招攬了一位醫術極其高明的門客,他說王上的身體,确實時日不多了,這種丹藥是他獨創的,和家父吃過的丹藥不是一種。這種藥可以減輕痛苦,王上最近不是感覺好些了嗎?也能出來散散心。”

同類推薦